学年第一学期证券投资心理期末上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9413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一学期证券投资心理期末上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证券投资心理期末上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证券投资心理期末上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证券投资心理期末上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第一学期证券投资心理期末上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一学期证券投资心理期末上财.docx

《学年第一学期证券投资心理期末上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证券投资心理期末上财.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一学期证券投资心理期末上财.docx

学年第一学期证券投资心理期末上财

1、如何理解证券投资主要是一门社会科学

*PPTP1什么是社会科学?

三种理解。

*波普尔: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没有本质区别(老师个人不同意)

*马克思列宁:

社会科学是革命的学说(有待发展)

*索罗斯:

自然科学:

人置身之外;社会科学:

人参与其中

何为社会科学?

*马克思和列宁:

利益分割的科学

*索罗斯:

人参与其中的科学

证券投资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但至少就现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而言,其更多地表现为一门社会科学。

如何理解证券投资心理学主要是一门社会科学?

*由于利益的相对稀确,不同的利益集团可能对同一次利益分割有根本不同的立场

*至少从理论上,不存在一种绝对正确的技术分析甚至基本分析方法。

*不同的利益集团对资源的占有存在极大差异

*股市预测与天气预报不同,天气预报与人们的利益只有间接的联系,而股市预测和股市价格波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作为社会科学(主要方面),其基本问题是主力的心理诱导与跟风盘的心理控制的辩证统一。

*作为自然科学(次要方面),其基本问题是理性投资者与现实投资者的辩证统一。

2、试述投资者性格特征的主要类型。

(一)冒险心理或称投机心理

  1.投机心理的特点

  从股市实战的角度来说,投机是以追求最短时间来获取巨额差价为目的的实战行为。

如爆炒垃圾股;又如,大幅操纵股价,制造日升幅100%以上,等等。

  投机型的投资者一般喜欢冒险,其宗旨是以最短的时间来从股价的暴涨与暴跌中寻求获利机会,或追涨杀跌,或大幅推升,或大幅做空,目的是获取股市波动的暴利。

由于股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者在股市操作中,通过指数来投机,一般是力不从心的。

因此,股市的投资者一般是在指数的掩护下,通过对个股或批量个股股价的大幅度操纵来实现其投资意图的。

而市场所谓的一年涨十倍的股票,无不是投资者心态的流露。

(二)投资与投机兼顾型

  具有这种投资心理的实质是入市者时而以投资为主,时而以投机为主。

这两种心态的实质区别就在于投资是以持有来获取利润,这里的短期持有称之为短线投资;中线持有称之为中线投资;长线持有称之为长线投资等。

与持有心态相区别的投机心理的实现就是希望以最短的时间,来获取最大的利润。

换句话来说,投机心理的获利基础是与持有获利相对应的另一种形式。

  1、兼顾型实战心理的特点

  这种类型的股市实战活动一般会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以投机为主,投资为辅,也就是以流动操作为主,以持有操作为辅;二是以投资为主,以投机为辅,也就是以持有操作为主,以流动操作为辅。

对于后一类型的投资者,若能在牛市操作中,大量资金以投资为主,以主流目标股为对象进行操作;以部分资金追逐市场热点,通过投机操作来获利是比较理想的。

实际的情况是,有些入市者是以主体仓位来进行投机,其最后的结果是被消灭。

(三)投资型

  所谓投资,是指对股票持有的问题。

持有时间较长,则为长线投资。

在市场较为成熟的情况下,持股超过一年称之为长线投资;持有时间较短,如持有几天到3个月,则为短期投资。

介于两者之间的持有时限,如3个月---1年,则一般称之为中线投资。

  投资是指在买入股票后,做一定持有行为的投资活动。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选对了目标股的长线持有者,选择了价值低估的股票,或选择了潜在的成长股,或选择了具有行业垄断地位的绩优股,这样的投资者容易成为股市实战中的赢家。

另一种是选错了目标股的长线持有者,他们选股不对路,如选择了业绩滑坡股,或者价格大大高于价值的股票,或者选择了绩平股,这样的投资者一般不能长线获利。

投资心理的实质是确定某股是否具有持有价值。

值得持有说明获利的概率大于引致风险的概率。

(四)糊涂型

有些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心里并不清楚为什么买入,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卖出,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有些投资者眼睛盯着电脑,耳朵里听着各种不明真伪的消息,糊里糊涂地买卖股票。

(五)信息敏感性:

对各种财经新闻有天生的敏感性,最爱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致富经等栏目。

通常能做到不厌其烦的看过的节目,对大宗商品/国际经济活动了然于胸。

此习惯是了解题材的源头。

3、试比较《华尔街》中百德与高登的投资心理特征。

从不同地位投资者的股市心理特征来说,高登作为一个坐拥千万资产(甚至更多)的投资者,他的股市账户的资金,已经可以作为资金大户,实现对某一个个股股价进行操纵。

他能够利用资金优势,对舆论进行一定程度的操控。

舆论是市场心态的反应。

聪明的市场主力常常会反舆论操作,当舆论一致看多时主力总是先人一步地出货离场。

当舆论一致看空时,主力总是先知先觉地悄悄入货。

同时,资金优势还使得高登可以主导个股股价。

在企业收购中,高登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和舆论,使得股价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从而控制并掌握目标个股的多数筹码。

因而,经常会出现主导个股股价的波动方向的情况。

当然,多数中主力一般在股市操作中,会把自己的实战行为与大主力行为保持一致,十分注重在股市行情中的波段推升、指标股的动向、热点的产生与转移等。

从不同阶段的投资者的心理特征来看,作为一个专业投资者,更确切地说,作为有内幕消息的专业投资者,高登除了贪婪,还是一个股市老手。

他实战经验丰富,在股市操作中时间较长,对股市各类现象的变化比较了解,在操作中容易把握获利避险。

如指数的高低在某些阶段,老手容易感知,依据经验经常会采用高抛低吸的操作手法,并且,对股市的各种变化容易产生对策能力。

一个新手很难说会产生什么应变,识变能力。

由于变化是股市中最基本的实践状态,识变与应变说白了就是指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的对策能力,这一点,只有老手才能做得到。

但高登在贪婪的同时,并不对技术理论掉以轻心,道琼斯理论、趋势理论、江恩法则等基础理论早已烂熟于胸,高登总是非常重视散户的表现,经常派手下到散户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意愿,了解他们的动向,做到知己知彼。

相反地,百德虽然在股市已经做了好几年交易员,但是对于股市这个复杂的市场来说,他仍然可以说是一个新手。

他的投资方式更加倾向于散户的投资方式。

,他每天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分析曲线的变化形式来分析整体的大致的情况。

在影片中,高登曾对百德说:

“你每天在做的,不就是计算我要买的烂股票吗?

影片中百德看到股票大跌,便慌了神。

比起久经沙场的老手,百德作为新手,更加怕跌喜涨。

因为新手喜涨,就是说比较适应在涨势中获利。

也就是说容易被涨势所迷惑。

如果是碰上大牛市,则获利较为丰厚。

对应的,新手怕跌,对下跌造成的心理压力经验不足。

新手对跌势所产生的风险较为恐惧,而且对股指或股价下跌的各种信号、指标的提示一般不容易把握,往往会在跌势已经形成较长的时间内,才出脱筹码。

一、股市实战心理对策品质

投资者在股市实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通过投资心态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的投资心理特征叫做股市实战心理对策品质。

比较重要的股市实战的心理对策品质具有识变性、应变性、果断性、有利性等。

(一)识变性

股市实战中最基本的投资是价值变化,在价值变化中产生机会和风险。

一个股市高手,一个股市实战的赢家,无不是价值变化判断的高手。

每一个投资者都知道在股市实战中要顺势而为,并以此来实现避险获利之基本目的。

但实际存在的情况是,只有少数投资者才能真正做到顺势而为,才能成为股市实战的赢家。

而广大的投资者因为不能在价值变化中把握识变,或者不能适时根据市场价值变化而应变,而成为股市实战中的亏家。

所以一个投资者要在股市中生存,就要适时把握这种价值识变和价值判断。

经验和历史一再证明,凡获大利的赢家,都是以价值识变为主。

例如,对深发展及琼民源的价值识变和价值判断是投资者在实战中对重大的获利机会采取心理对策的根本前提。

当然,由于股市新现象是十分众多的,而投资者自身的素质对其把握有价值、有意义的股市机会的经验、能力是不同的。

又如对四川长虹的价值识别和判断能力也是投资者从众多的股票进行选择的重要前提。

所以一个投资者要进行有效操作,必须以价值识变来进行。

比如说,该股在某个时刻以前的任何价位买进,都可以获利,具有持有价值。

在这个时刻以后开始买入则可能会套牢或阶段性套牢。

投资者必须注意到,在股市实战中看到股指或股价的变化并不难,难的是在于对股市的价值识变和价值判断。

经验和来说一

再证明,识别股市的重大变化,是避险获利的重要条件。

而影响股市产生重大事件的发生和基本面发

生重大变化,对目标股或盘势会产生重大影响。

如减息与加息、减税与增税、石油提价与降价、汇率上升或下降等,都会影响投资大众的心态,在一定的市场氛围下,会引发投资者的看淡认同和看好认同,在入市者主体不成熟的情况下,容易为市场主力所利用,需要投资者认真地加以把握才行。

从错综复杂的股市现象要找出实战规则,重要的不仅是知识,而是在于识别。

例如,新大洲原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型摩托车生产企业,在近两三年中经营业绩出现突飞猛进的提升。

该公司公布10送4方案的第二年业绩仍然提升至0.92元,进而实施10送10配2.21方案。

这些重要信息一旦为市场所认同,

就会推动市场在追涨心理,在市场主力的心理诱导下,容易产生十分可观的上扬行情。

当然,投资者在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需要学会识变,要善于识别其在战火纷飞的摩托车大战中脱颖而出。

识变是不容易的,如涨与跌的趋势性变化,成交量大与小变化的实战内含。

都是不容易把握的。

困难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通过成交量、涨跌等股市现象把握正确的识变;二是如何通过目前发生的股市现象变化,预知股市现象的变化。

由于主力在行情中经常采用价量配合与价量背离等战术手法,并反复使用,目的是破坏跟风盘对盘势、对目标股正确的识变能力。

(二)应变性

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要实现避险获利,除了注意培养识变能力之外,还须努力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

应变是投资者在识变的基础之上采取行动的过程。

由于股市中的识变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此,应变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特别是在实战中主力行为在突破关键技术位之后投资者识别、判断是出货还是进货,涨势态势是持续还是转势的能力和经验是关键。

所有这些,除了要不断进行识变之外,重要的还要及时采取行动,这种及时的恰当的行动能力,就是指投资者在股市实战中的应变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心理对策的应变性呢?

主要是照顾市场态势的变化。

在牛转熊的应变对策,是考验投资者把握关键点位选择入货或出货的能力、心态和经验。

而这一变化对大众投资者来说,一般会后知后觉。

而后知的大众投资者,往往会在高位成为站岗者,或为接盘换套的高位接棒者,或在低位抛出底部筹码。

(三)果断性

股市实战中良好的买卖点的产生是稍纵即逝的。

这是时效性很强的实际情况,是需要投资者在实战中能快速下决心是买入或卖出,这是一种情况;另一方面,投资者还需要自己在股市实战中快速确定,买入多少,或卖出多少。

这是第二种情况;另外,在股市实战中,识别、判断和把握背景依托、热点转移、题材转换等方面,也需要投资者快速地下定决心。

所有这些,只有经过复杂的实战锻炼和积累经验才能形成。

比如说,一个新手在操作中果断操作,在许多情况下是要吃亏的。

经过多次的失败和亏损体验入市者成熟了,有经验了,心理素质提高了,才能在市场中快速地加以把握。

所有这些方面,都需要投资者具有果断性才能实现。

投资者进入股市操作,盈利自得,风险自负。

这里,没有救世主,实际的情况是,投资者大众在该进货机会来临时,缺乏临战果断性,犹豫不决,就会使投资者丧失买个好价钱的机会。

例如,央行取消保值补贴业务和推出减息措施,如不坚决入货,犹犹豫豫地就会错过买个好价钱。

在该出货时,缺乏临战果断性,犹豫不决,则可能使投资者丧失抛个好价钱的机遇。

例如,由于《人民日报》社论的影响,投资者的入市情况急转直下,由乐观转向悲观,大盘在前周五时,均出现全面大幅下挫,石化、金杯、仪征、长虹、深发展、深宝安、琼民源等,出现全线连续跌停,就说明投资者的恐慌心理逐步被加强。

在这一盘面的感知过程中,就会有投资者感觉到大盘有可能会大跌。

(四)有利性

在股市实战中,投资者依据情况的变化可采用有效的股市实战心理对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有利的情况下采取股市实战的心理对策。

如做多的心理对策必须是:

有利的基本面改善可以引致投资者的乐观心理预期和产生行情的认同心理;有利的技术面(如均线系统多头排列)会使市场各方产生回档是买进的机会的认同心理、趋势的延续心理等;有利的资金面就是容易使市场产生有场外资金源源不断地入市买卖的心态等;有利的消息面等,容易感染投资大众的情绪,调动投资大众的热情,来使自

己增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如一个做空的投资者必须相应在有利于持空仓的条件下来进行的,否则在牛市操作中,随便做空就会被大牛市轧空。

在股市实战中,只有盲动者才会不注意入市的有利性。

一个股市实战的实际的情况,就是主力在行情中,一般会具有优势和主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盘势的方向,因此在盘中居有先知先觉的地位。

而跟风盘则因其目标转换容易、进出股市方便等来增加自己的有利地位和方面。

 

4、试述1993年至1999年上海证券市场投资者兴趣的转移。

PPT24:

投资者兴趣在指向上的差异

早期的老八股;1994年的新上海概念股和浦东股;1995年的低价大盘股;1996年的30指数股;1997年的绩优股;1998年的资产重组股;1999年的高科技股和网络股

书:

投资各方对股市实战的兴趣主要是通过兴趣的转移来实现的。

例如,对主力来说,其行为也是根据市场背景的变化,逐步调整自己的投资心态,调整自己的操作行为的。

在沪市发展的早期,其入市兴趣主要是集中在老八股上;1994年初将运作兴趣主要调整在新股上和新上海概念股上,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市场主力主要是集中在上海,而市场的股民上海人较多,出现了“所谓上海人炒上海股票”的基

本情况;在1994年333-1052行情中,主力将实战兴趣主要调整在浦东股上,原因在于主力充分地利用当时浦东开放与开发的市场气氛;1995年的兴趣集中在低价大盘股上,主要是主力在5.18行情中被套,利用公布产业政策的机会,大力营造低价大盘股价值再发现的气氛来实现曲线解套;1996年主力主要是将操作兴趣调整在30指数股上,主要是上海市场的本地管理层为了同深圳市场的火爆气氛相抗衡,而营造出的一种30股题材,以推动沪市的上扬;1997年主力将实战兴趣主要是调整在高价股群上,在行情中逐步出现了50元、60元以上的股票,主要是市场主力根据市场大牛市的发展实际,打起绩优和成长两面大旗,以调动市场人气。

面对市场主力实战兴趣的调整,跟风盘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持股心态,适应主力实战兴趣的调整,来实现避险获利。

另外如大户跟风盘对低价大盘的绩优高成长兴趣较大,对普量推升的绩平小盘股兴趣较小,因为前者便于大手笔坐轿,后者进货也不易,出货却更难。

5、什么叫牛市?

什么叫熊市?

谈谈你对这一重要问题的理解。

牛市:

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本质上是流动性不断注入的市场,证券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

形成牛市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经济因素:

股份企业盈利增多、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利率下降、新兴产业发展、温和的通货膨胀等都可能推动股市价格上涨。

②政治因素:

政府政策、法令颁行、或发生了突变的政治事件都可引起股票价格上涨。

③股票市场自身因素:

如发行抢购风潮、投机者的卖空交易、大户大量购进股票都可引发牛市发生。

熊市:

也称空头市场,本质上是流动性不断撤出的市场,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大跌市。

表现为卖方市场信心崩溃,资金流失。

形成原因:

1系统性因素:

整个市场经济衰退引起;2恶性事件人为操纵引起,比如,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

 

6、卡尼曼对人性的杰出研究对投资人有何启示?

卡尼曼主要提出了两个理论

(一)不确定情境下的判断

人们一般无法充分分析涉及经济判断和概率判断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人们依靠某些捷径或原则做出判断,这些捷径或原则有时与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存在着系统偏差一个基本的偏差就是人们应用小数法则,对从小样本和大样本中得到的经验平均值赋予相同的概率分布,因此违反了概率论中的大数法则。

(二)非理性决策

行为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人的决策并非都是理性的,其对风险的态度和行为经常会偏离传统经济理论的最优行为模式假设。

人在决策过程中不仅存在着直觉的偏差,而且还存在着对框架的依赖性的偏差,

人们经常会在不同的时候对同一问题做出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选择。

主要的意义是:

研究投资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同时,通过对个体和群体投资心理与行为的系统分析,

针对投资主体的心理异象与行为障碍提出了心理调适与行为疏导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架构

(三)前景理论有以下三个基本原理:

(a)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

(b)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

(c)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长期以来,正统经济学一直以“理性人”为理论基础,通过一个个精密的数学模型构筑起完美的理论体系。

而卡尼曼教授等人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则从实证出发,从人自身的心理特质、行为特征出发,去揭示影响选择行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其矛头直指正统经济学的逻辑基础---理性人假定行为经济学强调,人们的行为不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且还受到

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前景理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机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从这个意义上说,卡尼曼的获奖,有可能改变未来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7、谈谈你对经典证券投资学与证券投资心理学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认知。

经典证券投资学与证券投资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这表现在:

一方面,经典证券投资学(乃至整个主流经济学)是建立在完全理性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而心理学研究表明,真实人性的理性值是在0到1之间游走,从这个角度看,经典证券投资学只是证券投资心理学的一个特例而已;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显然必须从易到难,至少目前看来,经典证券投资学提供了研究证券市场相对完善的一套数学模型和逻辑体系,而证券投资心理学,相对于经典证券投资学,从科学范式的角度看还是很不成熟的。

8、从《华尔街》第一部到《金钱永不眠》,华尔街的投资哲学有何变化?

上课时主要从两方面分析: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主体从第一部中的债券股票市场(相应的所谓利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转向了第二部中的期权期货市场(相应的所谓投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从第一部中华尔街银行家们对“贪婪是好的”信念的清教徒式的虔诚到第二部中“贪婪是好的吗”的后现代解构及“怀疑一切”后的加倍贪婪。

9、举金融市场的实例说明何为博傻和选股如选美。

博傻:

就股票而言,Keynes认为,无人能确切地了解什么将会影响未来收益前景及股息支付。

因此“多数人主要关心的不是对一笔投资在其投资期间的可能收益作出准确的长期预测,而是抢在公众之前预见到惯用的估价依据的变化”。

换言之,Keynes是运用心理学原则,而不是金融估价来研究股票市场

实例:

1720年,英国股票投机狂潮中有这样一个插曲:

一个无名氏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

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一家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把大门挤倒。

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真正获利丰厚,而是预期有更大的笨蛋会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己能赚钱。

选股如选美:

社会公众普遍看好的股票其价值就高,市场往往被人气所左右。

Keynes更把证券投资比喻为选美,不必根据自己的见解行事,而是应仔细研究大众心理,选美是如此,买卖证券时更应如此,关键是在操作时领先一步。

不论是炒股票、炒期货,还是买基金、买债券,不要去买自己认为能够赚钱的金融品种,而是要买大家普遍认为能够赚钱的品种,哪怕那个品种根本不值钱,这道理同猜中选美冠军就能够得奖是一模一样的。

实例:

在中国股市里,在过往的投资中,有“大蓝筹”、“五朵金花”、“招保万金”和消费医药都曾经是大众情人,在美国的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漂亮50”、技术股泡沫。

在大众审美标准一致的时期,只要选中或者跟随大家选中的组合,在这一特定时期,这个组合就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10、举金融市场的实例说明何为可得性偏差、锚定效应、心理账户效应、沉没成本效应和框架效应。

可得性偏差:

人们由于受记忆力或知识的局限,现在进行预测和决策时大多利用自己熟悉的或能够凭想象构造而得到的信息,导致赋予那些易见的,容易记起的信息以过大的比重,但这只是应该被利用的信息的一部分,还有大量的其他的必须考虑的信息,他们对于正确评估和觉得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人们的直觉推断缺忽略了这些因素,卡尼曼与特维斯基(1974)把上述现象称为可得性偏差。

投资者习惯将易获取的资讯或已知的事件作为决策参考,这是由于投资者的信息获取的不完备所致。

人们往往倾向于对热门股票进行大量的关注,从而在投资者容易形成该类股票上涨概率大的判断。

实例:

90年代的美国人普遍认为,互联网产业将成为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尽管它目前盈利状况尚不理想,因此,投资者将网络的发展作为90年代美国股市兴盛的主要动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正是可得性偏差的体现。

锚定效应:

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

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实例:

2007年,上证股指涨到6000点时,专家告诉我们它还能涨过8000点;2010年,股市跌至2300多点,专家立刻掉转口风,说跌破1500点都有可能——曾经涨过,以后还能再涨;过去走跌,必将“跌跌”不休——市场往日的表现就像锚一样将股市专家们的心牢牢定住,从而做出事后看来完全不靠谱的预测。

心理帐户效应:

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

投资者倾向于把他们的资金分成安全账户(保障他们的财富水平)和风险账户(试图作风险投机的买卖)。

当投资者有两个心理账户时,他们分别在低期望水平和高期望水平两个心理账户建立投资模型,并在两个账户之间分配资金。

由于消费者心理帐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实例:

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跑得最好的股票型基金和最差的基金的净值差距超过了50%(数据来自wind资讯)。

因为基金亏钱而决定死守该基金直至解套,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对跑的差的基金的一种奖励。

 沉没成本效应:

根据经济逻辑的法则,沉没成本与制定决策应是不相关的。

但是在人们的实际投资活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决策时顾及沉没成本的非理性现象。

实例:

《信报》财经新闻董事曹仁超在当年汇丰控股[79.25 -0.44%](00005.HK)和电讯盈科[3.28 -1.80%](00008.HK)股价不断下滑的时候,就已经向投资者呼吁尽快止损。

而记者在和多位持有已经大幅下跌股票的投资者交流时,发觉他们都不愿止损,只是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继续持有。

 框架效应:

是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也就是指:

当消费者感觉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不是“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越敏感。

实例:

大部分人都愿意选择损失较少或者仍然还赚钱的基金先赎回,认为自己的投资无论如何还是赚钱的,而对于那些净值下跌厉害的“瘟基”,则选择鸵鸟政策置之不理。

毫无疑问这是非理性的行为模式,因为这样虽然留住了部分收益但也可能错过了绩优基金所带来的良好回报,这大概也是多数基民“亏多赚少”的原因之一吧。

11、举金融市场的实例说明何为反身性和自我强化。

反身性:

投资者所支付的价格,不只消极被动地反映价值;更有甚者,它们是一种积极的因素,能创造股票的价值。

实例:

1992年,当索罗斯用100亿美元的巨额空头冲击英镑并大获全胜的时候,他甚至被人们称作“击垮英格兰银行的人”。

实际上,当时他并不孤单,很多人都可以看出英镑濒临崩溃的迹象,也有数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