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全集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8893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2Word文档格式.docx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丹论语心得全集2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2Word文档格式.docx

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说一个人,

  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

但是你要用你

  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馈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要是一

  听,觉得好像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

  报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报怨,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

于丹心语:

孔子不提但是以德报怨,他给的分寸是以直报怨。

其实,孔夫子在这里,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他当然不提倡以怨报

  怨,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永远是一种恶意,以一种仇杀,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

  世界的循环,将是一个恶***的,将是无止无休的。

我们付出的,不是自己的代价,还有子孙

  的幸福。

所以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搭上了太多的恩德,你搭上太多的慈悲,

  你用不值得的那种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在两者之间,

  其实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耿介和磊落的人格,坦然面对这

  一切,既不是德,也不是怨,其实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可以举一反三,推及到我们生活中很

  多很多的事情,就是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

  用的地方。

  于丹心语:

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情感留给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在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避免能源的浪费。

这个地球上,被浪费的资源

  已经太多了,但是,当我们关注环保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关注一点,就是心灵环境的荒芜,

  和我们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应该说,今天物资是繁荣了,但是心灵的生态,未必随之改变,

  变得欣欣向荣,也不意味着今天那种仇恨,那种报复种种的,甚至高科技的犯罪,是停止了

  吗?

有的时候,会越演越烈了,在这样情况下,怎么样避免心灵资源的浪费呢?

就是我们面

  对一件事情,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自己最有价值的方式,。

动画:

老师,如果一个特别仁义的人,掉进井里去了,您会跟下起吗?

为什么要跟着跳

  井呢?

做什么事情都是要用脑子想想的。

曾经有学生宰我,去问他的老师,说老师啊,仁者,虽告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你看给他老师出的难题,说问您个问题,如果是一个特别仁义的人,现在有人跑

  来跟他说,有一个仁者在井里,他掉井里了,你跟着去吗?

这叫井有仁焉,井里头有一个更

  贤德的人,你跟着下去吗?

那么这怎么办呢?

老师问他:

子曰:

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

  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篇目],这话说得好,孔夫子说,那干嘛要这样做

  呢,为什么仁者在井里,你也要跟着毫无原则地就跳到井里去,这是一个君子所为吗?

君子

  也许不能避免很多的伤害,他可以被人欺骗了,但是他自己的心不能迷惘,也就是说人不能

  被自己欺骗,不能被自己的一时智力上的糊涂,一种冲动之下,做出来人生没有效率的傻事,

  这是孔夫子所不耻的,他并没有拘泥地说仁者在井里,你就一定要跟着下去,他很不解说,

  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孔夫子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

  原则,要把握尺度,就是今天也是非常难得的。

动画: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为什么孩子会

  反感?

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为什么会彼此伤害?

费尽心机和领导、同事套近乎,为什么总是

  好心不得好报?

  什么样是好呢?

孔夫子老在强调过犹不及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可以说有机地渗透在他

  举的很多例子中,您说,你去做的工作,面对你的领导,那我们每一个下属,面对领导,肯

  定应该是忠诚的,也应该是有热爱的,大家私交好,公职好,把事情做好,这没有错。

另外,

  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大家对朋友,都应该是将心比心的,甚至有人说,是可以两肋插刀的,

  那么,这些个关系里面,不管是对领导,还是对朋友,有我们的分寸吗?

孔夫子曾经跟他的

  学生探讨过,最后,由他的学生子游说了这样一句话:

子游曰: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

  斯疏矣{论语〃显仁篇]。

什么意思,就是过于密集。

他说,你跟你的领导关系,要是过于

  密集的话,离你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跟你朋友的过从,要是过密的话,离你们俩疏远,

  也就不远了。

其实这是什么呢?

《论语》里面无所不在有哲学,这其实就是哲学关系。

我不知

  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有一个哲学寓言,叫豪猪的哲学,说有一群豪猪,就是野猪身上长刺的

  那种野猪,大家挤在一起过冬,它们老有一个困惑,就是不知道,大家在一起的什么样的距

  离最好,离得稍微远点,冬天就冷,相互借不到热气,大家就往一起凑凑,结果,一旦凑近

  了,彼此的刺都扎着对方了,就又开始远离,但是,再远的话,大家又觉得寒冷,又想借助

  别人的温暖就再凑,凑着凑着又受伤了,然后再拉远,多少次磨合以后,豪猪们终于找到了

  一种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堤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于丹心语:

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其实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我们看一看,原来的大杂院,现在都改成了单元楼,已经没有这

  院里头一家包饺子,十家全挨排儿去送,没有这样的事了。

没有大家过年,大人一桌,小孩

  一桌在一起的情形了,经常是一个单元里边,住了三、四年,人都认不全,不知道你的邻居

  是谁。

其实今天的这个社会,随着物质整个的发达,人际之间的障碍越来越多了。

这种障碍

  多了以后会怎么样呢?

就变成我们所依赖的几个朋友,身上的负担更重,因为你觉得周围的

  人际普遍冷漠,所以对你的好朋友,你就会觉得他应该对我多好一点,我对他多好,我应该

  跟他要过从再密一点,他们家有什么私事,两口子打架了,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可以去给他

  们调停,其实我们今天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听听子游的这句

  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太密集,就是疏远的开始,这就是豪猪的刺,必然

  要伤及他人。

  子贡曾经问过他老师,说什么叫好朋友,老师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无自辱焉[论语〃颜渊篇]。

这就是好朋友,你看到他有不对的事,你好好地告诉他,把忠告

  告诉他,不可则止。

他不听你的那就算了,别再说了,再说下去,属于自取其辱。

所以,好朋友也有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大包大揽,说包在我的身上,

  我给你一个幸福的未来。

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他人这样许诺。

《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

  的分寸,那么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了呢?

父母和子女之间,丈夫

  与妻子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吗?

我曾经看到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叫做非爱行为,什么叫

  非爱行为呢?

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一种非爱***掠夺。

这种行为,往往发生

  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

夫妻和恋人之间,

  经常会有人说,你看看,我就是为了爱你,我放弃了什么什么。

我就为了这个家,我今天怎

  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父母对孩了经常说,你看看,我自从生了你以后,

  我工作也不好了,我人也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就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地念书呢?

  所有这些,其实,统统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

  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南桥小学校张大维随笔之一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

  温暖起来。

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

  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能够赢得民众的掌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没有把重点聚焦在什么王

  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处事之

  道都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

人们从于丹的讲解中,

  更多的去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教导,以帮助自己求得心灵的平安,帮助自己为人处事、帮

  助自己教育孩子。

尤其是在当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以及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人们更有

  对内心平安的追求,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

  的确能给人某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

  率、宽容的友人。

她可以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

  的方向。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

  放在第一位的。

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

而内在心灵则完满、

  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感

  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

  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

  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对现实是否感到满足,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心态。

  确实,在今天这么一个不断改革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都显得更为重要。

面对眼前千变万化的世界,调整好个人的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

  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只有站在个

  人心理的坐标系上,建立务实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有所担当,内心的淡定与

  从容最为重要。

于丹教授把《论语》朴素、敦厚的哲理解读后以现代人的理解方式传递到我

  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就工作而言,一个人的目标,不能好高骛远,必须经过努

  力可以达到;

同样,目标不能太小,不经一定困难能够实现的目标不可能带来多大的勇气,

  即便是实现了目标也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快乐。

同样,对于一所学校目标的适切制订,将会增强教

  职员工的团队精神;

远大的理想,将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勇往直前。

前一段时间于丹教授到日本讲授论语心得,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她的想像。

这说明日

  本对儒家文化的重视超过中国。

但现代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政体和经济发展并非是靠儒家文化,

  靠的是现代制度创新与文化继承两者并行,不是全面抛弃,也不是全面保留。

国家拥有现代

  政体,同时社会、家庭、个人也保留一些传统的价值观,这两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度与文化两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论语》等传统文化能帮助

  人得到一些内心平安以及一些处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的现象其实是向中国社会启示如何继

  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并同时建立和维护民主、平等、法制的现代社会制度,可以大力提倡传

  统文化中对个人价值观和修养有益的教导。

于丹的心得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

在于丹对《论语》通

  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心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

  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

  ——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的美丽!

篇三: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

  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

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

  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并同时建立和维护民主、平等、法制的现代社会制度,可以大力提倡传

篇四: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

  感

  读《于丹心得》有感曾经粗略地读过《论语》,但总是懵懵懂懂,不胜其意。

最近,受单位阅览室之惠,读了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看了她对《论语》的解读,使我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之感。

而且于丹教授那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的讲解风采,

  诚可谓妙趣天成,观之可以忘忧,思之可以解惑。

读罢此书,掩卷长思,仿佛一位长者坐于眼前,用智者的从容与平和与你谈古论今,它传

  递着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真理,我觉得受益匪浅,联系现实生活略总结了几点感悟:

悟点一平和的心态

  每个人都想过得幸福快乐,但幸福快乐到底是什么,到底又在哪里呢?

我们周围有许多

  人在别人看来是十分幸福的,但自己内心却时常感到痛苦不堪;

同样有不少人在别人看来是

  艰难困苦的,然而他们自己心中却时常充满快乐。

千帆过尽,蓦然回首,“其实幸福快乐只是

  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而与内心相连。

”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并能够时常用好的

  心态来对待一切,因为无论人生给予我们什么,决定我们生存状态的永远是心态。

  们应该经常扪心自问,到底以什么样的心态度过一生。

生活本身并不完美,社会分工千差万

  别,人的素质、能力和机遇也各不相同,谁都会遇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沮丧。

但不论碰到

  什么,我们都要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必喜形于色,不必急功近利,更不必在

  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悲观失望。

要知道,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不是命运的垂青,而在于他是

  否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不忘陶冶自己高尚的情操,始终保持不懈的精神追求,始终保持

  轻松、自在、洒脱的良好心态。

用《菜根谭》里的一句颇有感触的话来说吧,“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

  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有些必须面对,

  甚至必须处理,当然也必须穿越,事情来了,用心去作,最短时间内做完,事情过去了,心

  里,还应该是一片海阔天空。

悟点二宽容的心灵

  “仁”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最儒家的、最简单、也是最精华的道理。

“仁者不忧”你

  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想要无忧,那就要学会宽恕他人,要学会去爱别人,

  这就是“仁”。

当然,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抱着宽容的心去做每一件事绝非易事,但最起码应“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事多想想他人,做一个善良的人,便也能内心安静、坦然。

  国一直以和谐为美,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

就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

  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

其实这就是君子之道。

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雨果说过:

“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

  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悟点三提升生命的效率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于丹认为,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

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有

  心理年龄,还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

  四五十岁的境界。

  篇二: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朱娜

  《于丹论语心得》通过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六个篇章,以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以此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读这一本书,进一步增加了对《论语》的了解,同时也很好地启发了心灵,帮助我们冲破世俗的、利益的、外在的束缚,找到人生本该追求的努力方向和人生价值所在,通过心灵的释放,让我们智慧地、快乐地、幸福地生活。

下面我就讲两点体会。

  一、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书中讲到对子贡问政一段的解读,子贡问政原文是这样的,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安定平稳需要什么?

孔子说: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足够的粮食、强大的军队、人民对国家的信仰。

子贡又问:

一定要从三者中去掉两样呢,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于丹对此的解读是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自古而今谁不死,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什么是政治?

政治并不一定让大家都过上一种物质文明上的发达生活,他仅仅是一个标志,真正来自于内心的那种安定和对于一种政权的认可,这些都是来源于信仰,信仰的力量足矣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其实,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之无限之大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

在中国,曾经因为有共产党人信仰,才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

在美国,因为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信仰,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人以其独立、理性成就了世界第一大国;

在日本,撇开爱国主义情怀,武士道精神不得不令人佩服。

然而当前,中国面临的

  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

官员贪污腐败、政府执法不严、商人金钱至上等等社会风气的背后体现的都是信仰的缺失。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民众必须有一致的、向上的信仰。

正如于丹所说,成功的政治来自民众内心对政权的认可,民众信仰的树立需要政府威信的树立。

在我看来,政府威信的树立最核心的是从执政党队伍抓起,也就是我们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只有这两支队伍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纯洁了,民众才会对党、对政府产生敬畏之心,进而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与政府保持一致格调,形成一股力量,实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乃至整个国力的提升。

从小的方面来讲,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这个人要么无所追求,残喘于世,要么无所畏惧,无恶不作。

因此,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于己于社会都十分必要。

如何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我们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是谁”、“我往哪里去”、“我和别人以及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要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自我与他人之间有一个清晰的界限,要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一条符合自己人生的道路去努力,并且在努力的过程中,相信世界是有规则和逻辑的,能够关心疾苦,谨慎生活,有所敬畏,有所求,有所不求,从而让我们的人性更有深度,让心灵更有高度。

  二、做一个独立的人

  于丹在论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