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探究学习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8799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探究学习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言文探究学习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言文探究学习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言文探究学习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言文探究学习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探究学习法文档格式.docx

《文言文探究学习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探究学习法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探究学习法文档格式.docx

二是古音异读字

大多数异读字,在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都已经废除。

只有两类还保留了下来。

一类是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如“吐蕃”(bō),“可汗”(kè

n),“大月氏”(zhī)。

另一类是异读表示特殊的词性和意义(大多数是名字重读表示动词),如“大楚兴,陈胜王”(wà

ng),“请说之”(shù

i)。

通假字和异读字,在教材上大多有注解,只要认真阅读教材,这个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

2.读准句读

读准句读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错误的句读必然导致错误的理解。

大家探究下面句子应该怎么读。

其一犬坐于前。

“其一犬/坐于前”?

“其一/犬坐于前”?

今齐地方千里。

“今齐/地方/千里”?

“今/齐地/方千里”?

由此可见,读准句子的句读,对句子意义的正确理解至关重要。

3.读准语气

能否读准课文语气,是对课文内容理解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愚公移山》为例,课文中出现了几个疑问句,如果能正确地读出这几个句子的语气,则对理解课文内容意义很大。

同学们尝试读下列几句,注意读出语气。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第一句,应该读出愚公商量的语气;

第二句,一般的疑问,愚公妻子的提问的语气;

第三句,反问,还有一个“其”字加重了反问语气,应该读出智叟讥笑的语气;

第四句,反问语气,应读出愚公义正辞严的驳斥的语气。

4.读出感情

读出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读《出师表》中的下列语句,该用什么感情来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读《岳阳楼记》中的下列语句,又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学好文言文三步曲之二

解词——成功的一半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区别最大的一个地方,就是词义的区别。

正确解词是正确理解文言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学会通过探究,理解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一)实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探究:

“尉果笞广。

探究,有的名词,如:

“锤、锁、钉”等,除了表示这个事物,还可以表示什么?

(与之相关的一个动作)

置人所罾鱼腹中、处处志之、不能名其一处、策之不以其道、公将鼓之。

2.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一般有以下几种修饰作用。

探究以下名词的意义: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和方式,表示“用什么”等意思。

(2)“朝而往,暮而归。

表示时间,表示“在……的时候”“到……的时候”等意思。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表示“在哪儿”“向哪儿”等意思。

(4)“失期,法皆斩。

表示对对象、依据等意思,表示“根据……”“依据……”等意思。

(5)“夜篝火,狐鸣呼曰。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等,常有比喻的意思,大多可以理解为“像……一样”。

3.动词的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活用为名词,表示与这个动作有关的事物。

(2)“闻寡人之耳者。

使动用法,表示“使……怎么样”的意思。

(3)“等死,死国可乎?

意动用法,表示“为……而怎么样”“认为……怎么样”“把……看作……”的意思。

4.形容词的活用

(1)“将军身被坚执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用某事物的典型特征来表示该事物。

(2)“复前行,欲穷其林。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用动作行为的特点或结果等表示该动作。

(3)“苦其心志。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跟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相似。

(二)古今异义

词义的演变是正常的现象。

词义的范围有扩大和缩小,甚至转移,或者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学习古文,千万不能以今人之腹度古人之心,古今异义词语主要靠积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一方面,要积累古今异义词,另一方面,要探索词义的古今变化轨迹,理解词义的古今意义之间的联系。

(三)一词多义

探究下列句子中“国”字的意义。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尚思为国戍轮台。

“国险而民附。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跟现代汉语和其它任何一种语言一样,一词多义符合语言的简约性原则,减轻学习的负担。

(四)虚词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但是对句子的结构、语气、连接等起着重要作用,对理解句子的意思意义重大。

因此,正确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正确理解句子意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1.虚词的识别

有的词,其意义可虚可实,要正确判断词义的虚实。

如“故”、“以”、“而”、“为”、“之”等,要根据其语言环境,判断其虚实。

2.虚词的探究学习方法

善于根据句子内部词语的关系及构成情况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当然,首先要了解一些虚词的基本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分析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操蛇之神闻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辍耕之垄上。

“何陋之有?

学好文言文三步曲之三

释句——成功的关键

根据经验,能解释每个词语的意思,未必能理解一句话的意思。

因此,还应该了解一些句法的知识。

(一)句式的积累

1.省略

判断下列哪些地方省略了句子成分:

()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狼得骨止,一狼乃从()。

2.倒装

探究下列句子的现代汉语词序。

微斯人,吾谁与归?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屠惧,投以骨。

甚矣,汝之不惠。

3.判断句

分析这类句子与现代汉语类似句子的关系。

陈胜者,阳城人也。

(鲁迅,浙江绍兴人。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

被动句、疑问句等。

(二)句子的翻译

严复说:

“译事三难:

信、达、雅。

”其实,是为翻译提出了三个要求,用现代汉语来说,“信”即是忠实于原文,讲究翻译的“准确”,“达”即是翻译语言要“流畅”,“雅”即是翻译的语言要“优美”。

根据古汉语词义、句法与现代汉语词义与句法的关系,翻译要做好如下六个工作。

1.留

古汉语有大量的词语发展到现在,词义没有任何变化,这类词语在翻译时照译不变,保留原词。

其中,这类词以专用名词和基本词汇居多。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句中,加点词语都属于这种情况。

2.增

需要增加内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情况。

古汉语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比如“(巩)固国(防)、数有功(劳);

省略的句子成分要补充出来,(村人)(看)见渔人;

古汉语的一些句法跟现代汉语不一致,需要补充的成分,太行、王屋二(座)山。

3.删

删掉多余的成分。

由于古汉语比现代汉语简洁,因此删掉的成分相比之下比较少。

“公将鼓之”的“之”等表示结构的词语,通常要删掉。

4.换

古今词义有变化的(包括通假字),翻译的时候要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换掉古汉语的词语。

予(我)谓(认为)菊(花);

(楚)王曰(说)善(好)。

5.调

倒装的句子,要调整其词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

甚矣,汝之不惠!

调为“汝之甚不惠矣!

”(你太不聪明了!

6.译

把以上的内容综合运用,并结合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把句子梳理成流畅、优美的语句。

文言文学习建议

一、养成积累好习惯

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句式的变化规律,重点段落和篇章,古代文体知识和文化知识,这些知识积累越多,学习古文就越轻松。

二、融会贯通,把所有知识综合运用

上述知识,必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体系,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开来学习和记忆,更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理解文意应总体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握句子和词语的意思,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四、对课文总体内容的把握,方法应当参照现代文阅读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