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维的诞生15孟德斯鸠和相对主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8785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思维的诞生15孟德斯鸠和相对主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思维的诞生15孟德斯鸠和相对主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思维的诞生15孟德斯鸠和相对主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代思维的诞生15孟德斯鸠和相对主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代思维的诞生15孟德斯鸠和相对主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思维的诞生15孟德斯鸠和相对主义Word下载.docx

《现代思维的诞生15孟德斯鸠和相对主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思维的诞生15孟德斯鸠和相对主义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思维的诞生15孟德斯鸠和相对主义Word下载.docx

本文是我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Alan

Kors的讲座【现代思维的诞生】的译述,不代表我的观点。

文中插图均转自互联网,鸣谢!

——风铃

————————————前面介绍洛克的时候,我们曾暗示十八世纪相对主义(relativism)的思想来源。

在洛克的认知理论中就预埋了相对主义的种子。

洛克鼓励人们寻求知识,同时认为人的知识、信仰、道德观都有局限性,是由人的经历决定的。

顺理成章,人的价值观、知识、信仰就都是相对于他所处的时代、地域和个人经历而言的。

洛克还认为人的认知不可能是绝对真理,因为知识来自于我们的感官对于外界的感受。

人只有五种感官,那五种感官感受不到的事物,我们就没法知道。

洛克问道,假如我们的眼睛像放大镜一样,那我们认识的世界是啥样的呢?

放大10倍?

1000倍?

假如我们有更多的感官会如何?

假如我们的感官比现在少,比如说少了嗅觉、视觉、触觉或听觉,那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我们的思想又会怎样呢?

(佩服洛克在近四百年前就问出这样好的问题。

人类后来认识到,我们的感官很不完美,嗅觉不如狗,视觉不如鹰;

蝙蝠能感受我们看不到的超声波;

另一方面,人类又造出了数万倍的电子望远镜、显微镜,“看”到了分子、原子,“看”到了几万光年以外的星球。

科学大大地扩展了人类能够体验的世界。

——风铃)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向法国人普及了洛克的思想。

他说:

想象一下,假如外星球的客人来到地球,和地球人相比,他们活得更长,有更多的感官——比如有一百个、一千个感官,能活一万年。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会抱怨:

我们只能活一万年,怎么能学到所有的知识?

我们只有一千个感官,怎么能认识所有的事物?

洛克的认知论,会引向相对主义的结论。

此外,欧洲人也不断地和“外国人”相遇,这些外来者和欧洲本地人有很大的不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当时欧洲已经有了印刷术,越来越多的人能读到书。

这些外国人带来的传奇或是欧洲人出游外国的见闻被写成书,在欧洲广为传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欧洲人震惊于不同民族、国家、文明之间的差异。

他们不但意识到外国人看上去是如此奇异、不可理解,也意识到外国人认为他们很奇异、不可理解。

欧洲人越来越好奇,假如一个人生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明体制、有不同的价值观,那么他对世界的看法会是什么样的?

很多事,对欧洲人来说天经地义,外国人却觉得不可理喻,让欧洲人震惊。

不同的文化里,妇女的待遇、老人的待遇可以很不一样;

宗教的多样化,道德规矩的不同,语言翻译之难——都显示出这些差异。

传教士们到欧洲以外的国家去,总想在当地语言中找到代表同样意思的词汇,却常常找不到。

(这种差异,在21世纪的今天也还存在,当然和孟德斯鸠的年代相比已经缩小了很多。

在有些方面,欧洲人对于非基督教国家的繁荣感到震惊。

他们原来以为,没有基督教文化,文明就会破碎。

但是发现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没有基督教,也繁荣着,而且社会很有秩序。

(那时中国是清朝的繁荣时期。

——风铃)伏尔泰写的《世界史》就从中国开始。

从17、18世纪欧洲的畅销书中就能看到这种好奇心:

有一本叫做《土耳其间谍》的畅销书,据说是一个奥托曼帝国的间谍写的,讲他眼里欧洲宫廷的事儿。

还有《一千零一夜》,出了一版又一版。

更有描写美国印第安土著的书,也在欧洲卖得非常好。

除了这些欧洲的普遍思潮,孟德斯鸠的相对主义还来源于他个人特殊经历。

他在法国波尔多高级法院所在地长大。

17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取消了各地高级法院的权力,孟德斯鸠耳闻目睹了路易十四的绝对、任意的权力所带来的变化。

他的妻子是信奉法国加尔文教派,受到当局的迫害和排挤,也让他深切地体验到社会的不宽容和出身的偶然性的影响。

孟德斯鸠故居

他来到巴黎后,对于相对主义的感受就更强烈了。

他交了一帮博学、聪明的学者,常常参加他们的聚会;

那帮人有一个团体叫“刻铭研究所”(InstituteofInscription)。

法国皇家从世界各地收集到各种古代金属钱币,上面刻着许多文字符号。

国王就让“刻铭研究所”的学者们告诉他那些文字符号是什么意思。

学者们研究古钱币,也就研究了古代世界。

他们意识到古代各地的编年史和犹太教-基督教编年史的记载不同,各国宗教信仰的不同。

他们看到不同文化中社会角色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差异,尤其是宗教神职人员、皇室、法官在不同国家的角色、职能很不一样。

“刻铭研究所”的成员过着双重生活:

对于公众他们是社会的精英、博学者,私底下他们很清楚世界充满了相对性,不但有地域之差,还有时代之差;

使他们怀疑当时欧洲人所相信的东西。

孟德斯鸠和法国皇家图书馆中国藏书的管理员很熟,那管理员是欧洲传教士们在中国培养的一个天主教徒。

他从中国来到法国,以为法国会是“爱邻人如爱己”的国度,以为你如果打了法国人的左脸,他会把右脸让你打(《圣经》语)。

到法国一看,不是这么回事;

他感到很惊讶,原来法国天主教的理论和法国社会的现实是如此不同。

孟德斯鸠和这位中国人聊了很多,听他讲自己对于法国的观察和感受。

孟德斯鸠坚信自然神论(Deism),也促成了他的相对主义观点。

1720年代,孟德斯鸠匿名出版了他的《波斯人信札》,成为18世纪的最畅销书。

这是一本书信体小说,讲他发现了波斯旅行者写的信,有旅行者之间的,有写给朋友的,还有写给波斯君王、政府的。

这种书信体结构给了孟德斯鸠很大的自由度,借以写出外国人(这里是波斯人)眼中的法国和欧洲,表达他自己对与法国和欧洲的看法,让读者体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形成的不同思想。

孟德斯鸠和相对主义"

《波斯人信札》

他的文风是讽刺幽默的。

书中,波斯人试图解释教皇,说“教皇是一个了不起的魔法师,能让民众相信3=1,”指的是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即上帝、耶稣和圣灵的一体。

——风铃)谈到法国国王,波斯人说“国王是个伟大的魔法师,他能把货币重新定值,让人们相信2=1。

”(指货币贬值。

——风铃)波斯人说“红衣主教就是能在一起制定规则,然后出售‘违规权’的那帮人。

”通过波斯人之口,孟德斯鸠也嘲讽了民族优越感:

当他的波斯人在法国把西装脱去时,被问道“你是谁?

”“我是波斯人。

”法国人说“波斯人?

人怎么会成波斯人?

”这句幽默的话后来被法国人津津乐道。

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提出的更深的问题是:

什么是时间和地点的相对性?

有没有跨越时间地点的“绝对性”和“理所当然”?

这本书的最终目地是区分人类体验的相对性和共性,哪些是受时间、地点影响的,形式可塑可变的;

哪些又是共同的?

(这是很有意思的题目。

看一看历史,人类的变化很大,但是人的本性还是延续了下来,“食色性也,”“趋利避害,”等等。

艺术家们最知道这一点,“爱与死是永恒的主题,”呵呵!

——风铃)孟德斯鸠相对主义的含义很有戏剧性。

它引出了各方面的延伸:

政治的:

虽然世界上到处都有专制,但人类还是倾向于追求自由,这是人类共同的自然规律。

宗教的:

孟德斯鸠让人们知道,世界各地的人们信仰不同,但都非常热衷于自己的信仰。

出生在不同国度的人会有不同的信仰,但是都相信上帝的正义,相信上帝的真理是自然规律。

道德的:

世界各地的道德规矩五花八门,有的甚至认为血亲通婚是正常的;

但我们也看到共同的自然后果。

(指自然会有的后果,而非人造的后果。

比如血亲结婚容易生下畸形儿是自然后果,而判处死刑是人造的后果。

——风铃)人类可以相信不同的思想,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可以不一样,生活方式可以各异,但是“自然后果”和这些人造的东西无关,“自然后果”是真实的、由自然规律决定的;

忽略了它,人类就会自食其果。

心理学的:

例如,孟德斯鸠让我们看到各种男女关系。

在波斯人眼里,法国女性是相对自由的。

而波斯女人生活在专制之下,被传统的“伊斯兰闺房”(Harem)保护着。

(伊斯兰人的Harem,是家中妻妾居住的地方,是他家的“后宫”。

——风铃)法国妇女和波斯妇女的待遇,在他们本国的文化中都被看成是“自然”的,其深处却有着共同的、永久的人性。

哲学的:

我们看到那么多不同的寻求真理的方法,但是自然的真理只有一个。

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和伏尔泰的《哲学书简》(后面会介绍),越来越清晰地表达了一种共识,即被后人称为“法国启蒙”的思想。

作为人,我们有不同的思想,但是存在着真实的、自然的真理。

伏尔泰《哲学书简》中的外星人,离地球很远,他们对于地球人的想法感到不可理喻,认为地球人很荒谬;

但是若问外星人“太阳到地球有多远?

”他们的答案和地球人却是一样的。

外星人和地球人的共同语言是科学;

在有着相对差异的人种之间,科学是共同的真理。

同样,我们的共同性是建立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可以看重不同的东西,但死亡就是死亡,对于所有人类都一样,都想避开。

我们崇拜不同的神,用不同的方式礼拜,但是对于相信自然神论的孟德斯鸠来说,人类礼拜的都是同一个自然界的“作者”。

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认为:

相对主义的体验会减少人们的民族优越感和宗教优越感。

欧洲人发现世界上还有比他们自己更平和的宗教、更古老的文明、管理得更好的土地、更慷慨的民性。

这种认识应该使人类更加宽容,致力于寻求我们的共同之处。

《波斯人信札》的核心,是孟德斯鸠自己重点讲述的两个寓言:

一是史前穴居人种族Troglodytes的故事,二是伊斯兰“闺房”的故事。

在这两个寓言中,孟德斯鸠既让读者看到了人类生活的可塑性、相对性,又揭示了普遍共有的人性。

(用时下的语言来说就是“普世”性。

——风铃)这两个寓言戏剧性地诠释了一个结论:

不同的政府形式和人际关系是为了应对特殊的环境而产生的,它们间的相对差异反映了各自环境的相对差异。

(比如说,中国和欧洲的政体、文化差异是由环境的差异造成的,包括地理的、历史的因素,也不排除偶然的因素。

——风铃)但是,这些不同的政体和人际关系却受着共同的自然因果关系的支配,其自然后果是普世的。

在穴居人的故事中,孟德斯鸠讲了生存和死亡对于人类是绝对的;

人类差异再大,对生存和死亡的认识都一样。

穴居人原来是野蛮的、残忍的,他们需要有独裁者才能生存下去。

但是被独裁之后,穴居人又痛恨限制他们自由的独裁,出于自私的目的而反叛,结果造成了残忍的无政府主义状况。

没有人恪守契约,我能拿到的就是我的,我干嘛要还给别人?

一个外来的医生给他们治病,病治好了,他们却拒绝付钱。

下次又生了病,医生却不肯来了。

他们没有没有主动的、互利的交往行为。

干旱时,高处的地荒了,只有水边的地有收成,但是住在水边的穴居人不肯和高地人分享。

而一旦发大水,水边地颗粒无收,高地的人也不肯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收成。

穴居人的这些行为对他们来说有某种自然之处。

但人类是不是自然而然就残忍、自私,或是有美德、能够接受“启蒙后的自利”?

是的,人类能恶也能善,但是我们的行为会有自然后果。

在恶性无政府状态,穴居人会消亡,自然淘汰,只有几个善良的穴居人存活下来——他们互助、好心、守信。

他们成功了,繁衍了。

但随着他们的物质丰富,他们开始奢侈,破坏了他们的美德。

他们只顾财产,不再关注美德的延续,于是产生了对他们实行专制的国王。

这其中就有着不被人类意愿所控制的自然规律,人的行为是有自然后果的,人类会自食其果。

相对主义承认人类的差异,承认人类社会有不同的政体。

但是人类要想生存繁衍,就必须解决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问题,安全、平等、公正的问题。

而且由于人的本性,一时的解决并不是永远的解决。

(这是说,历史上民族的兴衰都不是永久性的。

做对了就兴,做错了就衰。

孟德斯鸠的另一个寓言是伊斯兰闺房,贯穿了《波斯人信札》一书,显示了人们所认同的“天然”男女关系有多么不同,以及人类生活中一直都有的专制。

孟德斯鸠对于波斯人的生活方式很赞赏,在书中让他的波斯人批评了法国生活方式的许多方面,也对比了法国妇女的自由和波斯妇女的被奴役。

一般来说,所有的文化,说到自己文化中存在的专制之处,都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合乎自己的特殊情况的。

当权者尤其如此。

世界各地都有专制;

专制就是让个人的生活听命于另一个人的任性无常的意愿。

但是当一个波斯人离家去了法国,不能对他家的“闺房”时时压迫恐吓,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妻妾们的“反叛”。

这也许是孟德斯鸠对于法国王室的警告。

诚然,专制可以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条件是人们一直处在恐惧之中而不得不顺从。

一旦专制松懈,“闺房”就会反叛,正如书中一位反叛的妻子写给她丈夫的信中所说:

“自然规律取代了一个男人任性的意愿。

”只有恐惧能维持专制,让它貌似稳定而长久。

只要人性尚存,人类就会争取自由;

只要可能,人类就会使用选择的自由。

(多么深刻的道理!

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老大哥”就是要消灭一切人性,消灭人的情感、记忆、历史、思想。

——风铃)孟德斯鸠和相对主义"

http%3A%2F%2F%2Fmw690%2F002cEGa1gy6Jam3vLog14%26690"

孟德斯鸠:

“最残忍的暴政,莫过于被法律保护的、假公正之名而推行的那种。

”伊斯兰闺房的寓言悲哀地讽刺了人性。

波斯人Uzbek对法国的专制分析得很在行,他看到了法国在宗教、社会、政治各方面的专制。

他看到了周围所有的专制现象,唯独看不到他自己的专制。

这是孟德斯鸠对于我们如何应用知识的最深刻的警告。

(可见双重标准之普遍。

(待续)

附孟德斯鸠名言:

能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長一些;

光荣是我們获得的新生命,其珍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专制政治的原理就是恐怖。

财产权是道德之神。

(意为道德是尊重财产权的。

不尊重别人的财产权,就谈不上有德行。

独裁政治权势者的专制,对于民众福祉的危险性,比不上民主政治下人民的冷漠。

真正的自由只能是法律下的自由。

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有滥用权力为自己谋求私利的倾向;

任何专制的国家的教育目的都是在极力降低国民的心智。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艾伦.考尔斯教授是牛津出版社出版的四卷《启蒙运动大百科全书》的总编辑。

如果您有意听考尔斯教授原汁原味的讲座,可以通过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借到CD书《The

BirthoftheModernMind:

TheIntellectualHistoryofthe17thand

18thCenturies》。

更多资料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