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 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8503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 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 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 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 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 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 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 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 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 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由材料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1年,北京市人口总数最多B.2017年后北京市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

C.近些年北京市人口增速不断下降D.北京市出现城市空心化

4.导致北京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变为负值B.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经济发展放缓D.分散城市职能

“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务服务的打工农民。

“棒棒”群体的工作形式不同于其他的打工族,更不同于城市工矿企业的工人。

他们主要活动于街头、菜市场、汽车站、码头、家电商场等,承担了城市人不愿意干的以苦、脏、累、险为特征的工作。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棒棒军”最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A.深圳B.成都C.兰州D.重庆

6.“棒棒军”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流行起来,其原因可能是()

①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②城乡收入差距③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高

④农村生态环境变差⑤农村人地矛盾尖锐⑥独特的地形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

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棒棒军”正逐步走向消失,其可能原因是

①国家户籍制度改革②工作环境差,收入少③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

④装卸、运输机械化⑤城市生活成本高⑥劳动力不足

8.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 

 

A.北京江苏B.黑龙江海南

C.新疆河南D.湖北 

河北

9.读“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扶持

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10.叙利亚内战引发了25年来全球最严重的难民危机,大量难民涌入欧洲。

下图为叙利亚难民入欧路线示意图。

读图,难民潮对欧洲的主要影响有( 

A.提供廉价劳动力,减轻社会负担B.失业率上升,社会秩序不稳定

C.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剧环境污染D.增加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

读铁道部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幅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1.影响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矿产C.政治D.社会

12.春运现象反映出(  )

A.京、沪、粤等省区劳动力输出量大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城市化进程过快D.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大

二、填空题

13.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地区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44

2.199

河南省

0.55

0.53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这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7年春运从1月24日~3月3日,为期40天。

材料二: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流向。

(2)结合材料,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

(3)请为解决民工流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

材料二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多、增长快。

下表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与流动人口统计表。

人口普查

次数

年龄构成(%)

流动人口

数量(万人)

0~14岁

15~64岁

≥65岁

第五次

22.89

70.15

6.96

14438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

26139

(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2)指出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第三位变为第一位的原因,并分析这种变化可能给广东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以及给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问题。

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同时户籍管理制度有所松动,这些变化都有利于人口更快的迁移和流动;

能源资源开发和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影响人口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据此分析选C。

2.图中显示,2010-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趋向西移,中西部(四川省)农民工务工地点主要在东部地区,回流增多可使人口重心西移,B正确。

【点睛】

从图中看,中国人口重心先向西南,再向东南,最后折向东;

移动幅度有大有小,并非持续增大。

地区间经济的差异是导致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近年我国人口重心趋向西移是因为中西部农民工回流增多造成的。

3.C

4.D

【分析】

考查区域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原因。

3.由材料可知,2016年北京市人口达到最多,A错误;

北京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B错误;

虽然近些年人口增速下降,但市中心人口和产业密集,没有出现空心化,C正确,D错误。

故选C。

4.近些年来,北京市人口增速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主要是由于北京市强化首都职能,把非首都职能部门和产业外迁,导致人口外迁增加,流入人口减少,D正确,故选D。

5.D

6.B

7.C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5.由材料可知,“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务服务的打工农民,说明该城市地形崎岖,在四个城市中深圳、成都及兰州地形较为平坦,而重庆地形崎岖,多棒棒军,故选D。

6.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农村经济体质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以及城乡收入差距有关,城市收入较高,对于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不高,农村地区人口较多,人地矛盾尖锐,加之地形崎岖,导致“棒棒军”出现,故选B。

7.由于工作环境差,收入少,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以及装卸、运输机械化,城市生活成本高,棒棒军逐渐消失,故选C。

8.B

【详解】

我国“候鸟老人”指冬季北方地区寒冷,老年人到南方省区过冬的现象。

主要迁移省区是黑龙江、海南,冬季气温差异大,B对。

北京、江苏纬度差异小,冬季气温差异小,A错。

新疆、河南,都是冬季寒冷,C错。

湖北、河北纬度差异小,冬季气温差异较小,D错。

9.B

根据图例,俄罗斯国内东部地区迁入人口多,西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人口由西部向东部迁移。

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到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扶持东部地区开发,B对。

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是人口迁出的原因,A错。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大,C错。

俄罗斯鼓励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D错。

俄罗斯国内东部地区迁入人口多,西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人口由西部向东部迁移。

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扶持东部地区开发。

10.B

叙利亚内战导致大量难民涌入欧洲,难民潮对欧洲的主要影响有劳动力人口增多,失业率上升,社会秩序不稳定,B对。

人口增多,加重了社会负担,A错。

迁入劳动力素质较低,不能提高工业化水平,C错。

大量难民进入,社会负担加重,可能减缓城市化进程,D错。

11.D

12.B

图示为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影响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京、沪、粤等省区经济水平高,劳动力输入量大。

11.图示为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影响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D对。

气候、矿产、政治不是春运人口流动的原因,A、B、C错。

12.春运现象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劳动力人口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导致的人口流动,B对。

京、沪、粤等省区经济水平高,劳动力输入量大,A错。

我国城市化水平仍较低,C错。

乡村区域污染较少,环境质量好于城市,不是人口流动的原因,D错。

13.高外来人口增加低人口迁出增长经济因素

(1)北京市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由于外来人口增加,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

(2)河南省有大量农民工外出,由于人口的外迁,导致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

(3)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及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增加,影响这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从表中信息可知北京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人口的迁入,这和北京发达的经济密切相关,也是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的具体体现,这种影响在中国总体的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中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经济因素是现代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14.

(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2)对于流入区:

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

但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

对于流出区:

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造成劳动力流失。

(3)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②合理、有序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③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等。

(1)根据图例,黑粗箭头表示80年代以来的人口迁移方向。

人口流动方向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2)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于流入区影响是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

2017年春运从1月24日~3月3日,为期40天。

大规模人口流动,易造成交通拥挤问题。

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容易造成就业困难等问题。

对于流出区的影响是可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联系。

收入增加,获取大量资金。

不利影响是造成流出区的劳动力流失。

(3)解决民工流动问题的措施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使劳动力人口在当地就业。

合理、有序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减少流动距离,减轻交通压力。

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等,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就业机会。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人口流动方向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人口流动对迁入区、流出区的影响,都要从利弊两方面考虑。

15.

(1)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

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

不同省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

(2)原因:

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

有利影响:

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

不利影响:

加重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

带来社会治安问题。

(3)方向:

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问题:

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环境、资源问题)加重、就业困难(失业率高)、社会治安差等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人口的特点,以及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相关问题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我国人口墓数大,总量增长快;

(2)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2000年第三位变为2010年第一位,这是由于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

大量人口迁入广东,给广东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有利影响主要是为广东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

不利影响是由于人口增多加重了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带来社会治安问题。

(3)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大量人口流动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加重、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问题。

点睛:

解答人口迁移,在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要注意先从自然方面分析,再分析社会经济原因,当然做题时要看清问题,问什么就答什么,比如本题问的是有利气候条件,我们就回答有利气候条件就可以了,不用再去考虑其他的。

解答人口迁移的影响时我们一般要回答积极影响,也要回答不利的影响,但是题目明确有利和不利影响时就要根据题目回答。

对人口迁入地来说,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

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来说,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

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

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