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习题Word格式.docx
《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习题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道德情感的出现
E.道德习惯的形成
4.道德情感形式的层次包括()。
A.直觉的情绪体验
B.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C.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
D.个体的情绪体验
E.社会性的情感体验
5.道德目标制定的原则()。
A.层次性原则
B.渐进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E.阶段性原则
6.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应包括()
A.政治素质
B.思想素质
C.道德素质
D.法纪素质
E.心理素质
7.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包括()。
A.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B.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
C.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
D.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
E.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8.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包括()。
A.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
B.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
C.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荣辱观;
D.讲科学、不迷信;
E.热爱党;
9.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包括()。
A.建构性
B.顺序性
C.系统性
D.阶段性
B.不平衡性
10.品德测评的功能是()。
D.教育功能
E.预测功能
11.品德测评的定性测评法包括常见的有()。
A.累积分法
B.加减分法
C.总体印象法
D.评语鉴定法
E.写实法
12.测评个体品德的主要方法包括()。
A.定性测评法
B.等级测评法
C.定量测评法
D.综合测评法
E.部分评价法
13.反馈功能的正向发挥表现为()。
A.诊断作用
B.调控作用
C.纽带联结作用
D.导向作用
E.激励作用
三、判断题
1.道德行为居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地位。
()
2.道德教育的本质即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态的根本特征。
3.道德情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道德情感的形式;
另一个是道德情感的程度。
4.道德情感在发生道德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
5.道德行为主要包括的行为技能和技巧。
6.品德测评的主要功能包括评定功能、区分功能、反馈功能、教育功能、预测功能,其中教育功能是最显著的功能。
7.品德测评中,反馈功能的正向发挥表现为:
诊断作用、调控作用与纽带联结作用。
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A4.B5.B6.D7.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2.ACD3.ABC4.ABC5.ABC6.ABCD7.ACDE8.ACE9.ABCE10.ABCDE11.CDE12.ABCD13.ABC
(三)判断题
1.×
2.√3.×
4.×
5.×
6.×
7.√
第二章小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心理学家。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班杜拉
D.弗洛伊德
2.科尔伯格采用()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研究。
A.对偶故事法
B.临床法
C.道德两难故事法
D.观察法
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属于()。
A.认知派
B.行为派
C.认知行为派
D.行为认知派
4.某个学生一向热爱集体、团结同学,我们常认为这个学生具有良好的()。
A.道德
B.品德
C.道德情感
D.道德动机
5.品德形成的第一步是()的形成。
A.道德认识
B.道德动机
C.道德意识
D.道德情感
6.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
B.柯尔怕格
D.杜威
7.班杜拉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行为主体的观察
B.先天的遗传
C.后天的环境影响
D.教育者的说服教育
8.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9.作为个人品德的重要外部表现形式和客观标志,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志的是()。
B.道德情感
10.儿童(青少年)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是()。
A.无律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自由阶段
11.作为道德人生的最高境界,道德主体对道德的认知已经达到了所谓的“化境”,对自我与世界、绝对与相对、道德判断与决策等等的对立统一的认识都已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发展阶段是()。
B.他律阶段
12.根据柯尔怕格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阶段(3)的儿童是()。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
C.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成为“好孩子”)为定向
D.以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为定向
1.()是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发展阶段。
A.前道德阶段
B.好孩子定向阶段
C.自律阶段
D.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
E.社会约定向阶段
2.个体社会性发展水平制约品德的发展程度,是由社会性的()决定的。
A.基本性质
B.基本内容
C.基本矛盾
D.基本目标
E.基本任务
3.初中的年龄阶段又可以称为()。
A.童年晚期
B.少年期
C.少年初期
D.青春期
E.前青春期
4.初中生的品德具有()的特点。
A.动荡性
B.反复性
C.稳定性
D.可靠性
E.敏感性
5.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表现为()。
A.从强制性向自觉性过渡
B.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
C.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
D.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
E.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
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
2.能力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
3.品德心理结构的动力机制是道德认知。
4.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是道德行为。
1.A2.C3.A.4.B5.A6.C
7.A8.B9.D10.C11.C12.C
1.BDE2.AB3.ABD4.ABE.5.BCDE
1.√2.×
3.×
第三章中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与道德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A.自律道德
B.无道德规则
C.他律道德
D.依存性道德
2、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
A.道德信念
B.道德行为
C.自律道德
3、()是道德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
A.小学
B.幼儿期
C.中学
D.大学
4、影响道德认识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
A.学校环境
B.经济状况
C.教学水平
D.同伴群体
5、针对个体时,教师抓住个别学生表示某种态度、志向、目的、兴趣及活动的时机,做出适当而简短的言语反应,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说所为作进一步的反省与探讨,达到辨析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目的,这种道德判断能力培养的方法称为()
A.有效的说服—单、双面论据
B.价值澄清
C.价值辩论
D.群体约定
6、道德评价能力最初是在()的影响下形成起来的。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评价
D.别人评价
7、反映着人们在道德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被称为()。
A.道德认识
B.道德观念
D.道德准则
8、道德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是()。
A.中学阶段
B.小学阶段
C.大学阶段
D.青年初期
1、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
A.应用阶段
B.选择阶段
C.赞赏阶段
D.约定阶段
E.行动阶段
2、中学生道德信念形成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
A.理解
B.练习
C.模仿
D.信服
E.内化
3、中学生道德信念具有情绪情感色彩、()等特点。
A.社会性
B.稳定性
C.深刻性
D.习惯性
E.内隐性
4、影响道德认识发展的内部条件主要有()。
A.认知失调
B.道德情操
C.态度定势
E.道德认知
1、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信念。
2、道德认识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道德思维发展的水平;
二是道德观念变化的程度。
3、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观念。
4、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严禁使用。
5、一个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同他所掌握的道德知识有关,同他的成熟和智慧并无关系。
6、对于自己的评价往往领先于对别人的评价。
7、道德观念的形成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它最初是在和别人的交往中,从掌握具体的道德行为开始的。
8、中学生道德信念一旦确立,就比较难于改变。
(一)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C2、A3、C4、D5、B6、D7、B8、A
(二)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5个正确答案)
1、BCE2、CDE3、ABDE4、ACE
1、×
2、√3、×
4、×
5、×
6、×
7、√8、√
第四章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与道德教育
1、当看到他人的某种情绪时,通过推人至己的想象,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和心理感受的一种能力,称之为()。
C.移情
D.情感
2、具体的、直接的或冲突性的(),是道德情感出现的条件。
B.道德情境
C.道德信念
D.道德观念
3、()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A.中学阶段
C.大学阶段
D.幼儿期
4、我国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趋势,其转折期在()岁之间。
A.8~9
B.10~13
C.12~14
D.15~17
5、伦理性道德情感逐渐占据优势,而由道德形象引起的道德情感体验也不断地受到自我意识的自觉调控,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则逐渐减少。
这是指的()。
A.初中生
B.高中生
C.大学生
D.小学生
6、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包括对象目标、功能目标和()。
A.政治目标
B.教育目标
C.成效目标
D.阶段目标
7、依恋感、安全感、自我认同感、归属感、秩序感等情感属于()。
A.自然情感
B.高级情感
C.低级情感
D.集体主义情感
8、受教育者对他人的“良言、忠告,显示温存或者责备的目光这类极精细而纯人性的教育手段”保持着一种高度快速反应的心理状态,这称为()。
A.定势
B.道德敏感性
C.心灵敏感度
D.移情
二、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5个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功能的是()。
A.移情功能
B.评价反应功能
C.调控,维系功能
D.动力导向功能
E.人格塑造功能
2、道德情感的特征有()
A.群体功利性与个人奉献性的统一
B.社会普遍性与个人独特性的统一
C.依附性与自觉性的统一
D.内蕴性与外显性的统一
E.道德理性与心灵感性的统一
3、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研究,少年期道德情感的形式有如下特点:
()。
A.动力导向性
B.冲动性
C.社会性
D.理智性
E.偏激性
4、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原则有()。
A.重视儿童早期情感培育的原则
B.尊重人的自然情感需要的原则
C.培养积极情感为主的原则
D.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E.维护个体的心灵敏感度的原则
1、道德情感的产生以人们的道德认识为前提,它是基于人们的道德经验、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之上,对道德行为进评价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2、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发与支持的作用。
3、道德情感只是具有移情功能。
并不具备评价反应功能。
4、道德情感具有人格塑造功能。
5、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
6、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以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为依据。
7、高中生对事物的认识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性含义,已经能够自觉地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度来思考道德问题,这表明高中生具有了想象性的道德情感。
8、道德情感的生成是以人的自然、基础性情感的满足为前提的。
1、C2、B3、B4、A.5、B6、D7、A8、C
(二)多项选择
1、ABCDE2、ABDE3、BDE4、ABE
1、√2、×
3、×
4、√5、√6、×
7、×
8、√
第五章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与道德教育
1、受一定道德意识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的行为,称为()。
A.道德行为
B.利他行为
C.攻击行为
D.问题行为
2、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捐献、援助等等,这被称为()。
A.道德行为
B.积极行为
C.亲社会行为
D.爱心行为
3、年龄较大的儿童(6-7岁)则更多使用()的攻击行为。
A.肢体冲突型
B.言语型
C.工具型
D.敌意型
4、促使个体将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结合,最终成为道德行为产生的情感动力的要素是()。
A.内疚感
B.移情
D.责任感
5、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水平形成一个“()”型。
A.马鞍
B.抛物线
C.倒U
D.直线
6、()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
A.道德信念
D.道德行为习惯
7、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具有不一致性,有时候会表现出言行不一等等。
这反映出中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中存在着()。
A.不协调性
B.不平衡性和可变性
C.不均匀性
D.主观性和可变性
8、前苏联心理学较重视研究道德行为,特别是提出了青少年时期道德意志行为具有()的特点。
A.逆反
B.协同
C.矛盾
D.两极性
1、青少年言行一致的类型包括()。
A.意志力不强而引起的言行不一;
B.有良好的道德动机,道德言论与道德行为统一;
C.由不良道德认识或情感引起的言行不一;
D.私下的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一致;
E.错误的道德认识引起的言行一致。
2、攻击性行为的控制可以从下面一些方面着手:
()
A.教给儿童有效地减少冲突的策略;
B.增加对攻击性行为的惩罚力度;
C.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D.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
E.改善儿童所处的环境资源条件。
3、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中内部因素有()
A.人格类型;
B.智力水平;
C.学习能力;
D.受教育水平;
E.道德认知水平。
4、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A.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B.增加奖励、惩罚的力度;
C.道德动机的激发
D.道德行为效能感的提高;
E.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5、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中的外部条件主要有()
A.社会风气;
B.经济状况;
C.同伴集体的影响;
D.父母的受教育水平;
E.家庭环境。
6、提高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具体做法有()
A.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B.提高学生的移情能力。
C.为学生提供榜样。
D.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惩罚。
E.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自我归因。
7、道德习惯形成的方式有()
A.提高道德认识
B.模仿与重复
C.有意的练习
D.根除不良习惯
E.自我归因训练
1、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需要外在监督和自己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道德行为。
2、道德行为是行为者自愿选择的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行为者根据社会主流价值观自主选择的行为。
3、道德敏感性高的人,道德事件容易引起他的关注,容易捕捉到面临情境中的道德信息,能够体察道德情境中他人的情绪反应。
4、我国心理学界对青少年的道德行为研究也只是刚刚开始,从研究资料来看,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攻击性行为的水平上。
5、道德态度的养成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标志。
6、道德行为是行为者自愿选择的行为。
1、A2、C3、D4、B5、A6、D7、B8、C
2、ABCD2、ADE3、BD4、CDE5、ACE6、ACDE7、BCD
2、×
3、√4、×
6、√
第六章中小学生的同伴关系与道德教育
测试题
1、以下选项中,()是影响幼儿友谊的因素。
A.共同的活动及所有物
B.共同的兴趣
C.强调朋友的品质
D.个体的相似性
2、在少年早期,儿童和同伴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人要多,特别是和有亲密朋友关系的伙伴,我们称之为“()”。
A.集团
B.群体
C.团伙
D.小团体
3、按交往的方式和对象多少来说,同伴关系主要可分为两种,同伴群体关系和()。
A.朋友关系
B.玩伴关系
C.学习关系
D.友谊
4、按照同学之间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可将同伴关系分为友好型、对立型与()。
A.玩伴型
B.依恋型
C.疏远型
D.反抗型
5、有各种共同兴趣的团体,如课外兴趣小组,称为()。
A.非社会团体
B.亲社会团体
C.有组织的团体
D.玩伴团体
6、同伴的角色功能包括:
(1)作为强化者的同伴;
(2)作为榜样的同伴;
(3)作为()的同伴。
A.社会反馈
B.社会参照
C.目标参照
D.自我教育
7、同伴关系是()产生的必要条件
A.道德观念
B.道德信念
D.自律道德
8、在儿童道德判断由他律到自律阶段之间,有一个称之为()的阶段,
A.中间律
B.过渡律
C.社会律
D.教育律
9、儿童青少年的()影响和制约他们的合作行为,是影响合作行为的一个活跃因素。
A.价值取向
B.人格特点
C.学习态度
D.移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