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畜牧业建设村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态畜牧业建设村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畜牧业建设村项目实施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建设目标9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及进度10
第一节项目建设方案10
第二节项目建设进度12
第六章投资及资金筹措12
第七章效益分析12
第一节生态与社会效益..................................12
第二节经济效益........................................13
第八章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13
第一节组织管理13
第二节保障措施13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一、项目名称
某镇多尔玛村生态畜牧业建设村项目
二、项目联点单位
xx省农牧经济经营管理总站
xx州动物卫生监督所
三、项目管理单位
xx州农牧局
四、项目责任单位
xx市人民政府
五、项目承建单位
xx市农牧局
六、项目建设地点
某镇多尔玛村
第二节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当年项目村的主要建设内容以成立合作社、入股方案、以草定畜方案和划区轮牧制度及开展牧民培训为主,次年通过项目资金整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是:
1、组建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草场、牲畜作价入股,按股分红方式,建立起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股份制合作社。
2、制定入股方案、以草定畜方案和划区轮牧制度。
3、完成当年产草量的测定,制定减畜指标,进一步优化畜群结构,适龄母畜比例提高到65%以上,基本实现羔羊当年育肥出栏、犊牛适时育肥出栏。
4、做好经济能人、生产骨干和从业劳动力的科技培训工作,使牧民群众掌握技能、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成为新型农牧民,为生态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节项目建设年限
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
第四节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省扶持合作社启动资金20万元。
第五节项目技术支撑单位
州、县兽医站、草原站、经管站。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第一节项目区自然资源概况
某镇多尔玛牧委会,该牧委会地处“三江源”生态自然保护区,为纯牧业藏族村,位于“长江源头第一镇”某镇政府所在地沱沱河以东42公里,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年均降水量283mm,年均大风天气130多天,牧草生长期不足90天,属荒漠和半荒漠草场。
最暖月(7月)7.4℃,最冷月(1月)-16.7℃,年较差24.1℃,极端最高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曾低于-45℃,≥0℃的积温743.2℃,≥0℃的天数121~136天;
≥5℃仅28~57天,年均日较差13~16℃。
云雾多,日照时数小于盆区,但空气稀薄,太阳辐射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870小时,日照百分率65%,太阳辐射总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全年为693.33千焦/平方厘米年。
多年平均风速3.6米/秒,最大月5.4m/s(3月)。
最大风力为10级,风速28米/秒,全年盛行西北风。
主要分布着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原土呈地带性分布,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有草甸土、龟裂土、盐土及风沙土。
高山寒漠土分布在海拔47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生物作用微弱。
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海拔4000~4700米的高山楔部、山坡、山梁,气候冷湿,植物群落较为丰富。
高山草原土分布在海拔4300米左右的河谷、湖盆、阶地、滩地等,植被以紫花针茅为优势,种类稀少,盖度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受水份、海拔、热量等条件的影响,植被分布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
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
多尔玛牧委会为纯藏族聚居的牧业村,以畜牧业为主。
现有牧户42户;
159人,劳动力40人;
参加养老保险98人;
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率达100%。
2009年牧民人均纯收入7980元。
畜牧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和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三节畜牧业生产情况
截止2009年底,全村现有各类牲畜14382头只匹,其中羊2591只、山羊588只、牛150头,马245匹。
母畜比例54%;
繁殖成活率达到80%;
出栏率达到45%;
商品率达到35.7%。
第四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经营模式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畜牧业经济效益低下,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牧业增效、牧民增收难度加大。
二、随着牧业人口增长和牲畜数量的增加,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地质量降低,草畜供求矛盾持续紧张,大部分草场处于退化状态。
三、畜群结构不合理,畜种品质下降。
四、牧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牧民群众的增收和畜牧业增效。
第三章 发展思路
采取以股份制经营为代表的草地集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组织成立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将合作社成员现在经营的牲畜、草场作价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人员按技能统筹分工,利润按股分红。
根据合作社生产需要搞好生产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应用草地改良、划区轮牧、畜疫防治、品种改良等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牧民收入。
同时做好经济能人、生产骨干和从业劳动力的科技培训工作,使牧民群众掌握技能、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成为新型牧民,为生态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章 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实施生态立省战略,转变经营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要求,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和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
通过划区轮牧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畜群结构,大幅提高适龄母畜比例,运用新技术加快畜群周转周期,建立牧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管理,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改善草地生态环境,确保草畜动态平衡,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牧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
在宣传动员、群众自愿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引导,稳步推进。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三、坚持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畜牧业建设项目,在产业政策上对建设村进行倾斜。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建设,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确保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相辅相成,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建设目标
以实现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畜牧业增长方式两个转变为核心,促进多尔玛牧委会牧民分工分业,拓宽牧民增收渠道,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实现生态畜牧业发展目的。
(一)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得到基本转变。
通过组建生态畜牧业发展合作社,创新经营模式,实现草地畜牧业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争取全村80%以上的牧户加入合作社。
(二)畜牧业增长方式得到有效转变。
通过草场、牲畜作价入股,按股分红方式,建立起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股份制经济合作组织。
畜群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本品种选育和良种改良覆盖面达到85%以上,畜群结构进一步优化,适龄母畜比例提高到65%以上。
基本实现羔羊当年育肥出栏、犊牛适时育肥出栏,缓解冷季草场载畜压力,给牧草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可食牧草增加20%以上,草群盖度提高10-15%,有效地抑制草场退化,基本实现草畜动态平衡。
(三)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分流。
通过发展合作社经营,聚集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统筹生产用工,引导鼓励分流出来的富余劳动力就地创业,从事民俗民间文化艺术、草原生态旅游业,或进城务工,创办二、三产业。
(四)草畜平衡目标基本实现。
在科学合理核减超载牲畜、遏制超载过牧的同时,制定减畜方案,实现草畜动态平衡。
(五)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目标得到保障。
示范点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牧业实现持续增产、牧民收入增收渠道有效拓宽,牧民人均收入明显提高。
第五章 建设方案及进度
第一节建设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以镇党委、政府一把手为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镇联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在当地群众中威望较高的牧民组成领导小组。
负责宣传动员、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协助做好建设组对合作社的组建,牲畜和草场折价入股,草场产草量的测定,优化畜群结构等工作。
二、建设组分工及职责
某镇多尔玛建设村工作由市农牧局总牵头,每个联点单位承担具体联点任务,协助或指导某镇多尔玛建设村工作。
市草原站负责协助、指导产草量的测定,畜用暖棚和围栏建设。
(详细数据见附表)
市农牧局负责协助、指导成立生态畜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制定章程、制度,建立档案及合作社运行。
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负责协助、指导牛羊种畜组群、个体鉴定和种公羊调配。
三、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在做好宣传引导教育牧民群众的基础上,及时召开由全体项目建设户参加的村民大会,选举产生多尔玛村生态畜牧业建设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由村民选举产生有文化、善经营、思想先进的牧民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理事会成员、同时选举产生有文化、在群众中威望较高、责任性强的牧民任监事长、副监事长和监事会成员及会计和保管等人员,并制定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制度、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同时完成多尔玛村生态畜牧业建设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工商注册登记。
1、在宣传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入股方案,通过草场、牲畜作价入股,按股分红方式,建立起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股份制合作社。
2、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依托州、县草原站进行产草量的测定,形成以草定畜方案和划区轮牧制度。
3、合作社根据草场生产力的高低确定合理放牧牲畜数,制定减畜方案,进一步优化畜群结构,适龄母畜比例提高到65%以上,基本实现羔羊当年育肥出栏、犊牛适时育肥出栏。
第二节项目建设进度
1、2010年6-7月完成该村人口、牲畜、草地资源、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的普查工作。
2、7-8月测定草地产草量,核定牲畜载畜量,同时制定牲畜轮牧制度和减畜指标。
3、6-10月筹建经济合作社组织,完成经济合作社组织的办公设备和生产设备采购工作;
同时,制定入股方案,开始入股。
4、10-12月开展牲畜减畜工作,经济合作社组织开始运行。
5、10月完成牲畜品种鉴定工作。
第六章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
用于项目村调查摸底、合作社办公设施、生产要素整合后公证。
1、购置桌椅、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档案柜、制度标牌等办公设备1套,计10万元;
2、入户调查资料费2万
3、入股协议公证费5万
4、培训费3万元;
第七章效益分析
第一节生态与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生态畜牧业建设项目,有效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带动牧民增收。
第二节经济效益
项目通过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实施以草定畜、种植饲草料等科学养畜的手段,使每头牲畜全年都拥有足够的天然草场和补饲草料、避寒暖棚以及按期进行畜疫防治,牲畜个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其生产性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通过畜群畜种结构调整,进行畜产品统一销售等一系列措施,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人均收入可提高。
第八章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第一节组织管理
生态畜牧业试点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是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某镇多尔玛村将按照建设需要,组织成立由某镇多尔玛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某镇政府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协作,协助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按照要求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第二节保障措施
一、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
生态畜牧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试点工作旨在探索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经验和思路,镇政府和牧委会要充分认识生态畜牧业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好镇、村各两级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确保试点工作正常有序推进。
二、依法成立和管理专业合作组织
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是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成败的关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依法成立和管理合作社,设立合作社内部相应机构,确保专业合作社正常运转。
三、加强技术服务与指导。
加强与市农牧局、畜牧兽医工作站、草原工作站、草原监理站的协调沟通,征得业务部门的支持,认真开展技术跟踪服务,从政策把握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做好支撑和服务。
四、建立健全建设村工作档案
镇、村两级应以户为单位建立建设村工作档案,必须做到资料齐全、专人管理。
内容主要应包括牧户现有牲畜数量,畜群与畜种结构、草原承包面积、草场产草量、基础设施、牧户收入等情况。
五、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农牧民培训工作,加强合作组织成员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的宣传,使广大牧民群众充分认识建设生态畜牧业的重要性和开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好处,调动牧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建设村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生态畜牧业工作顺利开展。
六、严格资金管理
生态畜牧业工作中无论是合作社启动资金还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都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跟踪管理,设立专户、专人管理,坚决杜绝不合理开支,确保各项资金安全。
某镇多尔玛牧业社
建设畜圈、羊浴池、网围栏具体数据表
建设名称
建设面积
资金估算(万)
备注
畜圈
周长200米(50*4)
1
高1.7米
羊浴池
周长40米(10*4)
1.5
高1.5米
网围栏
1000亩
3.8
注:
此表按1户计算,现措加玛牧业社共58户、1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