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江二中高效课堂工程建设资料3Word文档格式.docx
《万江二中高效课堂工程建设资料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江二中高效课堂工程建设资料3Word文档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形势要求:
东莞市政府把“高效课堂”工程列为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十项工程”之一,课题研究结合东莞市教育局2012年关于推进中小学“高效课堂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
研究制定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是我校深入推进教改、促进内涵发展的要求。
(3)我校目前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多数是“传递—接受式”,其结构是“讲一听一读一记一练”。
多数教师埋头苦干,教学理念落后;
对教学研究“敬而远之”,对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多数停留于传统,缺少创新;
在课堂上,“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尤其严重,堂上合作探究及分组讨论处于表象;
对学生学情学力缺乏深入研究,作业设计不科学,不是少而精,布置学生作业容量大;
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差,抄袭现象严重;
生源类尖子生少,学困生多;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停留于现状,没有深入研究,没有下决心改变,没有找到对策,没有行动实践。
不同教师之间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差距较大,不同科组、备课组整体教学水平相差较大,团队合作、凝聚力有待提升……因此,教学质量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步。
(4)2005年课改以来,我国很多教育发达的地区和优质名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江苏省洋思中学历经多年(自1983年开始)的实验研究,形成了“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成为全国名校;
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全国名校。
实际上教改前的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也是一所名不见传的农村中学,他们通过教改走过了由“乱”到“治”,由“治”到“改”,由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日臻成熟改革之路。
再如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把推动课堂改革作为“教育系统一号工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形成“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山东乐昌二中的“271”教学模式,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应的最大化。
尤其45分钟堂上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都有明确的指示。
江苏平江中学“四段一案一回头”教学模式构建,其核心内容是提出了基于学科发展的空间理论和精讲精练等具体措施,同时,勇于在考试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大胆改革,达到减负增效。
江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教学模式,实现了无加班加点,无违规补课,无教辅用书等“六无”,模式的改革把师资、生源和硬件都很差的薄弱农村学校,改造成名校,归功于“土”发明“讲学稿”,“教法就是学法,教案就是学案”的理论中得到纯熟运用。
江苏省宜兴实验中学的“两类结构”教学模式,实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策略,途经是帮助学生构建最有价值的知识“两类结构”,即“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概括化,结构化的方法程序”。
这是一种崭新高效教学法例证之一,尤其是在课堂上的核心知识变式训练方法感悟和“知识网络”构建上较为突出。
上海市闸北八中“帮助学生成功”教学模式,实施“低、小、多、快”四字策略,“低”是起点低,“小”即“小步子”,“多”是“多活动”,“快”是“快反馈”,主要途径是通过三阶段模式改革“讲练结合—试讲练结合—学试讲练结合”,达到“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目标实现。
a、综观以上高教课堂教学模式,共同特点无疑是通过教改改变教师的理念,改变教师“埋头苦干”变“科研实干”;
在充分调查学情基础上,通过优化集体备课,开发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师生和合一地“教”与“学”;
通过整体上规划好45分钟“师”与“生”行为,变“低效”到“有效”,变“有效”到“高效”,最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b、反观我省我地区几乎还没有推出符合本土特点、旗帜鲜明、效果明显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一浪接一浪的学习大潮中,也少有学校能将“他人之长”成功移植,更毋说“青出于蓝”了。
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严格地说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太可能“现学现卖”,有的也甚至很难“活学活用”。
因此,我校应该立足校本、立足现有教师资源和特色、立足生源特点、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理念,处变不惊。
先认真研究、分析目前教学现状和问题,鼓励各学科中理念比较先进、教学效果较好的优秀教师或优秀团队认真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亮点和风格,后集全校乃至借专家之力全力在打造“成功模式”,有序地推广。
我们认为从操作上看模式应简单易行,非千篇一律,必须适合学情教情学科特点,且随教师学生水平提高,随之改变,是动态式、循环式的,期望各学科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
2、研究目的意义
(1)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坚持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加强对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使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与课堂教学的评价相统一。
(3)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更好地传承、整合、完善、创新和发展,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高水平的教学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使时间与效率、投入与效益达到最佳状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情感等多维目标实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我校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从2012年9月开始至2013年3月我校就着手进行加强教研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推行我校“五字”教学系列教研活动,使“有效教学”向“高效课堂”迈进。
1、规范并优化抓好“五字”教学。
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在原有“有效教,高效学”研究的基础上,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开展了“纲、学、测、评、拓”五字教学方针实践探索,“五字”方针内涵是:
“纲”——依纲靠本;
建纲立本,强根固本。
“学”——先学后教;
“评”——快改重评;
“测”——节检章测;
“拓”——固内拓外,“五字”方针目的是促进教师对教学环节的优化提出更为深入有效的要求,规范了教学行为,防止随意性和低效。
英语科组:
根据各年级情况,分别找出侧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初一级英语备课组重点开展了“学,测,评”的工作。
初二级英语备课组侧重于“测、评、拓”初三教学的重点围绕“纲、拓、测”。
语文科组:
初一初二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为中考做准备。
为此,两备课组侧重于“纲”和“拓”的教研工作。
初三备课组侧重于“测”。
“测”能促使学生养成主动看书复习,上课认真听讲,考试认真答题,抓紧课余时间的习惯,可以使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使教学活动得以改进和提高。
数学科组:
数学科组重点抓“测”、“评”二个字。
做到有测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有纠必查,快改快评,重视讲评。
讲评重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
政治科组:
突出一个“纲”字。
修改、印发各年级基础知识《背多分》,人手一份。
先让学生知道全学期每课要掌握哪些知识,做到学、背有根据,老师教学落实具体知识点。
化学、生物科组:
重点抓“纲”、“学”、“测”三个字,尝试“先学后教”的“三案定教”教学模式。
物理、历史、地理科组:
重点抓“纲”、“学”两个字,注重课堂,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工夫。
体育、艺术科组:
重点抓“拓”字,通过第二课堂下工夫培养“特长生”,体育围绕中考项目,练一项,测一项,争取人人过关,项项阶段达标。
艺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术的兴趣、爱好及情感的培养,提高课堂效率。
2、研究“东莞市近三年期末考试试卷”“广东近五年中考试卷”。
(1)根据学科特点,对期末试卷命题方向、题型、题量、考法、难易度等进行认真、细致、科学、有效地统计分析,得到相关知识板块的教学启示、教学措施或教学建议,形成了一些初步成果,成果对老师的教学起指导作用。
(2)、通过加强教师对考试命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根椐教材、课标、考纲和各备课组“近三年的期末试卷分析结果”,“广东近五年中考试卷研究结果”,教导处组织开展全校教师命题能力业务考核,交流和推广正确的命题思路,提高了教师的命题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3、召开“五字”研讨总结会
2012年12月6日教导处在电教室组织召开了主题为“有效教与高效学”的教学工作研讨会议。
我校三位科组长围绕“如何优化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实现老师高效‘教’与学生高效‘学’的目的”展开总结;
2012年12月13日下午第四节课教导处邀请石龙三中余新建主任来校向全校教师作一场“核心循环、三案定教”为主题的报告会。
2012年12月21日,在学校篮球场英语科组邀请新东方培训机构专家向初一、初二级学生作了“英语高效学习法”为主题的讲座。
2013年3月20日,在学校电教室邀请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专家张璞向我校全体教师作了高效课堂“七性”为主题的讲座。
2013年4月12日上午邀请广州专家林少杰老师向我校教师作了《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搭“脚手架”》为主题的讲座,传授有效教与高效学成功经验。
4、在深化“五字”教学基础上,我们决定以东莞市教育局推进“高效课堂”工程文件精神及实施方案为依据,以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突破口破解学校发展的瓶颈,预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向成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优质学校迈进。
5、2012年12月我校申报“高效课堂”实验学校成功,成为东莞市第一批实验学校。
三、本课题研究的研究基本思路、研究重点内容和具体措施:
1、基本思路
理论先行,辅以调查研究,同时深入研究国内外尤其是先进教改实验区教改成功学校的教学模式,摸索适合我校“校情”“教情”“学情”的“先学后教,核心循环,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策略,新途径;
采取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的专业发展模式,实施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基于实践,坚持专业发展是“实践智慧”的发展理念,采用合作、研讨、交流相结合的实施模式。
2、具体措施:
规划好实验科、实验班、实验教师。
研究对象2012年9月入学初一级(3)(4)(5)(6)四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在理论上进行一定层次的梳理提升,形成可操作、可复制、模式化的做法,提炼成熟后就在2013年9月入学初一级的各班各科全面推进,进入大面积试验周期。
规划建设好单周科组活动,双周集体备课组活动的制度,所有教学教研工作围绕课题研究工作进行。
争取市教研室、市名师、市学科带头人的引领指导,争取专家蹲校、蹲点,现场“传帮带”。
3、研究重点内容
(1)、构建文科与理科高效课堂教学要素,进行师生课堂组织、课堂表现、教学流程、教学评价标准等研究。
(2)、构建不同学科新授课与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模式。
(3)、构建各学科其它不同课型教学模式。
如语文可分:
文学作品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言文教学、写作指导、写作评改、选修单元教学模式等。
又如化学可分:
元素化合物、理论概念类、计算、化学与生活、典型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课等课型。
4、预期模式特点:
打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播种一种教学理念,不是模式化的课堂,而是有一定程序动态课堂。
总之,首要目标是做到“四多三少二变”:
“四多”是课前准备多,课堂学生参与活动多,课堂教学方法多,课堂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多。
“三少”是课堂讲授少而精,课后作业设计布置少而精,课堂灌输少而活;
“二变”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5、预期价值:
体现几点创新①理念创新:
在充分吸取国内外尤其是教改成功学校的课堂模式构建理念和做法,找到普遍性规律性的策略途径:
②从学生方面:
建设和谐与互助,合作与探究,展示与交流的学习小组;
培养勤于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培养课堂表现积极,求知欲强的学风。
③从教师方面:
量身打造优秀团队、打造优秀课堂,寻找适合我校“目标准”、“方法灵”、“效率高”的教学方法。
④通过课堂建设,拉近师生关系,营造平等课堂,使“亲其师,信其道”等情感因素得到最大体现。
⑤通过模式构建,提升教学薄弱的教师个人教学水平,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总之,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更好地传承、整合、完善、创新和发展,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高水平的教学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使时间与效率、投入与效益达到最佳状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情感等多维目标实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构建的教学模式实际应用价值高,可操作性强,在同类型学校中,尤其是能在全校各年级铺开一定区域中有引领作用,能向本市兄弟学校推介。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教育心理学理论。
3、新课程标准。
4、适合教教育理论。
五、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以及界定。
1、“教学模式”概念,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和功能;
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又有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
目前我们了解到教学模式有十多种,应根据课型的需要或教师的习惯、学科特点等因素确定,甚至可以综合运用。
2、“高效课堂”概念,就是指学生高效学习与教师高效教学达成有机统一的课堂;
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
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
是充满活力、情趣盎然的课堂;
是充满探究与创造、严谨、严密的课堂;
是经过“打磨”、“打造”、“设计”的课堂;
是体现“目标准”、“方法灵”、“效率高”的课堂。
3、“先学后教”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的细化。
(1)“先学”是指在教师未讲之前,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紧紧围绕课本的学习目标,按照老师预设的最有效的自学指导,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尝试性练习。
因此,“先学”可理解为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可分为学期前、月前、周前、日前、课前预习,多数是课前预习。
(2)“后教”就是在课堂上,在学生“先学”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为解决“先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所进行的师与生,生与生相互实践、相互探索、相互学习的程序;
也是教师在了解“先学”的“学情”之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体现“师”教“生”、“生”教“生”的互助式学习。
4、核心循环中“核心”是指从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学段,每节课,教学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引申出来的最具有核心性,价值性的,可体现学科思想的知识、方法的知识核心。
对中小学生来说核心知识就是“两类结构”知识即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概括化、结构化的方法程序;
“循环”是指课堂上或单元预习、学期复习中对核心知识适当作循环重复变式训练,以期巩固知识,感悟方法,通过适量的变式循环重复训练,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循环”教学中教师注重“两线”作战。
“方法线”是暗线,“知识线”是明线。
“暗线”控制引导“明线”,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知识线”,使学生掌握了知识,通过训练“方法线”让学生形成能力。
“两线”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学生掌握不同时期时段的知识核心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学段体系,而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5、“当堂达标”是指当堂教学中教师“教”要达标,学生“学”要达标,整堂课教学要达标;
从广义上这里的“标”有较深层的内涵,范围大致包括教学目标,方法目标,策略目标,实验目标,训练目标,复习目标,学习小组合作目标等等。
“当堂训练”是检测“当堂达标”的一种手段,是指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让师生得到有效反馈;
目的大概有两个,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老师可以根据“学”情适当“降低”,“标”适合学生,也适合教师,适合就是恰当,恰当就是恰好,刚刚好,这符合目标施教原则。
当然不一定非要设置纸质测验,有时通过堂上的表现,如问答、表演、总结性发言,板演等测试手段,都可以使教师了解达标情况。
六、本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研究的创新点
1、总目标:
提高教师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成效目标:
规范各科新授课、试卷讲评课与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推广文、理科各一种可学习借鉴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教师目标:
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创新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改变教师低效、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课堂”变“学堂”。
4、学生目标:
使“要我学”变“我要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5、课程目标:
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适应新时代和新课改的需要。
七、本课题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不同科模式构建,不同课型的构建。
2、行动研究法,通过运用计划、行为、观察、反思四个基本环节,建构适合新课程标准和符合高效课堂要素要求的,并适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并不断修正与完善。
3、调查法,主要采用问卷、访谈、测验等多种形式。
通过在不同阶段对师生进行问卷、座谈等,对比研究成效,及时了解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实验法,根据我校课堂教学现状,设立实验班,让研究能力相对较强的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先行一步,并在其他学科中相继跟进,在实践中形成切实可行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大面积的推广与运用。
5、文献法,在研究过程中,借用文献检索、收集、鉴别以及文献的研究与运用,积极吸收他人成果,及时了解当前其他地区对课堂模式研究进展状况,从而保证我们的研究,始终走在理论与研究的前沿。
八、研究流程图:
九、本课题实验思路、主要措施、进度和时间安排:
本研究自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为期三年时间。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总课题研究制度、管理办法、奖励考核办法。
2、各教研组长通过调研,召开本科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会议后,拿出本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具体方案及分工明细。
大教研组可以以备课组为单位研究子课题,小教研组以科组为单位研究,还可以个人研究。
每个教研组必须做好三年规划,从本教研组最薄弱环节作为切入点进行局部研究,基础好的教研组可从多个教学环节作为切入点进行全面研究。
教学模式构建采用教师自创、学科自制、学校推荐三种方式相结合,提倡“百花齐放”,让有条件的教师个人、备课组、科组先行先试。
3、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国内外著名的教学模式(流派),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国内各地区、学校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范例);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4、各科组收集名校课堂教学的范例,认真研究分析,结合学校学生教师现状,初步形成本科组课堂教学模式,再进一步形成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5、各科组定好实验实施方案,经课题组批准后实施。
阶段成果名称:
子课题中1到8项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2013年1月—2014年12月)
1、研究制定各学科、各课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高效课堂要素、评价标准,操作流程和具体措施。
2、应用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如利用“一课多轮课例研究”或“同课异构”方法,不断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模式。
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直到形成一种比较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实践过程中,应用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的评价标准的形成、研究过程。
3、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交流、研讨。
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交流,写好研究论文,案例分析,心得体会。
4、利用校刊《万江潮》、《春苗》、校园网,学科网等做好宣传和经验总结。
5、根据高效课堂要素或评价标准,对不同课例进行打磨、研讨、展示、示范,最后打造成典型案例课,建立典型课资源库,汇编典型课音像集、教案集等。
6、各科组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子课题中9到20项和中期成果总结。
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进行评价反思,开展讨论与总结。
2、在全校范围内推广高效课堂模式。
3、根椐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大面积推广典型课的教法打造优质课例,大面积推广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途径做法等。
4、收集、整理、研究优质课例,收集、整理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写出结题报告。
5、汇编优秀论文集,典型课例设计集,典型录像课例,优秀校本教辅资料,优秀学导案等,归入高效课堂工程汇编资料。
结题报告、高效课堂资料汇编。
十、本课题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分工
1、学生课堂表现现状调查与分析——陈建文、刘玉莲
2、预习现状调查与分析(即“先学后教”中“先学”的研究)——陈鉴辉、贾洪坤
3、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研究——王式莹、杨惠芳
4、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即当堂达标中“标”的研究)——张燕军、刘玉莲
5、学科核心知识的研究——吴松根、黄勇军
6、核心循环变式训练的研究——吴松根、王式莹
7、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杨惠芳、黄锡灵
8、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的研究——黄锡灵、付永怀
9、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陈鉴辉、王式莹、吴松根、贾洪坤、贾洪坤、刘玉莲、尹晓平
10、高效课堂要素的研究——王式莹、刘玉莲
11、高效课堂标准的研究——刘玉莲、王式莹
12、高效课堂评价的研究——吴松根、杨惠芳
13、高效课堂教学流程研究——黄勇军、陈建新、杨惠芳、付永怀
14、高效课堂中“导学案”的研究——黄锡灵、杨惠芳
15、高效课堂实录课例分析案例——贾洪坤、黄锡灵
16、高效课堂教学叙事教学反思案例——尹晓平、叶献红
17、高效课堂学生表现的研究——贾洪坤、尹晓平
18、高效课堂教学环节研究——黄勇军、王式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