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6610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案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1

课题

数一数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

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

(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

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

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1)提问:

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小朋友们讲得真多,但是,听完你们的话以后,老师弄糊涂了,这幅图上的物体,到底哪些物体数了?

哪些物体没数呢?

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个好办法?

对,按一定的顺序数,就不会重复也不会数丢,你认为按什么样的顺序数好呢?

同桌2名同学选好一个顺序,互相说一说。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并有序板书)

(3)小结:

我们在数数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才会数得又快又好。

(4)、认读1~10各数。

(5)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6)老师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

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

1个……学生接:

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

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

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

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

为什么?

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

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

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

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

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

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数数身边的数

1、刚才我们数了图上的数,同学们数得很好,那么,你还想数哪些物体呢?

现在,你能数数自己身上的数吗?

(1)点名说

(2)自由数(3)指名答

2、身上的数数完了,现在,我们数一数教室里的数。

(1)点名说

(2)自由数(3)指名答

练练点子表示数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

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

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

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

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1~10个。

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

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

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

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

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

容易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在交流的时候不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

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

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

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

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

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

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

至于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

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

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

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

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

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

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

说说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

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的,他们都站在滑梯上能很快看出谁高吗?

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如果没有支架只凭观察行吗?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内化比较方法。

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

“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

”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

情境图为学生预留了许多比长短、轻重的内容,如:

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

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3适当提升思维的要求。

“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一些略微变式或稍复杂的比较问题,既要应用例题里教学的方法,还要通过推理作出判断。

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更多的体验,还能受到其他内容的教育。

第6题右边一题中,支架平衡表示1个红萝卜和3根胡萝卜同样重,得出1个红萝卜比1根胡萝卜重的结论,也进行了简单的推理。

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判断与推理,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别人无法替代。

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发主动思考;组织交流,体会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4选择适宜学生的表达方式。

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让学生在方框里画“”或“○”,这是用符号表示比的结果。

这种表达方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比较是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物体之间进行的,结论是相对的。

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出现一些“×比×长”“×比×重”这些完整的语言,有利于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理解比的方法。

不过,要在学生用符号表示结果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并且只要求学生听懂。

也允许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这样表达,而不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另外,“甲比乙长”还可以说成“乙比甲短”,这是一个现象的两个方面。

从前者能得出后者,又是一次推理。

教学时适当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是有好处的,也是学生能够实现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课题

比一比

授课类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活动,在具体情景中了解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了解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教学方法

比较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上一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游览了儿童乐园,在那里数了物体的个数,知道了数数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

这节课我们到一所农村小学的校园里看一看。

这是一所美丽的农村小学的一角,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不再数图中物体的个数,将用另一种方法来学习数学,那就是“比一比”

二、教学新课

1、比较哪跟跳绳长

谈话:

我们先比较两个小朋友的跳绳,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哪根跳绳长吗?

那么我们怎么比较出来哪根跳绳长呢?

老师带类了两根跳绳,谁能带前面来比一比?

指定4人合作在黑板上比,让全班学生都注意观察。

问:

他们是怎样比的?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发表意见

讲述:

把两根跳绳并排放,一头对齐,看另一头,哪根跳绳还多出一段,哪根就长

问:

谁能说一说比的结果?

红跳绳比什么长,谁能把话说完整?

谈话:

把比的结果告诉别人除了说清楚外,还有一种方法,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看一看豆荚老师有什么要求,他说“哪根绳长,长的画”√“

你们会在书上画“√“,请大家画一画

问:

你是在哪根绳的后面的方框里画了“√”,你怎么看出来下面的跳绳比上面的跳绳长?

2、比较上滑梯的哪个小朋友高。

谈话:

给小朋友起名字,小强和小刚

问:

小强和小刚要比一比谁的个子高,你有什么办法?

同桌讨论,指名发表意见

如果老师要请你比两个小朋友的高矮,你会怎么比呢?

说能说说比的结果?

3、比较哪个水果重

这两个水果你有什么办法比吗?

出示天平,用天平能比出来谁轻谁重?

怎么比,谁来比一比?

4、在情景图中找出其他的物体进行比较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他们想拿出几枝铅笔来比,又拿出几枝铅笔来比?

学生活动,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3、4、5题

老师读,学生画,并说说为什么?

4、做“想做”第6题

请学生看图说说图上天平的情况

要求学生说出:

一个红萝卜和3个胡萝卜一样重

问:

题目要求我们什么和什么比

要求学生说出是1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比

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5、做“想做”第7题

教师找5位高矮不一的学生上讲台,让他们自己从高到矮排队。

让排在中间的学生说说自己比谁高比谁矮,再让其他学生说一说。

再让学生自己在教室组成4人小组,按顺序排,说说自己比谁矮比谁高。

6、做思考题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三种水果比较。

四、全课总结

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学会了一些比较的方法,我们还学会了自己动手比较,把比较的结果说出来,并用画钩的方法来表示。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活动。

分类是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

按照某一标准,凡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点;凡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

分类和比较是相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

所以,教材在“比一比”之后及时安排“分一分”的教学。

分类也是认识事物、现象本质特征的思维方法,没有分类就没有整体与部分,就没有加减乘除;没有分类就无法研究几何形体,也无法进行统计。

本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数学打基础。

1例题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思想。

例题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其中的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

让学生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从中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和怎样分类。

尽管教学中不出现“分类”这个词语,也能实现这种数学思想的教学目的。

例题的教学不能草率,要通过“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对相同的物品摆在一起,不同的物品分开摆放有什么好处的交流,要充分一点。

2“想想做做”是有层次地安排的。

前两道题的分类标准都是惟一的,让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体会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惟一的(即人人都相同的)。

第1题的标准是题目中明确告诉学生的“在水中生活”,教学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准确理解“能在水中生活”的意思。

狗虽然会游水,但不在水中生活;青蛙虽然经常在岸上,它能在水中生活。

二是如果有学生不认识的动物,应该告诉他们。

三是圈出有关的动物并校对以后,还要让学生说说,11个动物分成几部分,是按什么分的。

其中一部分动物怎样,另一部分怎样,从而体会分类。

第2题分一分的标准是行驶方式。

先让学生逐一说说名称和用途,各在哪里行驶。

然后思考应该按什么分,分几部分,哪几部分。

在分的时候,可以画不同的记号。

如陆地上行驶的车辆下面都画“”,水上行驶的船只下面画“○”,天空飞行的飞机下面画“△”。

第3题的分类标准让学生确定,进一步体会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多样的。

第4题引导学生以分类的思想整理书包和房间,既培养良好的习惯,又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分一分

授课类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2、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方法

实践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到超市买过东西吧,你知道超市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是放在货架上的。

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师:

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

(很整齐)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问:

图中有几个货架?

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

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

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谈话:

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

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

属于哪一类?

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

(指名回答)

4、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

5、小结:

你知道超市这样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

商店分类摆放物品,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

这就是分类的好处。

6、树叶的分类(试一试)

出示情景图,说说这些树叶可以按照什么来分,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再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树叶分一分。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

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

出示情境图。

提问:

你能说出图中每一个动物的名字吗?

安排活动:

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

学生独立做题。

反馈:

把你你圈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指名回答,共同订正。

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二题。

谈话:

小朋友们我们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

然后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法?

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教师对于学生说出的分的结果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

小结:

一组物体有时可以按多种标准分,分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学生完成后,分别说一说,再把自己画的和符号和屏幕上一一核对。

学生分别回答出:

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标准分的。

3、杯子的分类(想想做做3)

(1)多媒体出示杯子

(2)让学生讨论

可能出现:

按颜色分,按有无把柄分。

给予肯定

(3)学生自主连线

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

第四单元 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上下很容易界定,所以例题及随后的“想想做做”都以辨认左右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上下、前后,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获得认识。

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有看图说话、游戏、摆放操作等。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

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

一般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

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

如果学生说出了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

“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

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想想做做”第2、5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

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的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

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自由地说看到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理解物体间的上下关系。

再让学生按要求说,如什么的下面是苹果、什么的上面是苹果,面包在什么的上面、面包在什么的下面,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另外,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如青菜的上面是牛奶或牛奶在青菜的上面。

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课时安排:

1课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认位置

授课类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老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一:

说口令做动作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手摸后脑勺。

(感性认识上、下、前、后)

游戏二:

说口令做动作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感性认识左右)

揭示课题:

我们在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之后,就可以利用它们来认识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谈话:

在图上找到小刚和小芳,小刚会说小芳在他的哪面?

小芳会说小刚在她的哪面?

你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小刚和小芳,说说看。

指名回答,要求把话说完整。

谈话:

你能说一说小刚和小芳的课桌上,练习本和课本的位置关系吗?

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完整地说两句话。

小组活动后指名回答。

提问:

你还能用左、右描述图中其他的人和人或者物体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到黑板前指着图回答。

提问:

你还能看着图用上、下或前、后说一说吗?

同桌互相交流后,指名到黑板前指着图回答。

三、组织练习

谈话:

刚才同学们观察课堂上的画面,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了人与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下面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或者观察画面,用学到的本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

说一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哪一位同学?

指定几人回答,其中包括坐在边上和角落里的学生。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食品橱图。

提问:

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

苹果上面是什么?

你看着图还能怎样说?

桌子上有些什么?

茶壶在热水瓶的左面,还可以怎样说?

4、看图理解题意,涂颜色。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

按老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

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书的左面,把尺子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同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6、做思考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不管上楼还是下楼,扶手应该靠右手边。

四、全课总结

谈话:

今天我们认识了上、下,还有什么?

你能用上、下、说两句话吗?

你能用前、后或者左、右说两句话吗?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五单元:

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

在认识1~5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

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学生认、读、写1~10各数并不困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容易,后者是教学的重点。

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

下面以1~5各数的教学为例,分析这四个环节。

(1)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

(2)用算珠表示物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