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76056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Word下载.docx

《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Word下载.docx

2羲之换鹅(晋)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

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

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

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

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

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

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

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

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

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

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

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

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

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

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

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

“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

“别急。

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

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

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

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

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

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那道士笑着说:

“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

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3王羲之与天鹅饺子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

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

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

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

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王羲之路过一个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非常。

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

上面写着:

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

但是字却写得无生气,缺功夫,呆呆板板。

3.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的小故事

“草圣”张旭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

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

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

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洛阳名流。

席上,有人提议张旭谈谈草书到“绝”的秘诀,张旭推辞不过,谦虚的说:

“各位见笑了,我自知浅陋,皇上奖掖,收之有愧。

说到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

”张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便说:

“少陵曾对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写过一首诗,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诸位是知道的。

在邺县,我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时,都引起我的联想:

她将左手挥过去,我就立即触到这次姿态像个什么字;

他跳跃起来旋转,我想草书中的‘使转’笔锋的驰骋应如此罢!

他那整个起舞的姿态音容,给我一个全面的草书结构的启发。

”皇帝练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

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

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意见说:

“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学士的字?

”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

这时,唐太宗有些焦急地问他:

“是像还是不像,你怎么不说话?

”魏征连忙说道:

“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

”唐太宗说道:

“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

这时魏征才奏道:

“据臣看,其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般无二,其余的均相去甚运”。

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叹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从而也领悟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必须痛下苦功。

入木三分过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总要将自家的店号起个吉利的名字,例如什么”广源记”啦,“茂源记”啦,“康泰记”啦,等等,名目繁多。

单说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错,扩大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

可别小看这招牌,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呐。

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

凑巧,有人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

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

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笔迹依稀可见;

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

人们惊讶了:

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位懂得书法的老先生来了一看,立即惊叹得叫起来。

看着他一个劲地拍案叫绝的样子,在场的人都很奇怪,纷纷围拢来看。

老先生说:

“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笔迹啊!

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戒珠”王羲之的书法怎么这样深刻有力呢?

这与他平常坚持不懈的锻炼有关。

有一个“戒珠”的故事可以从侧面说明这一点。

据说王羲之有一颗心爱的明珠。

这颗明珠不光是好玩,用来观赏的,王羲之还经常双手摩挲它,用来增强书写的腕力。

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见了,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

王羲之十分懊恼,是谁偷去了呢?

经常在他身边的,除了一个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没有别的外人了……因此,他对这位和尚冷淡起来。

这位和尚发现主人对他有怀疑,就以“坐化”为名,不吃东西,饿死了。

后来,家人在宰杀白鹅时,发现明珠在大白鹅的肚子里。

原来,是大白鹅把珠子吞下去了。

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错怪了和尚,后悔不已,十分悲痛。

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和尚,他将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为教训,对朋友应以赤诚相待,不能轻易怀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

作为一个书法家,王羲之不仅自己注意锻炼腕力,增强书写时的笔力,也严格要求后人。

他的儿子王献之,很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书法。

有一次为了检查献之的笔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后,趁献之集中精力写字时,他猛地用手指夹住儿子手中的毛笔往上拉,谁知献之握笔很紧,毛笔没有被夺下来。

王羲之对此很满意,他高兴地说;

“这孩子将来能成为书法家。

并当场写了一幅字赠给献之。

这件事说明,书法家的笔力是下苦功夫练出来的,henkekude。

4.书法家的小故事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

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

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

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

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

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

“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

“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

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

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

“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

“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

“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

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

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柳公权谦虚学书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

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受到老师的表扬。

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

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

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见柳公权这么不谦虚,想给他泼点凉水,走过去对他说:

“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写得比你还要好。

”柳公权听了有点不服气,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华原城。

他亲眼看到那位无臂老人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用右脚夹住毛笔,龙飞凤舞地写对联,写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

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一点成绩真算不得什么。

他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

”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

”无臂老人沉思片刻,给他写了四句话: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解释说:

“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

我用脚写字,已经练了50多个年头。

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

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牢牢记住老人的话。

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练字。

他搜集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

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

他还时常请同学、亲友、陌生人指出自己书法上的不足之处。

柳公权在书法领域不知满足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

“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

“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

“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

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

“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

“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5.关于书法的小故事

“入木三分”的故事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大书法家叫做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能写的这么棒?

是因为他每天都非常努力的练习,努力到连走路的时候,都会用手指头在衣服上不停的写,日子一久,把衣服都写破了!

有一次,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等他写完以后,工人想要把字迹擦掉,擦了很久都擦不掉,只好用刀子来刮,刮呀刮!

没想到居然刮了三分厚的木头才把字迹刮干净,原来王羲之写的字迹已经渗入木头三分厚了呢!

由此可知,王羲之写字的功夫有多深了!

后来,有人就把王羲之写字能渗入木头三分厚的事变成“入木三分”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写文章、讲话或是表演得特别好的意思!

~~~~~~~~~~~~~~~~~~~~~~~~~~~~~~~~~~

这个就很好啊~~~

~~~~~~~~~~~~~~~~~~~~~~~~~~~~~·

6.关于书法名人的小故事,急~

书法秘诀寓水中

——王羲之父子学书记事

幼时,为学书法,外祖父曾在灯下给我讲了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谆谆告诫我学习要持之以恒,莫只有三分钟热度。

后来在乡下,父亲又给我讲述了王献之和七缸水的故事,警示我凡事莫贪图捷径,只有苦学苦练苦干,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后来,我当了教师,又把上述两个故事不止一次地讲给各届学生们,激励他们好学上进,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特别是一位已当了工程师的当年学生,来信告诉我,他把“二王”的故事讲给了自己的女儿,这女孩发誓在“二王”为榜样,刻苦学习,竟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

如此看来,老祖宗们肯定的模范行为,将是用之不尽的宝贵源泉。

大家都会知道,王羲之(321—379)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因当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官,故又称其为王右军。

作为中国艺术史中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其刻苦磨练,精研体势,独壁蹊径,坚韧而行的精神,一直是后人的楷模。

比如:

传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个心无旁骛、专心从学的感人故事。

若干年后,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随其练字,几载之后,书法居然可观。

王献之年小志大,决心要赶上父亲的名望,便有些急于求成。

一日,他趁父亲表扬他的机会,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听罢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献之领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说:

“练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

”王献之非常聪明,知道父亲话里的深刻涵意,就毫不贪懒、日以继夜地舀水研墨,越发苦练起来,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的成就竟与父亲齐名,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当然,学习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只凭苦练也不行。

但老祖先们所以一代代地把“二王”学书法的苦练故事传下来,其目的是在强调勤学苦练的重要,是在借助池中之水、缸里之水来鞭策人们恒定心志,学而不辍,这样才可成大事.

王羲之写字换鹅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

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横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

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

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

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你这竹扇上没画没有字当然卖不出去。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王羲之安慰她说: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

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

7.书法家的小故事

1、掣笔不脱王献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儿子,排行第七,上有六哥一姐。

东晋永和七年,王羲之四十九岁,出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举家离开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来到会稽山阴县。

这一年,王献之七八岁,开始跟父亲学习写字。

一天,献之正对着范本一笔一画地习字,王羲之悄悄走到他身后,突然抓住笔管往上一抽,竟没有抽掉献之手中的毛笔。

王羲之叹道:

“此儿的字,今后当有大名!

”后人解释,献之写字用力,把笔牢,所以王羲之知献之长大后书法必能名世。

苏东坡不同意这样解释,他认为书家握笔写字并非用死力,而是自然书写,不失法度,乃为得法。

王羲之夸奖献之,在于小儿写字专心致志。

不然的话,天下有力者岂非莫不能书!

2、郑板桥学书法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

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

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

“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

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

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

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3、肖显拜师传说明朝书法家肖显少儿时,同村里好书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作“写大字比赛”。

有一位砍柴的老爷爷路过这里,见他们写字,便放下柴担走近前来观看。

肖显手举着自己书写的“天下第一”条幅让砍柴老人看,老人说:

“这字写得并不好,怎么能称得上第一呢?

”肖显不服气地说:

“那就请您写字,让我们开开眼界如何?

”老人便脱下一只草鞋,用鞋头蘸着墨在纸上一挥,写出个“一”字。

这一横遒劲、浓枯、厚实、奔放,用笔颇有深法。

肖显看罢惊呆了,立刻跪在老人面前,说道:

“老爷爷,我要拜您为师。

”老人道:

“‘一’字似柴担,须刚柔兼而有之。

肖显拜师之后,遂将老人写的“一”字贴在床头,日日观赏琢磨其用笔之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书法家。

4、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小时候写字时专心致志。

有一次,他在书房中聚精会神地写字,竟然忘记了吃饭。

母亲只好让书童给他把饭送过去,有馒头,还有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

当母亲来书房看小羲之的时候,一进书房便笑得前仰后合。

原来王羲之边吃饭边看字帖,竞将墨汁当成蒜泥蘸着吃了,弄得满嘴乌黑。

直到听到母亲大笑时,他才恍然大悟。

5、张芝临池书法家张芝在书法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的贡献。

张芝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

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的反光看得一清二楚。

为了便于练字,张芝在自己的家门前掘了一个方圆数丈的洗砚池。

一天的功课做完了,他就上池塘边将砚台和毛笔上的余墨洗涤干净,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他洗呀,洗呀,日子一久,整个池塘里的清水也被染黑了。

后来,人们把练字称做“临池”,就是从张芝的这个学书故事中演变而来的。

参考资料:

XX百科_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