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管理 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1分批上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级财务管理 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1分批上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财务管理 第六章 收益与分配管理1分批上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除了满足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性积累外,通过收益分配,国家财政也能够集中一部分企业利润,由国家有计划地分配使用,实现国家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发展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基础工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收益分配的原则
收益分配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分配原则
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依法进行。
为了规范企业的收益分配行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国家颁布了相关法规。
这些法规规定了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要求、一般程序和重要比例,企业应当认真执行,不得违反。
(二)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坚持积累与分配并重的原则。
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赚取收益,既要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持续进行,又要不断积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财力基础。
恰当处理分配与积累之间的关系,留存一部分净收益以供未来分配之需,能够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三)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的收益分配涉及国家、企业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
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其矛盾,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应当统筹兼顾,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四)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企业进行收益分配应当体现“谁投资谁受益”、收益大小与投资比例相对等的原则。
这是正确处理投资者利益关系的关键。
企业在向投资者分配收益时,应本着平等一致的原则,按照投资者投资额的比例进行分配,不允许任何一方随意多分多占,以从根本上实现收益分配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收益与分配管理的内容
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转让资产使用权等活动取得收入,而这些收入的去向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弥补成本费用,即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资源耗费;
二是形成利润,即收入匹配成本费用后的余额。
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表述为: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
可以看出,广义的收益分配首先是对企业收入的分配,即对成本费用进行弥补,进而形成利润的过程,然后,对其余额(即利润)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再分配。
显然,收入的取得、成本费用的发生以及利润的形成与流向便构成了收益分配的主要内容。
因此,收益分配管理包括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三个部分。
(一)收入管理
收入是企业收益分配的首要对象。
企业的收入多种多样,其中,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货币收入。
这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
企业的再生产过程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企业只有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及时销售出去,取得销售收入,才能保证再生产过程的继续进行。
销售收入的制约因素主要是销量与价格。
由于企业一般是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组织生产,那么对于销售量的预测便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的销售预测可以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产品价格是企业获得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产品价格的制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销售收入。
一般来说,价格与销售量呈反向变动关系:
价格上升,销量减少;
反之,销量增加。
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价格制定方法与运用策略来调节产品的销售量,进而作用于销售收入。
所以,销售预测分析与销售定价管理便构成了收入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成本费用管理
企业取得的收入首先应当弥补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是商品价值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和,在数量上表现为企业的资金耗费。
收入必须首先弥补成本费用,才可以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继续进行。
成本费用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比如,按照经济用途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按照成本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等。
成本费用管理对于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企业收益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的成本费用管理模式包括归口分级管理、成本性态分析、标准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责任成本管理等。
(三)利润分配管理
利润分配是收益分配第二层次的内容,也是狭义的收益分配。
利润是收入弥补成本费用后的余额。
由于成本费用包括的内容与表现的形式不同,利润所包含的内容与形式也有一定的区别。
若成本费用不包括利息和所得税,则利润表现为息税前利润;
若成本费用包括利息而不包括所得税,则利润表现为利润总额;
若成本费用包括了利息和所得税,则利润表现为净利润。
值得说明的是,本章所指利润分配是指对净利润的分配。
根据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公司净利润的分配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在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企业年度亏损可以用以下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五年之内用税前利润连续弥补,连续五年未弥补的亏损则用税后利润弥补。
其中,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可以用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也可以用盈余公积转入。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比例为当年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后)的10%。
当年法定盈余公积的累积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后,根据企业的需要,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但企业用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余额不得低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内部积累,以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这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控制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水平,以及调整各年度利润分配的波动。
4.向股东(投资者)分配股利(利润)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可以向股东(投资者)分配股利(利润)。
其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除外;
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照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第二节收入管理
广义的企业收入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转让资产使用权所取得的各种收入的总称。
由于销售收入应当是企业收入的主体,故本节所指收入主要指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即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收入。
企业销售收入是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在资金运动过程中处于起点和终点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它是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是加速资金周转的前提。
由于销售收入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所以必须加强企业销售收入的管理。
销售收入大小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产品的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销售预测分析以及销售定价管理。
一、销售预测分析
销售预测分析是指通过市场调查,以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各种信息为基础,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或管理人员的实际经验,对企业产品在计划期间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作出预计或估量的过程。
企业在进行销售预测时,应充分研究和分析企业产品销售的相关资料,如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推销方法等。
此外,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物价指数、市场占用率及经济发展趋势等情况也应进行研究分析。
销售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一)销售预测的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即非数量分析法,是指由专业人员根据实际经验,对预测对象的未来情况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一般适用于预测对象的历史资料不完备或无法进行定量分析时,主要包括推销员判断法、专家判断法和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1.推销员判断法
推销员判断法,又称意见汇集法,是由企业熟悉市场情况及相关变化信息的经营管理人员对由推销员调查得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作出较为正确预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用时短、耗费小,比较实用。
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很快地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2.专家判断法
专家判断法,是由专家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特定产品的未来销售量进行判断和预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形式:
(1)个别专家意见汇集法,即分别向每位专家征求对本企业产品未来销售情况的个人意见,然后将这些意见再加以综合分析,确定预测值。
(2)专家小组法,即将专家分成小组,运用专家们的集体智慧进行判断预测的方法。
此方法的缺陷是预测小组中专家意见可能受权威专家的影响,客观性较德尔菲法差。
(3)德尔菲法,又称函询调查法,它采用函询的方式,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各专家在互不通气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进行预测,然后由企业把各个专家的意见汇集在一起,通过不记名方式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参考别人的意见修正本人原来的判断,如此反复数次,最终确定预测结果。
3.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就是利用产品销售量在不同寿命周期阶段上的变化趋势,进行销售预测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它是对其他预测分析方法的补充。
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投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时间,一般要经过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判断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可根据销售增长率指标进行。
一般地,萌芽期增长率不稳定,成长期增长率最大,成熟期增长率稳定,衰退期增长率为负数。
(二)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也称数量分析法,是指在预测对象有关资料完备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建立预测模型作出预测。
它一般包括趋势预测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两大类。
1.趋势预测分析法
趋势预测分析法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等。
(1)算术平均法,即将若干历史时期的实际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样本值,求出其算术平均数,并将该平均数作为下期销售量的预测值。
其计算公式为:
Y=
式中:
Y——预测值;
——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
n——期数。
算术平均法适用于每月销售量波动不大的产品的销售预测。
【例6-1】某公司20x1年~20x8年的产品销售量资料如下:
表6-1
年度
20x1
20x2
20x3
20x4
20x5
20x6
20x7
20x8
销售量(吨)
3250
3300
3150
3350
3450
3500
3400
3600
根据算术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公司20x9年的预测销售量为:
预测销售量(Y)=
=
=3375(吨)
(2)加权平均法,同样是将若干历史时期的实际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样本值,将各个样本值按照一定的权数计算得出加权平均数,并将该平均数作为下期销售量的预测值。
一般地,由于市场变化较大,离预测期越近的样本值对其影响越大,而离预测期越远的则影响越小,所以权数的选取应遵循“近大远小”的原则。
——第i期的权数(0<
,且
=1);
加权平均法较算术平均法更为合理,计算也较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应用较多。
【例6-2】沿用例6-1中的资料,假设20x1~20x8年各期数据的权数分别为:
表6-2
权数
0.04
0.06
0.08
0.12
0.14
0.16
0.18
0.22
根据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公司20x9年的预测销售量为:
预测销售量(Y)=
=3250×
0.04+3300×
0.06+…+3400×
0.18+3600×
0.22=3429(吨)
(3)移动平均法,是从n期的时间数列销售量中选取m期(m数值固定,且m<
n/2)数据作为样本值,求其m期的算术平均数,并不断向后移动计算观测期平均值,以最后一个m期的平均数作为未来第n+1期销售预测值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假设预测值主要受最近m期销售量的影响。
为了使预测值更能反映销售量变化的趋势,可以对上述结果按趋势值进行修正,其计算公式为:
由于移动平均法只选用了n期数据中的最后m期作为计算依据,故而代表性较差。
此法适用于销售量略有波动的产品预测。
【例6-3】沿用例6-1中的资料,假定公司预测前期(即20x8年)的预测销售量为3475吨,要求分别用移动平均法和修正的移动平均法预测公司20x9年的销售量(假设样本期为3期)。
根据有关资料,分析计算如下:
根据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公司20x9年的预测销售量为:
预测销售量
=3500(吨)
根据修正的移动平均法计算公式,公司20x9年的预测销售量为:
修正后的预测销售量
=3500+(3500-3475)=3525(吨)
(4)指数平滑法,实质上是一种加权平均法,是以事先确定的平滑指数a及(1-a)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预测销售量的一种方法。
——未来第n+1期的预测值;
——第n期预测值,即预测前期的预测值;
——第n期的实际销售量,即预测前期的实际销售量;
a——平滑指数;
一般地,平滑指数的取值通常在0.3~0.7之间,其取值大小决定了前期实际值与预测值对本期预测值的影响。
采用较大的平滑指数,预测值可以反映样本值新近的变化趋势;
采用较小的平滑指数,则反映了样本值变动的长期趋势。
因此,在销售量波动较大或进行短期预测时,可选择较大的平滑指数;
在销售量波动较小或进行长期预测时,可选择较小的平滑指数。
该方法运用比较灵活,适用范围较广,但在平滑指数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例6-4】沿用例6-1中的资料,20x8年实际销售量为3600吨,原预测销售量为3475吨,平滑指数a=0.5。
要求用指数平滑法预测公司20x9年的销售量。
根据指数平滑法的计算公式,公司20x9年的预测销售量为:
=0.5×
3600+(1-0.5)×
3475=3537.5(吨)
2.因果预测分析法
因果预测分析法是指通过影响产品销售量(因变量)的相关因素(自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这种函数关系进行产品销售预测的方法。
因果预测分析法最常用的是回归分析法,本章主要介绍回归直线法。
回归直线法,也称一元回归分析法。
它假定影响预测对象销售量的因素只有一个,根据直线方程y=a+bx,按照最小二乘法原理,来确定一条误差最小的、能正确反映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关系的直线,其常数项a和系数b的计算公式为:
b=
a=
待求出a、b的值后,代入y=a+bx,结合自变量x的取值,即可求得预测对象y的预测销售量或销售额。
【例6-5】沿用例6-1中的资料,假定产品销售量只受广告费支出大小的影响,20x9年度预计广告费支出为155万元,以往年度的广告费支出资料如下:
表6-3
广告费(万元)
100
105
90
125
140
150
根据上述资料,用回归直线法预测公司20x9年的产品销售量如表6-4所示。
表6-4
年度
广告费支出x(万元)
销售量y(吨)
xy
325000
10000
10562500
346500
11025
10890000
283500
8100
9922500
418750
15625
11222500
135
465750
18225
11902500
490000
19600
12250000
476000
11560000
540000
22500
12960000
n=8
=985
=27000
=3345500
=124675
=91270000
根据公式,有:
=6.22
=2609.16
将a、b代入公式,得出结果,即20x9年的产品预测销售量为:
y=a+bx=2609.16+6.22x=2609.16+6.22×
155=3573.26(吨)
二、销售定价管理
销售定价不仅影响产品的边际贡献,而且影响产品的销售数量与市场地位,从而对企业收入产生复杂而直接的影响。
正确制定销售定价策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强销售定价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销售定价管理的含义
销售定价管理是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产品定价方法,为销售的产品制定最为恰当的售价,并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价格策略,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企业销售各种产品都必须确定合理的产品销售价格。
产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销售量的大小,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
单价水平过高,导致销售量降低,如果达不到保本点,企业就会亏损;
单价水平过低,虽然会起到促销作用,但单位毛利降低,使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
因此,产品销售价格的高低,价格策略运用的恰当与否,都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进行良好的销售定价管理,可以使企业的产品更富有吸引力,扩大市场占用率,改善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
(二)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
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因素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体现,价值的大小决定着价格的高低,而价值量的大小又是由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因此,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相对地降低产品价格。
2.成本因素
成本是影响定价的基本因素。
企业必须获得可以弥补已发生成本费用的足够多的收入,才能长期生存发展下去。
虽然短期内的产品价格有可能会低于其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产品价格应等于总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否则企业无利可图,难以长久生存。
3.市场供求因素
市场供求变动对价格的变动具有重大影响。
当一种产品的市场供应大于需求时,就会对其价格产生向下的压力;
而当其供应小于需求时,则会推动价格的提升。
市场供求关系是永远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因此,产品价格也会不断地波动。
4.竞争因素
产品竞争程度不同,对定价的影响也不同。
竞争越激烈,对价格的影响也越大。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几乎没有定价的主动权;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竞争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产品生产的难易和供求形势。
为了做好定价决策,企业必须充分了解竞争者的情况,最重要的是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
5.政策法规因素
各个国家对市场物价的高低和变动都有限制和法律规定,同时国家会通过生产市场、货币金融等手段间接调节价格。
企业在制定定价策略时一定要很好地了解本国及所在国有关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三)产品定价方法
产品定价方法主要包括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和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两大类。
1.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企业成本范畴基本上有三种成本可以作为定价基础,即变动成本、制造成本和完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会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变动成本可以作为增量产量的定价依据,但不能作为一般产品的定价依据。
制造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费用支出,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由于它不包括各种期间费用,因此不能正确反映企业产品的真实价值消耗和转移。
利用制造成本定价不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的继续进行。
完全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销售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和费用总额,包括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等各种期间费用。
在完全成本基础上制定价格,既可以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又可以使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