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届高三第三次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4498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届高三第三次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解析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届高三第三次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解析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届高三第三次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解析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届高三第三次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解析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届高三第三次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届高三第三次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解析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届高三第三次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届高三第三次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届高三第三次测评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答案】B

农民通过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使得自身的生存体系更加完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愈发完善,增加了小农经济的韧性,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小农本身的性质没有变,不会对地主所有制经济有所冲击;

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身自由的问题;

D选项错误,这一内容实际上对小农经济是一种维护。

4.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方镇自治”“君臣共治”;

顾炎武提出一分权众治,据此可知,两人均主张

A.批判传统儒家思想

B.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C.废除君主专制政体

D.反思国家传统治理

【详解】由材料“方镇自治”“君臣共治”“分权众治”可推出黄宗羲、顾炎武两人对以前国家政治体制弊端进行反思,故D项正确;

材料中是关于提出分权的思想,属于批判君主专制,不是批判传统儒家思想,A错误;

黄宗羲等人此时尚未上升到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的高度,B错误;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张是批判君主专制,并不是废除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

5.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其版面内容排序首先是每天的“上谕”,其次是路透社电报,再次是报馆主笔严复的文章。

《国闻报》这样排版的主要意图是

A.上传下达以推进改革

B.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

C.介绍西学以启迪民智

D.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

“上谕”等放在前面意在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为变法减少阻力,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不涉及上传下达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是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而非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C自身正确但不能解释为何这样排版,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D。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

这说明当时

A.中国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相对多

B.知识分子对西方认识逐渐深入

C.资产阶级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详解】中国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排除A;

资产阶级仍然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是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排除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是五四运动后,排除D;

材料体现了知识分子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反思思考,对西方认识逐渐深入,故B项正确。

7.1937年11月,王明从莫斯科回国,搬用共产国际指示,提出“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主张对国民党让步。

这一思想说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性

C.右倾思想在党内仍占主导

D.党中央当时受共产国际控制

【详解】材料的主要意在说明当时党内存在右倾思想(不是主导),思想仍存在很大局限性,需要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来清除右倾的思想,故B正确;

1937年11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己形成,但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统一战线,A错误;

当时党内存在右倾的思想,并不是占据主导,C错误;

当时的党中央已经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控制,D错误。

8.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国颁布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

这些文件

A.增强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可信度

B.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制

【答案】A

【详解】中国通过一系列的关于外资的的法律,意在增强对外开放的可信度,所以正确选项为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时间在2001年加入世贸,排除C;

材料中一系列法律与巩固公有制经济体制无关,排除D。

9.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

“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

”这反映了罗马法

A.关注人身安全

B.强调诉讼程序

C.倡导公正公开

D.重视物权保护

【详解】通过材料信息“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可以得出,罗马法重视物权保护,所以正确选项为D;

材料关注的是物品,未涉及人身安全,排除A。

强调诉讼程序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

倡导公正公开与材料中保护物权问题无关,C错误。

10.图示为近代黑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殖民扩张

C.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加速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详解】A项,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三角贸易形成,选项因果倒置。

故A项错误。

B项,三角贸易发生于工业革命之前,选项时间不符合。

故B项错误。

C项,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侵略方式,与材料三角贸易时间不符。

故C项错误。

D项,三角贸易是殖民扩张的形式之-,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换买黑奴,满载黑人的运奴船到达美洲,满载金银和原料的船只返回欧洲,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故D项正确。

11.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表明赫鲁晓夫

A.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市场经济

B.开始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

D.希望走上南斯拉夫经济模式道路

【详解】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资本主义与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符,故A项错误;

赫鲁晓夫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故B项错误;

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赫鲁晓夫认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道路模式,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故C项正确;

希望学习新的经验,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12.在19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土耳其、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为此,各国都进行了以西方为样板的近代化改革。

这说明

A.工业文明向落后区域扩展

B.落后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

C.西方国家的中心地位巩固

D.经济全球化取得积极成果

【详解】“各国都进行了以西方为样板的近代化改革”体现了材料的主旨,说明工业文明向落后区域扩展,故A项正确;

材料并不是说明落后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B错误;

材料说明的是西方文明的扩展,并不是说明西方国家的中心地位巩固,C错误;

材料论述的并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问题,D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时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富裕人家,多不愿意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外出生事冒险。

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

妇女裏小脚、坐八抬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

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18世纪,家庭生活的变化更能反映工业革命带来的压力。

新的中产阶级家庭比以前规模更小,也更以孩子为中心——两个或者三个孩子而不是以前的五个或者六个。

男性被认为是受人尊敬的家庭经济的来源,他们的领域是家庭以外的充满竞争的工作世界,具有权威性、充满竞争力和自我控制的男人会赢得尊重。

曾经是商贩得力助手的妇女,现在已从工作中摆脱出来,扮演着相夫教子的新角色。

他们为孩子引进了新的教育方法,而非学徒和工作制,认为这能对培养孩子面对复杂的未来产生作用。

中产阶级有钱养家、请佣人并进行一些以前只有贵族才有的休闲活动。

——据[美]丹尼斯·

谢尔曼等《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中西家庭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西方家庭特征形成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西方的家庭模式。

【答案】

(1)特征:

中国家庭:

规模大;

安守田园,相对保守;

浪费人力,生活奢靡。

西方家庭:

规模小;

男女分工明确;

重视教育;

文明生活。

(2)原因:

工业文明兴起;

人文主义发展;

科学思想传播。

(3)评价:

中国:

固化了社会经济模式;

使社会活力逐渐下降;

不利于正常社会消费形成。

西方:

有利于形成个人创业的社会氛围;

有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有助于促进工业文明的发展。

【详解】

依据材料一“达到饱和点”的信息可知规模大;

依据材料一“多不愿意其子弟外出,其安守家固”的信息可知是安守田园,相对保守;

依据材料一“妇女襄小脚、坐八抬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的信息可知浪费人力,生活奢靡。

依据材料二“新的中产阶级家庭比以前规模更小”的信息可知规模小;

依据材料二“男性被认为是受人尊敬的家庭经济的来源,现在已从工作中摆脱出来,扮演着相夫教子的新角色”的信息可知是男女分工明确;

依据材料二“他们为孩子引进了新的教育方法”的信息可知重视教育;

依据材料二“中产阶级有钱养謇、请佣人并进行一些以前只有贵族才有的休闲活动”的信息可知倡导文明生活。

依据材料二“18世纪,家庭生活的变化更能反映工业革命带来的压力”的信息和所学从工业文明兴起、人文主义发展以及科学思想传播回答。

中国方面依据材料一的信息从固化了社会经济模式、使社会活力逐渐下降以及不利于正常社会消费形成回答。

西方的评价:

依据材料二从有利于形成个人创业的社会氛围;

有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促进工业文明的发展等角度回答。

【点睛】横向比较型非选择题

(1)比较需明确宗旨。

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决不是随意的为比较而比较,而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

(2)比较需求同存异。

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

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

(3)比较需分开层次。

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共党史不同历史时期的部分口号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工农武装割据”、“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争取民主”。

20世纪40年代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为人民服务”、“和平”、“民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世纪50年代一70年代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

20世纪80年代年以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梦。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明确写出主题,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

中共一直致力于中国民主化发展论证:

1921年中共一大,党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

1922年中共提出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国共合作,致力于反帝反封,为民主化进程扫清障碍;

1927-1937年,中共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同专制政府国民党政权斗争,致力于民主革命。

抗战后期,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中国未来规划;

1945-1949年,经过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详解】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从不同时期所提出来的口号“打倒军阀,打倒列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工农武装割据”、“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争取民主”、““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为人民服务”、“和平”、“民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梦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

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息,如:

中共一直致力于中国民主化发展论证,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等,最后,根据提取不同时期所提出来的口号及历史信息,结合中共党史致力于中国民主化知识予以阐述即可。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伴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安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南宋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

新律规定:

州县、监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業件审结后给争论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法律的补充,而不是颠覆,更不是所谓的“伦理法”、“父母官诉讼”等传统学说所能涵括。

实际上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判决的成文法传统。

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趋势,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历史启迪与思考。

——摘编自张本顺《变革与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法制改革的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宋的法制改革特点。

(1)历史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

民间好讼风尚;

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引起的不良诉讼现象;

南宋原有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2)南宋法制改革注重事实和证据,淡化伦理人情,其诉讼程序渐趋规范化,带有理性化和近代化色彩,有利于维护司法秩序和促进司法公正;

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近现代司法改革提供借鉴。

依据材料“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件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安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南宋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等信息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民间好讼风尚、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引起的不良诉讼现象以及宋原有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回答。

(2)依据材料“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

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便是对法律的补充”的信息可知南宋法制改革注重事实和证据,淡化伦理人情;

依据材料“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便是对法律的补充,而不是颠覆”的信息可知其诉讼程序渐趋规范化,带有理性化和近代化色彩;

依据材料“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判决的成文法传统。

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趋势,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历史启迪与思考”可知南宋的法制改革有利于维护司法秩序和促进司法公正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对近现代司法改革提供借鉴回答。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型

(1)一个前提:

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

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

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

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五个步骤:

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

(1)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

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徳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

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

(2)东亚雅尔塔体系。

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

(3)“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

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

这方面的内容规定比较笼统,是雅尔塔体系的薄弱环节。

(4)联合国。

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摘编自杨鹏飞《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亚与世界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雅尔塔休系的主要影响。

(1)特点:

倡导和平、民主原则;

全球性国际政治体系;

大国主导;

两分天下;

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2)影响:

第一方面:

使世界顺利地实现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

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

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第二方面:

体现大国强权政治,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根据材料“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东亚雅尔塔体系”“‘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联合国”“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倡导和平与民主原则、全球性国际政治体系、大国主导、两分天下、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等方面回答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即可。

(2)关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积极(使世界顺利地实现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

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和消极(实质是大国强权政治、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两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

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东亚雅尔塔体系”“‘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联合国”“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

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雅尔塔体系的相关内容。

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粟特和回鹘是两个古代的西域民族,粟特人借助地处东西交通要冲的有利条件,构建起盛唐时期庞大的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把陆上丝路贸易推向了高潮。

安史之乱后,形势动荡,战争频发,粟特胡商被迫舍产弃业。

而“安史之乱”中回鹘助唐讨伐安史叛军,“上接以优恩,结为兄弟,朝奏使皆道岀回鹘″。

回鹘得以控制东西交通的命脉,在中原内地也取得了许多特权,包括在长安的绢马贸易,自756年起的80余年间,回鹘共向唐朝倾销了上百万匹马,换回了2000多万匹丝绸,这些丝绸都转运西方销售,获利颇丰。

由于回鹘在内地享受着唐朝宽容忍让的民族政策,一些粟特商人开始以回鹘的名义谋取商业利益。

当时的马绢交易中有不少粟特胡商参与,成为回鹘汗国的贸易代理人,在与粟特商人一起经营的过程中,原来以畜牧为生业的回鹘人逐渐具备了从事商业贸易的基本素质并日益成熟。

除了从绢马贸易中获取利润外,茶叶也成为回鹘人经营的丝路商品。

《新唐书·

陆羽传》记载:

《茶经》成书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摘编白杨蕤、王润虎《略论五代以来陆上丝绸之路的几点变化》

(1)棍据材料,概括唐代西域商人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域商人活动。

(1)变化:

盛唐时以粟特商人为主,安史之乱后以回鹘商人为主;

商人活动的主要依托由地理条件转向政策条件;

粟特人交易的商品以丝绸为主,而回鹘商人兼营茶叶并向中原地区贩卖马匹;

受粟特商人的影响,回鹘人的经济活动由畜牧业转向商业。

(2)简评:

促进民族融合;

促进唐代陆上丝绸之路发展;

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加强对西域控制。

(1)根据“粟特人借助地处东西交通要冲的有利条件,构建起盛唐时期庞大的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把陆上丝路贸易推向了高潮”“安史之乱’中回鹘助唐讨伐安史叛军,‘上接以优恩,结为兄弟,朝奏使皆道出回鹘。

’回鹘得以控制东西交通的命脉,在中原内地也取得了许多特权,包括在长安的绢马贸易”“在与粟特商人一起经营的过程中,原来以畜牧为生业的回鹘人逐渐具备了从事商业贸易的基本素质并日益成熟。

除了从绢马贸易中获取利润外,茶叶也成为回鹘人经营的丝路商品”概括归纳答案。

(2)西域商人活动促进了内地和西域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根据“由于回鹘在内地享受着唐朝宽容忍让的民族政策,一些粟特商人开始以回鹘的名义谋取商业利益”可知回鹘商人在西域有特殊地位,根据以上信息分析提炼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