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
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
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学生:
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NH3H2O易溶于水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NH4HCO3
硝酸铵NH4NO3
氯化铵NH4Cl
硫酸铵(NH4)2SO4
尿素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
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
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
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
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
3、钾肥
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复合肥料
硝酸钾KNO3
磷酸二氢钾K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Mn、Cu、Zn等
6、农家肥料
二、农药
1、作用
2、危害
三、随堂检测题
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
尿素的含氮量最高,肥效持久。
铵盐跟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
4、磷酸二氢钾是含_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硝酸钾是含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
5、常用的农药有哪些?
说出各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首先安排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学,在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水、大气污染防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方面作深入的调查,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的收集资料。
收集好资料以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整理。
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每一大组中又可分为几个小组,如第一大组研究水资源的污染及防治,其中又可分为污染源小组、危害与防治小组。
每一小组选出负责人、中心发言人。
有能力的小组还找到了相关的影视资料,并把它们加以整理制作成了课件,待上课交流时放映给全班同学观看。
引入:
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
正象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
但目前,仍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甚至无视环境污染的危害,只重经济,不重环境。
下面,我就将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告诉大家环境污染的危害。
一、保护生命之源――水
水是生命之源,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水资源却十分有限。
那么目前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的现状如何呢?
哪些同学收集和整理了有关水污染与保护方面的资料?
让我们请他们给大家介绍好不好?
二、大气的污染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一下对大气污染及防治的认识。
三、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工艺,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第十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绿色能源是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风能B、太阳能C、煤D、氢能源
2、绝大多数人认为氢是未来时代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
目前制约氢能推广使用的瓶颈问题有两个:
一是氢的储存,二是氢的制取。
下列各种制氢方法中,最有开发前景的制法是()
A、原子能发电电解水:
B、锌与稀硫酸反应:
H2SO4+Zn==H2+ZnSO4
C、利用天然气与水反应:
CH4+2H2O==4H2+CO2
D、运用生物技术培养特殊菌类,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3、某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H2、CO、N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将全部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有增加,则该气体的成分不可能是()
A、CH4B、CO和N2C、H2和COD、CO和CH4
4、4.6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需要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该有机物中()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只含碳元素C、含碳、氢、氧元素D、可能含氧元素
5、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
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家庭烧型煤取暧B、利用海洋潮汐发电C、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6、下列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乱扔塑料袋、泡沫快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
B、城市一般能见度较低,主要是烟雾和粉尘污染所致
C、公园里大理石雕塑被腐蚀,这是温室效应所致
D、不合格装饰材料中常含甲醛、苯等致癌物,会导致室内污染
7、新研制的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一次性餐盒,废弃后在自然条件下两个月就可以分解。
下列关于此餐盒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替代塑料餐盒可减少白色污染
B、可有效利用秸秆,减少燃烧秸秆产生的空气污染
C、这种餐盒是绿色环保产品
D、秸秆属于合成材料
8、我国赢得了2019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
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的形象,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
③分类回收垃圾;
④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⑤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低的使用;
⑥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⑦农业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A、①②③④⑥⑦B、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⑤⑥⑦D、全部
9、信息、材料和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能、太阳能氢能等是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B、制造神舟五号宇宙飞船,使用了大量的新型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有百利而无一害
D、人类应与环境和谐相处,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等矿物资源
10、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不锈钢B、羊毛C、陶瓷D、聚乙烯塑料
11、农作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磷酸二氢钾(KH2PO4)B、尿素[CO(NH2)2]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D、硫酸钾(K2SO4)
12、北京在申办2019年奥运会事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
为了使2019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B、提高污水处理率
C、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D、用天然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
13、被誉为春果第一枝的大樱桃已成为烟台农业经济的一个亮点。
为了预防大樱桃在成熟期发生裂果现象,果农常施用一种钾肥。
这种钾肥的水溶液能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该钾肥为()
A、KNO3B、K2CO3C、K2SO4D、KCl
14、某硝酸铵(NH4NO3)样品中混有一种其他化肥,经分析该样品中含氮36%,则该样品中混有的氮肥是()
A、NH4HCO3B、(NH4)2SO4C、NH4ClD、CO(NH2)2
15、某不纯的硝酸铵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4.3%(杂质中不含氮元素),则该硝酸铵样品的纯度为()
A、98%B、96%C、100%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又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华夏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
①高效化肥的合成;
②新型农药的开发;
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作为燃料;
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新产品再利用的途径;
⑤研究人造血管;
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班进行反应;
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
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⑴健康问题。
⑵环境问题。
⑶粮食问题。
⑷能源问题。
2、现有下列三种化肥:
磷矿粉[主要成分是Ca3(PO4)2]、氯化铵(NH4Cl)、硫酸钾(K2SO4),其中属于钾肥的是;
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3、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能调节新陈代谢,有益于幼儿生体发育。
最近,某品牌奶粉的含碘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你认为此批奶粉(填可以或不可以)食用,理由是。
三、下面是某化肥厂在一公共场所的围墙上做的广告,请仔细观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l)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是由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2)碳酸氢铵的氮含量是指氮元素在碳酸氢铵中的质量分数。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此广告是__________广告(填真实或虚假),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