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集训 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4370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集训 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集训 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集训 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集训 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集训 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集训 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集训 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集训 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集训 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重民众D.重实验

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历法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领先世界的历法与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密切相关

B.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开始采用农历

C.元朝时,“格里高利历”颁行

D.《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6.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

“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

”这本书最有可能是

A.《齐民要术》B.《授时历》

C.《农书》D.《农政全书》

7.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9

7

8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为农业服务

8.我国一些老字号的中医药店或制药厂,多以“堂”相称,如北京“同仁堂”、长沙“九芝堂”等。

追本溯源,与此相关的人物是

A.张仲景B.华佗

C.王祯D.李时珍

9.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说:

“欧罗巴人天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

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

”由此可见

A.民族危机加剧是产生这种观点的历史背景

B.认同西方文化价值并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

C.对西学采取选择性的价值认同与认异态度

D.是天朝上国狭隘观念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

10.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

“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

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

1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

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饶立华《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69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

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

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考点集训(五十七) 辉煌灿烂的文学

1.《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

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的文明发展程度”。

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D.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2.某种文学体裁与相关地域有一定的联系。

有学者用“优闲舒适的空气”“飞扬缥缈的火神”“含睇宜笑的美女”“桂酒椒浆的芳烈”来描述南方的某一文学体裁,下列作品中最能反映这一文学体裁的是

A.《诗经》B.《离骚》C.《上林赋》D.《西游记》

3.太史公曰: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4.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

“现实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多么可爱。

”下列作品与普希金的诗风格相近的是

A.李白《将进酒》B.杜甫《春望》

C.凡高《向日葵》D.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5.“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

然而,______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

”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A.李煜B.柳永C.苏轼D.辛弃疾

6.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说:

“(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民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辛弃疾的作品表达他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7.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

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

后人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

造成元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队伍的不断壮大B.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

C.戏曲创作者深入社会生活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

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9.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

这些故事

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

B.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

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

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

10.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据此可见,“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

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的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

对此你有何认识?

1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阅读下列材料: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

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

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

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

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

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

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

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宋代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

科举制度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宋太宗时在科举考试中开始使用糊名法。

(糊名法在当今中国各类考试中仍普遍使用。

)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采用这种方式来写文章,思维缜密,格式严整;

但它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

科举制度在1905年废止。

在科举的存废和利弊上,不同学者观点不一。

第一 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顾炎武

第二 科举虽然不好,但是没有科举,那个时代更坏!

——《疯狂的科举》潘剑冰

第三 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

——钱基博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宋朝经济发展方面各有什么表现?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化为切入点,简要叙述宋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若请你评价科举制度,你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

请结合中国历史史实和学术研究扼要展开。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考点集训(五十八)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说文解字》中说: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

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

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

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

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

2.位于岱庙东御座内的秦泰山刻石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

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

下列图片上字体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3.“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

4.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

“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

B.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

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

D.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5.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

A.国粹京剧B.李白诗篇

C.绘画技艺D.书法艺术

6.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

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7.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注重诗意,集中体现了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这一艺术创作特点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

A.战国帛画

B.敦煌壁画

C.两宋风俗画

D.士大夫文人画

8.“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主张:

“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

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

”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

9.“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B.宋词

C.京剧D.传奇

10.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

“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

”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

……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

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中国通史》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

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

韦尔斯《世界史纲》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四:

(甲骨文)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4500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2000多个。

其内容与《史记·

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

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材料二中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

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3)材料三、四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

请说明理由。

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

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灶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

清人焦循说:

“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

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

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

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

为什么?

【考点集训】

(五十六)

1.C 2.B 3.C 4.A 5.C 6.D 7.D 8.A 9.C 10.D 

11.

(1)因素:

政府的重视;

印刷术的发展;

三教合一潮流发展,理学兴起;

教育的发展及科举考试的影响。

(2)特点:

普及速度快;

更重视自然科学。

影响:

促进了文化的普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

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统治。

12.

(1)特征:

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

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

(2)特质:

注重实用性;

缺少严格求证的意识。

原因:

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

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

(五十七)

1.C 2.B 3.D 4.A 5.C 6.D 7.A 8.C 9.C 10.D 

11.

(1)现象:

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

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

大一统。

(2)原因:

都市(城市)的繁荣;

商业的发展;

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

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

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

影响力超过儒释道三教。

因素:

君主专制的加强;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4)趋势:

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

文学体裁要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12.

(1)突破性创新: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

商人在政治上受歧视的地位开始政变。

渐进式创新: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水转翻车。

(2)内容: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用于军事;

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

建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

宋词辉煌;

话本出现;

北宋四大书法家,以行书名世。

宋朝的科技成就传到欧洲,推动欧洲由封建文明向资本主义文明过渡,促进欧洲的近代化。

(3)更注重第一:

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内命题,形式主义严重,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时期,君主专制走向顶峰,而八股取士选拔的人才只是忠于皇帝的奴才。

更注重第二:

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政府官吏,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尚的形成;

从方式上看,追求公平,公正;

从选拔标准看,择优录用。

更注重第三:

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格型严整,思维缜密。

(五十八)

1.D 2.A 3.B 4.B 5.C 6.A 7.D 8.D 9.C 10.D 

传播文化;

巩固国家统一。

历程: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

(2)不认同。

文字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在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材料四较可信。

理由:

它既有《史记》的相关记载,又有大量出土文物作为物证。

12.

(1)士大夫的推动;

戏曲的平民化。

(2)统治者喜好;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

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珍惜和保护;

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