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导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3714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导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物导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物导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物导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物导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导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物导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导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导论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多细胞,没有细胞壁,异养;

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

无细胞核,无细胞器,单细胞;

真核微生物:

真核,无叶绿素不能光合作用;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类病毒等。

5.生物的分界: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6.生物的多样性:

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价值:

①为人类提供了基本食物、药物等消耗性利用价值。

②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如木材、纤维、橡胶、造纸原料、天然淀粉、油脂等生产性利用价值。

③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有调节气候、保护土壤、能量固定、稳定水文、贮存必须的营养元素,促进元素循环、维持进化过程、对污染物质吸收及分解作用等。

第三章细胞学基础

1.根据细胞的进化程度,可将生物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3.

4.核酸分为:

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5.DNA的结构与功能

一级结构: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DNA分子是由两条相互平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围绕着同一中心轴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2)两条多核苷酸链中脱氧核糖和磷酸排列在外侧,构成双螺旋的主干,碱基在双螺旋内侧按碱基配对原则(A=T,G三C)以氢键相连。

3)相邻碱基对旋转36°

,间距0.34nm,一个螺旋包含10个碱基旋转360°

,螺距为3.4nm。

6.RNA的分类:

mRNA(信使RNA),tRNA(转运RNA),rRNA(核糖体RNA)

7.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蛋白质分子是由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依次缩合而形成多肽链。

8.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模型

1)一级结构:

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主键:

肽键;

副键:

二硫键)

2)二级结构:

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借氢键在氨基酸残基之间连接,使多肽链成为螺旋或折叠的结构。

(氢键)可分为:

a-螺旋、ß

-折叠片层。

3)三级结构:

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行折叠。

(氢键,酯键,离子键,疏水键)

(蛋白质的一、二、三级结构都是单条多肽链的变化。

只有一条多肽链的蛋白质,须在三级结构的水平才表现出生物活性,但由两条或多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必须构成四级结构,方能表现出生物活性。

4)四级结构:

指两条或多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之间借助氢键等化学键的相互吸引而形成的更复杂的空间结构。

(氢键)

9.每一条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为亚基。

10.任何生物膜在电镜下都呈现“暗—明—暗”三层结构,故将这三层结构称为单位膜。

11.双亲性分子:

既有亲水性一端,又有疏水性一端的分子。

12.液态镶嵌模型

主要论点为:

1)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连续主体。

2)球形的膜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附着在膜表面。

3)糖类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液态镶嵌模型强调了细胞膜的两大特性:

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1)生物膜的流动性:

①膜脂的流动性:

膜脂的特性——液晶态膜脂分子的运动方式:

侧向移动、旋转运动、左右摆动、翻转运动

②膜蛋白的流动性:

膜蛋白分子的运动方式:

侧向移动、旋转运动

2)生物膜的不对称性:

膜脂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决定了膜内外表面功能的不对称性。

13.膜对物质分子的通透性取决于膜的结构属性及分子特性:

①脂溶性越强的分子越容易穿膜(非极性物质脂溶性强,易穿膜,如O2,CO2,N2;

但H2O例外。

);

②分子量越小越容易穿膜;

③不带电荷的分子容易穿膜,带电荷的离子不能或很难穿膜。

14.根据运输机制不同,将膜运输蛋白分为两类:

①载体蛋白:

通过蛋白质发生可逆的构象变化进行物质运输;

②通道蛋白:

在蛋白质中心形成一个亲水性的通道,使特定溶质穿越。

15.被动运输:

①简单扩散:

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能,不依靠专一的膜蛋白分子而使物质顺浓度梯度从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的运输方式。

如苯、乙醇、O2等。

②闸门通道扩散

③易化扩散:

凡借助于载体蛋白的帮助,不消耗代谢能,顺浓度梯度转运物质的方式称易化扩散。

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16.主动运输耗能,膜蛋白帮助,逆浓度

钠钾泵——逆电化学梯度转运Na+和K+,吸纳排钾消耗ATP。

17.膜泡运输:

大分子及颗粒物质并不直接穿越细胞膜,而是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物质转运的,所以称为膜泡运输。

(此过程耗能)

18.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特点:

特异性强,可大大提高内吞效率;

内吞过程中形成一类特殊的膜囊泡——有被小泡。

19.核糖体的功能:

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0.内质网的功能:

粗面内质网:

蛋白质的合成与转运。

滑面内质网:

小分子物质的合成与代谢以及细胞的解毒作用。

21.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

高尔基复合体在细胞分泌活动中起着浓缩、修饰、加工等作用。

高尔基复合体还参与溶酶体的形成和细胞内膜的转化。

22.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①线粒体有自己的DNA和蛋白质合成系统——独立的遗传系统,表明有一定的自主性。

②mtDNA分子量小、基因数量少、编码的蛋白质有限,只占线粒体蛋白质的10%,而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质(90%)由核基因编码的,并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线粒体中去。

③线粒体遗传系统受控于细胞核遗传系统。

因此,线粒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23.影响微丝聚合与解聚的特异性药物与离子:

细胞松弛素:

特异性的破坏微丝组装鬼笔环肽:

稳定微丝、促进微丝聚合

24.影响微管聚合与解聚的因素:

药物:

秋水仙素和长春花碱引起分解,紫杉酚促进组装。

25.核被膜由两层单位膜构成。

26.核孔复合体:

核孔及其周围相关联的环状结构体系统称核孔复合体,它是由排列成八角形的蛋白质颗粒组成的,包括孔环颗粒8对、边围颗粒8个及中央颗粒1个,各颗粒间由蛋白质细纤丝相连,组成一个网状结构。

27.染色质的四级结构(经过染色体的四级结构,DNA分子长度压缩了近10000倍。

(1)一级结构:

核小体:

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2)二级结构:

螺线管

(3)三级结构:

超螺线管

(4)四级结构:

染色单体

28.有丝分裂:

又称间接分裂,是高等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有丝分裂一般包括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过程。

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有丝分裂装置的产生——有丝分裂器(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由染色体、中心体和纺锤体共同组成的临时性结构。

在维持染色体的平衡、运动、分配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纺锤体是由大量微管纵向排列组成中间宽,两极缩小的纺锤状结构。

有丝分裂过程:

前期:

染色质凝集;

细胞核被膜崩解;

核仁解体;

纺缍体形成。

中期: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

有丝分裂器形成。

后期:

着丝粒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末期:

子细胞核重建——染色体解旋为染色质核膜核仁重现,纺锤体消失;

细胞质分裂——收缩环。

29.减数分裂:

是有性生殖个体的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所进行的特殊分裂方式,细胞连续分裂两次,DNA只复制一次,结果产生四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生殖细胞(配子:

精子或卵子),且子细胞与母细胞之间的遗传性具有较大差异。

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前间期

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Ⅰ:

细线期

偶线期:

①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出现联会复合体;

②二价体形成。

粗线期:

①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

②二价体四分体。

双线期:

①联会复合体消失;

②同源染色体某些部分出现交叉,出现交叉的端化现象。

终变期:

①核仁、核膜消失;

②端化继续进行。

中期Ⅰ: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纺锤体形成。

后期Ⅰ:

①纺锤丝牵引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级移动,同源染色体分离(四分体二分体)。

②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末期Ⅰ:

①核膜、核仁重现;

②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间期(不进行DNA复制)

第二次减数分裂:

也分为前、中、后、末期,与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

①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二分体单倍体);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随机组合。

30.细胞周期

G1期:

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合成之前,此期合成大量RNA和蛋白质;

G1期是细胞生长的主要阶段,在周期时间中占的比例最大;

G1期是决定细胞增殖状态的关键阶段。

(暂不增殖细胞)

S期:

主要特点:

进行DNA的复制、染色体组成(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合成。

31.干细胞:

指处于分化过程中,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并分化产生一种以上“专业”细胞的原始细胞。

(是指一类存在于人胚胎组织、骨髓、脑和其它组织那具有自我更新繁殖(分裂),以及多分化潜能的细胞,是机体其它细胞的起源细胞。

 

第四章遗传学基础

1.遗传学三大定律:

分离律(孟德尔)、自由组合律(孟德尔)和连锁互换律(Morgan)。

2.基因:

由不同的DNA片段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表达单位,有一个特定的表达产物,可以是RNA,可以是蛋白质。

(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RNA)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生物性状、发育、代谢和免疫状态等)

3.染色体的类型: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人类所有染色体只包含前三种类型的染色体。

4.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5.系谱:

是指从先证者(proband)入手,追溯调查其所有家庭成员(直系和旁系亲属)的数目、亲属关系及某种遗传病(或性状)的分布等资料,并按一定格式将这些资料绘制成的用以表明在一个家族中某种遗传病发病情况的一个图解。

系谱分析法是判断某种遗传病遗传方式最常用的方法。

6.突变分为:

①染色体畸变;

②基因突变

7.基因突变:

是指由于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核苷酸顺序或数目发生改变,使遗传密码编码产生相应的改变,导致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发生变化,以致引起表型的改变。

基因突变的种类:

静态突变:

碱基替换:

同义突变

错义突变

无义突变:

β地中海贫血

移码突变

动态突变:

脆性X综合征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

(1)稀有性

(2)随机性(3)可逆性(4)多方向性(5)有害性和有利性

8.染色体畸变包括:

①数目畸变;

②结构畸变数目畸变:

先天愚型、Turner综合征

结构畸变的类型:

①缺失②倒位③易位④重复

9.遗传病:

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内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所引起的疾病。

(如成骨不全症、白化病、先天愚型、苯丙酮尿症、蚕豆病、唇裂、消化性溃疡、Huntington遗传性舞蹈症)

先天性疾病:

是指婴儿出生时即显示症状(如血友病、Down综合征等。

第五章生物的调节与适应

1.人体生物调节系统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

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

2.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

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整合器随时接受成百上千个信息,进行加工,作出决定:

兴奋/抑制。

4.树突:

短而分支,无髓鞘,功能是接受和传入刺激。

轴突:

长/末端有分支,有髓鞘,功能是传出神经冲动。

5.突触是神经细胞和接受神经信号的细胞之间的连接处。

6.跨越细胞间隙传导神经冲动的两种方式:

电突触、化学突触。

7.反射是神经调节活动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8.激素在体内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调节细胞的代谢和行为。

激素特征:

来源——由内分泌腺分泌传播——无特定管道,随血流传布作用——特定靶细胞效应——低浓度、强效应

9.B-细胞和T-细胞的共同特点:

(1)特异地识别抗原;

(2)在抗原刺激下,活化起来,分化,增殖;

(3)发挥特异的免疫应答效应,产生抗体产生因子直接攻击“变坏”细胞。

B-细胞和T-细胞的区别:

B-细胞

T-细胞

来源

骨髓

成熟

胸腺

功能

体液免疫(抗体)

细胞免疫

10.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

11.信号转导:

是指由信号发生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类型的分子,并被靶细胞用一种受体蛋白检出,这种受体蛋白专一性识别并响应这种信号分子的过程。

12.细胞间信使(第一信使):

ATP、NO、活性氧、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细胞因

子等

细胞内信使(第二信使):

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环ADP核糖cADPR、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G、Ca2+、H+等

13.内分泌的特点:

①低浓度;

②全身性;

③长时效

14.化学信号还可以根据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化学信号和水溶性化学信号。

15.受体:

是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分子,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效应。

16.跨膜信号转导过程:

①胞外信号被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识别,受体被活化②通过胞内信号转导物(蛋白激酶,第二信使等)的相互作用传递信号③信号导致效应物蛋白的活化,引发细胞应答(如激活核内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

17.细胞信号转导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①引起细胞的运动变化②刺激细胞增殖③参与细胞物质代谢④激发细胞凋亡

18.细胞凋亡:

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第六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1.原始的地球缺乏氧气,大气中存在着许多还原性气体如H2,NH3,CH4,水蒸气(H2O),也可能有CO2,H2S等。

当时地球缺乏臭氧层的保护,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很强。

2.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3.物种不但是生物分类的单元,更是遗传生殖和进化的单元。

4.种群是同一物种的一群个体,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同一种群生物个体之间的交配便造成了彼此间的基因交流并保持着基因库的稳定。

第七章生物与环境

1.生态学:

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各类生物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环境因子的集合

3.种群:

在一定环境中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

群落:

栖息在同一地域的各种生物的种群彼此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具有独特成分、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

4.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5.耐受性法则:

生物对每种生态因子都要求有适宜的量,即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过多或不足都可能使生命活动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6.种群的年龄结构从生态学的角度可以分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3类。

7.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4种主要形式:

竞争、捕食、共生、寄生

群落中物种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还包括互惠、共栖、抗生等多种形式。

8.地球上生物群落的类型可分为水生生物群落和陆生生物群落空间结构。

陆生生物群落以植被为基础,又可划分为如下主要的地带性生物群落类型: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草原、荒漠和苔原。

9.生态系统:

是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集合体。

1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一方向的

第八章生物技术在医学科学中的应用

1.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生物技术可分为: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或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3.基因工程:

是指在微观领域(分子水平)中,根据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原理,设计并实施一项把一个生物体中有用的目的DNA(遗传信息)转入另一个生物体中,使后者获得新的需要的遗传性状或表达所需要的产物,最终实现该技术的商业价值。

基因工程包括一系列关键步骤:

目标基因的扩增和克隆,表达或重组载体的构建,DNA载体的转染、转化和筛选,基因工程产品的鉴定和纯化。

重组DNA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

4.单克隆抗体:

每个免疫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针对病原体上的特定结构的一种抗体,因此如果能在体外分离到一个分泌抗体的淋巴细胞,通过一些方法保持其细胞分裂,就能得到单一品种的抗体,又称为单克隆抗体。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经典方法是运用特定抗原免疫小鼠,然后从小鼠中分离可以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再将B淋巴细胞与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这些细胞既能分泌抗体,又能在体外大量生长,所以可以用来大量产生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诊断技术和靶向性治疗是其中的两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