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2内能 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3622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2内能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2内能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2内能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2内能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2内能 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2内能 教案Word下载.docx

《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2内能 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2内能 教案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2内能 教案Word下载.docx

一、新课引入

上一节中的滚摆实验说明了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但是大家也看到了滚摆上升的高度一次比一次小,最终停下来。

滚摆的机械能哪里去了?

一个乒乓球在地面上往返跳,最终停下来,乒乓球原来具有的机械能哪里去了?

一粒飞行的子弹具有动能,子弹打中物体后留在物体内,子弹原有的机械能哪里去了?

这些物体的机械能没有了,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内能。

二、新课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提问:

平时用什么话来形容物体的细小?

生答:

细如发丝。

据此教师就把一般头发丝的直径与分子直径比较,如果将二万个氧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排成一串,那么它们的总长度才跟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相当。

分子体积很小,水分子与乒乓球大小之比恰似乒乓球与地球之比。

分子的质量很小,1022个水分子的质量与5分硬币的质量相当。

总结: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很微小。

物体里含有大量的分子。

(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⒈气体的扩散

演示1把少许酒精或风油精撒在教室里,很快在各个角落都能闻到酒精的气味。

演示2二氧化氮扩散到空气中的实验,如图10-1甲所示。

这个广口瓶中充满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片盖住。

上面用一个充满空气的广口瓶口向下放在玻璃片上,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现在把两个瓶口之间的玻璃片抽出,注意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后再回答)

我们发现下面的瓶子中气体的红棕色变浅,上面的瓶子中气体的颜色也渐渐变成了浅的红棕色。

直到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均匀了为止。

装有空气的瓶子中颜色变深,说明二氧化氮气体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而空气的一部分分子运动到下面的瓶子中去了。

最后两种气体均匀地混在一起。

这些实验说明:

不是重力等外来力的作用,而是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由此提出扩散概念。

板书。

扩散:

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⒉液体的扩散

演示3红墨水滴到清水中的实验。

演示4投一粒高锰酸钾到清水中的实验。

演示5硫酸铜溶液的扩散。

如图10-1乙图所示。

不仅气体能发生扩散现象,液体也能发生扩散,只是比气体扩散的慢很多。

量筒中装硫酸铜溶液,上面装有一半清水,水的密度小,在上面。

二者之间的界限很清晰。

我们盖上盖子,过几天再来观察液体的扩散现象。

说明:

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⒊固体的扩散

白墙边堆放煤,墙壁中会有黑色煤粉。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观察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

大量事实表明:

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⒋分子的运动跟温度的关系

演示6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后面衬以白纸,以便同学们观察比较)

问:

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分析:

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快→分子动能大。

温度低→扩散慢→分子运动慢→分子动能小。

小结:

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

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三)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斥力

⒈分子间有相互吸引力

分子既然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着,为什么固体不分散成一个个分子呢?

演示7教材中图10—10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

演示8一根粉笔掰开两段,再把它们紧紧压在一起,两段又合二为一。

学生实验水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

(课前学生准备好所需器材)

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⒉分子间有相互排斥力

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演示9用半径为0.5厘米、长约85厘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先倒入清水半管,后倒染红的酒精至满,然后用胶塞塞住,管内无空气,把管倒转几次,使两种液体混合,体积明显减少。

分析实验现象:

在酒精与水混合的过程中,有些酒精的分子到了水中,有些水分子到了酒精中,说明水与酒精的分子都是有间隙的,从而说明分子间有相互排斥力。

⒊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演示10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之间关系的模拟实验。

如图2两部装上磁铁的小车,同名磁极相对,中间用橡皮筋系着,在车侧面向学生处贴两块圆纸板挡在磁铁前面,每个圆纸板表示一个分子;

当表示两分子的圆纸板相隔一定距离(磁铁间的斥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时处于平衡位置;

当两圆纸板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进的距离,由于橡皮筋的拉力命名两圆纸板相向运动,显示出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总是表现为引力;

当两圆纸板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的距离,由于磁铁间的斥力使两圆纸板反向运动,这就是显示出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总的表现为斥力。

总结归纳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间存在间隙。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的势能。

三、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理解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②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③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④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①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②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③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①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③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内能概念;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准备:

上面固定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辆,试管及橡皮塞,内能、机械能互变演示器,硝化棉,乙醚,高锰酸钾晶体,纱带,钢锯条,粗铁丝,小球,火柴等。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②能是什么?

什么是动能、势能?

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形式的能: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内能?

演示1小球在桌面上滚动。

小球具有什么能?

(动能)

演示2在试管里装入一些热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膨胀做功冲开塞子。

水蒸气对橡皮塞有没有做功?

水蒸气是否具有能?

学生:

做了功,具有能。

水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有何特点?

该具有什么能?

水蒸气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该具有动能。

演示3高举起小球。

小球与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么能?

(势能)

分子间有什么力?

(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4将两根分别固定在两辆小车上的条形磁铁,分开一段适当的距离(异名磁极相对),然后松开手,则可看到,小车互相靠近,直至两磁铁吸引在一起。

教师分析:

两辆小车上的外力辙去后,小车之间的引力就可以做功,该实验对我们有何启示?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与上述实验类似,假如分子间的斥力突然消失,则分子间的引力就可以做功,势能就表现出来,即分子间有因相互吸引而具有的势能。

演示5按住两小车上的磁铁,使两同名磁极相对、挨近(约2~3mm),然后松开手,可见小车相互推开。

与两相斥的磁铁类似,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即分子间也有因相互排斥而具有的势能。

结论: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强调:

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个分子具有的能量。

因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初中阶段暂不考虑它的变化,而只考虑分子动能对内能的影响。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出示一根火柴,问:

如何让上面的火药燃着?

学生的可能答案:

1、在火柴盒上擦划。

2、和高温物体接触,如与火炉中的炭、烧红的金属块等接触。

3、放在煤油灯罩的上方。

4、太阳光下放凸透镜或凹面镜的焦点处。

5、用纸包着,放在石头上用铁锤砸。

……

火药能被点燃,说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达到了燃点。

请问哪些情况是用了热传递(传导、对流、辐射)使火药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

在这个过程中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给温度低的物体。

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一个物体的内能转移给另一个物体,能的形式没变。

显然,除了热传递,还有别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演示6火柴在火柴盒上擦划、燃着。

(纸包着,放在石头上用铁锤砸,可在课后做,但要强调注意安全!

1~2根即可。

演示7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厚管中,放入绿豆大小的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则可见其猛烈燃烧,发出明亮的光。

师生分析:

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燃烧。

在这个过程中,人消耗机械能,使空气内能增加,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也可以改变内能,其实质是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之间转化,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学生实验:

①两手合在一起用力搓,说出感觉。

②出示一钢锯条,让甲同学摸一下说出感觉,然后请乙同学持锯条在木块上来回急速地摩擦20次,再让甲同学摸一下,说出感觉。

启发归纳: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演示8用“内能、机械能互变演示器”,向管中倒入少量乙醚,用纱带围管上绕一圈,请一个同学迅速地来回拉动纱带,待一会儿,塞子就被冲开。

引导学生分析:

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思考:

出示钢锯条,问:

如果只知道这根钢锯条温度升高了,而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能否判断是通过做功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的。

教师分析点拔: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巩固练习

1.内能和机械能有何本质区别?

0℃的冰内能为零吗?

2.从能的转化(或转移)角度解释本课开始时演示的水蒸气膨胀冲开塞子的实验的全过程。

3.分析下列现象:

①太阳灶烧热水。

②铁匠给刀具淬水。

③钻木取火。

④太阳光下用冰做成凸透镜取火。

⑤打气时气筒壁发热。

其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______;

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______。

4.小实验:

反复弯折粗铁丝数次,然后用手摸一下弯折的地方,体会有何感觉?

如何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