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3589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届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州,“”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为最尊,其次是,再次是,最下位是。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30.“入则孝,出则悌。

”“孝”指善事,“悌”指善事。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参考答案

1.官职谥号号2.令尊家慈3.冠礼笄礼字4.1415.伯仲叔季伯季6.堂房亲属已去世7.王公年次记年法帝王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8.朔望晦9.五七10.立春雨水惊蜇春风11.庚辰龙12.五子前天晚上11点第二天凌晨1点13.金木水火土14.吏户礼兵刑工尚书吏部15.拜除谪左迁16.太守刺史知州知府17.冀冀18.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19.南京20.北北华山21.儒教佛教道教22.盘古女娲精卫23.坐西朝东坐北朝南坐南朝北坐东朝西24.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5.经史子集26.观灯踏青扫墓登高赏菊27.琴棋书画28.松竹梅29.宫商角徵羽30.父母兄长31.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1,“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是对四种文具的统称。

2,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汉代实行和制,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制。

到明清考试分四级,县府的“院试”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省级的“乡试”及格者称,礼部主持的“会试”及格者称贡士,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第三名称。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lǘ”,一、二、三甲统称。

3,我国采用“干支”纪年,“天干”是。

“地支”是。

已知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2007年是农历年,2009年是农历年。

4,“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

5,战国时期,以养“士”著称的有孟尝君、、和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6,古文中,称山南水北为,称山北水南为。

7,我国古代授予官职为,调动官职为,免去旧职任新职为,提升官职为,降职贬官为或,罢官为,年老请求辞职为。

8,古人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与之相关的称谓来代替。

“襁褓”指,“孩提”(谓幼儿)指,“垂髫tiá

o”(下垂的短发)指,“总角”(将头发分左右两半,在头顶上各扎一个结)指,“豆蔻”指女子,“及笄jī”指女子,“束发”指,“弱冠”指男子岁,“而立”指岁,“不惑”指岁,“知天命”指岁,“花甲”指岁,“古稀”指岁,“耄耋mà

odié

”指岁,“期颐”指岁。

9,“三省六部”制从隋唐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三省”分别指决策部门中书省_,审议部门_门下省_,执行部门_尚书省_。

尚书省下辖“六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_。

10,古代兄弟姊妹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为,老大伯(长女多用“孟”),老二仲,老三叔,老四季。

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上排行,字的后面加“父”(fǔ)或“甫”表示男性,构成字的全称,如“仲尼父”。

11,五谷指稻、黍shǚ(黄米)、稷(谷子)、麦、豆。

五声(五音)指宫、商、角、徵zhǐ、羽。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五味指酸、甜(甘)、苦、辣(辛)、咸。

1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经冬不凋,坚忍挺拔,被赋予正气高洁的人格象征。

13,“花中四君子”因其本身习性而被赋予不同的人格魅力,色淡香清、象征谦谦君子的是兰;

不与群芳争艳,金秋绽放、恬然自处的是菊;

修长挺拔、清雅高格的是竹;

迎寒而开、傲霜斗雪的是梅。

14,“文人四友”指棋、琴、书、画,表现个人的文化素养。

15,“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

“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16,古代文人墨客名家等等常有雅号相传,如:

(1)曹植因其“七步诗”被称为曹七步。

(2)李白作品想象丰富奇特、奔放绚丽,人称诗仙。

(3)杜甫诗歌体察现实、思想深刻,人称诗圣。

(4)李贺善于运用传说想象塑造形象,故称诗鬼。

(5)王勃诗风宏放浑厚、独具一格,称诗杰。

(6)北宋词人张先作品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一句,人称张三中;

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

“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因其善用“影”字又称张三影。

(7)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尊为文圣、万世师表。

(8)司马迁,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称史圣。

(9)张旭,唐朝书法家擅长草书,人称草圣。

(10)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世称医圣。

(11)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称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父子俩为“二王”。

(12)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有“吴带当风”之美誉,世称画圣。

(13)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世称茶圣。

(14)杜康,夏朝帝王,传说为酒的发明者,世称酒圣。

(15)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武圣”(关圣、关帝),受历代封建帝王推崇,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17,历代作家文人有许多“并称”,如:

(1)“屈宋”,战国楚辞诗人屈原和宋玉。

(2)“西汉两司马”,是散文成就最高的司马迁和赋成就最高的司马相如。

(3)“三曹”,汉末建安时期的父子三人曹操、曹丕、曹植,他们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罗文士,形成“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格局,同时又用自己的作品开创文学新风气。

(4)“竹林七贤”,魏晋时期逃避黑暗政治、远离世俗生活的七位文士,嵇康、阮籍、刘伶、山涛、向秀、阮咸(阮籍之侄)、王戎,他们饮酒佯狂排遣苦闷,寻找精神寄托。

(5)“高岑”,唐朝边塞派名家高适和岑参。

(6)“李杜”,唐朝浪漫主义大师李白和现实主义大师杜甫;

“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

(7)“韩柳”,唐朝散文家韩愈、柳宗元,他们是“古文运动”倡导者。

(8)“元白”,唐朝诗人元稹、白居易,二位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9)“唐宋八大家”,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建立新的散文系统。

(10)“晏欧”,北宋词人晏殊、欧阳修,词风婉丽。

(11)“周柳”,北宋词人周邦彦、柳永,作品多为男女之情和羁旅之思。

(12)“苏辛”北宋词人苏轼、辛弃疾,为豪放派代表。

(13)“楷书四大家”,唐朝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以及元朝赵孟頫fǚ(赵体)。

(14)“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chá

o补之和张耒lěi的并称,他们都曾得到苏轼的培养、奖掖和荐拔,苏轼也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15)“南洪北孔”,清朝戏剧家洪昇、孔尚任,前者南方人,代表作《长生殿》,后者北方人,代表作《桃花扇》。

(16)“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美国欧·

亨利。

(17)“勃朗特三姐妹”,19世纪英国姐妹作家,夏洛特·

勃朗特,代表作《简·

爱》;

艾米莉·

勃朗特,代表作《呼啸山庄》;

安妮·

勃朗特,代表作《艾格尼丝·

格雷》。

18,历代作品并称的有:

(1)“风骚”,指《诗经》和《楚辞》,因其中篇目《国风》、《离骚》影响巨大而并称。

(2)“乐府双璧”,北朝民歌《木兰诗》和汉代乐府民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后者是现存最早、最长的叙事诗。

(3)“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冯梦龙;

“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作者凌蒙初。

作品题材广泛,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

还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4)“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5)“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家》、《春》、《秋》。

参考答案:

1、笔、墨、纸、砚

2、察举(荐举)征辟科举秀才举人榜眼探花进士。

3、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丁亥己丑

4、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5、平原君信陵君6、阳阴

7、拜迁除擢谪左迁黜乞骸骨

8、未满周岁2—3岁童年或儿童,3—8岁童年时代13—14岁

15(成年)男子成童,男子八岁,一说15岁203040506070

八九十100

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尚书省下辖六部:

吏部、部、部、部、部和工部。

B.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

“花中四君子”是指梅、、竹、。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已死的皇帝为,已死的父亲为,已死的母亲为,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

官员刚到任叫;

官员到职工作叫;

授予官职叫;

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

二十岁叫,三十岁叫,四十岁叫,六十岁叫。

C.我国不少城市有古称或别称,如南京叫金陵,苏州叫,扬州叫,杭州叫,开封叫。

3,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

以下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月亮被称为“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等。

B.雪被称为“琼玉”、“碎玉”、“碎琼乱玉”、“冰花”、“六出”、“梨花”等。

C.信被称为“鸿”、“尺牍”、“尺素”、“函”、“札”等。

D.酒被称为“琼浆”、“玉液”、“玉醴”、“杜康”等。

4,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语境:

①麻烦别人②请人改文③求人原谅④请人批评

A.打扰斧正指教包涵

B.劳驾打扰赐教斧正

C.打扰斧正包涵指教

D.包涵打扰赐教斧正

5,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①“汗青”代 

②“须眉”代 

③“巾帼”代

④“桑梓”代 

⑤“轩辕”代⑥“三尺”代

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古人认为中国的四周都是海,所以也用“海内”指中国。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使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使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在古代,“仆”可作为成年男子的谦称,“妾”可作为成年女子的谦称。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

③④⑤⑥C。

①③④⑤D。

①②⑤⑥

7,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

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

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8,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人以“稷”为五谷(黍、稷、麦、稻、菽)之长。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土神(社)和谷神(稷),故合称为“社稷”,并用来代称国家。

B.宫、商、角、徵、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又称五音。

变徵,声调悲凉。

C.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刎颈之交、莫逆之交、都用来形容交情很深。

9,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10,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

按节令的顺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鸾扇斜分凤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④千门万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11,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民间传统节令的名称。

①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②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刊悲

③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④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

答:

①②③④

12,古人文集题名(A)或称作者的字或号,(B)或称其谥号,(C)或称其官职,(D)或称其籍贯。

分别指出下边六种文集属哪一类。

18,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1996年全国高考题)

(1)中国古代"

四书五经"

中的"

四书"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房四宝"

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的统称。

(3)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__和_______。

(4)我国农历采用"

干支"

纪年,1995年是农历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_______年。

19,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2分)(1997年全国高考题)

(1)“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南岳衡山、西岳、北岳恒山、中岳。

(2)《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3)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四种角色行当扮演。

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2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1,

(1)户、礼、兵、刑

(2)竹、梅;

兰、菊(3)先帝、先考、先妣、先贤

2,

(1)下车、视事、拜或除、乞骸骨

(2)加冠或弱冠、而立、不惑、花甲(3)姑苏、维扬、临安或武林、东京

3,B4,C5,①史册②男子③妇女④故乡⑤祖国⑥法律

6,C7,A以“神器”喻老师,错

8,D布衣之交、忘年之交、车笠之交、竹马之交,这些词语虽都表明有交情,但不一定很深。

9,A10,D④元宵②寒食③七夕(乞巧)①中秋

11,①七夕(乞巧)②寒食③清明④重阳

12,①D、②B、③A、④D、⑤C、⑥D

13,年份有:

改元景炎(单答“景炎”不算对)、淳熙丙申(单答“淳熙”或“丙申”都不算对)

日子有:

至日、戊申、晦(答“戊申晦”也算对)

时辰有:

五鼓

评分标准:

答对一至二个不给分,答对三至四个给1分,答对五或六个给2分。

答错两个扣1分,扣完2分止。

14,B15,C16,C17,D

18,

(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笔墨纸砚(3)榜眼探花(4)乙亥丁丑

答对一题得1分,答对两题得满分。

如内容残缺或有错别字,则该题不得分。

19,

(1)泰山华山嵩山

(2)经史子集(3)旦净丑

20,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