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306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docx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docx

机械原理牛头刨床课程设计

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

课程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一课程任务设计书4

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4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5

二设计说明书6

1画机构的运动位置简图6

三.机构运动分析7

1曲柄位置“9”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7

2曲柄位置“11”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9

3对位置9点进行动态静力分析11

四心得体会15

五参考文献15

一课程任务设计书

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

刨床工作时,如图(1-1)所示,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

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

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

切削阻力如图(b)所示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设计内容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符号

n2

LO2O4

LO2A

Lo4B

LBC

Lo4s4

xS6

yS6

单位

r/min

mm

方案2

70

320

85

560

0.3Lo4B

0.6Lo4B

180

60

已知曲柄每分钟转数n2,各构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且刨头导路x-x位于导杆端点B所作圆弧高的平分线上。

要求作机构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以及刨头的运动线图。

以上内容与后面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图纸上。

二、设计说明书

画机构的运动位置简图

1、以O4为原点定出坐标系,根据尺寸分别定出O2点,B点,C点。

确定机构运动时的左右极限位置。

曲柄位置图的作法为:

取1和8’为工作行程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1’和7’为切削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其余2、3…12等,是由位置1起,顺ω2方向将曲柄圆作12等分的位置(如下图)。

图1-2

取第2方案的第9位置和第11位置。

三.机构运动分析

1曲柄位置“9”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

取曲柄位置“9”进行速度分析。

因构件2和3在A处的转动副相连,故VA2=VA3,其大小等于W2lO2A,方向垂直于O2A线,指向与ω2一致。

ω2=2πn2/60rad/s=7.33rad/s

υA3=υA2=ω2·lO2A=7.33×0.085m/s=0.62305m/s

取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

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υA4= υA3+  υA4A3

大小?

√?

方向⊥O4B⊥O2A∥O4B

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µv=0.01(m/s)/mm,作速度多边形如图1-3

图1—3

取5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υC =   υB +   υCB

大小?

  √  ?

方向∥XX(向右)⊥O4B ⊥BC

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μv=0.01(m/s)/mm,作速度多边行如图1-4。

Pb=Pa4·O4B/O4A=70.2mm

则由图1-2知,υC=PC·μv=0.702m/s

加速度分析:

取曲柄位置“9”进行加速度分析。

因构件2和3在A点处的转动副相连,故=,其大小等于ω22lO2A,方向由A指向O2。

ω2=7.33rad/s,==ω22·lO2A=7.332×0.085m/s2=4.5669m/s2

取3、4构件重合点A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A4=+ aA4τ= aA3n+ aA4A3K+aA4A3v

大小:

?

ω42lO4A ?

 √ 2ω4υA4A3?

方向:

?

B→A⊥O4BA→O2⊥O4B(向右)∥O4B(沿导路)

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µa=0.01(m/s2)/mm,

=ω42lO4A=0.066m/s2aA4A3K=2ω4υA4A3=0.825m/s2

aA3n=4.566m/s2

作加速度多边形如图1-4所示

图1-4

则由图1-4知,取5构件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c= aB+ acBn+ acBτ

大小?

√√?

方向∥导轨√C→B⊥BC

由其加速度多边形如图1─3所示,有

ac=pc·μa=4.359m/s2

2曲柄位置“11”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

取曲柄位置“11”进行速度分析。

因构件2和3在A处的转动副相连,故VA2=VA3,其大小等于W2lO2A,方向垂直于O2A线,指向与ω2一致。

ω2=2πn2/60rad/s=7.33rad/s

υA3=υA2=ω2·lO2A=7.33×0.085m/s=0.62305m/s(⊥O2A)

取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

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υA4= υA3+  υA4A3

大小?

√?

方向⊥O4B⊥O2A∥O4B

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µv=0.02(m/s)/mm,作速度多边形如图1-5

图1-5

取5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υC =   υB +   υCB

大小?

  √  ?

方向∥XX(向右)⊥O4B ⊥BC

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μv=0.01(m/s)/mm,作速度多边行如图1-6。

Pb=Pa4·O4B/O4A=65.2mm

则由图1-2知,υC=PC·μv=0.652m/s

加速度分析:

取曲柄位置“11”进行加速度分析。

因构件2和3在A点处的转动副相连,故=,其大小等于ω22lO2A,方向由A指向O2。

ω2=6.702rad/s,==ω22·lO2A=7.332×0.085m/s2=4.5669m/s2

取3、4构件重合点A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A4=+ aA4τ= aA3n+ aA4A3K+aA4A3v

大小:

?

ω42lO4A ?

 √ 2ω4υA4A3?

方向:

?

B→A⊥O4BA→O2⊥O4B(向右)∥O4B(沿导路)

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µa=0.05(m/s2)/mm,

=ω42lO4A=0.041m/s2aA4A3K=2ω4υA4A3=0.417m/s2

aA3n=4.043m/s2

作加速度多边形如图1-6所示

图1—6

则由图1-6知,取5构件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c= aB+ acBn+ acBτ

大小?

√√?

方向∥导轨√C→B⊥BC

由其加速度多边形如图1─3所示,有

ac=pc·μa=3.925m/s2

3对位置9点进行动态静力分析

取“9”点为研究对象,分离5、6构件进行运动静力分析,作阻力体如图1─7所示。

图1-7

已知G6=800N,又ac=ac5=4.2475055m/s2,那么我们可以计算

FI6=-G6/g×ac=-(800/9.8×4.395)=-358.773N

设与水平导轨的夹角为,可测得的大小为

由,可计算出,

分离3,4构件进行运动静力分析,杆组力体图如图1-8所示

图1-8

已知:

FR54=FR45=303.717328N,G4=220N

由此可得:

FI4=-G4/g×a4=-44.99051

根据,

其中,,,分别为,,,作用于的距离(其大小可以测得),可以求得:

=609.753093N。

作力的多边形如图1-9所示

图1-9

由图1-10可得:

=250.04N

对曲柄2进行运动静力分析,作组力体图如图1-10所示,

图1-10

作用于的距离为h,其大小为0.0523612m

所以曲柄上的平衡力矩为:

,方向为逆时针。

四心得体会

进过两周的努力,我们在姬老师的指导下做完了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课程计,我们感到十分的自豪。

在进行课题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克服了高温,懒惰等因素完成了我们的课题设计。

因为课题设计是在考完试后进行的,看着周围的同学都相继回家了,而我却要在学校进行课程设计心里不由得对课程设计产生了一些抵触。

但是开始了课程设计才发现,原来这个课程设计能多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的是方案得选择。

经过一番比较,我们从4种机构方案中选出了我们认为的最佳的方案。

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明白了一个合理的机构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节能环保方面的效果。

选择完机构方案,通过一些计算和分析我们确定了机构个个构件的尺寸,为下面的机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做好了铺垫。

而然在进行机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时遇到了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难题,及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和图解法。

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把其的皮毛弄懂而已,故在进行分析时才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后来通过仔细阅读机械原理课本关于速度及加速度分析和图解法部分的内容后,对于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对用图解法求杆件的速度和加速度有了自己的认识。

同时通过AutoCAD来绘制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来求出推头在个个点的的速度和加速度,为以后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通过AutoCAD可直观的反映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大大节约了为我们的运算过程。

总的来说在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粗心大意,导致画图过程中经常失误等。

两周过去了,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五参考文献

1.机械原理孙桓陈作模葛文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龚建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