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纲要》的出台,我们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有了新的看法,使我们明白,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
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如:
比较高矮,以小朋友为中心材料,幼儿以高矮排成一列,让幼儿自己通过尝试、探索后解决身边的问题。
怎样排队好呢?
你排在那里呢?
还可模拟生活情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在遐想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感到轻松、自然。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拿着被子表演一对一倒茶。
在认识8的活动中,我将全班幼儿分成4组,一名当营业员,其他8名当茶客。
还设计了一份表格,让营业员自己来纪录进来的客人是多少,杯子几个,调羹几只等,并轮流让幼儿玩这个游戏。
幼儿一边学数学,一边品茶,真正让生活进入我们的课堂。
所以教师选择的教材、情节贴近幼儿的生活,方法要灵活,注重让幼儿感受并唤起生活体验,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
三、操作学具多样化
在以往的活动中,教师常以教具进行演示,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
教师是幼儿的主导者,幼儿的学习以听和看为主,他们的操作也大多是为了验证教师传授的知识。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论述中言:
“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
”(《皮亚杰学说入门思维、学习、教育》)他告诫教师,过早强调图画表象和抽象符号教育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成纯粹的记忆,而提供实物操作材料——不只是停留在教师将材料进行短暂的示范,而是让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的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数卡接龙、拼图等;
也可以是和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花生壳、开心果壳、瓶子、盒子、回形针、珠子、冰棒棍、各种豆豆等。
多样化的学具,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
小班孩子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时,老师不仅制作了各种颜色的形状卡片,各种颜色的水果卡片,还收集了各种颜色的豆豆、瓶盖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孩子们将红豆豆、红瓶盖、红苹果、红色的圆纸片一一放入贴有红色标记的盒子里,他们反复摆弄、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乐的喜悦中。
再如:
为了巩固对形状的认识,老师设计了“喂食”的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小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把圆形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真是在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习得了相关经验。
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如门。
四、教师应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
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
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
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
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
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新《纲要》指出: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
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
为了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老师就要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既可以让孩子操作难易不同的有层次的材料,又可以让孩子按不同的要求进行练习。
如小班的“按大小排序”,能力强的可以提供5个以上的图卡进行排序(如大小不同的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中等的可以提供三个图卡,能力差的可以提供三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
再如中班的排序,孩子可以按一维特征排,如红片黄片红片黄片;
也可以按二维特征进行排序,如红三角黄三角红三角黄三角等。
另外,根据某一特征还可按照不同的模式进行排序,如狗猫狗猫的AB模式,红圆黄圆绿圆红圆黄圆绿圆的ABC模式等。
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孩子的差异,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这是新《纲要》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
俗话说:
千人千面,说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现方式。
老师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
让中班孩子想办法让“8只小鸡和数字7”成为好朋友时,老师不作示范,鼓励想的办法越多越好,但要说出一定的道理。
孩子们的操作结果真是令人惊叹,他们的表现方式可多了,有的把7改成了8,有的给一只小鸡打个叉、画条线、圈起来、涂颜色等,还有的干脆把一只小鸡撕掉了,孩子们是多么有创意呀。
中班装饰礼物的活动中,根据帽子上、围巾上、手套上的数字贴上相应数量的小卡片,有的贴上同类物品,如苹果、梨等,有的贴上混合物品,如花、蝴蝶等,还有的贴得满满的,既有苹果,又有蝴蝶,还有青菜等。
一次在分区活动时,我发现琪琪小朋友就是这样毫无目的地在随意摆弄。
当我请他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告诉我说:
“5只蝴蝶,5个苹果,5颗青菜,5个圆片片。
它们和帽子上的5都是好朋友。
”听后我恍然大悟,原来里面竞藏有这么多的5,难怪要摆得满满的,我不禁为他的独特表现而喝彩。
是呀,当孩子表现得让人难以理解时,老师不妨耐下心来听一听,孩子的回答定会让你惊叹不已。
六、数学应以幼儿园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
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
>
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
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
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
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七、在游戏中积累经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
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
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
幼儿的好奇心和相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
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
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大风吹”教学中,其目标是练习三层条件的连续
分类。
老师就扮演了“风婆婆”,大家围着“风婆婆”坐成一圈,玩“风婆婆”的游戏。
“风婆婆”随意举出一种或两种以上多数幼儿所共有的特征,有该特征的幼儿就要站起来换位置,其他的幼儿则不动。
“风婆婆”要趁着大家换位置的时候,枪到一个位置坐下,此时会有一位幼儿没有位置坐,便成为“风婆婆”,游戏又继续开始。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
如在商店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
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
因此,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如,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出勤的机会,让幼儿统计早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8点~9点到园的是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是多少;
自己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
坐自行车来的小朋友是多少,坐汽车来的是多少;
今天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到的小朋友是多少。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9点以前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共多少,由大人送来的小朋友共多少,今天班里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
孩子过集体生日时,我们可以启发
幼儿思考蛋糕应怎么切才能每人一份,怎样才能等分,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是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的,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
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海化开发区育英幼儿园邓倩娜)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