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解三角形实质是解方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72233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讲 解三角形实质是解方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8讲 解三角形实质是解方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8讲 解三角形实质是解方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8讲 解三角形实质是解方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8讲 解三角形实质是解方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8讲 解三角形实质是解方程.docx

《第8讲 解三角形实质是解方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讲 解三角形实质是解方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8讲 解三角形实质是解方程.docx

第8讲解三角形实质是解方程

第8讲 解三角形——实质是解方程

对解三角形的复习要紧紧抓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弄清楚正、余弦定理所反映的边、角混合关系.解三角形的实质是解方程,通过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建立三角形未知元素的代数方程或三角方程,借助其他知识,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变换公式等,解出方程,并注意是否有增解.

1.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认识正、余弦定理.

三角形全等有角边角、边边边、边角边定理,所以已知三角形三边,两边及其夹角,利用余弦定理求其他边、角时,解是唯一的,已知三角形任意两角及一边,利用正弦定理求其他边、角时,解是唯一的.但已知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时,利用正弦定理求其他边、角时,可能会出现两解,因为两三角形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分别对应相等时,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

2.了解专业术语,会画图形.

知道俯角、仰角、方位角等专业术语的含义,会画图形,将题目条件直观地表现出来,有助于分析问题.图形是载体,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将条件直观化,是合理选择公式的关键.

3.会设计测量方案.

对于实际测量问题,能独立地设计测量方案.能从课本的《应用举例》中提炼出常见的测量距离、高度、角度问题等测量方案,并能指导自己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测量方案.

4.重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作用.

在解三角形问题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确定角的范围,确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防止出现增解等.

例1 在△ABC中,a=3,b=2,∠B=2∠A.

(1)求cosA的值;

(2)求c的值.

 

解后反思

1.解三角形的实质是根据题意寻求等量关系,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建立所求的方程.

2.解三角形得到多解时,一定要注意检验.往往利用大角对大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判断解的情况,或通过题设检验.

例2 在△ABC中,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ccosA=b,则△ABC的形状是________三角形.

解后反思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要充分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由边的代数运算或角的代数运算、三角运算,暴露边与边或角与角的关系,从而作出判断.

例3 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处下山至C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沿直线步行到C,另一种是先从A沿索道乘缆车到B,然后从B沿直线步行到C.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处下山,甲沿AC匀速步行,速度为50m/min.在甲出发2min后,乙从A乘缆车到B,在B处停留1min后,再从B匀速步行到C.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30m/min,山路AC长为1260m,经测量cosA=,cosC=.

(1)求索道AB的长;

(2)问:

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3)为使两位游客在C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解后反思

1.本例所呈现的三角形模型十分清晰,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求解实际问题,首先要准确理解题意,理清已知与所求,能将求解的问题归结到三角形中去,借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决,最后把数学问题还原到实际问题中去.

总结感悟

1.解三角形的实质是解方程,通过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建立三角形未知元素的代数方程或三角方程.注意利用题设,大角对大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判断解的情况,防止增解.

2.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要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将条件直观化,有助于分析问题,选择恰当公式.

3.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主要途径有两条:

(1)化边为角;

(2)化角为边.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由边的代数运算或通过三角变换,暴露边与边或角与角的关系,从而作出判断.

4.解三角形实际问题,要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A级

1.在锐角△ABC中,角A,B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若2asinB=b,则角A=________.

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c2-b2=ac,则角B的值为________.

3.若a,b,c是△ABC的三边,直线ax+by+c=0与圆x2+y2=1相离,则△ABC一定是________三角形.

4.在△ABC中,A=60°,AB=2,且△ABC的面积为,则BC的长为________.

5.在△ABC中,若b=a,B=2A,则△ABC的形状为________三角形.

6.(2016·全国Ⅱ)△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osA=,cosC=,a=1,则b=________.

B级

7.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a,b,c满足(a+b)2-c2=4,且C=60°,则ab的值为________.

8.在△ABC中,sin2A≤sin2B+sin2C-sinBsinC.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9.在△ABC中,B=60°,AC=,则AB+2BC的最大值为________.

10.在△ABC中,已知B=45°,D是BC边上的一点,AD=10,AC=14,DC=6,则AB的长是______.

11.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sinBcosC+csinBcosA=b,且a>b,则B=______.

 

12.如图,某人在垂直于水平地面ABC的墙面前的点A处进行射击训练.已知点A到墙面的距离为AB,某目标点P沿墙面上的射线CM移动,此人为了准确瞄准目标点P,需计算由点A观察点P的仰角θ的大小.若AB=15m,AC=25m,∠BCM=30°,则tanθ的最大值是________.(仰角θ为直线AP与平面ABC所成角)

13.(2016·全国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2cosC(acosB+bcosA)=c.

(1)求C;

(2)若c=,△ABC的面积为,求△ABC的周长.

第8讲 解三角形——实质是解方程

复习指导

题型分析

例1 解 

(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

=⇒==

∴cosA=.

(2)由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

32=

(2)2+c2-2×2c×

则c2-8c+15=0.

∴c=5或c=3.

当c=3时,a=c,∴A=C.

由A+B+C=π,知B=,与a2+c2≠b2矛盾.∴c=3舍去.

故c的值为5.

例2 直角

解析 方法一 由cosA=,

得a2+b2=c2,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 由正弦定理得:

sinCcosA=sinB,即sinCcosA=sin(A+C),得sinAcosC=0,即cosC=0,

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例3 解 

(1)在△ABC中,

因为cosA=,cosC=,

所以A,C∈(0,],

且sinA=,sinC=.

从而sinB=sin[π-(A+C)]=sin(A+C)

=sinAcosC+cosAsinC

=×+×=.

由正弦定理=,得AB=×sinC=×=1040(m).

所以索道AB的长为1040m.

(2)假设乙出发t分钟后,甲、乙两游客距离为d,此时,甲行走了(100+50t)m,乙距离A处130tm,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d2=(100+50t)2+(130t)2-2×130t×(100+50t)×=200(37t2-70t+50),

由于0≤t≤,即0≤t≤8,故当t=min时,甲、乙两游客距离最短.

(3)由正弦定理=,得BC=×sinA=×=500(m).

乙从B出发时,甲已走了50×(2+8+1)=550(m),还需走710m才能到达C.

设乙步行的速度为vm/min,由题意得-3≤-≤3,解得≤v≤,

所以为使两位游客在C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min,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单位:

m/min)范围内.

线下作业

1.

解析 在△ABC中,利用正弦定理得

2sinAsinB=sinB,∴sinA=.

又A为锐角,∴A=.

2.

解析 由a2+c2-b2=ac联想到余弦定理得cosB=,∴角B=.

3.钝角

解析 由题设知>1,

即a2+b2

于是cosC=<0,

所以C为钝角,故△ABC为钝角三角形.

4.

解析 因为S=×AB×ACsinA

=×2×AC=,所以AC=1,

所以BC2=AB2+AC2-2AB·ACcos60°=3,所以BC=.

5.等腰直角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sinB=sinA,

又∵B=2A,∴sin2A=sinA,

∴2sinAcosA=sinA,

∴cosA=,∴A=45°,B=90°.

故△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6.

解析 在△ABC中由cosA=,cosC=,可得sinA=,sinC=,sinB=sin(A+C)=sinAcosC+cosAsinC=,由正弦定理得b==.

7.

解析 由(a+b)2-c2=4

得(a2+b2-c2)+2ab=4.①

∵a2+b2-c2=2abcosC,

故方程①化为2ab(1+cosC)=4.

∴ab=.

又∵C=60°,∴ab=.

8.(0,]

解析 由题意及正弦定理

得a2≤b2+c2-bc⇒b2+c2-a2≥bc⇒≥1⇒cosA≥⇒0

9.2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

∴AB=2sinC,BC=2sinA.

又A+C=120°,

∴AB+2BC=2sinC+4sin(120°-C)

=2(sinC+2sin120°cosC-2cos120°sinC)

=2(sinC+cosC+sinC)

=2(2sinC+cosC)=2sin(C+α),

其中tanα=,α是第一象限角,

由于0°<C<120°,且α是第一象限角,

因此AB+2BC有最大值2.

10.5

解析 在△ADC中,AD=10,AC=14,DC=6,

由余弦定理得

cos∠ADC==-,

∴∠ADC=120°,∠ADB=60°.

在△ABD中,AD=10,∠B=45°,

∠ADB=60°,由正弦定理得

=,

∴AB==

=5.

11.

解析 由条件得

sinBcosC+sinBcosA=,

依正弦定理,得

sinAcosC+sinCcosA=,

∴sin(A+C)=,从而sinB=,

又a>b,且B∈(0,π),∴B=.

12.

解析 如图,过点P作PO⊥BC于点O,

连结AO,则∠PAO=θ.设CO=xm,则OP=xm.在Rt△ABC中,AB=15m,AC=25m,所以BC=20m.所以cos∠BCA=.

所以AO==(m).

所以tanθ==

=.

当=,即x=时,tanθ取得最大值为=.

13.解 

(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

2cosC(sinAcosB+sinBcosA)

=sinC,2cosCsin(A+B)=sinC,

故2sinCcosC=sinC.可得cosC=,所以C=.

(2)由已知,absinC=,又C=,所以ab=6,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a2+b2-2abcosC=7,故a2+b2=13,从而(a+b)2=25.所以△ABC的周长为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