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链制造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1146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锚链制造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锚链制造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锚链制造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锚链制造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锚链制造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锚链制造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锚链制造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锚链制造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锚链制造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要求Word文件下载.docx

樱红色~0亮红色;

9#、11#机组控制在850º

C~1000º

亮樱红色~深桔黄色;

(2)加热器电极的端面\两电极要平等并垂直棒料的水平方向、料托架要水平、电极夹紧力、加热时间及加热级档要符合工艺要求。

(3)棒料加热后,目测热棒料两端应无明显“白炽状”、端面塌头、过烧、及局部弯曲等影响质量的缺陷。

中频炉加热后的棒料,目测端面芯部与表面温度应接近。

(4)经加热后棒料严禁在原处等待,应立即送至弯环工序,保持生产节奏。

(5)系泊链棒料长度尺寸每小时抽查一次,其它其的长度每二小时抽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料架上摆放的只能是同一炉号的棒料,不同炉号的料绝对禁止同时放在加热器料架上;

棒料加热温度用微机和热偶测量控制,末达到工艺温度的一限,不得出料生产;

一个炉号的棒料生产的链环在同一链节上必须是连续的。

3.弯(编)环工序

(1)检查中心推杆与滚轮两R弧中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为保证链环细点符合工艺要求,中心推杆与滚轮两R弧之间的开档距离为1。

05d~1.15d

(2)弯环前应检查上班所生产的链环尺寸\表面质量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如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则应立即调整到满足工艺要求后再批量生产.

(3)弯环时,两滚轮垫块应在同一水平线上,其垫块高度应使热棒料与滚轮弧面相吻合,热棒料应能顺畅进入编环机,不允许擦伤材料,钳II、钳III、夹爪应调整到适当高度,使热棒料能顺畅进入送料位置。

(4)中心推杆应闭合良好无错位、弯环后产生的内R凸筋应符合下表要求。

链环内R凸筋

棒料规格(mm)

≤50

50~70

≥70

内R凸筋高度允值(mm)

≤0.5

≤1.0

内R凸筋宽度允值(mm)

≤1.5

≤2.0

棒料弯环温度应控制在:

5#、6#机组控制在≥700º

暗樱红色

7#、9#机组控制在≥800º

樱红色

11#机组≥850º

亮樱红色

(6)弯环后,链环开口应对中,平齐,目测开口距离符合下表规定。

弯环开口距离允值

50~78

81~122

≥124

外口距离允值(mm)

≤5.0

≤6.0

≤7.0

≤8.0

内口距离允值(mm)

≤3.0

≤4.0

 

(7)弯环成型后,目测链环不允许有明显的滚轮印,推杆印\推杆沟槽印(通过修磨推杆上尖角来保证)\划痕\V形开口(喇叭口),严重错位.环体扭曲(环体长度方向)等表面缺陷,不符合工艺要求,应及时调整到满足工艺要求后再生产,极少数开口距离超出工艺要求规定的,允许后道工序进行修正,使之符合工艺要求规定,对经修磨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的链环应予以剔除.

(8)生产系泊链时,四个斗子同时编制的链节必须是同一炉号的材料,当炉号的棒料不足生产四节短链时,则应将四个斗子上的链条拼成一至三节短链.

4.焊接工序

(1)焊机操作工需经工厂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取得厂企管部发放的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2)生产前同维修工一起检查焊机工作状态,核对焊接参数,检查内容及要求.

1)电极底板要保持平整,清洁,不松动,严禁电极漏水

2)固定电极上下调整块要锁紧;

3)泵压力\夹紧力,氮气压力\与工艺一致(允许误差±

1.0MPa)

5)空载焊接过程检查,夹持长度、烧化长度、烧化速度、最后长度的数显值与工艺相同,且顶锻泵应无失压现象,氮气压符合工艺要求,活动台不抖动,冷却时间符合工艺值。

(3)5#、6#、7#环背温度应控制在600º

C~700º

C左右,火色:

褐红色~暗樱红色,焊前目测接口距离≤2mm,(内外口平行)

9#、11#机组环背温度应在650º

C,火色:

暗樱,红色樱红色~深樱红色,接口距离≤4mm

对接口距离超出工艺范围,可用顶、烧平(烧平时应将焊口拉开后再焊)等方法处理,如环体温度低于工艺值,应先将环背加热到工艺值后再焊接。

(5)焊接时,观察闪光焊接过程及最后顶锻情况,不允许有顶锻前闪光突然终止,闪光不激烈或过于激烈而喷射大的金属颗粒、顶锻后加热等现象,在顶锻的一瞬间至冷却时间结束(电极抬起)时,严禁焊机抖动,电极松动、环体打滑、电极后位,顶锻无力等异常现象。

严禁冷却时间小于工艺规定。

1)正常的焊接过程:

断续闪光连续闪光快速顶锻冷却四个过程

2)压力表无异常,活动台不抖动:

焊接结束后,焊口一圈都有突起的焊肉。

(5)焊机电极表面要经常渣(系泊链应每一环清渣,同时用钢丝刷清理被焊机环口与电极的接触部位),有档链环的环背要用档渣板挡渣。

(6)为防止链环焊接错位,焊机锁紧装置调整后锁块应锁牢固。

(7)出现下列异常现象要及时向有关人员反馈,在交接班启示上做好记录并及时填写焊机报修单,同时将不合格链环割除,不能判定时,让检验员判定后再生产,发现下列情况,应停机通知维修工或工艺员,中、夜班报告值班长。

1)泵压和夹紧压力,不符合工艺规定。

2)顶锻时,出现闪光先终止后顶锻。

3)固定工作台摇晃明显。

4)顶锻变慢

5)链环在电极中打滑

6)顶锻后加热、后拉

7)冷却时间内拖板抖动

8)冷却时间变短

9)焊接后焊肉很少。

10)配电柜静态电压不符合工艺(390V-410V)

11)其它异常现象。

(8)系泊链生产时,必须用焊接记录仪监控焊接情况,并记录每一环焊接曲线,做到环环对应,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割环时,应立即通知跟班电工,让其及时清除该环记录,当电脑发生故障不能记录时,应停机修理。

(9)焊机电极要经常检查,发现电极底板松动,漏水即时报修,焊机电极表面要经常清渣,系泊链应每一环清渣,同时用钢丝刷清理被焊链环的环口与电极接触部位,有档链环背要用挡渣板有效挡渣。

5.去刺工序

(1)去刺时,目测链环焊口温度≥550º

暗褐红色~暗红色,严禁冷环去刺。

(2)生产中夹具应无明显刀痕和台阶,不允许有吃肉,毛刺夹伤等缺陷,大宗产品应对焊口两侧与横档接触部位进行修磨,不档系泊链应对焊口内侧进行修磨,焊口内侧严禁存在划伤,焊渣等缺陷,必须光滑。

6.压档(整形)工序(关键工序)

(1)目测压档链环环体温度≥500º

暗褐红色~暗红色

(2)目测压档环的环体温度应端平,旋转在链环中心位置,上下偏差≤0。

1d,横档与环体要吻合,不允许有间隙,档内严禁有毛刺或焊渣,焊口膨体直径≤1。

1d,,不允许有大小头,带帽子状及档凸、档凹、环体碰伤等表面缺陷。

(3)压档(整形)后链环尺寸要符合工艺,操作者每小时对其生产的链不定期进行自检测量,并且做单环长宽、及五环长(三环长)尺寸的测量记录,链环尺寸出现异常波动时,操作者应对链环长、宽尺寸全数测量并记录,系泊链应对单环长、宽作全数测量作记录,对本班生产链条的五环长(三环长)全测,首段测量应至少包含上班生产链环中的一环,下一个五环(三环长)测量至少包含上次五环长(三环长)中的一环,直到结束并作记录。

(4)按规定将巡检所敲的号码压在指定链环上,每个操作工对所生产的链号环号由压档工位或班长指定人记录(包括附件、数量、形式),操作者复核,月底交车间质量管理员作考核依据。

(5)三级链的无档试验环也应进行压整形。

(6)每道工序结束后,必须将链环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才可启动转盘,防止链环撞击设备而产生表面缺陷。

三、链环的标识

1.链号共有5个数码组成,正数第一位表示年份,正数每二位数表示月份,且第三位数表示序号,当月超过个位数时,10月份用字母“A”表示,11月份用字母“B‘表示,,12月份用字母”C“表示,链号由计划员或调度随生产调度指令下达。

2.链节号位置

中间链、系泊链链号敲在头部第三环上,若系泊链分段生产,除第一段头部第三环敲号码外,在其余各段第一环用字母A、B、C、。

加原链表示

锚端链链号敲在转环端普环的第三环上;

末端链链号敲在普环的第三环上

CG链链号敲在头部的末端环环背上,CG索敲在圆环上

试验环(三环组)号码敲在当中一环,三级无档试样环环背和焊口两处均要敲上号码,所有的试验环号与每组链节最小号一致。

3.出链时,出链班组应复查链号是否正确,清晰、若有错误应立即通知巡检员改正,复查后在链号外用粉笔画出来,出链后出链人员在链条的头、中、尾三处或石标明规格、级别、链号、并堆放在指定地点。

4.当一节链条分几个斗来生产时要分别编号,其中第一节短链的链号是总链号,其它短链的链号为总链号+该链节的顺序号(如12029#链若分成三节短链来做,则第一节短链链号为12029#;

第二节短链链号为12029-2#;

第三节短链链号为12029-3#),生产,将第三节短链接起来,接链时须是1#链的尾接2#的链折头---2#链的尾接3#链的头,不允许乱接。

5.系泊链的标识、打包、接链和出链要求按生产计划执行。

第二章、制链机组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制链机组共有9套。

其中5-1#7-1#均系从瑞典“ESAB“公司引进,在使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和制造了5-2#、6#、7-2#、7-3#、9-1#、9-2#、11#机组,其性能不少地方超过“ESAB“公司的5-1#机组

制链机组为半自动流水作业线,分加热、弯环、焊接、去刺压档和转盘等六个单机

一、加热器

5-1#组成

1.机架2。

料架、3下料挡块、4、翻料装置、5、夹紧装置6。

固定电极7。

导体、8。

液压系统

9.润滑部份、10。

电气部份(变压器、控制部份、电源部分)11。

输送小车12。

冷却系统

作用:

1.机架:

整个机器的框架部分,用于支撑机器上所有其它装置。

2.料架:

放置棒料,可根据棒料的规格作横向调整

3.在料架的上边,可根据棒料规格调整挡块的开档,作用:

为挡住棒料每给一个信号就挡一根料并放下一根料。

4.翻料装置:

将加热后棒料翻出,动作后返回。

5.夹紧装置:

支座与机身绝缘

(1)用于夹紧棒料

(2)用于加热时通电,压力可根据棒料规格按工艺进行调整,行程约10mm

6.固定电极:

(1)用于夹紧棒料

(2)用于加热时通电,可在导体上根据棒料的长度进行调整。

7.导体:

(1)直角导体,用于把变压器出来的电流送到固定电极和夹紧装置上

(2)直导体导电给固定电极,在夹紧时承受夹紧力。

8.液压系统;

三个油缸,

(1)夹紧油缸

(2)翻料油缸(3)下料挡块油缸,油源来自弯环机液压单元

9.润滑部分见润滑图表

10.电气部分;

(1)变压器:

用于棒料的加热,低电压、大电流功率550KVA

(2)控制部份:

由PC控制(可编程控制器)(3)电源(A)380V供变压器用.(B)24V用于限位开关和接触器的控制电源.

11.输送小车:

电机一台,减速机一台,机身上面是轴承链条传动,链条带动一个平板来回返往作用.

12.冷却系统:

作用:

因变压器\夹紧装置\导体\固定电极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热量所以必须用水来冷却.(冷却水是循环的_)

13.5-2#6#加热器组成

料架、3上\出料装置、(上料V形架,出料手)、4、夹紧装置5\固定电极6.导体、7.液压系统8.润滑部份、9.电气部份(变压器、控制部份、电源部分)10.输送小车11.冷却系统

1.机架:

整个机器的框架部用于支撑所有上边的其它装置.

2.料架:

用于放置棒料可根据规格大小用横向调整,前边有一个挡块,用于准备给上料.

3.3上\出料装置、(上料V形架,出料手):

作用V形架将料架上的料送到电极夹紧的位置上,出料手作用是将电极以加热好的料挡住并送出加热器.(两个动作正好是一上一下)

4.夹紧装置

(1)用于夹紧棒料,行程约100mm,

(2)用于通电加热棒料,支座与机身绝缘,压力可根据棒料规格的不同按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5.固定电极:

(1)承受夹紧油缸的压力

(2)在直导体上可作横向调整(3)加热时起导电作用。

6.导体:

(1)直角导体用于将变压器的电送到夹紧装置,直导体上,再由直导体送到固定电极上。

(2)直导体承受夹紧时压力。

7.液压系统:

两个油缸,一个为夹紧油缸,用于夹紧被加热的棒料,一个为上、出料装置油缸用于棒料的上料和出料动作。

油源来自弯环机液村单元

8.润滑部份:

见润滑表

9.电气部分:

(变压器、控制部分、电源部分):

变压器:

一台(5-2#,550KVA)用于棒料加热,低电压、大电流,控制部分:

由PC控制(可编程控制器),24V用于限位开关和接触器的控制电源.

10.输送小车:

电机一台,减速机一台,链条传动,滚子将加热好的棒料送弯环机处。

11.冷却系统:

变压器的冷却、导体的冷却、夹紧装置的冷却、固定电极的冷却。

7#加热器组成

1.翻料(V形架),夹紧机构,3.导体(固定电极座)4.液压部分.5.电气部分(变压器、控制部份、电源部分)6.润滑部份、7.冷却系统8.输送小车

1.翻料(V形架)

(1)用于棒料的进料和出料.翻料架抬起时一根料,同时出一根料.(翻料架中间有一挡块)翻料架下降到两(V形架)处时,此电极夹紧,料架取一根料,

(2)V形架用于支撑加热的棒料.

2.夹紧机构:

由一只油缸组成,行程100mm,用于棒料加热.

3.固定电极座:

安装在导体上,用于和夹紧油缸及棒料进行加热.

4.导体

(1)直角导体两只,一只导电组夹紧机构,一只导电给固定电极座.

(2)软导体用于夹紧机构的导电,(3)铜直导体两只根,用于组固定电极座导电和支撑电极座.

5.液压部分:

(1)夹紧油缸一只用于夹紧棒料

(2)翻料缸一只用于翻料板的动作.(3)液压油的供给由弯环机液压站供给.

6.电气部分:

变压器一台550KVA变压器

(2)控制部分: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机构动作.(3)电源:

控制电压

7.润滑部分见润滑图表

8.冷却系统:

冷却变压器\可控硅\直角落导体,夹紧机构电极头,固定电极座,电极.

9.输送小车:

电机传动,减速机由链条传动滚轮.

7-3#中频炉

1.进,出料机构:

进料,每动作一次翻一根料到中频炉,出料缸每动作一次由中频炉中出加热后的棒料一根.

2.液压部分:

进料油缸一只负责翻料.出料油缸一只负责料出中频炉.

3.中频炉体:

出矩形能水铜管组成的中频感应器,用于棒料的加热.

4.中频电源:

交—直—交.

5.电气控制部分:

可编程控制器.冷却系统

(1)中频电源的冷却.

(2)中频感应器的冷却.

7.润滑部分:

见润滑表\

8.输送小车:

电机带动减速机,减速机传动滚轮.

二\弯环机

(一),弯环装置:

1.包括机架,滑动梁和它上面安装的上下部分可分开的中胎具,以及装有轮座的两个弯环滚轮臂.

2.弯环装置的用途是:

使环弯曲成型,弯曲操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是先弯成U型,第二再弯曲成型.

3.弯环滚轮臂在每步操作后均向内箍缩,使链两面相互平行.

(二):

弯环操作介绍:

环闭合头在最外面的位置,中心胎具上下分开,臂也在最外面的位置.

第一步弯环操作:

1.一根加热了的棒料送到钳I推料处.

2.操作者踏下开关I,使操作开始.

3.钳I将棒料推送到预先调好的位置.

4.中心胎具上半部分合拢,中心胎具后面的夹持器使棒料固定.

5.钳返回原处.

6.弯环滑动梁开始工作,

7.7.滑动梁在两滚轮之间向后移动,直到右端滚轮接近弯曲的棒料短端尾部为止.

8.滑动梁由一个限位开关的作用而停止移动.

9.此时棒已弯曲成U形,两端长度不等,而且由于中心胎具和滚轮之间的距离,大于棒料直径,所以U形棒两端不平行.

10.第一箍缩,两个弯曲滚轮臂,均向中心合拢,但缩拢的行程不同,(左臂行程小,右臂行程大)因而使棒料两边相互平行,弯曲滚轮臂行程由限位开关操纵.

11.弯曲滚轮臂又回到原来最外面的位置,当近到一个档板时即停止,中心胎具上下两部份又打开,

12.操作人员用于钳夹住U棒料的长边,中心胎具闭合,将棒料固定,此处即为第二步弯曲的开始.

13.钳II后退,夹爪放松,恢复到原来的高度,中心胎具闭合,将棒料固定,此处即为第二步弯曲的开始。

第二步弯环操作

14.将悬挂输送臂上的链条的最后一个环放在本机内.

15.操作者踏下脚踏开关B20开始操作。

16.冲头冲头在两个滚轮之间移动,直到左滚轮碰到棒料短端尾部为止,通过一个限位开关,使滑动梁停止移动,(与3相同)在此步操作中悬挂在输送臂上的链环被放在棒料短端内,此时该短端已弯曲成U形,此后棒料被弯曲为一个完整的链环,但在第二次弯曲后,链环两端仍不平行。

17此后,进行第二次箍缩与第四项所述情况相同,但在滚轮与右滚轮的缩拢行程彼此换过来,

18.弯曲滑动梁又回到原来最外面的位置,中心胎具两半打开,将弯环好的链环从机器内取出,输送到焊接处。

19.机器准备进行另一环的弯曲操作。

胎具的更换:

1.更换胎具时,中心胎具必须打开

2.拆下中心胎具

3.拆下中心胎具后面的夹持器

4.拆下两滚轮,(如规格不同有时必须换滚轮臂)

5.装上两滚轮(勿忘记换垫块)

6.装上滚前的垫块

7.装上中心胎具上部后面的夹持器

8.装上中心胎具

9.拆下钳II上下夹爪

10装上钳II上下夹爪

更换链环尺寸的调整

1.滑动梁前位的调整:

将滑动梁移动到前进位,位置为滚轮前后中心胎具后边加5mm,调好后锁紧限位开关。

2.;

滚轮臂在最外面位置时,用臂上的螺栓调节滚轮臂于中心胎具的距离,该间隙为:

棒料直径+该棒料直径的10-15%这个数值为初步的数据。

3.棒料档块定位:

中心胎具的中线到棒料定位器之间的距离为该棒料长度的四分之一。

4.滑动梁后位调整:

滑动梁的最内位置,将滑动梁缓慢向后移动,弯环直到棒料的短边端面与滚轮平行。

5.滚轮臂夹紧量的调整:

滚轮的夹紧行程用凸轮来调节,第一次夹紧与第二次夹紧不同,而且在棒料尾部处的滚轮应作较强的箍缩,夹紧行程的毫米数不可能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而必须在每个情况下经过试验来确定,间隙量(棒料直径+该棒料直径的10-15%)可以用来调整凸轮时的初步数据,

6.二次弯环的定位:

中心胎具的中心线到左边的距离为该棒料的长度的四分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