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新闻和访谈阅读 学案2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1036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新闻和访谈阅读 学案2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新闻和访谈阅读 学案2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新闻和访谈阅读 学案2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新闻和访谈阅读 学案2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新闻和访谈阅读 学案2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新闻和访谈阅读 学案2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新闻和访谈阅读 学案2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新闻和访谈阅读 学案2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新闻和访谈阅读 学案2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下降高度!

“跳开X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7000余米下降到6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生难忘的是2011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

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

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

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

“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

”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

”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

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文章写2011年7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D.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

解析:

D项,没有采用心理描写。

答案:

D

2.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机组群像的什么特征?

请简要说明。

(4分)

机长的下令表明技术精湛、临危不惧;

险情被机组人员镇服靠的是团结协作、配合密切。

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的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化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①技术精湛,临危不乱;

②团结协作,配合密切。

(意思对即可)

3.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

(5分)

首先,把握画线语句语境。

第二,结合语境分析。

从上文中“奖状”中队为了荣誉与功勋而一次次枕戈待旦,受命飞行,可以总结出“大爱”的第一重含义为“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

从下文“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可总结出“大爱”的第二重含义为“家属对机组成员的理解和支持”。

从结尾家属和飞行员对此项工作的表述,可总结出“大爱”的第三层含义“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小爱’的奉献精神”。

①机组成员高度的使命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

②家属对机组成员的理解,对国家事业的支持。

③机组成员及其家属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小爱”的奉献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5米泳池里的梦想

新华社记者 赵悦 杨媛媛

一个长宽仅15米、水深只有1.5米的室内游泳池,是加沙地带最好的泳池,也是这里唯一一个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场地。

七八个不到20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正在教练指导下刻苦训练,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从被封锁的加沙地带走出去,在标准游泳场地参加一场国际比赛,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

18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杰哈德·

萨利赫就是这些追梦青年中的一个。

他浓眉大眼、身材浑圆,是天生练游泳的好苗子,曾获得过巴勒斯坦青年自由泳比赛冠军。

但由于从年少时起就经历过太多苦难,杰哈德身上鲜有年轻人的活泼气息,说话时眼神总是很忧郁。

他告诉记者:

想在加沙练好游泳实在是太难了。

杰哈德训练的地点在纳玛体育俱乐部,位于加沙地带最北部的杰巴利耶地区。

这里靠近以色列边界,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以色列士兵与巴武装人员交火事件时有发生,这里不仅处于以方的机枪和坦克炮火射程之内,飞机和导弹袭击也是常事。

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纳玛体育俱乐部场地有限,仅包括一个类似“蘑菇池”的室内游泳场及非常简陋的附属设施,但仍属于当地最“豪华”的建筑之一,完全依靠阿拉伯其他国家的资助建成。

杰哈德的教练马尔旺说,虽然杰哈德的成绩不错,但他的技能训练只能依靠这个15米长、15米宽的游泳池,力量训练则需要租借其他地方简易健身房的一些设施,再加上没有资助,每个运动员都是自费参加训练,他们每个月能够承担的费用大约只能够满足每周12小时的训练时间。

杰哈德的家在纳玛俱乐部以北,距离边界更近一些。

他家的外墙上至今仍遍布着以色列机枪射击后留下的弹孔。

推开房门,杰哈德的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几张低矮的木板床和一个用木板钉成的简易衣柜是他家里仅有的家具,不大的房屋空空荡荡,说话时都有回声。

灰黄的墙壁上,一幅杰哈德哥哥艾哈迈德的照片高高悬挂,特别醒目。

艾哈迈德也曾是个游泳爱好者,和弟弟相比,他就没那么幸运了。

2006年,年仅18岁的艾哈迈德被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永别了喜好的游泳运动。

家里的兄弟并不都像杰哈德一样,都能够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坚持体育爱好,杰哈德的另外一个弟弟在艾哈迈德被打死后,一气之下放弃了任何运动,参加了哈马斯的警察部队。

杰哈德说:

“我不想放弃我的梦想,我就是想参加游泳比赛,不管是简陋的泳池还是以色列的封锁,都阻止不了我的梦想。

尽管走出去的可能性很小,但不管怎么样,我都盼望能够走出加沙,让巴勒斯坦国旗出现在赛场上。

目前,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分别控制着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游泳队也同样分散成两部分,加沙地带将有4名男选手的参赛名额,约旦河西岸地区有2名女选手的参赛名额。

加沙地带由于封锁与外界沟通不畅,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巴民族权力机构只告诉他们选拔选手参赛,但未说明参赛的具体情况。

到目前为止,加沙地带的教练和受训者都只听说比赛将在中国举行,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比赛。

记者经过查询得知,将在中国举办的有关游泳的国际赛事有今年的广州亚运会和明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

但加沙地带的这些选手能否如期参赛还是个未知数。

加沙地带当前受到严密封锁,其南部与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是他们能够出去的唯一通道,但这个口岸只在“特殊情况”下不定期开放,要从这里出去必须与巴民族权力机构、哈马斯和埃及方面频繁协调。

“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

”杰哈德说。

对于加沙人来说,也许比赛结果远远不及能够参赛重要,他们的梦想就是能走出封锁,出现在国际赛场上。

这个看似近在眼前的梦想,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4.下列对新闻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闻开头先进行了一个场面的展现,整体上展现了巴勒斯坦人为追逐梦想而在艰苦条件下训练的情况,给人以深深地震撼。

B.安全问题是杰哈德训练的最大困难,因为“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C.对于杰哈德,本篇新闻并没有只是展现他游泳方面的事情,还介绍了他的家庭情况,这使得新闻的信息容量更加丰富,新闻人物的形象也更加全面。

D.本篇新闻借写“15米泳池里的梦想”,不仅展现了杰哈德等青年人的游泳梦想,还隐含着“巴勒斯坦人渴望和平、渴望走向外面世界”的梦想。

B项,“安全问题是……最大困难”不当,因为原文还写“场地有限,训练设施简陋”“经费紧张”等困难,并且文中并未说“最大困难是什么”。

B

5.从新闻特写的角度谈谈作者为什么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

新闻特写就是通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来做出形象化的报道,本文作者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富有典型意义、增强现场感,体现了游泳训练条件的简陋,突出了巴勒斯坦人对游泳梦的追求。

6.本文塑造了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的形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一直坚持训练,渴望有朝一日能走出被封锁的加沙地带,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表面上是写巴勒斯坦人对体育梦的追求,实际上表现了巴勒斯坦人对和平梦的追求,表现了人类渴望和平的主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现场报道] 3月6日下午2时30分,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李毅中、陈锡文、林毅夫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常振明、贾康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并回答记者提问。

本次记者会的主持人是两会新闻报道组组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张秋俭。

张秋俭] 今天记者会的主题是:

政协委员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张秋俭] 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记者] 请问林毅夫委员,您曾经预测过中国经济还能以8%的速度增长20年,我们注意到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下调经济增速目标到7%左右。

请问您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期是否有所调整?

在传统优势消退的情况下,中国新的动力有哪些?

目前发展如何?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非常感谢你的发问,让我不仅有机会阐释你问的问题,也可以重新澄清在媒体报纸上对我观点的误解。

第一,我对中国增长的预期有没有调整。

第二,在新常态下,旧的比较优势丧失了,还有没有新的增长动力。

对第一个问题,我没有调整。

我认为中国还有20年左右8%增长的潜力。

但这里我讲的是“潜力”,不是说中国会有20年8%的增长。

“潜力”和实际增长是有差距的。

包括你问的问题是假定我认为有20年8%的增长,这跟我的原意是有差距的。

我认为中国还有20年8%的增长潜力,这个预测是根据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得出的。

当然经济增长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而它的基础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

发达国家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

……发达国家靠这个机制,平均每年增长就在2%~3%之间。

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但是世界前沿之内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是所谓的后发优势。

如果发展中国家懂得利用这个后发优势,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比发达国家高两倍、三倍,就像我们改革开放以后,连续30多年,平均每年9.7%的增长,靠的这个机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在新常态之下,我们有8%的增长潜力,应该达到今年总理所讲的7%左右的增长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相信我们做得好,会比7%还要高。

香港商报记者] 请问杨凯生委员,在经济新常态下,您觉得金融的风险会不会增加?

很多人都会担心会再次发生金融危机,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因为您是银监会的顾问,请问银行业方面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尤其是现在互联网金融这么热的情况下,需不需要做一些特别的监管?

传统银行业应该怎么应对这个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 谢谢你的问题。

我知道现在有不少朋友,包括媒体朋友和专家学者、业界朋友都很关心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问题,甚至我注意到你还用了一个词:

会不会爆发金融危机……

美国侨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中国有“一带一路”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又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请问“一带一路”会对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之间会不会出现一些摩擦关系?

厉以宁] 从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来看,关键是制度创新,它要复制一批可以推广的模式供大家拿来用。

所以丝绸之路海上、陆上的“一带一路”都是在上海自贸区的影响之下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贸易和投资是并重的,不是单纯地为了贸易,也不是单纯地为了投资,适合于投资的就投资,适合于开展贸易的就贸易。

第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什么作用呢?

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条带实际上有很多基础设施要做,我们把基础设施能够搞好,这对整个路线将来的畅通是有好处的,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同样如此。

第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跟沿线国家更好地合作、更好地谅解,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也考察到一个新的情况,过去老以为连云港是最好的通向中亚、东欧、西欧的路,但是最近发现了,重庆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利用了长江水道,这条水路使成本大为降低。

所以一定要大家拿出相互信任、诚意出来,这样“一带一路”一定能搞得好。

张秋俭] 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林毅夫认为在新常态之下,我们有8%的增长潜力,应该说达到今年总理所讲的7%左右的增长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们还会做得更好。

B.发展中国家利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后发优势,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比发达国家快得多。

C.只要大家拿出相互信任、诚意出来,“一带一路”就一定能搞得好。

D.经济增长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基础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

C项,绝对化了。

C

8.记者提的问题有哪些特点?

①都围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主题。

②问题大都比较具体。

③问题既深刻又尖锐。

如“金融危机”和“中美摩擦”等问题。

(学生若答出访谈技巧特点亦可)

9.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中美之间会不会出现一些摩擦关系,厉以宁的观点是什么?

你的看法呢?

(8分)

厉以宁的潜台词中暗含着中国不会主动挑起摩擦。

因为:

①中国要复制一批可以推广的模式供大家来用。

②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把基础设施搞好,这对整个路线将来的畅通是有好处的。

③我们要跟沿线国家更好地合作,更好地谅解。

④我们会拿出相互信任、诚意出来,把一带一路搞好。

除非美国挑起摩擦。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

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

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

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

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

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

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

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

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

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

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

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

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

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

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

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

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

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

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

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

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

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

一是比较生活化;

二是有点自由派;

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

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

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

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

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

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

一般的作家写了30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

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

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

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

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

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

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

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

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我对此比较宽容。

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

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10.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地思索:

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

C.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

D.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

而今我们放弃传统,造成我们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没有自信。

D项,原文是说“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

11.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一是林清玄是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

二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国学热的问题的;

三是林清玄是如何理解生活的;

四是林清玄是如何看待商业炒作的。

12.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①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

②苏东坡、泰戈尔等古今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

③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易懂;

④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能够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