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70989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Word下载.docx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进展Word下载.docx

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约有60%以上的患者是以颈部肿块就诊的[1,2]。

整个颈部淋巴引流区包括咽后淋巴引流区都是鼻咽癌的亚临床范围。

因此,鼻咽癌的临床靶区大,包括从颅底上方至锁骨下缘的区域;

而且靶区极度不规则。

常规照射技术不能很好地满足鼻咽癌放射治疗的临床需要。

  头颈部的生理功能有:

中枢神经系统、语言、视觉、听觉、味觉、咀嚼及进食、呼吸功能、美容等,其中许多器官、系统的组成成分对放射线敏感或由于其受到损伤后会带来重要功能的丧失,而成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的限制性因素。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最常见的后遗症如腮腺功能损伤导致口干和放射性龋齿;

咀嚼肌和颞颌关节损伤后导致张口困难;

皮肤、皮下组织损伤后的纤维化等。

这些器官、组织的功能下降或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对鼻咽癌的生物学行为的不断认识、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鼻咽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世纪60~70年代的40%[1,3~5],到目前的75%左右[6~8]。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905例分析5年生存率为76.1%[2]。

由于生存期延长,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因此,在不降低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前提下,保护邻近器官和组织功能就成为放射治疗的重要课题。

  早期鼻咽癌的单纯放射治疗(常规)的疗效很好,5年、10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和肿瘤特异生存率均在90%以上[9]。

因此对于早期鼻咽癌DT70Gy已经能很好地控制局部肿瘤,但是在此剂量条件下,常规照射的同时使颞极、腮腺、咬肌、颞颌关节、软腭和下颌骨等脏器和组织受到高剂量照射,导致放射性脑病(甚至放射性脑坏死)、口干、放射性龋齿、张口困难、下颌骨放射性骨髓炎/骨坏死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并发症[2,10~13]。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可以在不降低肿瘤剂量甚至提高肿瘤剂量的同时,使得以上器官和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晚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50%左右,同步放化疗的5年生存率为70%左右[14~18],治疗失败中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各占一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严洁华等[19]报道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DT70Gy结束时,经病理证实肿瘤残存者加量放射治疗的随机分组研究结果证实了补量放疗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

随后该院对鼻咽残存病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补量照射(外照射或腔内近距离放疗,或适形放疗)。

最近总结的1990年~1999年所收治的905例鼻咽癌治疗结果表明,增加鼻咽肿瘤的放射剂量可取得很好的局部控制率。

如果DT70Gy时仍有明显肿瘤残存,局部补量到80Gy左右,在667例Ⅲ/Ⅵ期患者中,鼻咽平均剂量75.4Gy,其中330例鼻咽剂量在80Gy以上,5年局部控制率为81.2%[2]。

由此可见,对于晚期鼻咽癌而言,提高肿瘤局部剂量是提高治疗疗效的关键因素。

但常规治疗时,正常组织和器官受到过高剂量照射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均会增加。

因此在控制正常组织耐受量的前提下,提高肿瘤局部剂量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而适形放射治疗尤其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就能凸显其优势。

  2鼻咽癌靶区的确定及勾画

  调强放射治疗的靶区确定和勾画是整个治疗的重中之重,ICRU-50和ICRU-62报告[20]是靶区定义的指南,而建立在常规放射治疗技术所取得大量的临床经验是靶区确定的基石。

  2.1靶区的定义

  大体靶区(grosstargetvolume,GTV)之所以将“volume”译为“区”而不是体积,是因为靶区它不仅是一个体积,还包含有位置和形状的含义。

它是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能够发现的肿瘤,包括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是一个临床解剖学概念。

在临床上不同医疗机构的命名略有不同,一般采用下标来分别定义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如GTVp/GTVnx(GTVprimary/GTVnasopharynx)或GTVT(GTVtumor)来代表原发肿瘤,GTVnd1,GTVnd2或GTVN1,GTVN2(GTVnode)……代表转移淋巴结。

鼻咽癌的GTV包括鼻咽原发肿瘤,咽后淋巴结和所有的颈部转移淋巴结。

转移淋巴结的定义是根据临床检查和影响学检查的证据确定的。

在鼻咽癌的淋巴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或在颈静脉链转移淋巴结≥8mm(中国医学科院肿瘤医院资料),咽后外侧组淋巴结最小直径≥4mm,而咽后内侧组淋巴结只要发现即可诊断为转移淋巴结;

淋巴结伴有坏死;

在淋巴引流区3个或以上相邻的淋巴结,即使每个淋巴结的最小径在5mm~8mm,也应警惕有转移淋巴结之可能;

淋巴结的包膜外侵犯(或融合的淋巴结)均为判定鼻咽癌颈转移的依据。

  临床靶区(clinicaltargetvolume,CTV),是一个临床解剖学概念[21]。

根据ICRU-62报告[20],它是根据GTV的大小和范围以及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来决定的。

CTV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原发肿瘤周围极有可能受侵的邻近区域或极有可能转移的区域(高危区),第二部分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推断出的可能出现转移的淋巴结区域(预防照射区)。

确定CTV的范围非常困难,通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①目前影像学无法发现的原发灶外侵范围是多少?

②这种外侵是纯体积的外侵还是纯解剖的外侵?

也就是说,在其外侵在各个方向上一致还是与周围的解剖结构有关。

③这一区域应该给予与GTV相同的剂量还是亚临床灶剂量?

这些问题在鼻咽癌中表现更为突出,虽然几十年来,几代学者们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没有答案或尚待解决,如鼻咽原发肿瘤只占据鼻咽一侧壁,鼻咽腔其他结构部位给予根治剂量还是给予亚临床剂量?

在这一过程中,实施治疗的医生对该病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和理解对决定CTV的大小和范围有很大的影响,使靶区的勾画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但是,在没有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前,目前鼻咽癌靶区的设定均是参照原来常规照射的靶区范围,并利用三维适形照射的优势加入尽可能保护正常器官的内容。

目的只有一个,即在应用新技术时,不能牺牲局部控制率。

  对鼻咽癌而言,根据受累的危险程度的不同,可以定义CTV1代表高危区,CTV2代表低危区(预防照射区)。

CTV1包括整个鼻咽、咽后淋巴结区域、斜坡、颅底、咽旁间隙、翼腭窝、蝶窦、鼻腔和上颌窦后1/3,而且CTV1应该完全包括GTV,包括原发灶和有转移淋巴结的淋巴结区。

在满足上述的条件下,CTV1与GTV的距离最少为10mm[22]。

但在下述几种情况时可例外:

①当GTV与脑干或脊髓邻近时,为了避免脑干和脊髓出现严重的放射性损伤,根据具体情况CTV1与GTV的距离可以为1mm~3mm;

②颈部皮下脂肪较少的病例,由于考虑到颈部皮肤受量的问题,CTV1与GTV(转移淋巴结)之间10mm的距离是很难实现的,在具体病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③GTV邻近但未破坏骨骼,或GTV外是空腔。

  CTV2包括没有转移淋巴结的颈部淋巴引流区,如颈部为N0,上颈及咽旁间隙,咽后间隙为高危区,下颈锁骨上淋巴引流区为低危区。

上颈转移淋巴结较小而且少,下颈淋巴引流区也可按低危区处理。

颈部N2或以上,全颈一般均应视为高危区。

Ⅰ区应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照射,对于ⅡA区转移淋巴结的病例,CTV1应该包括Ⅰb区,Ⅰb区有转移淋巴结,则Ⅰa区应该包括在CTV1内。

  计划靶区(planningtargetvolume,PTV),计划靶区是考虑到日常治疗过程中,由于存在器官的运动和靶区或靶器官的形状或位置变化以及摆位误差和系统误差等,为了保证靶区获得规定的剂量就需要在CTV基础上外放一定范围(margin),CTV+“margin”即为PTV。

在治疗计划中,CTV所接受的吸收剂量是通过PTV来描述的,PTV的形状和大小主要决定于GTV、CTV以及肿瘤和器官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放射治疗技术、危及器官和靶区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以及各机构的质量控制情况(摆位误差)。

在鼻咽癌患者中,由于头颈部受呼吸、心跳等影响较小,治疗过程中靶器官运动相对较小。

“margin”主要考虑摆位误差和系统误差。

通常,PTV=GTV/CTV+5mm可以满足要求。

但相对于不同的治疗设备和计划系统,不同单位的系统误差和摆位误差也不尽相同,摆位误差是决定PTV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单位的摆位误差不同,甚至差别较大。

因此,在开展调强放射治疗前,都应该对自己的治疗设备、计划系统和摆位误差进行精确测量和了解(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误差范围和均值等),来指导本单位的PTV设计。

  Hong等[23]分析了日常摆位误差对头颈肿瘤调强适形放疗的影响。

作者从10例常规采用热塑膜固定,背部垫板与治疗床固定,每周拍射野图像校对等的头颈肿瘤患者中获得X、Y、Z三个轴上日常摆位误差的数据,同时利用一个高精度的光学介导定位系统,获得在X、Y、Z的每一个轴上的旋转误差,将这些数据应用到相同患者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来研究其对剂量分布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单个方向上的平均摆位误差为3.33mm,当将6个自由度同时考虑时,平均合成向量为6.97mm±

3.63mm。

作者认为,我们已经低估了在常规放射治疗时摆位误差带来的副作用,在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时,仅仅用二维正交的射野图像进行等中心校对是不够的,通常导致未意识到的靶区丢失而引起靶区低剂量或正常组织受到高剂量照射。

作者建议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应该采取更严格的体位固定技术和体位跟踪技术。

由于鼻咽癌靶区较大、形状极不规则、周围的重要器官多且密集,因此,在CTV基础上外放形成PTV时,各个方向上并不是均匀外放,原因有两方面:

①靶区在X、Y、Z三个方向上,也就是前后、左右、头脚方向的移动不一致;

②在这X、Y、Z三个方向上,靶区与毗邻的危及器官和重要功能脏器的相对位置不同,并且各危及器官的重要性和放射敏感性也各不相同,为了保护重要功能脏器,即使在重要功能脏器方向上发生的误差较多,在设计PTV时,危及器官的权重总是大于靶区。

因此,不管靶区如何运动或变化,它都应该始终在PTV所包括的范围内,以确保靶区获得规定的吸收剂量。

  危及器官计划靶区(planningorganatriskvolume,PRV),在定义GTV、CTV、PTV后,需要以解剖为基础定义危及器官和重要功能脏器,并给出限制性条件供物理师进行计划设计和计算。

ICRU-62报告中危及器官的定义是指:

一些正常组织,它们的放射敏感性显著影响治疗计划和/或处方剂量。

由于摆位误差和器官运动,ICRU-62报告引入了危及器官计划靶区的概念。

PRV是危及器官外放边界后的体积,类似于根据CTV形成PTV。

例如在脊髓/脑干边界上外方0.5cm形成脊髓和脑干的PRV。

RTOG-0225研究方案(www.rtog.org)中也规定在脊髓的PRV为脊髓各方向上外方0.5cm,脑干和视交叉的外放至少1mm形成PRV。

  2.2颈部淋巴结分区的共识和颈部淋巴结区域的靶区勾画

  为了减少不同研究/治疗单位以及不同医生间在勾画靶区方面的差异,RTOG、EORTC、DAHANCE等研究机构经过研究讨论,对颈部淋巴结分区达成共识,可以从www.eortc.be网站上获得详细相关信息。

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上述共识是建立在非鼻咽癌的其他头颈部肿瘤的经验上,对鼻咽癌的淋巴结分区的指导意义尚不够完整,在其标准中特别加注了说明。

在CliffChao所著的《头颈部肿瘤的调强放射治疗》书中,特别提出了比较适应于鼻咽癌淋巴结分区的影像学分区标准[24]。

王孝深等[25]也对259例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按照1999年影像学分区方法归类,也发现此分区方法存在局限性,而1999年影像学分区和2003年发表的RTOG/EORTC分区具有一定的共性。

RTOG/EORTC2003年关于颈部淋巴结分区的共识和Chao提出的影像学分区标准,见表1、表2。

  3鼻咽癌靶区确定和勾画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3.1多种影像检查信息的结合在靶区确定中的作用

  现阶段的调强放射治疗采用CT扫描获得影像资料,有时肿瘤侵犯范围辨别欠清,对于头颈部肿瘤而言,结合各种序列的MRI图像,更加容易区分软组织和骨髓的受侵,尤其是与颅底关系密切的鼻咽癌而言,这种优势转换成为减少不同医生在肿瘤靶区勾画时的差异(intra-observervariance)以及不同时间同一医生勾画的靶区间差异(inter-observervariance)的优势[28]。

在鼻咽癌的靶区勾画中,综合增强CT和增强MRI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地勾画靶区。

Emami等[29]比较了8例鼻咽癌患者以CT和CT与MRI融合图像为基础的三维适形计划和调强计划中靶区勾画及计划满足临床要求程度上的差别。

每一个患者都作了3个计划,以CT图像为基础的三维适形计划,以CT与MRI融合图像为基础的三维适形计划,以CT与MRI融合图像为基础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临床要求PTV剂量为70.2Gy。

作者比较了包含95%PTV体积的剂量(D95)和重要功能脏器5%体积的剂量(D5)以及平均剂量。

结果显示,与CT图像比较,74%以MRI图像为基础的靶区增大了,形状变得更加不规则,并且,即使是变大了的靶区也不是能够包全以CT为基础的靶区。

三维适形计划,大体上来讲符合临床要求,但当与CT和MRI融合图像为基础计划比较时,平均PTVD95为60Gy,比临床要求降低了14%,重要功能脏器的剂量变得更差。

以CT和MRI融合图像为基础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能够很好地满足临床要求,平均PTVD95为69.3Gy,脑干的D5小于43Gy,脊髓的D5小于37Gy(均比临床要求下降19%),腮腺的平均剂量为23.7Gy,低于临床要求。

由此可见,综合CT和MRI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因此,美国MDAnderson医院的晚期鼻咽癌同步调强放化疗的方案RTOG0225(www.tgro.org)中规定,每一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勾画靶区时必须同时有CT和MRI的资料。

值得指出的是,CT和MRI获得肿瘤的证据应该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互相否定的或者用一种证据替代另一种证据。

  Nishioka等[30]报告了采用融合MRI和18FDG-PET图像诊断头颈肿瘤侵犯范围的情况。

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后,89%的原发肿瘤的GTV没有变化,9例鼻咽癌患者中,1例GTV增加了49%,另1例减少了45%。

由于在融合图像上,GTV和器官非常清晰,正常组织的保护更加容易实现。

因此,多种影像资料的结合能提供更多的肿瘤信息,在有图像融合软件的计划系统中,勾画GTV的准确性得以提高。

当然,不同影像技术的融合,由于其在成像原理、空间分辨率上有差别,在融合过程中,可能会带来误差,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这种误差。

  3.2PTV的确定、误差来源及处理方式

  PTV是在治疗计划设计和剂量规定时静态的、几何学的概念,它的形状和大小主要决定于GTV、CTV以及肿瘤和器官的运动,放射治疗的技术危及器官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在ICRU-62报告中,PTV定义引入了两个概念,即内边界(internalmargin,IM)和摆位误差(setupmargin,SM)。

IM是指相对于用解剖结构作为参考点的患者坐标系而言,CTV的位置、形状、大小的变化。

IM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生理变化引起(如肠道的充盈程度和蠕动,膀胱充盈度的变化,肺的呼吸运动,心脏的跳动和大动脉的搏动等),他们通常是很难控制,有时甚至根本不可能控制的,如心跳等。

相对于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由IM引起的不确定性相对较小,基本可以忽略。

SM指相对于治疗机器坐标系而言,患者与照射野的位置关系中的所有不确定因素。

SM的影响因素有体位变化,设备误差(如机架、准直器和治疗床),剂量测定(不同的剂量测定和验证系统),数据传递(CT―模拟机―计划系统―加速器)误差,人为因素(模拟机和治疗机技术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经验)等。

不同单位的SM不同,同一单位不同机器、体位固定装置、质量保证措施实施的情况等其SM也可能不同。

要使在治疗过程中,CTV边缘每一点在95%的条件下都包括在PTV内,按照统计学原理,PTV应该在CTV的边界上向各个方向上外放1.65倍的摆位误差的标准差。

  当我们应用ICRU-62报告的规定来指导定义PTV时,会有一些缺陷,尚无很好的解决办法,如:

①在某些条件下,PTV的边界有时会超过皮肤外轮廓,这时,一部分PTV就会被按照空气密度来计算从而导致剂量计算出现假象。

此时,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将超出皮肤外轮廓部分的密度修正与皮肤轮廓以内的密度一致,另一种方法是将PTV的边界缩回到皮肤轮廓。

但两种方法没有一种是十分完美的。

尽管如此,对物理师而言,在确定射野边界和评价剂量分布时,知道怎样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②PTV与PRV重叠时的处理:

由于鼻咽癌的生物学行为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使得鼻咽癌的靶区尤其是CTV勾画后,会与重要功能脏器/危及器官如腮腺、脑干、脊髓等有相互重叠的区域,而治疗计划系统在处理这些重叠区时,要么将其视作CTV保证照射剂量,要么视作重要功能脏器/危及器官将其保护起来,两者只能选择其一。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对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来决定重叠区靶区和危及器官的权重。

如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腮腺功能进行保护,从解剖结构和CT影像我们可以知道,一部分腮腺组织分布在下颌骨升支深面,紧邻鼻咽的咽旁间隙,而鼻咽咽旁间隙是CTV的范围,两者经常会出现重叠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射治疗剂量不足会导致肿瘤复发,因此,我们将设计靶区的权重大于腮腺,要求物理师在作计划时保证这一区域的剂量。

相反,在CTV与脊髓脑干有重叠区时,则脑干、脊髓的权重永远大于靶区,要求此区域的剂量应满足其最高限量。

  4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4.1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方式

  根据治疗的目的,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有以下三种:

①作为根治性放射治疗手段,从治疗开始即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即全程调强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②作为补量的手段,在常规外照射的后半程或者在外照射达到根治剂量时的残存灶进行推量照射。

此种方法虽然能够减少危及器官如脑干和脊髓的照射剂量,提高靶区内的照射剂量,但是由于腮腺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脏器的功能无法得到保护,而且脑干/脊髓的保护也没有全程调强放射治疗好,此方案已被全程放射治疗替代。

③首程常规治疗失败后的再程治疗。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约有40%左右的患者局部复发。

对首程常规放射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再程放射治疗时,利用调强放射治疗能够降低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靶区剂量分布更为均匀,较之常规放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4.2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

  很多作者对常规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参数进行了比较,调强放射治疗在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以及影响重要功能的脏器的保护有明显的优势[31~41],Garden等[42]复习了有关文献,对头颈部肿瘤(包括鼻咽癌)IMRT中靶区涵盖的情况,总结如表3。

  4.3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1995年开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由于鼻咽癌在美国为少见病,病例积累较慢。

2002年Lee等[35]报道了67例的治疗结果,2004年中国香港Kwong等[43]报道了33例早期病例,Kam等[44]报道了63例,中山医科大学报道了60例晚期病例,还有部分病例数少、随访期短的报道。

在所有文献中,大部分晚期病例都同时给予以顺铂为主的同步化疗±

辅助化疗,其结果小结如表4。

  4.4靶区剂量提升和不同分割模式的研究

  鉴于常规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经验,鼻咽原发灶在常规照射70Gy后如有残存,局部推量照射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2,6,8,47,48]。

应用调强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相比,在不增加正常组织剂量的前提下,更容易提高GTV的剂量。

最近,香港Kwong等[49]报道了局部晚期鼻咽癌原发灶推量照射的初步结果。

处方剂量为:

原发灶(GTV)总剂量76Gy,PTV70Gy,阳性淋巴结(GTVn)72Gy。

GTV、GTVn和PTV实际达到的平均中位剂量分别为79.5Gy、75.3Gy和74.6Gy。

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50例患者中,4例失败,2例局部区域失败,2例远处失败。

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5.7%、94.2%、93.1%和92.1%。

考虑到调强放射治疗的相对生物学效应比常规放射治疗要低[50],适当提高原发肿瘤的剂量或者改变分次剂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香港所报道的方式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现行的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要求基本一致。

Lee等[51]报道了用增加GTV单次剂量,缩短总治疗时间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simultaneousmodulatedacceleratedradiaotherapy,SMART),以期望提高局部控制率的临床试验结果。

GTV的处方剂量为单次2.4Gy,总量72Gy,6周完成治疗,CTV160Gy(2Gy/d),CTV246Gy(2Gy/d)。

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原发灶局部控制率100%,2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和颈部淋巴结复发。

Ⅲ级黏膜炎和咽炎的发生率为25%和45%,55%的患者需要静脉营养支持或鼻饲。

作者认为原发灶同步加量照射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保护腮腺功能的同时,生物学效应可能更好。

  4.5腮腺功能的保护

  常规外照射治疗鼻咽癌时,由于腮腺受到高剂量照射,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唾液分泌量下降,导致口干等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保护腮腺功能成为鼻咽癌患者治疗中的一个目标。

腮腺功能损伤程度与受到的照射剂量呈正相关,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放射治疗在剂量学上的优势,使得腮腺得到保护成为可能。

目前有较多的文献研究腮腺功能剂量―效应关系及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腮腺功能保护的相关结果报道(表5)。

临床上可以观察到在常规放射治疗第1周,腮腺的分泌量可以下降50%。

全腮腺受到照射剂量在25Gy~30Gy时,腮腺分泌量会明显下降,超过40Gy以上,腮腺分泌量将非常有限[52~54]。

Nishioka等[55]报道三维适形和常规放射治疗对腮腺功能影响的非随机对照结果,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射治疗比较,能够降低1/3的受量,40%的患者没有或只有轻度口干,常规组所有患者都有中到重度口干。

Eisbruch等[54,56]分析了头颈部肿瘤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腮腺的保护作用,分析了剂量―腮腺体积―功能的关系,腮腺平均剂量小于等于24Gy(非刺激条件)或小于26Gy(刺激条件下)时,腮腺大部分功能得以保护而且随放疗后时间推移而持续恢复,非刺激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