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主推技术十二奶牛养殖主推技术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960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十二奶牛养殖主推技术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十二奶牛养殖主推技术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十二奶牛养殖主推技术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十二奶牛养殖主推技术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十二奶牛养殖主推技术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十二奶牛养殖主推技术Word格式.docx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十二奶牛养殖主推技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养殖主推技术十二奶牛养殖主推技术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十二奶牛养殖主推技术Word格式.docx

将单独饲养了一段时间的犊牛圈养在一起会引起应激反应,他们不仅要相互学习适应,还必须掌握竞争饮水和采食的能力。

因此断奶后的犊牛舍与哺乳犊牛舍基本相似,只不过是将4~6头体型大小接近的犊牛饲养在一起。

断奶犊牛舍每头犊牛至少要有1.5~2.2平方米的活动空间,每个畜栏的面积为6~12平方米。

畜栏可以排式排列布局在具有屋顶的畜舍内,可以是单列式,也可是双列式,畜舍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为开放式、半开放式或者封闭式,总的要求是通风良好,又不形成穿堂风。

畜栏地面不应该是通常的具有一定坡度的水泥地面,而应该是铺设干净、干燥的垫料,如细沙、稻草等。

2.及时饲喂足量的初乳。

初乳就是母牛分娩后第一天挤出的浓稠、奶油状、黄色的牛奶,随后4天挤出的牛奶逐渐接近正常奶,称为过渡奶。

初乳中的抗体可以通过肠壁完整吸收到血液中,进而消灭进入血液中的微生物和其他抗原,如毒素等。

犊牛刚出生时,对抗体的吸收率可达20%(6%~45%),几个小时后,对抗体的吸收率急剧下降,而小肠的消化能力增强。

24小时后犊牛不再具有吸收抗体的能力,称为小肠关闭。

如果犊牛出生后12小时之内没有饲喂初乳就很难获得足够的抗体抵抗微生物的感染。

可见及早饲喂初乳是培育犊牛的关键。

犊牛出生后一恢复正常呼吸(一般1小时内)就可立即饲喂初乳,出生后6~9小时再次饲喂初乳。

如果延误第一次饲喂初乳时间,在24小时内要增加饲喂初乳的次数才能保证犊牛获得足够的抗体。

饲喂优质初乳对新生犊牛很重要,经产母牛初乳的抗体含量比头胎母牛的要高,同时由于经产母牛生活时间长,接触免疫源广,其所含抗体种类多,抗病能力较广。

可以将本饲养场成年母牛生产的额外初乳冷冻保存,以便保证每头新生犊牛都能获得足够的优质初乳。

科学饲喂足量初乳。

初乳应加热到39℃才能饲喂,每次饲喂初乳量为犊牛出生重的4%~5%,如初生重40千克的犊牛每次饲喂2千克。

24小时内必须饲喂3~4次初乳。

出生后1小时内饲喂第一次,出生后6~9小时饲喂第二次。

若饲喂初乳延迟,或者每次饲喂量不足,应适当增加饲喂次数。

使用带奶嘴的奶瓶饲喂初乳容易控制饲喂量,也容易调教犊牛。

每次饲喂后奶瓶和所有用具都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并尽可能实行定期消毒,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的生长和病原菌的传播。

有些体弱不能吸吮初乳的犊牛可以在兽医的指导下采用食道管强饲,强饲使用的用具和器皿必须进行适当消毒处理。

3.哺乳犊牛饲喂技术。

(1)哺乳犊牛需单栏饲喂,避免相互吸吮、舔舐。

哺乳犊牛吃奶后喜欢相互吸吮、舔舐,这不仅会造成腹泻等疾病的传播,还会造成奶头、脐带的发炎,舔舐后被毛进入消化道后还会造成瓣胃的堵塞,严重影响犊牛的采食和生长发育。

(2)饲喂定量牛奶。

犊牛出生第一天饲喂初乳,然后饲喂过渡奶。

接下来几周应当饲喂全奶或者营养价值高的代乳品。

这一阶段以饲喂液态食物为主,以保证犊牛健康生长,使犊牛获得足够的骨骼发育。

且所有存奶、喂奶的设备、容器必须及时彻底清洗,必要时还需消毒。

每天的喂奶量为出生体重的8%~10%,在断奶之前应当一直按这一标准饲喂。

虽然随着犊牛的生长,营养物质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限制牛奶的喂量可以促进犊牛及早采食足够的精饲料,来补充牛奶营养供给的不足。

饲喂量低于此水平可能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饲喂量过多不仅增加饲养成本,影响补饲精料的采食,还有可能引起犊牛腹泻,未必会获得更大的增长速度。

这一时期,犊牛的健康比快速生长更为重要。

可以采用奶瓶或者奶桶给犊牛饲喂牛奶。

奶桶较奶瓶易于清洗,但用奶桶饲喂刚开始犊牛可能不习惯。

可以用手指沾一些牛奶引导、训练犊牛头朝下吸吮牛奶。

用奶嘴头朝上饲喂更趋于自然,可以有效减慢吮奶速度,进而减少腹泻的发生。

采用奶瓶饲喂总的饲喂效果要比用奶桶饲喂好。

犊牛出生后的头2~3周,牛奶须加热到犊牛体温(39℃)后才能饲喂,对稍大一些的犊牛,牛奶温度可以稍低一些(25~30℃)。

可以将初乳、过渡奶发酵后饲喂犊牛。

初乳和过渡奶营养价值高,不应随便丢弃。

可以将其储存于低于21℃的室温下发酵,发酵后的牛奶可以在低温下保存几周。

如果室温过高不能使牛奶正常发酵可以每千克牛奶加入10毫升丙酸或者乙酸-丙酸溶液后,装入容器内发酵。

注意,贮存发酵奶的容器应当用塑料容器,而不是金属容器。

(3)尽可能及早饲喂精料补充料。

出生4~7天就可开始诱导犊牛采食精料。

诱导犊牛采食精料的方法有:

将精料与糖蜜、糖浆、牛奶等口感好的食物混合饲喂;

喂完牛奶后直接抓起一把精料放在桶中或者在手上让犊牛舔舐,或者将精料黏附在奶嘴上,或者直接塞入嘴中促使犊牛采食,保持精料的新鲜度,少量多次添加精料,并让犊牛随时可以得到清洁的饮水。

(4)断奶。

当犊牛每天能够采食体重1%的精料补充料时,可考虑给犊牛断奶。

大多数犊牛可在6~8周龄断奶。

在断奶前一周,犊牛饲喂牛奶的次数减少到一天一次。

如果犊牛采食精料不足,即使到了预定的断奶时间也要适当延期断奶。

对于生长缓慢、体弱的犊牛需要延长断奶时间。

如果犊牛断奶后不能保证提供优质粗饲料和足够数量的优质精料补充料,可考虑推迟断奶。

犊牛及时断奶采食固体饲料,可降低饲养成本,同时也可提高犊牛的生长速度。

4.断奶犊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断奶后应该仍然沿用哺乳期使用的犊牛精料补充料,一直到4月龄左右,以尽可能降低断奶应激,并保证犊牛生长速度。

4月龄后犊牛精料可以更换为含16%粗蛋白的补充料。

更换饲料要有1周的过渡期。

犊牛精料补充料中应该考虑使用优质蛋白质饲料,特别是降解率较低的蛋白质饲料,不应该在犊牛料中添加尿素。

犊牛断奶后应该补饲优质粗饲料,如全株玉米青贮、优质干草等,以提高整个日粮的采食量,促进犊牛消化系统、体型的发育,为未来充分产奶奠定基础,同时可以降低精料的采食量,饲养成本也可能随之下降。

饲喂稻草、玉米秸青贮等低质粗饲料可能导致采食不足,消化系统和体格发育不充分,同时为维持理想的生长速度,而饲喂过多精料,饲养成本不一定会减少,可能还会引起瘤胃酸中毒等情况的发生。

二、成年母牛饲养关键技术

成年母牛在不同生产阶段的饲养标准和管理方法差别很大。

饲养成年母牛只有根据其不同的生理阶段执行不同的营养和饲养管理标准,才能满足各阶段成年母牛的需要,且不至于造成饲料的浪费。

单产8吨的奶牛,每年的产奶量是自身体重的十几倍,奶牛始终处在一个高度敏感和疲惫的状态,机体负担相当沉重。

在饲养管理上,应根据成年母牛各生产阶段的生理特点和行为需要,创造相应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奶牛的不适和应激。

围产期关键是做到顺利的过渡,避免产后繁殖疾病和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产奶前期要提高营养浓度,提高干物质采食量,降低能量负平衡程度,提高峰值产量和产奶持续力。

产奶中后期,要根据产奶量和牛群体况及时调整配方,增加粗饲料的比例,调整降低成本。

在乳蛋白率低的情况下,首先应考虑满足日粮能量浓度,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增加瘤胃菌体蛋白的合成。

1.围产期饲养管理。

(1)围产前期(产前三周)的饲养管理。

产犊前奶牛食欲会降低,最后一周采食量有时会低于正常35%(干物质采食量减少3~4千克),而此时由于胎儿的生长和乳腺的发育,营养需要迅速增加。

营养:

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以保证奶牛的营养需要。

日粮粗蛋白含量一般较干奶前期提高25%,并从分娩前2周开始,逐渐增加精料喂量至母牛体重的1%,以便调整微生物区系,适应产后高精料的日粮。

同时,供给适量的优质饲草,以增进奶牛对粗饲料的食欲。

管理:

在产前3周,要求将妊娠牛转移至一个清洁、干燥的环境饲养,以防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此阶段可以用泌乳牛的日粮进行饲养,精料每日喂给3~4千克,并逐渐增加精料喂量,以适应产后高精料的日粮,但食盐和矿物质的喂量应进行控制,以防乳房水肿,并注意在产前两周降低日粮含钙量,以防产后瘫痪。

(2)围产后期(产后两周)的饲养管理。

奶牛生产后,食欲尚未恢复正常,消化机能脆弱;

乳房水肿,繁殖器官正在恢复;

乳腺及循环系统的机能还不正常。

初产奶牛日粮的营养水平应该介于干奶后期和高产奶牛日粮之间(每个日粮的营养水平的增加不超过前一日粮的10%);

维持一定数量的粗纤维,避免高淀粉导致奶牛停止采食;

饲喂2~3千克高质量的长牧草以保证正常的瘤胃功能;

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以补偿低采食量造成的营养缺乏;

日粮中添加缓冲剂以调节瘤胃pH值;

饲喂12克尼克酸以预防酮病。

由于奶牛分娩后体力消耗过大,分娩后应使其安静休息,并饮喂温热麸皮盐钙汤10~20千克(麸皮500~1000克,食盐50~100克,碳酸钙50克,水10~20千克),以利于其恢复体力和胎衣排出。

应防止产褥疾病,加强外阴部消毒;

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

加强对胎衣、恶露排出的观察。

暑季注意防暑降温,灭蚊蝇,冬季要保温、换气。

牛只产后10天要注意监测体温,每天定时测量体温、观察精神状态,发现问题按如下程序处理,如图4所示。

◎图4牛只产后的护理和疾病处理程序

2.产奶牛饲养管理。

(1)一般饲喂技术。

日粮组成应力求多样化。

由于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奶牛日粮应遵循“花草花料”的原则。

也就是说,奶牛日粮原料应该尽量多样化,以满足能量蛋白降解速度平衡、氨基酸平衡、限制性营养因子的均衡供应。

一般而言,奶牛的日粮应由4~5种以上的谷物类、豆类或其副产品组成的混合精料(内含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添加剂);

青粗饲料应由青绿饲料、青贮饲料、根茎瓜果类和干草等组成。

奶牛每天可采食优质干草3~4千克,中等品质干草2.5~3千克。

精、粗饲料要合理搭配。

精料的饲喂,日产奶量不足20千克的奶牛,每生产2千克牛奶,饲喂0.5千克精料;

产奶量为21~30千克的奶牛,每产1.5千克,喂给0.5千克精料;

产奶量超过30千克的奶牛,每产1千克给予0.5千克精料;

但应注意精料最大喂量不要超过15千克。

利用有限优质粗料饲喂高产奶牛。

奶牛饲喂优质苜蓿干草及20%精料的产奶性能,较饲喂品质差的苜蓿和70%精料的高。

也就是说,对于高产奶牛,饲喂低质的粗料,虽然加大精料喂量,能提高日粮能量水平,但产奶性能达不到饲喂优质粗料的效果,而且精料过量使用,易出现以下问题:

反刍减少,唾液分泌减少,瘤胃酸中毒,乳脂率下降,蹄叶炎,产奶量下降等。

(2)阶段饲养法。

产奶牛根据其不同生理状况可分为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等3个阶段。

泌乳盛期:

一般指分娩后2~3周至100天。

乳房软化,食欲恢复,采食量增加,乳腺机能活跃,体内催产素分泌量增加,产奶量迅速增加。

需要缓解产奶量提高与体内能量负平衡的矛盾。

缓解措施。

增加精料进食量,使精粗比达到60∶40;

饲喂高能饲料;

添加脂肪。

高能饲料。

蒸汽压片玉米、全棉籽。

饲喂适宜的蒸汽压片谷物可以提高泌乳母牛的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产奶的饲料转化效率,但略降低乳脂率。

添加脂肪应注意的问题:

添加的脂肪最好是包被处理的脂肪,如果没有包被处理则减少用量同时提高钙、镁的含量;

适量添加,一般为3%~4%;

注意脂肪的饱和度,以长链脂肪酸为佳;

注意脂肪的品质(总脂肪酸>90%,水分<1%,不溶性杂质<1.5%)。

泌乳中期:

指泌乳101~200天。

泌乳量进入相对平稳期,月均下降6%~10%、高产牛不超过7%,干物质采食量进入高峰期,体重开始恢复,日增重100~200克,卵巢机能活跃,能正常发情与受孕。

此期是干物质采食量(DMI)最大时期,能量为正平衡,没有减重,奶量渐降,以“料跟着奶走”为宜,混合精料可渐减,延至第5~6个泌乳月时,精粗比(50~45)∶(50~55)。

泌乳后期:

201天到干奶前。

妊娠后期是饲料转化为体重效率的最高阶段,要考虑体组织修补,胎儿生长、妊娠沉积等营养需要。

日增重应达0.5~0.7千克,体况评分应为3~3.5分,头胎母牛日增重应达1000克以上。

这一时期产奶量明显下降,可视食欲、体膘调整需要,精粗比降到40∶60以下。

停奶前应再次进行妊娠检查,注意保胎。

此阶段可进行免疫、修蹄和驱虫等工作,对产奶量影响较小。

3.干奶期奶牛饲养管理。

(1)干奶期的意义。

乳腺组织周期性休整,瘤网胃机能恢复,体况恢复。

(2)干奶方法。

逐渐干奶法:

用1~2周的时间将泌乳活动停止。

具体做法是:

在预定停奶前1~2周开始停止乳房按摩,改变挤奶次数和挤奶时间,由每天3次挤奶改为2次,而后1天1次或隔日1次;

改变日粮结构,停喂糟料、多汁饲料及块根饲料,减少精料,增加干草喂量,控制饮水量,以抑制乳腺组织分泌活动,当奶量降至4~5千克时,1次挤净即可。

快速干奶法:

在预定干奶之日,不论当时奶量多少,认真热敷按摩乳房,将奶挤净。

挤完奶后即刻用酒精消毒奶头,而后向每个乳区注入一支长效抗生素的干奶药膏,最后再用3%次氯酸钠或其他消毒液消毒乳头。

无论采取何种干奶方法,乳头经封口后不再触动乳房。

在干奶后的7~10天内,每日两次观察乳房的变化情况。

乳房最初可能继续充胀,但5~7天后,乳房内积奶逐渐被吸收,约10~14天后,乳房收缩松软。

若停奶后乳房出现过分充胀、红肿、发硬或滴奶等现象,应重新挤净处理后再行干奶。

(3)饲养管理。

目标:

保证胎儿生长发育良好;

保证最佳的体况;

控制避免消化代谢疾病。

饲养应注意:

日粮保持适宜的纤维含量,限制能量过多摄入,避免过食蛋白质,满足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

管理时要注意:

使用乳头密封剂封闭乳头,阻碍细菌的侵入,从干奶当天开始,每天药浴乳头,持续10天时间;

适当运动,防止滑倒;

牛舍清洁干燥,有垫草或厚的新沙土,最好单栏饲养;

分群饲养,产前15天进入产房,产前3天进入分娩间;

干奶期的膘情应控制在3.5分左右。

4.提高乳蛋白率的措施。

夏季,很多养殖户的牛奶会因为乳蛋白率不达标而被乳品企业拒收。

奶农首先会想到用增加蛋白饲料喂量的方法应对。

结果是刚开始有点效果,不久就会失去作用。

其实,乳蛋白率低,并不一定是日粮蛋白水平低造成的。

成年母牛瘤胃菌体蛋白是乳蛋白的最好原料,增加瘤胃内菌体蛋白的合成,才是提高乳蛋白的关键。

具体措施:

(1)提高干物质采食量,首先满足能量需要。

饲喂适量的蒸汽压片谷物可以提高泌乳母牛的产奶量、乳蛋白率,比添加豆粕更有效。

(2)合理添加脂肪。

日粮中添加脂肪不当会导致乳蛋白率下降,所以在提高日粮浓度时脂肪添加量不能过高,添加脂肪后的日粮中总脂肪含量以5%为宜,最高不超过7%。

(3)平衡日粮氨基酸,必要时增加过瘤胃蛋白。

奶牛产奶量不断提高,每天由奶中分泌的蛋白量很大,迫切需要采用氨基酸平衡技术来提高乳蛋白产量。

根据现有研究结果,首先应考虑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小肠可消化的蛋白质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宜分别保持在7.0%和2.2%。

(4)提高乳蛋白的饲养管理技术。

抓好泌乳高峰期和夏季两个乳蛋白率偏低时期的饲养管理。

高度重视围产期的饲养管理,防止产前过于肥胖,减少围产期疾病,尽量减轻应激,保证奶牛干物质采食量。

采取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克服影响乳蛋白率降低的不良因素,改善牛舍和饲喂、挤奶等饲养环境,提高奶牛整体健康水平,保持合理的牛群年龄结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