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69823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docx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docx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妇产科护理论文

关键词:

护理急救出血胎盘子宫产后剥离影响因素收缩

 [概念]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

依据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种:

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

产妇在分娩24小时后到6周内所发生的子宫大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

大部分的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6-10天,又称为继发性的产后出血。

     由于妊娠子宫血运丰富,胎盘剥离创面大,血窦开放,产后出血一但发生,血流量可高达300-800ml/分。

往往来势凶猛,如果处理不及时,不正确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失血,危急生命。

因此,必须识别原因及时抢救。

这种抢救最生动和最真实的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

  [病因]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

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最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

  1.子宫收缩乏力影响产后子宫肌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产后出血。

常见因素有:

  

(1)全身性因素:

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产程过长或难产,产妇体力衰竭;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2)局部因素:

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或合并子宫肌瘤等,可影响子宫肌正常收缩;子宫肌水肿及渗血,如妊高征、严重贫血、子宫胎盘卒中,以及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血窦不易关闭等,均可发生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

  2.胎盘因素根据胎盘剥离情况,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类型有:

  

(1)胎盘剥离不全:

多见于宫缩乏力,或胎盘未剥离而过早牵拉脐带或刺激子宫,使胎盘部分自宫壁剥离。

由于部分胎盘尚未剥离,影响宫缩,剥离面血窦开放引起出血不止。

  

(2)胎盘剥离后滞留:

由于宫缩乏力、膀胱膨胀等因素影响,胎盘从宫壁全部剥离后未能排出而潴留在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

  (3)胎盘嵌顿:

由于使用宫缩剂不当或粗暴按摩子宫等,引起宫颈内口附近子宫肌呈痉挛性收缩形成狭窄环,使己全部剥离的胎盘嵌顿于宫腔内,影响宫缩引起出血。

  (4)胎盘粘连:

胎盘全部或部分粘连于宫壁不能自行剥离为胎盘粘连。

全部粘连时无出血,部分粘连时因胎盘剥离面血窦开放以及胎盘滞留影响宫缩易引起出血。

子宫内膜炎症或多次人工流产导致子宫内膜损伤,是胎盘粘连的常见原因。

  (5)胎盘植入:

由于子宫蜕膜发育不良等因素影响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者为胎盘植入,临床少见。

根据植入面积大小分为完全性与部分性两类,前者因胎盘未剥离不出血,后者往往发生大量出血。

  (6)胎盘和(或)胎膜残留:

部分胎盘小叶、副胎盘或部分胎膜残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常因过早牵拉脐带、过早用力揉挤子宫所致。

产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妇产科护理论文

关键词:

体会护理大出血产后出血子宫产妇及时做好抢救

  产后大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过于凶猛,常常出乎意料之外,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目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1 做好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

  1.1 产前监测 产前检查时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评分5分以上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

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1.2 产时监测 

(1)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期肛检了解宫口开大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大出血准备,使用缩宫素时要专人守护严密监测。

(2)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的变化,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

胎儿娩出后立即检测出血情况,用容器收集出血。

(3)第三产程要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牵拉脐带粗暴揉挤子宫,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膜是否完整。

胎盘娩出后要认真检查软产道是否有裂伤,及时缝合。

(4)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h,如2h内出血量超过200ml时,要积极寻找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全身情况和脸色,检查宫缩和阴道出血。

特别警惕产妇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症状。

  2 抢救护理

  

(1)一旦病人出现产后大出血,抢救人员应立刻到位,指定一人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留置针头。

密切监测T、P、R、BP、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肺水肿。

(3)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采取双鼻导管流量4~6L/min。

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

(4)经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

方法是:

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将子宫上推,右手置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肢在后壁,做均匀有节律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5)迅速协助医生抢救,边查原因,边及时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种检查和抽血交叉配血的相关准备。

(6)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注意保暖,预防并发症。

  3 体会

  3.1 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 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产后大出血的孕妇多为高危妊娠者,且有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如:

产后大出血史、人工剥离胎盘史、剖宫产史、5次以上分娩史、2次人流史、子宫肌瘤史、高血压、贫血等病史。

妊娠期有:

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

分娩期有:

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急产、难产、阴道手术产、剖宫产术、胎盘滞留等。

  3.2 产后大出血抢救 其重要的一环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

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好病情的观察,对产妇要严密观察其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流血量及宫底的高度。

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出血的特征是:

宫缩时出血少,松弛时出血多;开始先在宫腔或在阴道内滞留,以后再流出来;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产妇迅速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当小量持续不断出血量达到不能再代偿时,会出现打哈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呼吸急促、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

故对小量持续性出血,更不可忽视。

当孕妇出现产后大出血时,工作人员必须保持镇静,有条不紊地做好抢救工作,同时以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产妇交谈,消除其恐惧心理。

积极配合医生争分夺秒地做好各项工作。

  3.3 产后大出血高危因素和孕妇保健水平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孕产妇接受保健水平越低产后大出血后不良结局的危险就越高。

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卫生保健意识。

  3.4 产科人员要严格观察,特别是严格掌握缩宫素的应用指征 使用缩宫素时要严格执行使用常规,严密专人观察,记录宫缩情况,确保产程安全有效,把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降至最低。

  (编辑:

陈 沁)

  作者单位:

274700山东郓城,郓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一科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妇产科护理论文

关键词:

体会护理出血产后产妇抢救子宫做好因素心理

   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常常出于意料之外,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

目前仍然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且近年来是我国[1]、我省、我市[2]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死因。

因此,防治产后出血是妇幼保健、产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本文对在我院住院的35例产后出血达800ml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我们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的对策、做法和体会,以供同行共同探讨。

   1临床资料

   1996年--1999年在我院住院产妇,产后出血达800ml以上产妇35例。

其中在本院分娩33例,外院分娩以产后出血转入院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8岁,平均28岁。

2例为双胎妊娠其余为单胎妊娠。

分娩方式:

剖宫产20例,吸引产1例,臀位牵引2例,顺产12例。

出血量:

800--1000ml18例,1100~1300ml5例,1400-1600ml5例,≤1700ml7例。

出血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27例(占77.1%),胎盘因素3例(占8.5%),子宫破裂2例(占5.7%),软产道损伤3例(8.5%)。

有妊娠合并症1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31例。

有产前检查30例,无5例。

转归:

治愈32例(占91.4%),死亡2例(占5.7%),转院1例(占2.8%)。

   典型病例

   潘××,女,38岁,病案号:

24923,以妊2产1宫内妊娠39+6周,双胎,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度贫血于1998年4月30日入院。

护理体检:

T36.3℃,P80次/分,R20次/分,BP18/12KPa,双下肢浮肿+++,阴道无流血,胎膜未破,宫高47Cm,腹围119Cm,胎方位:

ROT/LSA,胎心音140、144次/分,皮肤无黄疸,无不良生育史,生活习惯,两便无异常,社会、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良好,对新生儿性别无要求,对疾病认识缺乏,对治疗方案能理解和配合,对分娩的疼痛耐受性较差,心理紧张,原因为双胎妊娠,水肿,血压高,焦虑,担心分娩不顺利。

孕妇及家属卫生知识水平较低。

性格特点:

愿暴露思想。

入院后给予产科常规、妊高征常规Ⅰ级护理,根据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作出护理诊断,拟定护理措施对其进行身心的全面护理。

为避免作产用力引起血压升高,行剖宫产,手术前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和防止产后出血措施如:

建立静脉通道,交叉配血等。

术中产妇出现宫缩乏力,出血1750ml,并出现休克症状,予抗休克抢救措施和催产素50U宫肌注射,输血400ml输液2000ml等治疗护理后病情好转,病情稳定观察2小时后返母婴同室区。

术后予Ⅰ级护理,预防感染,做好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指导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等全面的身心护理措施,病人住院8天,康复出院

   2护理对策

   2.1组织管理

   2.1.1建立完善的孕产妇抢救组织:

在市政府和市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我市在1996年建立了市孕产妇抢救中心和三级抢救网络(市、县、乡),我院亦组成了抢救小组,成员由院领导、职能科室主任、产科、儿科、内科、外科、护理技术骨干组成。

每当有孕产妇需抢救,抢救小组成员可马上召集到位。

   2.1.2加强人员培训:

对全体产科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掌握孕产妇危、急、重症的抢救、监测、护理。

特别加强了对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训练,要求全体产科护理人员熟悉掌握各种妇产科危重病人抢救常规。

和掌握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2.3加强各种急救物品、设备、药品的管理,做到定位、定量放置,完好率达100%,有专人负责,有检查登记,用后及时补充、维修。

   2.2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

   2.2.1产前监测:

产前检查时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凡高危评分5分以上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

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2.2.2产时监测:

(1)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期肛查,了解宫中开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

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

使用催产素要专人守护,严密监测。

(2)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和科学接生,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

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出血情况,收集出血方法采用容积法。

(3)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

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

(4)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小时,如2小时阴道出血量超过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

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全身情况和脸色。

检查宫缩和阴道出血。

特别要警惕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症状。

   2.2.3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住院分娩对社会成员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因素及产前保健、住院分娩重要性的健康教育,宣讲孕期保健知识、教会产妇自我监测技能(自我监测胎动、自我识别胎动异常、掌握产检时间、预产期等)。

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

   2.2.4抢救护理

   2.2.4.1召集抢救人员马上到位,指定1人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2.2.4.2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马上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必要时可用留置针头。

密切监测血压、脉搏、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视病情而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急性肺水肿。

   2.2.4.3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的吸氧。

因失血过多,流经肺的血量减少,吸氧可加大肺泡及血液的氧化作用,使机体缺氧得以改善。

采用双鼻导管,流量为4-6L/分,吸氧过程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畅顺。

   2.2.4.4经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

方法是:

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将子宫上推,右手置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壁,作均匀有节律的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妇产科护理论文

关键词:

体会护理出血产后产妇抢救子宫做好因素心理

2.2.4.5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明原因,及时、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种检查,做好抽血交叉配血及相关的术前准备。

   2.2.4.6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回血,注意保暖,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4.6做好心理护理,绝大多数病人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应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安慰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对病人细心、热情,解除其紧张心理,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诊治。

   3讨论

   3.1产后出血发生快且来势凶猛,直接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抢救组织、当本院或基层医院发生产后出血病人时能及时组织抢救人员到位,并能很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技术力量、人力、车辆、血源、设备等),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3.2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资料显示发生产后出血孕产妇多为高危妊娠者,且有存在许多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因此,作为产科工作人员要掌握和识别高危妊娠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才能及时发现其危险因素,及时处理。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有:

不良病史如:

产后出血史、人工剥离胎盘史、难产史、剖宫产史、5次以上分娩史、2次以上人流史、子宫肌瘤史,肝炎高血压、贫血、血液病等病史。

妊娠期有:

双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骨盘和胎位异常等,分娩期有:

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急产、难产、阴道手术产、剖宫产、胎盘滞留等。

   3.3产后出血抢救重要的一环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而及时地发现产后出血主要依靠产房工作人员和护士的认真细致的观察。

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审慎、独慎的精神做好病情的观察。

对产妇要严密观察其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流血量以及宫底的高度。

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出血的特征是宫缩时出血量少,松弛时出血量多,开始先在子宫腔或阴道内贮留,以后再流出,血呈暗红或有凝块,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产妇迅速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症状。

小量持续不断的出血,当失血量达到使机体不能再代偿时,会出现口渴、打呵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呼吸促迫、出冷汗、面色苍白以及脉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故对小量持续出血不可忽视。

   3.4当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时,要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产科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急救常规、急救技术和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才能保证抢救成功。

   3.5产后出血的发生往往有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存在,如孕产妇为了逃避计划生育而隐满生育史,有些有婚前生育史者隐满人流史,有些经济困难者不愿意剖宫产(有手术指征者),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孕产妇的整体护理,以良好的沟通技巧深入地与孕产妇交谈,认真地收集其信息资料,从而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

同时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了解其各种生理、心理、社会的需求,尽力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本资料显示35例病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引起宫缩乏力的原因除生理、病理因素外有许多的心理因素,如产前、产时心理、精神紫张、担心不能顺利分娩,担心胎儿是否正常等,因此,要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

使孕产妇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护理。

   3.6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和孕产妇保健水平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孕产妇接受的保健水平越低,产后出血不良结局的危险越高。

而孕产妇能否接受保健服务与其自我保健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本资料显示35例产后大出血病人有5例未做过产检,有3例在家中分娩。

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宣传保健知识和住院分娩的重要义意。

提高全民的卫生、保健意识。

   3.7近年来剖宫产率迅速上升,在大城市已上升至40%左右,本资料中剖宫产分娩20例占57.1%。

剖宫产除子宫出血外,尚有手术切口出血,因之产后出血危险性大。

因此,除掌握好剖宫产的适应症外,我们必须做好剖宫产术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护理。

   3.8值得一提的是35例病人中有2例因子宫破裂引起大血,且因为出血量过多,引起重度休克而未能抢救成功。

因此提示我们子宫破裂引发的产后出血出血量多,止血困难,常引起母婴死亡。

产科人员要掌握引发子宫破裂的原因和掌握子宫破裂的观察、预防。

特别是要严格掌握催产素的应用指征,使用催产素时严格执行使用常规,严密观察,记录宫缩情况,确保催产素使用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