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646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一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作为女性管理者,贾母有一些柔性的管理方式,她怜贫惜老,优礼刘姥姥,宽待犯错的小道童,女性基本的善良和同情心,贯穿贾母的为人处事。

  真正让贾母超越所有红楼女性的,最终还是时机。

宝钗堪有贾母的资质,却没有运气像她那样生逢其时。

贾氏家族的成长期成就了贾母这样一位成功女性,此后,当投身的事业整体滑坡时,即使个人潜质再优秀再肯付出,也只是勉强挣命罢了。

1.下列表述,不属于《红楼梦》中贾母作为成功女性条件的一项是()

A.贾母才貌双全,福慧双修。

品位高雅,很有生活情趣。

又处于贾氏家族的成长期,具有良好的成功机遇。

B.贾母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稳坐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有事业,有家庭,有尊重。

C.贾母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见识过更为宏大壮阔的世面,洞悉人生,具备了更丰富有效的理家之才和治家之威。

D.贾母管理理念相当先进,知人善任,抓大放小,进退适时。

又运用一些柔性的管理方式怜贫惜老,宽待下人。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人们界定成功女性的标准看,贾母兼备一切成功女性内在和外部的条件,是《红楼梦》中的成功女性。

B.贾母的见识和修养,不仅仅源自她优越的家世,更多地来自她在平时生活细节上的婉转心思。

C.当王熙凤走上贾府后院的统治地位时,贾母的身份已经发生了转变,权利的重心已经旁移。

D.贾母除了具有女性基本的善良和同情心之外,更有明锐果决的一面,该严刑峻法的时候,她从不手软。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简明的文字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运用设问形式,提出问题,醒人耳目,吸引读者。

B.在文中,作者把贾母和凤姐进行比较,是为了表现贾母比凤姐更具有理家之才和治家之威。

C.作者认为贾母善于带队伍,她调理的紫鹃、晴雯等丫鬟从相貌到资质到才干,无不令人称羡,所以遍布大观园。

D.作者认为宝钗具有贾母的资质,却生不逢时,即使宝钗再优秀再肯付出,也不可能像贾母一样成为成功女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与鉴赏(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第4~6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不应。

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

“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

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

“子,谪仙人也!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

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

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

“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

”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

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白异之异:

诧异、惊讶B.与吴筠善善:

友善

C.击剑,为任侠任侠:

抱不平,负气仗义D.进止仍有风范进止:

进退举止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l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

在长安李白拜见

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人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

召见宴请。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

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译文: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8~9题。

鹧鸪天宋•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5分)

 

9.这首词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名篇名句背诵默写(6分)

10.

(1),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2),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请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

选定一题后,不得再选答另一试题,否则按前一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第

(1)~(4)题。

告  别崔砚君

一个人如果能见到对自己的吊唁或追悼那该多快慰啊!

魏贤踏着月光回家的时候这么想。

10分钟以前,在铁道边,他遇上了本村的全福,并叫了他一声。

那小子惊诧而恐惧的神态使魏贤感到惊奇!

全福战战兢兢地说了句:

“你不是死了吗?

家里正闹呢。

”就匆匆攀上了火车,留给他一个比活见鬼更害怕的眼神。

“我活着,你怕什么?

”魏贤颇不以为然。

他是半月以前同丝织厂的采购员出差,在千里之外的异乡遭遇了洪水,他们都被卷进旋涡,冲散了。

采购员水性好,无疑是逃生了,回来为他报了丧。

然而他并没有死,两个船夫救了他。

家里正怎样闹呢?

媳妇和孩子们哭死哭活?

可能。

朋友、同事,会用沉痛的哀悼和隆重的葬礼告慰死者的。

来的人很多,挤满了屋子、院子。

院子虽然宽绰,摆花圈要占去很大一片地方。

这使他感到欣慰。

尽管他当民兵连长的时候违反过政策,他还是有威望的。

如今他成了社办企业的负责人,交际面大了,人们对待他的死也还会尽心的。

全福说“家里正闹呢”,恐怕是少说了一个“热”字,这小子有点“二百五”,像他爹。

他爹太倔了。

那年自己带着民兵要刨他家房后面的槐树,老头子急了,扒光了膀子搂着槐树骂街,骂他这个民兵连长是土匪。

他叫人把老头子捆起来,挨村批斗。

想到这些,魏贤突然感到心上压了块石头,这些人是要痛恨我的呀!

听到我的死讯,怕是高兴坏了。

村里很静,地上铺满了树和房的阴影,月亮显得高远了。

他推开家门,院落里的情景,使他想到已经开过了追悼会。

他有点惋惜,在门口站了一会,缓缓地向深处走去。

他这才看到了一盏油灯,一些花圈摆在摇曳着的油灯前面,为他默哀。

倏地,他看到了自己——摆在桌上、披着黑纱、夹在镜框里的一张照片。

似乎刮来一阵凉风,他觉得有些冷,打了个寒颤。

顷刻间他想到了许多事情,生与死,善与恶,过去与现在……他的脸,他的流通着血液、交织着神经的脸抽搐了几下,从心底发出一声叹息。

北屋里嘤嘤的哭泣声,是她媳妇;

东屋里小声争吵,是他的3个孩子。

北屋里似乎挤着不少妇女,不断有人说话。

“想开点吧,哭也哭不活啦!

”“是啊,孩子们都大了,能不管你?

再说还有乡亲们,有什么事你找我……”女人们的声音,声音好熟,又有点陌生。

东屋里似乎人更多,大家七嘴八舌的。

突然,有人捶了一下桌子,接着爆发了一声吼叫:

“不商量商量怎么抚养你妈,就想着分财产,像什么话!

”是全福他爹!

这种声音和气势与当年搂着槐树骂街的时候一样,现在听来却使他震颤,使他惶恐。

他没有勇气走进屋去,站在自己的“遗像”前面,悄悄地流下了眼泪,仿佛同过去的自己告别……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全福并没有说错话,他话里的那个“闹”字,与魏贤理解的“热闹”的“闹”,并非一个意思。

B.魏贤回到家里时错过了开追悼会的时间,他觉得有点惋惜,是因为他很想看到一个隆重的葬礼,以此获得内心的安慰和满足,这说明他心里有些阴暗。

C.小说着力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主要人物——自私的魏贤与善良的全福爹,目的就是告诫人们,活着要与人为善,不能与人为敌,否则死了也不得安宁。

D.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主要人物不少,有魏贤、全福、全福爹、魏贤媳妇和儿子、乡亲们等,作者对他们进行了生动地描写,使人物具体可感。

E.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通过日常的琐事,表现人性中的善良,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魏贤这一人物形象。

(6分)

(3)小说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不可或缺,请分析理由。

(4)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不少成功之处,请从情节的设计和人物的塑造方法两个角度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4)题。

屠呦呦:

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

“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

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

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

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

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

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

2004年,泰国玛希敦奖将5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

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

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而招致批评:

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

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项目中的作用。

2011年9月,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

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

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

可见这个奖项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

四年后,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中国女科学家,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

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B.“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C.由于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试验中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抽取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研制、开发双氢青蒿素等工作。

D.屠呦呦因《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受到启发,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

E.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3)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上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屠呦呦因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一谈。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由山东和内蒙古联合培养的运动员韩刚,不仅为内蒙古代表团夺得了本届全运会的首枚金牌,也因为双记分制度使山东分到半块金牌,可谓一举两得。

C.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D.今年6月27目,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C.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D.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因。

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般来说,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终身都不会经受“千钧一发”式的考验。

,,,,。

,却也击中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知道,即使在浮躁、功利、戾气深重的社会环境里,依然有一大批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高尚的品格。

①这样的考验机会越少越好②因为它要么意味着遭遇天灾

③比如从高速公路中间飞出的铁块④但吴斌、张丽莉们接连涌现

⑤要么就是出现了制度缺陷或某些人的行为疏漏⑥没准就是由于某个人工作的疏漏所致

A.①②⑤③⑥④B.①③⑥④②⑤C.①④②⑤③⑥D.④①②⑤③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①?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

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

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

但是② ?

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    ③  ,有了这个底蕴。

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了你自己。

17.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联合国安理会12日发表了谴责朝鲜在平安北道铁山郡西海卫星发射场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发射搭载着进行地球观测所需测试设备和通讯设备的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行为的媒体声明。

答: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毕业那年老师站在讲台上,只问了三个问题:

其一。

“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

”大家哄堂大笑:

“珠穆朗玛峰!

”老师追问:

“第二高峰呢?

”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

老师在黑板上写:

“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其二。

有人要烧壶开水,等生好火发现柴不够,他该怎么办?

有的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去买。

老师说:

“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

其三。

古有一人,想学立身的本领。

经过反复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

他拜名师,日夜苦练,终有所成。

他会怎么样呢?

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

最后老师说:

“这人一定会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龙。

请阅读材料,选取角度,联系实际,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①文体不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