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501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Word格式.docx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Word格式.docx

  10.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首席教师”地位的教育影响是【  】

  a.学校教育的影响

  b.家庭教育的影响

  c.社会教育的影响

  d.自我教育的影响

11.学生家长以某种组织的形式直接参加学校教育工作,这种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是【  】

  a.召开家长会

  b.举办家长学校

  c.组建家长委员会

  d.通讯联系

  12.俗话说“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这句话体现了家庭教育中【  】

  a.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b.家庭教育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c.家庭群体在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d.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13.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杰克森

  d.杜威

  14.学校中的班级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等属于【  】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15.对教师而言,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是【  】

  a.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评价

  b.备课、上课、练习、课后辅导

  c.预习、上课、巩固、练习

  d.预习、联想、系统、练习

  16.《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17.“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的教学策略是【  】

  a.先行组织者策略

  b.认知发展策略

  c.自我管理策略

  d.概念形成策略

  18.将问题解决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的是【  】

  a.杜威

  b.华莱士

  c.加涅

  d.吉尔福特

  19.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

  a.整体性

  b.基础性

  c.内化性

  d.综合性

  20.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是【  】

  a.思想政治素质

  b.道德素质

  c.文化素质

  d.生理素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  】

  a.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结构

  b.基础文化知识

  c.艺术审美知识

  d.体育运动知识

  e.教育理论知识

  22.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

  a.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c.课本或教材

  d.课堂教学

  e.教案

  23.属于学生本质属性的有【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c.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d.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e.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居主体地位

  24.技能学习的过程包括【  】

  a.定向

  b.分解

  c.定位

  d.熟练

  e.应用

  25.教学设计包括【  】

  a.教学目标

  b.教学策略

  c.教学媒体

  d.教学实施

  e.教学评价

  三、名词解释题

  26.情境教学法

  27.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28.教育学

  29.活动课程

  30.道德行为

  四、简答题

  31.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2.家庭中哪些因素对教育产生影响?

  33.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4.简述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

  35.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36.结合实际,试述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7.联系实际,试述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四川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试卷

(课程代码6660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桥梁的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2.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

A.生产性

B.科学性

C.民主性

D.商品性

3.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是【】

A.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B.文化的发展

C.人口的增长

D.科学技术的发展

4.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

A.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教育目的

B.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

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教育目的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

5.教育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6.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是【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7.教师最突出的角色是

A.教员

B.领导者

C.人类灵魂-V程师

D.心理医疗者

8.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是【  】

A.10~12岁

B.123~15岁

C.15~l7岁

D.13~l6岁

9.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的因素是【 】

A.情感

B.心态

C.认知

D.道德

10.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校外之校”影响作用的是【】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11.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具有联系面大、快捷、省时、牝较容易保持等特点的联系方式是【】

A.家长会

B.家长学校

C.家长委员会

D.通讯联系

1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替代

B.相互协调、补充

C.相互矛盾

D.相互分离

13.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中,工具类学科是指【】

A.语文、政治、数学

B.语文、数学、物理

C.数学、物理、化学

D.语文、外语、数学

14.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是l【  】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15.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

A.教育目的

B.教学大纲

C.教材

D.教学计划

16.“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韵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17.源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策略是【  】

A.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B.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

C.自我管理的教学策略

D.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

18.知识学习的过程是【  】

A.选择、领会、熟练、应用

B.定向.分解、定位、熟练.

C.定向、分解、熟练、应用

D.选择、领会、保持、应用

19.下列属于情感陶冶的具体形式的是【  】

A.情境

B.表扬奖励

C.校风班风

D.榜样示范

20.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素质是【  】

A.思想政治素质

B.道德素质

C.文化素质

D.生理素质

21.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  】

A.教育预见能力

B.教育学生的能力

C.自我教育的能力

D.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

E.教育传导能力

22.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应包括【  】

A.说明部分

B.本文部分

C.课程目标

D.课时分配

E.其他

23.下列选项中属于学校与社会机构联系的形式的有【  】

A.学校建立与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联系

B.学校与宣传部门联系

C.学校与公共文化机构联系

D.学校与专门性社会教育机构联系

E.学校与企业、工厂、村镇、部队等的联系

24.按教育家杜威的理论,能力学习的过程包括【  】

A.提出疑问

B.分析

C.假设

D.评断

E.结论

25.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的要素主要有【  】

A.认知经验要素

B.道德经验要素

C.审美经验要素

D.健身经验要素

E.娱乐经验要素

三、名词解释题

26.发现法

27.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2B.教育目的

29.学科课程

30.道德情感

四、简答题

31.班级授课制有何特点?

32.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33.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

34.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5.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五、论述题

36.结合实际,试述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37.联系实际,试述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

2012年4月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A级)

 一、单项选择题

  1.【a】p15解析:

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d】p19解析:

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表现以下三方面:

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

  3.【d】p3解析:

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做一个个教育问题指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

  4.【c】p25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唯一方法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为进行人的全面教育指明了道路。

  5.【a】pl27解析:

见定义学生身心发展的本质特征。

  6.【c】pl32解析:

教育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7.【a】pl32解析:

定义新时期教师的角色的重要补充是心理咨询师。

  8.【b】pl39解析:

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后者则逐步占主要地位。

  9.【d】pl59解析:

师生之间除了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之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组织行为学称之为非正式交往。

  10.【b】pl82解析:

定义家庭的教育功能体现这家庭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的和多方面的。

  11.【c】p204解析:

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学生家长可以直接参加学校教育工作。

  12.【a】pl86解析:

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对子女的观察、教育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教育者对子女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也是家庭最明显不过的特点之一。

  13.【a】p221解析:

概念亚里士多德是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

  14.【a】p225解析:

隐形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通过教育环境<

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

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15.【a】解析:

略定义。

  16.【c】p277解析: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d】p295解析:

概念形成策略源于布鲁纳等人的理论研究、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两种,其实施步骤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想。

  18.【c】解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问题解决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19.【a】p346解析:

整体性要求素质教育必须整体化,即素质教育是教育全员性与全面性的统一。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0.【b】p344解析:

道德素质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的,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会做人的根本。

  二、多项选择题

  21.【abe】p81解析教师知识结构有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等三个组成部分。

  22.【abc】p237解析:

概念1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有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材。

  23.【abce】p131解析:

学生的本质属性包括一、学生是人、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4.【abcd】p322解析:

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定向、分解、定位、和熟练四个阶段。

  25.【abce】p251解析教学设计的三大要素:

1.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

教学目标>

、2.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

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3.在进行这中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教学评价>

  26.情境教学法:

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

  27.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8.教育学:

研究教育实施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

  29.活动课程:

侧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

  30.道德行为:

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31.答p310:

首先,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其次,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其三,便于系统的传授各科知识。

其四,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2.答p187:

家长职业类别、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完整性、家庭的气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33.答p333: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4.答p235a.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和综合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d.重视个别差异;

e.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

£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

  35.答plll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其次也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创造性的表现。

  36.答p354道德认知:

即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善恶是非的判断。

  

(1)道德知识的掌握。

道德概念是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2)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的过程:

①从他律到自律;

②从客观的效果到内在的动机;

③从他人到自己;

@1从片面到全面。

  37.答p268答:

发展具有三方面的含义:

①指身体方面的发展;

②指智力方面的发展;

③指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

进行教学活动一方面受一定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1)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

(2)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2012年10月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答案(A级)

一、单项选择题

1.【C】Pl5解析: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2.【C】P61解析:

教育的普及性、群众性,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发展等,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民主性。

3.【A】P47解析:

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4.【B】P24解析:

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

5.【D】P39解析:

教育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6.【D】P37解析: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7.【A】P86解析:

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

8.【B】Pl40解析:

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期是12—15岁。

9.【A】Pl51解析: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的因素是情感。

10.【C】Pl94解析: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校外之校”影响作用的是社会教育。

11.【D】P203解析:

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具有联系面大、快捷、省时比较容易保持等特点的联系方式是通讯联系。

12.【B】Pl99解析: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协调、补充。

13.【D】P218解析:

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中,工具类学科是指语文、外语、数学。

14.【A】P225解析:

隐性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

15.【A】P243解析: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16.【B】1>

276解析:

《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原则。

17.【A】1>

295解析:

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源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18.【D】P320解析:

知识学习的过程是选择、领会、保持、应用。

19.【A】P379解析: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20.【A】1'

347解析:

学校中小学课程应由前人积累的认知、道德、审美、健身经验要素组成。

二、多项选择题

21.【ADE】P82解析:

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教育预见能力、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教育传导能力。

22.【ABE】P242解析:

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包括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其他。

23.【ABCDE】P205解析:

学校与社会机构联系的形式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联系;

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的联系;

学校与公共文化机构的联系;

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系;

学校有选择的与企业、工厂、村镇、部队等的联系。

24.【ABCDE】P323解析:

美国教育家杜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提出疑问、分析、假设、评断、结论。

25.【ABCD】P217解析:

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的要素主要有健身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认知经验要素。

26.发现法:

t'

288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27.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P369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1

28.教育目的:

P26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9.学科课程:

P221亦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

教学时数和期限。

30.道德情感:

F357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31.答P310: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3)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2.答Pl84:

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

(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4)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

(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33.答F332:

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

(1)学习条件的最优化。

(2)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3)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34.答P251: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1)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

(教学目标)。

(2)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

(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3)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教学评价)。

35.答Pl09:

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1)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2)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3)教师的示范作用只能是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现成模式。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36.答P33:

个体发展,即个体的身心发展。

一、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四种:

遗传(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生物特点)、环境(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精力)。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是人和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