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示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343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示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示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示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示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示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示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示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示范教案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示范教案文档格式.docx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分类别、摹状貌。

说明文语言特点:

科学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简练明确。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拱桥(gǒng)弧形(hú

)洨河(xiá

o)

陡坡(dǒu)暴涨(zhǎng)和谐(xié

(zhuó

)不朽(xiǔ)桥墩(dūn)

河堤(dī)惟妙惟肖(xià

o)推崇(chó

ng)

漳州(zhāng)

 强

(2)词语释义

长虹卧波:

拱桥像长长的彩虹一样横卧在波涛之上。

雄跨:

威武雄壮地跨越。

巧妙绝伦:

灵巧高明,超过寻常,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没有能比得上的。

古朴:

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初月出云:

看起来好像是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穿出云层。

不朽:

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交头接耳:

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千态万状:

形态多种多样。

惟妙惟肖:

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独一无二:

没有相同的;

没有可以相比的。

奇观:

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奇,罕见的、特殊的。

胜景:

优美的风景。

序幕:

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就地取材:

在原地取用所需要的材料。

就地,就在原处。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整理全文思路。

答案示例:

第一部分(1、2):

概括介绍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3-9):

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原因。

第三部分(10):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其总体特点是什么?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特点: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赵州桥、卢沟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上述特征。

赵州桥

卢沟桥

形式优美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卢沟晓月、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狮子

结构坚固

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两岸河堤常被冲毁,卢沟桥却极少出事

历史悠久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说明顺序,抓住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三个特征进行说明,有条不紊。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阅读第1、2段,思考:

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自然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开头第1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

第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

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做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

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3.默读第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第四自然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修整。

第五自然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

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

造型优美,用料节省;

结构坚固;

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

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4.指名朗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11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由整体到局部。

5.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并说说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赵州桥:

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卢沟桥:

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江东桥:

修建于八百年前;

长虹大桥:

建于1961年;

双曲拱桥:

建于新中国成立后。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6.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建设呢?

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建设成就是辉煌的,有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达112.5米,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而且,我国桥梁事业在原有基拙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世界仅有的“双曲拱桥”就是其一。

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展示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令读者感到十分振奋并激发出爱国之情。

四、课堂小结

本文重点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

写赵州桥是由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

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分明。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两座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和卢沟桥。

二、新课导入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了解了本课的说明顺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一)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不行,“比较早”程度较轻,是与其他桥梁比较而言,这样表达比较准确。

教师点拨:

在说明文阅读题中,常以某个起限制修饰作用的字、词、句的选择、替换、增删来引导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文中的修饰、限制性词语。

比如:

表范围的:

“都、总、共、总共、统统、一律、一概;

大部分、部分、有些;

只、仅仅”等;

表程度的:

“非常、十分、最、很、极;

几乎、稍微、比较(早)”等;

表揣测、估计的:

“大概、大约、左右、可能”等;

表限制的:

“当时、主要”等。

2.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

“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

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

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3.《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可能”“有记载的”有什么表达作用?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更具可靠性。

4.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去掉行吗?

不行,“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可算”有什么表达效果?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6.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桥宽约8米。

(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

“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二)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通读全文,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你能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1)打比方。

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举例子。

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闻名世界,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分类别。

如写赵州桥: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分明,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4)引资料。

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

引用唐朝张

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

等等。

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列数字。

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6)作比较。

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7)摹状貌。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刻狮子的各种情态,突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本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用语准确、严密。

六、板书设计

 

18 苏州园林

1.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3.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感受园林文化的艺术美。

1.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

3.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

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从桥上走下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

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园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现在,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叶圣陶先生自小生长在苏州,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邀请叶圣陶为其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圣陶欣然允诺。

序文即此篇(略有删节)。

后来图册因故未能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中国四大古典名园:

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古典名园: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轩榭(xuānxiè

) 池沼(zhǎo)丘壑(hè

嶙峋(lí

nxú

n)蔷薇(qiá

ngwēi)镂空(lò

u)

斟酌(zhēnzhuó

)重峦叠嶂(zhà

ng)屈曲(qūqū)

鉴赏(jià

n)栏杆(lá

n)相间(jià

n)

依傍(bà

ng)单调(dià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

因,根据。

宜,适当。

自出心裁: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诗文、美术、建筑等的)。

轩榭:

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败笔:

字、诗词、文章、绘画、设计等方面的缺点和疏漏。

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

重峦叠嶂:

重重叠叠的山峰。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阅历:

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经历;

也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胸中有丘壑:

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俯仰生姿:

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嶙峋:

枯瘦的样子。

珠光宝气:

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

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蔓延:

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诸如此类:

与这相似的种种事物,表示其他以此类推。

诸,众多,凡。

此,这,这样。

别具匠心: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第一部分(1-2):

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总结全文。

2.从第1段中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标本。

“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第2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4.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1.第2段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

为什么?

不能调换。

四个“讲究”构成排比,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追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是总括为了实现园林“图画美”的目的,设计者在设计时遵循的总原则。

它们的次序不能任意颠倒,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并由近而远的关系。

它们的次序也关系到下文段与段之间的排列。

随意颠倒会使文章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效果。

2.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效果,除了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苏州园林追求“图画美”,除了第三至六自然段讲到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园林中各个角落的设计搭配,门和窗的设计雕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色彩搭配等。

3.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①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③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⑥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①②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

③④⑤句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

⑥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符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4.分组讨论:

课文第3-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6段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明。

5.课文第7-9段写了什么内容?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略。

本文按照从总到分的顺序介绍了苏州园林,突出了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效果。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图画美。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整体把握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现在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再进一步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

“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这几个动词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藤萝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心脾。

5.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①“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②“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③“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④“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和严密。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举例说明。

举例子:

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②“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作比较: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②“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打比方: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引资料: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摹状貌: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有何作用?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怎样的好处?

试以第五自然段为例说明。

第一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第二、三句是描写,描写了高处俯下的树枝和低处仰起的树枝交相呼应、错落有致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

第四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苏州园林这样栽种和修剪花木所获得的艺术效果。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助于生动而透彻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和认识。

(四)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都是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相同和不同之处较多,请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比较其异同。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逻辑顺序,不过《苏州园林》采用的是先总后分的顺序。

《中国石拱桥》则主要是按照从一般到特殊、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说明,文章除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之外,还结合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从建于公元282年的旅人桥,说到建于公元605年的赵州桥,建于1189年到1192年间的卢沟桥,最后说到建于1961年的长虹大桥,体现了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

两篇文章都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中这些说明方法没有哪一种居于突出地位。

《中国石拱桥》中举例子是最主要的说明方法,通过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达到对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是作者的基本写作思路,其他说明方法或包含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