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192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Word格式.docx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Word格式.docx

  自然:

地形(山区)坡度大;

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

气候(降水);

植被状况

  人为:

对植被的破坏;

工程建设

  8.洪涝灾害的原因:

(从收支方面思考)

  自然原因:

降水(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丰沛导致河流水量大);

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水系特点;

区域内的地形状况等。

  人为原因:

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围湖造田;

抗灾能力弱

  9.河流流量大的原因:

  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

流域面积;

  10.干旱灾害的原因:

降水和蒸发的时空变化、气候异常等导致河流水量少及变化大;

人口、经济(农业、工业等)发达程度;

污染;

浪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干旱治理措施:

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思考。

如①跨流域调水;

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减少水污染;

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⑧海水淡化等。

  11.内陆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工农业引用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河水灌溉),汇入湖泊的河流水量减少。

  12.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

  原因:

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13.农业区位分析:

  自然区位:

气候(光照、热量、降水);

水源;

土壤、地形惯(消费习惯);

政策等

  14.某一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

  15.欧洲乳畜业,某地区城郊农业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

气候(光热降水)或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消费量大;

②交通方便;

③单位面积的价值高,④人均耕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16.赤潮问题:

  产生的原因

水温;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

  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带来危害:

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17.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流量和流速;

人为原因:

同上

  18.水土流失问题:

降水状况;

地表植被;

土质特点

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等

  19.荒漠化问题:

  产生的原因:

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降水少;

③鼠害,蝗害。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0.土壤次生盐碱化: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

地形低洼;

不合理的灌溉;

  21.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过度抽取地下水。

导致的问题:

地面沉陷、建筑物塌陷、沿海地区海水倒灌

  治理措施:

①控制抽取地下水;

②实行雨季回灌

  22.描述地形特征:

从地势起伏状况和地形类型2方面描述

  23.描述气候特征:

气温高低及季节变化;

降水多少及季节变化

  24.气候成因: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大气环流因素(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风的性质)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

人类活动因素。

  25.描述等温线走向:

与海岸线平行;

与某山脉平行;

与等高线平行;

与纬线平行;

或南北走向;

东西走向;

东南-西北;

西北-东南走向等。

  26.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大气环流(风向);

下垫面(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

  某地区某季节气温分布特点:

气温高低(总体);

极值的位置;

该区域各地的气温差距

  27.分析降水的影响因素:

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或距离海洋远近或海岸线情况、地形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洋流)

  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

水汽(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和过饱和);

降温(气流上升—对流、气旋、锋面、地形抬升);

凝结核

  28.分析雪线高低及变化:

必须考虑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

  29.描述河流走向:

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北-东南;

描述河流流向(从高向低流)

  30.描述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大小;

汛期长短及出现的时间;

水能大小;

冰期及长短;

含沙量多少;

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黄河下游地上河);

凌汛(不普遍)

  31.描述水系特征:

河网密度;

河流长短;

支流多少及分布状态;

流域大小;

落差大小;

流速大小;

流向等

  32.描述某地的环境问题:

从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城市的电磁波、光污染等)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破坏、草原森林破坏、土壤流失、沙尘暴、石漠化等)2个角度思考

  33.分析某地生物物种丰富:

从自然条件多样的角度思考。

一般在山地垂直差异显著的地区物种丰富。

如台湾、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处。

同时也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小有关系。

  34.某地地下水是否丰富:

;

有无含水的地质构造和含水层;

是否有地下水补给的条件(植被状况、坡度大小、降水强度和降水时间)

  35.分析某地的地质作用情况:

  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火山、地热、岩浆岩分布);

变质作用(变质岩分布);

地壳运动(地震、断层、褶皱、板块交界处等)

  外力作用:

风化(温度变化、水、生物等对岩石的破坏);

侵蚀(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

搬运(风力、流水、冰川、海浪);

沉积(流水沉积成的冲击扇、平原、三角洲等,风力沉积成的沙丘、黄土)

  36.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

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37.描述海水特征:

海水温度和盐度

  38.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动力或大气环流(气旋和反气旋、锋面、对流);

沙源(地表状况)沙源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方面思考

  39.分析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

海陆位置;

地形地貌地质;

气候;

土壤;

生物(植被或自然带);

水文

  40.区域经济差异成因: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地形地质;

水;

植被;

自然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数量质量);

科技;

资金;

市场;

交通;

思想观念;

历史或经济基础;

经济联系与协作等

  区域经济发展应从有利和限制性因素2方面进行辨证分析。

  41.区域的资源种类:

气候资源(风、热量、太阳辐射、降水等);

海洋资源(化学、生物、空间、海洋能源、矿产);

陆地资源(矿产、能源—矿产能源、地热、水能等、生物、土地、水资源等);

自然旅游资源。

  从题目的文字、图表信息中获取某区域有哪些资源,甚至是优势资源。

这些资源是区域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区域发展方向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都要以资源为依托。

  某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从农业、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交通运输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等角度思考。

  某区域特色经济:

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有针对性的发展相应的产业。

关键是从文字和图表中获取信息,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优势针对性的作答。

  某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可持续发展及和谐发展的原则组织答案。

农业发展要防止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工业发展重点是防止“三废”污染;

交通也应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旅游业发展要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注意旅游环境承载量等。

  42.盐场自然区位:

海岸地形;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或季节。

  43.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方面:

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和干湿地区;

地形方面:

海拔高,垂直差异显著,垂直自然带多样。

如日本,我国西南地区。

人为原因—保护和破坏。

如印度河流域、黄土高原。

  44.河流凌汛发生的时空条件:

有冰期;

低纬流向高纬;

结冰和融冰时期。

  产生的危害—冰坝抬高水位,浮冰冲击河岸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45.耕地比重大小:

自然—地形气候(热量、水)土壤等;

人为—人口密度、发展历史、市场。

  46.土地利用类型的描述: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

  47.水利工程建设利弊:

利—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生态等综合效益。

  弊—移民、淹没土地、生态危机、文物破坏等。

  48.河流断流原因:

自然—流域内的干湿状况(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的地区分布、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下渗补给地下水;

气候异常情况;

冬季结冰。

  人为—各河段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平衡;

农业、工业、生活用水;

浪费;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西线导致四川水量减少)。

  49.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扩散途径—水平扩散(风);

垂直扩散(对流)。

  污水扩散速度—河流水量大小和流速(从汛期和枯水期考虑);

水系特点。

  污染事件:

人类排放的污染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大气污染事件成因:

自然—污染物不易扩散(逆温、地形为盆地或谷地)。

人为—排放的有害气体过多(或排放污染气体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能源利用结构(燃烧煤炭污染物的排放较其他能源危害严重)。

排放途径—城市交通、工业排放、生活排放(是否有燃煤取暖)。

  水污染:

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放的有毒物质或有机物;

石油泄露;

农业使用化肥农药等。

  50.某区域物产丰富成因:

主要从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方面分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

  51.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

  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有资源调配都有此意义)

  考虑对输出地(资源开发、基础设施、相关产业发展、就业、环保等);

沿线;

输入地(缓解资源或能源紧张、基础设施、就业、相关产业发展、就业、环保等)的影响。

  52.太阳辐射强弱(太阳能):

纬度;

地势;

天气和气候

  53.沼泽地成因:

地表水收入大于支出

  气候因素(降水或地表水量大于蒸发量);

地形地势低洼不利于排水;

高纬冻土(如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我国东北平原)和高原冻土(如青藏高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例如:

江苏浙江多湿地的自然原因:

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海岸线长。

浙江的湿地公园少于江苏的原因:

山地丘陵多、平原少

  54.航天发射:

战略安全因素;

火箭发射“窗口”(天气晴朗能见度好或气候干旱地区,地形植被是否有利于回收);

交通运输;

纬度因素(低纬度地区离心力大)。

  55.核电站建设的区位因素:

  核能的优势—清洁的新能源(无CO2和污染物排放);

能量集中。

  我国的核电站首先在东南沿海建设的原因:

必要性—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市场求量大,常规能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可能性—核电站的地区适应性强(核燃料能量集中,运输量小);

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等。

  法国核能比重最大的原因: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贫乏;

经济发达,资金技术力量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