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精品教育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精品教育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精品教育doc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
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
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
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
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
“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
”“不!
”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
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
“要写,还得会中国来!
”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
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
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
“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
”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946年1月5日
(有删改)
【注】①苏联,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
13.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3分)
回忆想象、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①
读冼星海的自传②
③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14.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
(4分)
“好奇”的原因:
①
“好奇”的内容:
②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不超过150个字)(6分)
答:
13.答案示例: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14.答案示例: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15.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
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答案示例二:
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
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名族交响乐》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9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①时令正是仲春。
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经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
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然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
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
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冷的。
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
可是不是吹,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过巧夺天工的风筝。
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
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的脚不沾地。
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
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
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唧唧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他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
然后用大团大团的作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这些线来的可不容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
喝!
风筝!
全是风筝!
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
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
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
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
夜色朦胧。
我们几个小伙伴偷偷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但不去有坟茔的地方,虽说不怕,可终究有些煞风景。
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沾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一样闪烁。
这通常极难放。
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
但是,偶有成功的时候,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
有时候明明飞起来了,却偏偏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
这时的小伙伴们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
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
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
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
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
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的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选文有删改)
13.本文回忆童年生活,主要围绕风筝回忆了小时候①、②两件事。
(2分)
①②
14.阅读第⑤段,看看生动有趣的场面是怎样通过语言来体现的。
15.第⑦段文字中,有许多句子写的传神精妙。
试选取一句进行赏析。
(字数100字以内)(4分)
(一)《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共8分)
13.①做风筝;
②放风筝;
(共2分。
每空1分)
14.本段文字,抓住风筝的数量多、造型各异等特点展开具体的描写,同时,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相映衬,将放风筝的场面写得生动有趣,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分。
每个要点1分)
15.示例:
“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的越飘越远。
”这句话活灵活现的再现了放风筝时的情景。
特别是“摇头晃脑”一词,将风筝拟人化,让人仿佛看见失去控制的风筝在高空中飞舞的样子,又能感觉到小伙伴们由放飞的得意到失意的无奈与惋惜。
(共4分。
选择句子1分,明确分析点1分。
意思表述清楚流畅2分)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
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
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
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
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
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
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
算了,别想了。
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
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
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
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
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
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
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
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⑾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
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
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
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⑿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⒀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
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
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⒁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21、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22、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
2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6分)
&
darr;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
改摘山果卖得不少钱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2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26、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⑤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
(80字左右)(8分)
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好望角
连俊超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
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
“岸边像什么?
”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
“非洲好望角!
”我愣住了。
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
“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②我不解地问:
“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
“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
”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
河上无风。
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
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
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
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
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
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
”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
“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
”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
“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
可书没读多少,又是&
lsquo;
革命&
rsquo;
什么的。
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
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
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
”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
“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
”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
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
“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
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
有&
呢。
”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
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
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
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
“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
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
”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
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
“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
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
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
”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⑨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
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
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
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
回头一看,他娘的!
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
这不就是好望角吗?
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
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
”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选自2019年2月《今日教育&
bull;
读写舫》)
13.阅读全文后,围绕“好望角”,在方框中补全对故事内容的概括。
小时候企盼长大后到好望角执着追求梦想
长大成家时怀疑好望角的存在
老年时找到新的精神慰藉
14.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
(2)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21世纪
15.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根据句后的提示进行赏析。
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动作描写)
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
(心理描写)
16.结合全文,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
17.每个人在追逐“好望角”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一)13.梦想被现实逐渐磨碎;
在家门口找到好望角。
14.
(1)“诡秘”原指(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
这里指老人的笑中含有深意,隐藏着他的人生的秘密,让人不解而好奇。
(2)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这本小册子是老人的至爱,在长久的岁月历程中,小册子被老人翻得“满目沧桑”。
15.A.谈起儿子,骄傲的背后是深深的痛,内心深处的疼痛化成外在的“微微颤动”;
“深深的吸”和“缓缓的呼”都是内心极度痛苦的一种掩饰行为,表面的平静折射的是人物内心的不平静。
(能结合3个分析言之成理即可)B.比喻句“院子太大了,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非常形象生动,这样的比喻既符合老人的身份特点,又写出了老人内心那种空荡荡的失落孤独的感觉。
(言之成理即可)16.这是一个怀揣梦想多年却至老也终未实现,历尽人生沧桑的老人。
小时,小学没读完,鬼子来了,四处逃难,和爹娘跑散了;
解放后,只想把书念成,可书没读多少,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
老年时,儿子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拦都拦不住离世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了却残生。
但苦难没有把老人打倒。
他没有因为梦想的无法实现和生活中的种种变故而终日消沉低迷下去,老人靠对梦想——“好望角”的坚守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人生的苦难。
17.(言之成理即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生命的历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每个人应该首先意识到这一点。
在不如意中能够活出如意,方法之一就是至始至终保持并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用梦想来引导自己的行动,用坚守梦想来冲抵苦难的煎熬。
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
“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
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
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
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
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
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
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
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
“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
“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它干嘛?
”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
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19.选问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
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
20.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2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1)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2)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笑了:
“买得太多了……”
22.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
23.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19.(4分)“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
(2分)因为“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美”的。
(2分)(意思对即可)
20.(3分)示例:
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
“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
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从用词或修辞方法角度赏析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1.(4分)
(1)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
(2)“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22.(2分)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意思对即可)
23.(3分)示例一:
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
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示例二:
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
(“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
“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
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指出写法并举出例子2分,分析作用1分)
2019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