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昆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5681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昆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昆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昆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昆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昆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昆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昆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昆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昆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蜂总科各科及部分亚科的寄主范围

亚科寄主范围亚科寄主范围

大腿小蜂亚科鳞翅目、双翅目幼虫或蛹、脊柄小蜂亚科鳞翅目螟蛾类原寄生或重寄生

小蜂亚科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蚁小蜂科蚁幼虫或蛹、内、外寄生双翅目环裂亚目、木虻科

巨胸小蜂科鳞翅目、脉翅目、双翅目、金小蜂科鳞翅目、鞘翅目幼虫或蛹鞘翅目及叶蜂

蝇蛹小蜂科双翅目围蛹狭面姬小蜂亚科鳞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寄生蜂及蜘蛛卵

姬小蜂亚科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蚜小蜂科蚜虫、介壳虫、粉虱

叶蜂、寄生蜂卵

旋小蜂科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直翅目、赤眼蜂科主要为鳞翅目

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叶蜂等。

2、寄生性双翅目昆虫

⏹双翅目昆虫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

因此在农林有害生物的防治方面不论种类、数量和防治效果上为仅次于膜翅目的类群。

(1)寄生性双翅目昆虫的生活习性

成虫羽化后需要补充营养,否则卵不能够发育。

食物通常为植物花蜜、分泌物及动物有机废物。

有些直接产卵或幼虫于寄主体内或体表,产卵数较少(少于100粒);

有些则产卵于寄主活动场所或远离寄主的地方,产卵数量巨大(数千至10000粒)。

(2)寄生性双翅目昆虫的类群

在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上寄生的双翅目昆虫有摇蚊科、瘿蚊科、网翅虻科、蜂虻科、食蚜蝇科、家蝇科、蚤蝇科、头蝇科、麻蝇科、寄蝇科、长脚蝇科等21个科。

(3)寄生性双翅目昆虫的寄主范围

科寄主范围科寄主范围

摇蚊科蜉蝣稚虫、外寄生瘿蚊科木虱科、蚜虫科、网蝽科,内寄生

网翅虻科蝗虫成虫、若虫、蜂虻科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

金龟子幼虫、蛹鞘翅目幼虫和蛹

蚤蝇科蚂蚁蛹和成虫、瓢虫的幼虫和蛹、鳞翅目幼虫和蛹、双翅目幼虫、

蜜蜂、蟋蟀、多足纲的成虫、蜘蛛、蝗虫的卵等

蜣蝇科金龟子成虫隐毛蝇科吹绵蚧(1888年曾由澳洲引入美国)

粪蝇科鳞翅目幼虫丽蝇科蚯蚓和蜗牛

邻寄蝇科甲壳类、鳞翅目、鞘翅目突颜寄蝇科蝽总科、内寄生

头蝇科同翅目叶蝉科、沫蝉科、麻蝇科直翅目、脉翅目、同翅目、半翅目、

飞虱科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蜗牛等

寄蝇科鳞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长脚寄蝇科鳞翅目、鞘翅目幼虫

半翅目、直翅目、竹节虫目、蠼螋、其他节肢动物,内寄生

—————————————————————————————————

3、寄生性鞘翅目昆虫

鞘翅目中已知有12个科具有寄生习性。

寄居甲科Leptinidae、大花蚤科Rhipiphoridae、羽角甲科Rhipiceridae全部种类寄生。

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郭公虫科Cleridae、长角象甲科Anthribidae若干种类寄生。

步甲科Carabidae、扁甲科Cucujidae、薪甲科Lathridiidae、坚甲科Colydiidae、隐额甲科Passandridae、瓢虫科Coccinellidae少数为真正寄生的种类。

(1)寄生性鞘翅目昆虫的寄生习性

寄主范围较窄,且产卵于寄主体外或远离寄主。

初孵幼虫具有发达的胸足,活泼,具寻找寄主及潜入寄主体内的能力。

找到寄主后进入二龄时足发生退化而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幼虫。

(2)寄生性鞘翅目昆虫的寄主范围

羽角甲科蝉的老熟幼虫体内隐额甲科天牛幼虫体外

扁甲科树木害虫薪甲科介壳虫

瓢虫科介壳虫隐翅虫科双翅目围蛹内

郭公虫科棉铃象甲体外坚甲科天牛、吉丁、象甲幼虫、蛹体外

大花蚤科蜂类幼虫、蜚蠊体内长角象甲科雌性介壳虫体内

———————————————————————————

4、寄生性鳞翅目昆虫

寄蛾科Epipyropidae是典型的寄生性昆虫。

举肢蛾科Heliodinidae、尖蛾科Momphidae、夜蛾科Noctuidae有一些寄生种类

寄生性鳞翅目昆虫的寄主范围

————————————————————————————科寄主范围

举肢蛾科国槐、枣树的大球坚蚧

寄蛾科蝉、叶蝉、飞虱、长头蜡蝉、广翅蜡蝉、宽额蜡蝉、蛾蜡蝉、瓢蜡蝉、麦蜡蝉等蜡蝉总科害虫。

——————————————————————————

二、捕食性天敌昆虫

昆虫纲中捕食性的类群很多。

蜻蜓目、螳螂目、脉翅目全部种类均为捕食性。

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债翅目、啮虫目、革翅目、缨翅目、鳞翅目中一些类群或一些科中大多数种类为捕食性。

(一)捕食性昆虫的生物学

1、了解生活习性、明确益害关系、恰当评价、合理利用

水生捕食性昆虫不仅捕食其他水生昆虫的幼虫,也常常捕食鱼苗或其他小动物,有利有弊蜻蜓幼虫捕食孑孓,也捕食鱼苗。

脉翅

目齿蛉科捕食水虿、蜉蝣幼虫、石蝇幼虫。

陆生捕食性昆虫的作用也应一分为二。

蜻蜓捕食善飞昆虫,螳螂捕食多种昆虫。

芫菁幼虫生活在蝗科卵囊内,但成虫危害作物。

2、食性的区分

广食性捕食范围很广涉及众多目甚至其他动物:

蜻蜓、螳螂

寡食性捕食范围较窄捕食对象常为生活习性相似的或近缘的种类。

食螨瓢虫(捕食叶螨)

单食性捕食范围很窄仅捕食一种昆虫或同属的若干种。

澳洲瓢虫(仅捕食吹绵蚧)

3、捕食的方式

吸食捕食对象的体液草蛉幼虫、龙虱幼虫

捕食体液和其他部分螽斯、螳螂、蜻蜓成虫

许多捕食性昆虫是即灵敏又凶残的捕猎者,能够在地上或植物上活跃地寻找猎物,例如步甲、草蛉幼虫或螨类。

有的可在飞行中捕猎,例如蜻蜓和食虫虻等。

一些种类具有特殊的适应性的捕猎器官,如螳螂的捕捉式前足和蜻蜓的水生稚虫的下唇面罩等。

许多种类幼虫和成虫期都是捕食性的,捕食的猎物可有所不同。

而有些种类则仅在幼虫期为捕食性,成虫是以花蜜和蜜露为食(多数情况下雌性成虫为非捕食性,仅负责在猎物上产卵而为其寻找猎物。

猎物常为蚜虫或介壳虫等固着和群集生活的昆虫。

)例如,蚜蝇和瘿蚊把卵产在蚜虫群体的附近,无眼无足的幼虫以这些蚜虫为食。

有些可利用各种‘陷阱’,最著名的是蜘蛛网和蚁狮的沙地陷阱。

还有一些可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使猎物就范。

业已证明那些具有相对简单和直接的生活方式的捕食性天敌在应用生物防治中最为适用。

4、依赖于密度当作用的种群密度增加时其捕食作用加强,当种群密度降低时,其捕食作用减小。

如单食性和寡食性种类,成为害虫数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二)捕食性昆虫的类群及捕食对象

蜻蜓目Odonata17个科,均为捕食性。

成虫捕食蚊、蝇、蛾、蝶、叶蝉等多种善飞害虫,但也捕食寄蜂、茧蜂、姬蜂等有益天敌。

幼虫(稚虫)水生,捕食孑孓等水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但也捕食鱼卵和鱼苗。

半翅目Hemiptera

水生半翅目昆虫:

划蝽科、负子蝽科、仰泳蝽科、蝎蝽科、潜蝽科、蜍蝽科、蟾蝽科等捕食范围广,包括水生昆虫和其他小动物。

半水生半翅目昆虫:

黾蝽科、宽黾蝽科、尺蝽科、水蝽科捕食稻飞虱和其他稻虫。

陆生半翅目昆虫。

猎蝽科Reduviidae均为捕食性。

一些种类吸食哺乳动物或鸟类血液,其他捕食包括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等各种昆虫及小动物。

姬蝽科Nabidae常见于粮、棉、蔬菜、牧草等农作物及杂草。

成虫和若虫食性相似,捕食蚜虫、叶蝉、木虱、网蝽、长蝽、盲蝽、瘿蚊、跳甲、守瓜、象甲、蝶蛾类卵及幼虫,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

花蝽科Anthocoridae小型半翅目昆虫。

捕食蚜虫、木虱、介壳虫、叶螨、蓟马、鳞翅目昆虫的卵及幼虫等各种昆虫及小动物,兼食植物汁液。

蝽科Pentatomidae只有益蝽亚科的部分种类为捕食性。

捕食鳞翅目幼虫、甲虫幼虫、叶蜂幼虫等。

益蝽以松毛虫等林木害虫幼虫为食;

镯敌生活在果树上,捕食鳞翅目幼虫。

盲蝽科Miridae只有少数种类为捕食性。

黑食蚜盲蝽以捕食蚜虫为主,兼食植物汁液。

黑肩绿盲蝽常见于稻田,捕食稻飞虱的卵及叶蝉的卵。

长蝽科Lygaeidae只有大眼长蝽科为捕食性。

生活于杂草丛或果林、苗木、田地等,捕食蚜虫、叶蝉等微小昆虫。

脉翅目Neuroptera分为3个亚目,均为捕食性。

广翅亚目幼虫水生,捕食水中生活的昆虫;

蛇蛉亚目幼虫陆生,捕食生活在树上的昆虫;

扁翅亚目幼虫大多陆生,捕吸式口器善捕陆生昆虫,吸食体液。

粉蛉科Coniopterygidae

生活于果园和树林,捕食红蜘蛛、蚜虫、介壳虫、粉虱等害虫。

褐蛉科Hemerobiidae生活于果林和树木上,捕食蚜虫、介壳虫、木虱、叶蝉和红蜘蛛等害虫。

草蛉科Chrysopidae幼虫喜食蚜虫,故称“蚜狮”。

生活于果园和树林,捕食红蜘蛛、介壳虫、木虱、叶蝉、蝶蛾类的幼虫及卵。

蝶蛉科Psychopidae种类少,生活于树皮和树干缝隙处,捕食蛾类幼虫等害虫。

蝶角蛉科Ascalaphidae成虫十分活泼,捕食小虫;

幼虫生活于植物上或石块等杂物下,捕食小虫。

鞘翅目Coleoptera捕食性和寄生性的种类集中在肉食亚目和多食亚目中,不少是害虫的重要天敌。

肉食亚目中重要类群有虎甲科、步甲科、龙虱科等,多食亚目中重要类群有瓢虫科、萤科、芫菁科等。

虎甲科Cicindelidae成虫生活于地面,行动十分迅速,善飞,捕食各种昆虫,捕食能力极强。

步甲科Carabidae种类众多,已知21000多种,成虫及幼虫均为捕食性,捕食各种昆虫、蚯蚓、蜗牛等,捕食量极大。

瓢虫科Coccinellidae种类众多,大多为捕食性,成虫及幼虫均捕食,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等,捕食量极大。

对捕食对象有一定选择性,不少种类属于寡食性种类。

瓢虫是各国在生物防治中非常感兴趣的天敌昆虫。

自1888年美国加里福尼亚从大洋州引进澳洲瓢虫以来,瓢虫作为天敌引进成为生防工作的重要方面,引进的瓢虫种类日益增多。

已有20种瓢虫引进后对害虫产生了明显的控制效果。

在我国生物防治工作中,瓢虫的利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膜翅目Hymenoptera捕食性种类很多。

寄生性种类的成虫也常取食寄主的体液。

黑青小蜂以产卵管插入寄主棉红铃虫幼虫体内吸食寄主体液,因而刺死的寄主比寄生还多。

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在产卵时也有取食由产卵管刺伤卵壳而流出的体液的习性。

取食寄主体液的寄生蜂成虫是相当普遍的。

蚁科Carabidae大多数种类为捕食性,捕食各种动物,尤其捕食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

在森林中,蚂蚁捕食各种害虫,成为森林的保护者。

双翅目Diptera捕食性种类很多,在成虫期或幼虫期捕食各种昆虫。

双翅目昆虫的习性十分复杂。

其中有植食性的,如实蝇科、瘿蚊科、潜蝇科等,为作物的重要害虫;

有腐食性或粪食性的,取食动物的尸体、腐败的植物体或动物的粪便,如家蝇、麻蝇、丽蝇;

也有寄生性的。

食蚜蝇科Syrphidae幼虫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蝉、蓟马、小型鳞翅目幼虫。

成虫取食花粉、花蜜以及蚜虫分泌的蜜露等。

食虫虻科Asilidae幼虫生活于湿土或腐木中,捕食各种昆虫及小动物;

成虫善飞,食性很广,捕食蝗虫、蟋蟀、蝇类、蜂类、甲虫、蜻蜓等各种昆虫。

其益害要慎重评价。

蜂虻科Bombyliidae幼虫寄生、寄食或捕食,常见于蜜蜂、胡蜂巢内或蝗虫的卵囊中,或取食蜂蜜、或取食蜂蚴或蜂蛹、或取食蝗卵。

瘿蚊科Cecidomyiidae一些种类捕食或寄生蚜虫、介壳虫及其他小型昆虫群落中,或捕食叶螨。

第二节其他捕食性动物

有许多动物类群也能够捕食有害生物,在自然系统中对有害生物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

其中一些种类已作为害虫天敌被利用。

包括节肢动物的蛛形纲、脊椎动物的两栖类、益鸟、兽类及鱼类等。

一、农田蜘蛛

⏹是稻田、棉田、果园等农林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

对害虫具有重要的自然控制作用,已引起广泛重视。

⏹日本报道,稻田蜘蛛14科91种;

果园蜘蛛19科115种。

⏹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已进行了对农田蜘蛛的调查及保护利用研究;

初步查明农田蜘蛛130多种。

⏹农田蜘蛛的保护利用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重要内容。

(一)农田蜘蛛的习性

⏹肉食性,喜食活食,主要食物为昆虫,也捕食叶螨和其他蜘蛛甚至同种间相互残食。

⏹在农田中,可捕食多种农林害虫,捕食量大。

草间小食蛛每天能捕食棉铃虫幼龄幼虫100头以上,捕食飞虱、叶蝉4至5头。

拟环狼蛛每天捕食黑尾叶蝉10头。

⏹在棉田、稻田,有些蜘蛛还能够捕食一些蛾类成虫。

纺丝和结网

⏹蜘蛛均可纺丝。

丝一般用于建巢和做卵囊;

有的用丝结网和包裹猎物;

雄蛛用丝做精网进行交配;

拖丝用于下降、行走或附着;

幼蛛借丝飘荡空中,进行扩散。

⏹根据结网与否,将蜘蛛分为游猎蜘蛛和结网蜘蛛两类。

(二)农田蜘蛛的主要类群

⏹微蛛科Micryphantidae

常见于稻田、棉田、旱地、果园、茶园,是农田中十分普遍的一类,占蜘蛛总量的50%至70%。

结小网于植物丛中,捕食叶蝉、飞虱、蚜虫、稻纵卷叶螟、棉铃虫幼虫。

⏹球腹蛛科Theridiidae

结不规则笼状或盘状小网于植物之间,捕食叶蝉、飞虱等小虫。

⏹肖蛸科Tetragnathidae

生活于稻田、棉田、近水的杂草和灌木丛中。

⏹圆蛛科Araneidae

在田边、地边杂草、灌木丛间、植株与田埂间或稻株间布车轮形网。

捕食飞虱、叶蝉等小虫。

对蛾类也有一定控制。

⏹狼蛛科Lycosidae

不结网,常见于地面、稻田水面、田埂边、沟边和植株间。

善于行走、行动敏捷,食量大、食性杂。

捕食叶蝉、飞虱等小虫,也捕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螟等多种中小型蛾类及黏虫低龄幼虫和蝼蛄。

是稻田中的重要天敌。

发生量占10%至40%。

⏹猫蛛科Oxyopidae

不结网,游猎于杂草及灌木丛上。

捕食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蚊蝇等及小型蛾类。

⏹管巢蛛科Clubionidae

游猎生活,以丝将叶片卷成管状为巢。

是稻田常见类群,其密度约为第五位。

⏹跳蛛科Salticidae

不结网,游猎生活,常见于田间的稻丛、棉株、蔬菜、果树等茎叶上捕食害虫。

⏹漏斗蛛科Agelenidae

结漏斗形网,在山区农田常见。

捕食黑尾叶蝉、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的成虫和幼虫。

二、螨类

⏹3亚目、7亚科、267科、50万种。

⏹害螨类危害各种农作物及储粮干果,寄生于人畜体上,传染各种疾病。

⏹益螨类能寄生或捕食其他农业害虫和害螨,在生态系统中是害虫和害螨类的重要自然控制因子。

⏹根据习性分为寄生性螨类和捕食性螨类。

是天敌保护方面的重要类群。

有些已应用于农业生产,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

种类很多,分布广泛,世界已知800多种。

一般为捕食性,也能取食花粉。

捕食棉花、果树、豆类、蔬菜等作物上的害螨。

智利植绥螨Phytoseiuluspersimilis已被欧美一些国家成功地用来防治温室的叶螨;

我国也曾引进,初步实验效果较好。

我国四川、广东等地曾研究过几种植绥螨的繁殖和利用。

表明对橘金爪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长须螨科Stigmaeidae

常见于果园及菜地。

能够捕食叶螨、瘿螨、蚧类和粉虱的若虫。

其他捕食螨类及其有关资料

名称习性

————————————————————————————吸螨科捕食苜蓿害螨、绿圆跳虫、棉蚜

绒螨科寄生于蝗虫体外、若螨和成螨捕食蝗虫卵、棉蚜

赤螨科寄生于蝗虫、小地老虎、捕食棉铃虫卵、寄生和捕

食棉蚜、捕食红蚧

大赤螨科捕食红叶螨、家蝇卵、寄生于蝗虫的器官和气囊

囊螨科寄生于蜚蠊体内、寄生于麦蛾

三、食虫益鸟

益鸟的种类多,捕食量大,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

我国的鸟类约1100多种。

其中主要以昆虫为食的鸟类约占50%。

常见的食虫益鸟类有大山雀、大杜鹃、红脚隼、大斑啄木鸟等15科23种。

我国在食虫鸟类的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方面已作了大量的工作,为益鸟的保护、招引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地区鸟类种数捕食害虫情况

河北省昌黎县53种37种完全以昆虫为食,其余食物中50%为昆虫;

江苏省茅山林区100种27种吃松毛虫;

辽宁省40多种捕食松毛虫、松壳蛾、枯叶蛾、天幕毛虫、舞毒蛾、尺鹱、螽斯、蝼蛄、叶蜂、金龟子、天牛、吉丁虫等;

燕珩胃中90%的食物是蝗虫,其雏鸟平均每天吃90头蝗虫;

戴胜可啄食地下的蝼蛄和金针虫。

————————————————————————————

红嘴山鸦

灰喜鹊

大山雀

沼泽山雀

乌鸦

鹊鸲

北红尾鸲

山脊令

白脊令

田鹩

红尾伯劳

红脚隼

大杜鹃

燕珩

白翅浮鸥

楼燕

大斑啄木鸟

绿啄木鸟

家燕

金腰燕

黑卷尾

暗灰雀鹎

黑枕黄鹂

(一)常见农林益鸟的种类

 

(二)食虫益鸟的保护和招引

⏹保护益鸟的巢、卵和幼雏

⏹为益鸟创造居留的条件

⏹冬季的喂养和设立饮水槽

四、食虫两栖类

两栖类中的蛙和蟾蜍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料,是农田中的重要天敌类群之一。

(一)食虫蛙的生活习性

成体生活于陆地,喜近水阴湿的环境,产卵于水中。

捕食对象主要是昆虫,其中大多为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叶蝉、稻蝽、稻蝗、蚱蜢、蝼蛄、蟋蟀、斜纹夜蛾、金龟子、叩头虫、白蚁、蚊蝇等农业害虫,也有蜗牛等有害生物。

食量大,一只黑斑蛙每天吃70至90头叶蝉或稻虱;

泽蛙一天最多可吃266头叶蝉。

活动时间长,黑斑蛙和泽蛙在长江以南每年可活动8个月。

(二)食虫蛙的类群

水栖蛙类生活在水域附近或水中。

生活于稻田、池塘、沼泽地的黑斑蛙(青蛙、田鸡)、金线蛙、沼蛙能捕食大量农田害虫;

生活在山间溪流内、在山间林地捕猎的棘蛙、臭蛙、湍蛙。

陆栖蛙类成蛙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林木草丛,如蟾蜍、泽蛙、林蛙、姬蛙、狭口蛙等。

种类多、数量大、分布极广,对控制旱地害虫起着积极作用。

树栖蛙类善于攀登枝叶,可利用指和趾末端的吸盘爬上灌木丛和高杆作物的枝叶,吞食农作物害虫,如雨蛙、树蛙等。

第三节害虫天敌的保护与助长

一、昆虫生命表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的天敌是抑制害虫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应用昆虫生命表能够明确说明其作用。

Morris(1963),Watt(1961,1963)给出一个基本的数学模型来说明昆虫生命表及其数据分析方法:

I=N2/N1

=SE•SL1•SL2…SPP•SP•SA•F•PF•P♀

其中:

I—种群趋势指数

N1—当代数量;

N2—次代数量;

SE—卵存活率;

SL1•SL2…—各龄幼虫存活率;

SPP—预蛹存活率;

SP—蛹存活率;

SA—成虫存活率;

F—指定的标准卵数;

PF—雌虫实际能够达到标准卵量的%;

P♀—雌虫占成虫总数的%。

解释:

在该公式中,I(种群趋势指数)是研究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

其中F为指定的标准卵量,一般不作任何改变,其他各个组分都因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化。

天敌对于PF(雌虫实际能够达到标准卵量的%)和P♀(雌虫占成虫总数的%)两个组分的影响较小,但对各个虫期的存活率(SL1,SL2…SPP,SP,SA£

©

的影响非常大,往往成为I值下降的重要因素¡

£

从表中看出,主要由于天敌的作用而引起稻褐飞虱下代种群数量的明显下降,下代卵量仅为原世代卵量的9%。

其中卵寄生蜂的作用使存活率下降最为明显。

如果排除卵寄生蜂的作用,则:

I=(0.2528)(0.6360)(0.58)(150)(0.3126)(0.875)=3.826

增长倍数(M(SE))=I(SE)/I=3.826/0.09=42.5即:

卵期天敌被排除后,害虫种群数量增长趋势将比原来增长42.5倍。

二、保护天敌在害虫种群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害虫管理)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把害虫种群数量长期控制在一个低水平以下,不会引起经济上的损失。

天敌的保护是实现害虫种群数量控制的基础。

选择性杀虫剂和选择性施药方法是当前天敌保护的重要途径。

采取对害虫杀伤力相对较大、对天敌杀伤力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