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长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5517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家长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年级家长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年级家长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年级家长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年级家长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家长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一年级家长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家长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家长手册Word文件下载.docx

可以告诉孩子,上学后能读更多的书,学电脑……还会结识更多的新朋友、新老师,他们都会喜欢你。

2、告诉孩子学校生活好,知道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让孩子明白上小学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

小学的老师个个知识都很渊博,个个都很了不起,而且和幼儿园老师一样非常爱孩子,只要肯认真学习还有机会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且要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在小学将体验到的种种幼儿园所体验不到的乐趣。

二、物质准备

在重视孩子心理准备的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物质准备,为孩子购置必需的学习用品,教会他们学会自己整理书包。

1、书包1个:

要给他准备一个合适的双肩式书包,大小应跟孩子的身高适宜。

要求是质料要轻、肩带要宽阔,功能不要太多,在上面显眼的地方写上孩子的班级、姓名。

2、铅笔盒一个:

长20厘米左右,最好分上下两层。

建议给孩子买功能最简单、色彩不鲜艳的铅笔盒或铅笔袋。

现在很多的铅笔盒,功能很多,样式花哨像玩具,按某个按钮就会弹出什么出来,这样的铅笔盒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造成上课不听讲,建议不要买。

3、直尺一把:

直尺是小学生必备的,特别是刚进一年级的小学生,会经常用到直尺。

买一个15厘米或20厘米,普通的塑料直尺就可以了。

4、铅笔:

小学生以使用铅笔为主,每天带5支削好的2B的中华铅笔,(每天晚上,请家长帮助孩子把铅笔削好,贴上名字或者做好标记。

注意:

不要把转笔刀或小刀一类的用具带到学校)禁止使用自动铅笔,因为使用自动铅笔非但不利于练字,而且铅芯容易断,很容易分散孩子上课时的注意力。

所以,刚入学的学生用传统木制2B铅笔就可以。

5、橡皮一块:

最好是长方形,高级绘图橡皮,比较好用擦得比较干净。

6、包书皮和本皮:

请家长帮助学生完成。

包好后在书和本上各写好书名、班级和姓名。

每本书孩子都可以独立识别,以免上课时不知道拿什么书。

7、垫板:

写字时必要用具。

8、家长尽力为孩子创设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条件,如给孩子设置固定放书包、用具、图书等的地方。

选择合适的灯光照明,适合孩子高矮的桌椅,不要将孩子安排在与电视机同屋的房间,要给他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在准备以上学习用具时,请家长注意要简单,功能不要太多,不要太复杂,以免在课堂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听讲效果。

孩子的每一件用品都需要标记上名字,以免混淆。

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

共同准备,一是让孩子体验即将作学生这一快乐的过程;

二是从现在开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培养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入学是孩子一生当中,特别是学习生活当中,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孩子是从幼儿向儿童转变,从游戏向学习转变,孩子入学以后会经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表现各不相同。

第一个时期是兴奋期:

孩子入学前心情激动,兴奋得睡不着觉,充满自豪感,有想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第二个时期是厌倦期:

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学生感到负担重而不想上学。

第三个时期是适应期:

开学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

孩子的这些表现,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他今后的学习、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帮孩子过好人生的这个转折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生活上的准备

1、生活上

(1)生活能力上的培养和逐步过度也是很重要的,平时每天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吃饭、穿衣、收拾书包,一定要让他自己来。

也就是说,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家长一定不要代替,哪怕做的不够好,是自己劳动得来的就值得鼓励。

一次做不好就教,两次,三次,总会有做好的一次,既是锻炼孩子的能力,也是解放了家长。

(注重凡事的“第一次”)

(2)还要有一点规则意识,集体生活带来规则和意识(小学生守则)。

纪律是大问题,给孩子讲讲学习、生活中有哪些规则,规则不是限制学生,而是保证你生活得更好:

安全、方便。

让学生管理自己,遵守规则,(学生犯了错不要怕、急,改了就行,第一次出现错误,就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要知道学生不可能不犯错。

(3)学生的交往问题。

有的孩子害怕生人,不敢与人交往。

家长可以:

A串门去从来不去的人家,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锻炼;

B与小伙伴相处时,要多看别人的优点,人际交往的秘诀就是多看别人的优点;

C解决纠纷的方法,学生爱告状,告诉学生多做自我批评。

(游戏时与别人协商、合作;

同情关心同学,在别人有需要时乐于帮助他人;

不乱拿别人东西,得到同意可借用并及时归还;

主动道歉、学习原谅别人;

做错事能接受批评,并愿意改正。

(4)生活自理能力也要慢慢锻炼,如:

地面有脏纸,桌子上有水等等,让孩子主动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坚持一个原则----决不能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做。

(5)在生活习惯上也要改变一下,让孩子按照学校作息制度起床、睡觉、吃饭,让学生不至于进校后突然变得消瘦和疲惫不堪。

早晨起得早,早餐要吃耐饥的食物,让孩子一顿吃饱;

午餐前不吃零食或甜品,中午准时开饭;

晚上早一些睡觉,少看电视。

还可以教孩子认识钟表,使他们养成概念,学会掌握时间,以后不至于上学起不来。

2、具体准备:

(1)分清左右;

自身的左右;

黑板上、书上的左右。

(2)认识点字:

课表上的字、书的名字、家长的名字。

(3)学会写学校的名字、自己的名字。

(4)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

父母的名字;

父母的联系电话。

(5)有一些规则意识。

纪律是个大问题,是保证学习的前提。

3、放学:

(1)带好自己的衣物,主动向教师、同伴告别。

(2)清楚地记住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能向家长重复。

(3)不跟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走。

家长没来要回学校等。

四、习惯的准备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

这包括:

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学校要求学生7:

40以前到校,而且要养成在家吃早餐的习惯;

放学后,回到家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

另外,还要培养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

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要调整孩子的生物钟:

要求孩子每天最晚9:

30睡觉,早上6:

30起床,每天保证一定的睡眠。

开学后,有些学生不适应,可能会上火,请家长注意让孩子多喝些水,以免生病。

2、上学以后孩子要独立去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东西。

学生可以专门准备一个记事本,家长能够每天抽出点时间,对孩子是否完成老师交待的事情进行指导,具体做法:

一次提醒,一次检查,一次表扬,例如:

下学接孩子的时候,问问他“今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什么呀”,孩子做完了,家长要检查签字,完成得好,别忘了要肯定孩子,完成得不好或者没完成,也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有过几次经验以后,孩子就会明白,记住老师交待的任务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完成,这样他在听老师讲话和记事方面都会认真许多。

3、上学以后,需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许多,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自己的东西由自己保管的意识。

这样就造成有些孩子几乎每天都在丢文具,根据这种现象要求每种文具都用圆珠笔在纸上写上名字,用胶条粘下来帖在文具上,让他自己认识自己的东西。

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钱,丢了再买就可以了,但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另一方面,开学初,每个同学准备一个资料夹,让学生将老师下发的课程表、卷子等资料,分类整理在文件夹里面,交给他自己保管,逐步培养他管理好自己东西的意识。

4、开学以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会比较紧张,常常有事情不敢大声说出来。

在这一点上,胆子较小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特别注意,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的环境,鼓励孩子多和别人交往。

5、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

最初,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再让他学着做。

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这种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竞争的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是要有一个养成过程的,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共同配合。

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有害终生。

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

家长不够尽责。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

尤其是一些双职工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没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

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现在,让我们把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展开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成才的摇篮。

那么父母就是哼唱这成才摇篮曲的“歌手”。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

入学是孩子生活的新起点,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的里程。

从孩子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告别了无忧无虑的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幼儿时代,开始正式跨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时代。

这个时期既是孩子学习的知识含量大幅度增长、开启智慧之门的黄金时期,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单是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也是我们做家长的一份责任。

只有家校双向配合,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使教育收到显著成效。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家长要让孩子知道:

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

如:

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

在家中,刚开始的时候,家长可以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应该怎么样摆放整齐。

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就会慢慢养成习惯。

经过半年的训练,孩子基本上就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家长还要及时根据他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奖励。

半年后,您的孩子在一次次的鼓励中就会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

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语文预习要求是:

一划,大声地朗读课文三次或以上,用横线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波浪线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

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尝试认读。

三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四讲,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五答,尝试性回答文中泡泡里的问题。

六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

“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

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

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

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一种最有效途径。

(三)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把不能巩固地掌握知识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忘记了所装载的东西捆在车上,也不往后看看,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赶路,东西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

中国“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可谓妇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个苞米,便夹在腋下,同时扔掉了前一个旧苞米,这样忙了很长时间,还只是有一苞米。

家长朋友可以用这个故事告诉孩子要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虽然孩子懂得了复习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样复习才能事半功倍的问题,却并没有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

一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认读400个生字。

孩子认为:

复习嘛,太简单了,一遍又一遍地读,一遍又一遍地记就是了。

结果是“读卡片的时候什么都知道,合上卡片什么都忘掉。

”所以只有科学的复习,才能有好的效果。

还需要家长的指导,为了搞好课后复习,需要学生做好二件事:

一试图回忆、二认真看书。

至于试图回忆,就是“过电影”,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

具体地说,就是下课后自己考一考自己:

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几个字?

哪些生字会写了?

那些生字还不会?

而复习时的看书,是在预习、听课、回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

看书时,还可以不时地加以对照,看看书上是怎样写的,老师是怎样教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听课中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时间;

对于没听明白的地方,还得让孩子知道不会的内容应该主动地询问,及时补上没有学习好的知识。

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要注意交替复习一句话,这样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

要求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独立地按老师要求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

这样做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又可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

一年级的学生必须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她们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例如在书写生字时,老师要求学生做到“三到”:

眼到、心到、手到。

眼到,眼睛要看清字结构;

心到,字形要牢记心中;

手到,字写得正确美观。

家长可以经常在家展开比赛,展出孩子写得漂亮的作业,在展出的作业上给他写出一些激励的评语,家里来了客人也让他们观看,进行评价。

经过这种展示制度的实施以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兴趣也会变得也越来越浓。

这样,认真写作业的习惯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五)培养孩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习惯

这是训练学生的自改能力。

要养成孩子自觉改正的习惯,一要先让孩子认真读老师的批语和评语,要认真思考,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二要看看书,考虑自己的错误,不懂就问,弄懂为止,想想自己该如何做。

三要针对教师的评语自改。

四要改后再认真检查一遍。

这样做可以及时弥补学习中的漏洞,防止错误过多过久,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

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这些话不一定准确,但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人生的确太重要了。

相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孩子在学习方面收益匪浅。

此外,赞赏和激励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的心理,而赞赏其优点和成绩,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

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赞赏和激励是沐浴孩子成长的雨露阳光。

除了在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很关键的。

家庭离不开的教育公式,家长朋友可尝试。

莫言说过: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

为了帮助父母更好的教育孩子,为大家总结了家庭教育的通用公式。

1表扬孩子的通用公式

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

表扬是让孩子继续努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做对动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个完整的表扬,必须按程序做对每一步:

(1)陈述事实。

即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被肯定和欣赏。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表扬,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即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表扬他,让他知道被表扬的真实理由,知道自己行为的真实尺度,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产生自豪感。

(3)表达感受。

家长一定要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

这种为孩子取得成绩而替孩子高兴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使孩子会继续把事情做下去。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为孩子高兴(即家长说“我真的为你高兴!

”),而不是家长自己高兴(即家长说“我真高兴!

”)。

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家长为孩子高兴,表明良好的行为和成绩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只是替孩子高兴,家长是旁观者而不是当事人。

而家长自己高兴,传达了一个信息:

孩子取得好成绩,家长就高兴,那么如果孩子不能取得好成绩,家长就不高兴。

家长无形之中把自己牵扯进去了,家长成了孩子学习的当事人,孩子的学习是为了家长,这就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4)表达期望。

即家长表达完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而高兴的感受之后,还要表达新的期望。

也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得更好。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表达宏观的期望,就是说家长应该笼统地说:

“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

”而不能提出具体要求。

要知道,一旦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孩子就认为家长对自己目前的成绩还是不满意,由此产生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的压力感,这就使得表扬的作用大打折扣。

我们在这里一定要记住,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绝对不能让孩子感到他是为家长学习或为家长做事。

家长只是为孩子高兴,他学习不好,家长也没有什么,这样孩子才能够轻装上阵。

表达期望,实质是暗含着告诉孩子,学习无止境,他还得继续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潜力的信任。

(5)身体接触。

在表扬孩子的场合,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那效果会倍增。

我们知道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

身体接触,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

人是一种奇妙的动物,身体的接触会比语言更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很多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与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冷淡,很少与孩子有身体接触。

甚至,连温柔体贴的话都不说了,最后剩下的只是苛责埋怨与批评。

在这种关系状态下,孩子的动力已经丧失殆尽。

所以,家长们要记住,要想让孩子改变,那么家长必须先改变。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先突破自我的局限,做出相应的动作,我们才能指望孩子有优秀的表现。

2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

批评公式:

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该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并且能够做对的事情。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把批评的步骤都做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要实施一次有效的批评,必须做到:

 就是说要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这是批评他的前提。

(2)确认可罚性。

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批评他,确认错误的严重性和对孩子以及别人伤害性,给出批评的理由。

主要是表达痛苦与愤怒的感受,这是要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使你感到非常痛心,由此让孩子找到痛苦,让他把他的错误行为与痛苦连接在一起。

(4)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

(5)这是说让孩子认识到,虽然他的行为错了,但是你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并没有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改变了你对他的看法。

在你心中,他的“行为”虽然出了错误,但是他的“人”还是个好人。

这样他才有改变缺点和错误的动力。

(5)表达期望。

 这是告诉孩子,尽管他犯了错误,但是你依然对他有信心,并且你还期望他能够好起来。

这是他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源泉。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并且将他们的优点尽量放大。

而对孩子的不足保持宽容和接纳,你的孩子会过得快乐一些。

 

家长会材料

一年级一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