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5198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x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时至今日我们也未能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使浮夸风盛行,66%的增长率是虚假的,因此1958年增长率也不能说是增长率最低的1955年的12倍。

表中没有出现严重“左”倾错误的“一五”计划期间平均两位数的增长率是可信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3.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导致②时期现象的因素是(  )

A.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答案 C

解析 观察图片的曲线和时间,可知②是1956年。

这时曲线有一个峰点,表明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因而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故C正确。

1950年为恢复国民经济,政府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根据这个时间可知A与②的时间不符。

4.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  )

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

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

解析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人民公社挫伤劳动者积极性,故A、B、C三项错误。

农业生产合作社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人民公社强调公有化程度,故D正确。

5.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

万吨)。

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答案 B

解析 本题题眼在于观察材料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两头好中间差,重工业和农业相反,符合十年探索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故属于“二五”计划。

故正确答案为B。

6.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1978年只有单一公有制,到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占一定比例,说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故C正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公有制仍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国有企业改革,故A、B、D三项不正确。

7.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1993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

C.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D.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

解析 A项“根本上”说法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集体所有,农民仅是获得了使用权,提高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

C项“理性回归”说法错误,从表面上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单位,但与传统社会小农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

经济体制改革前,正是因为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说法是错误的。

8.1992年初,邓小平谈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论断(  )

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B.成为中共十四大召开的理论先导

C.宣告中国改革开放新格局开始形成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

解析 由“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看出A错误,排除;

C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D选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21世纪初。

9.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

“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横额:

“社会主义好!

”。

“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指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村合作化运动

解析 根据所学史实可知十二大召开是在1982年,三十年前分地指的是1950~1952年建国后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而三十年后又‘分’地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选B。

10.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非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

非国有工业占商业总产值

20%

10%

1992

52%

70%

A.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商业占国民经济的总产值有了大幅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故选B项。

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已经完成,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D项错误,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

11.下幅图片数据表明,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

A.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

B.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得到大力促进

C.产业结构基本实现由工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

D.随着“重点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实施,农业占比迅速提高

解析 “1952年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A项反映的是建国初的情况;

C项“产业结构基本实现由工业为主”不符合实际,应是由农业为主;

D中“农业占比迅速提高”与图片信息不符,应是工业占比迅速提高。

由1987年和2008年对应数据和图例可知,B项正确。

12.对下列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端

B.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C.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D.与世界经济全方位接轨

解析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端是在1972年,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世纪。

故A、C、D三项不正确。

13.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下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它说明(  )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解析 题目材料中56%的人认为新时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总体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也就是说,家庭联产承包制需要不断的调整与完善。

14.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

“全方位”主要是指(  )

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B.全行业对外开放

C.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解析 材料中提到的“全方位”是指,中国面向全世界开放,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15.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解析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年)

粮食总产量(万吨)

棉花总产量(万吨)

比上一年增长(%)

上交农业税(亿元)

粮食

棉花

1950

13213

69.2

16.7

55.9

19.1

1951

14369

103.1

8.7

9

21.69

1952

16390

130.4

14.1

26.5

27.03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及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8分)

答案 

(1)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原因:

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影响:

农业的发展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2)原因:

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的识记及阅读理解能力。

(1)问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增长较快,原因应结合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2)问,根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原因。

17.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赌博),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

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

国家·

公共领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外商控制中国市场的主要手段。

(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

(6分)

答案 

(1)特点:

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2)新现象:

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

手段:

利用不平等条约享有的贸易特权、把物美价廉的商品倾销中国、利用华商转销内地,占据中国市场。

(3)主要原因:

计划经济。

过程:

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认识。

(1)问,要结合材料信息多角度归纳特点;

(2)问,要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角度分析近代中国市场出现的新现象;

第(3)问,要围绕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加以分析。

以下内容请删除

怎么学习高中文科历史

1.上课好好听讲。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历史这门课,多么不喜欢这个老师,多么想睡觉,都请认真听讲,不发呆不神游。

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有PPT课件,可以把特别重要的课件拷回家,打印进行复习。

2.认真完成历史作业,这也是非常基本的。

一旦有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要问,在书上把相关内容勾画出来考前复习。

不建议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书,考试你又看不了。

不会的忘记的,先跳过去,做完后去历史书上找,划出来。

3.有适当的课外练习,不用很多,忙的时候几道也可以。

但要保证每天都要做一定时间的历史题(不管是不是放假),保持感觉。

历史的错题要及时解决,不要积累起来。

4.重视历史课本。

老师可能出错,作业可能出错,网络可能出错。

但课本绝对是对的(起码对于考试来说是这样),一切依据都要去课本上寻找。

考前一定要看书。

看书要仔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但又要着眼于宏观。

5.关于历史错题本有没有必要,我是这样认为的:

不同人适合不同的方法,没必要千篇一律。

有些错题和年代和人物有关(也就是标准答案可以在书上找到,毫无争议的)值得记下来反复复习,但一些理解题,存在争议的就没必要了。

最重要的是有了错题本一定要去看去复习。

6.学会利用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对于历史这门课非常重要,虽然大事年表书店里可能有,但建议自己制作,即摘录上书本上每一个时间和对应的事件人物,再按顺序排列。

着有助于理清思路。

如何能学好高中历史

1.以史为论据,理清线索历史都是存在的,即使有些误差也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要以我们书本上讲述的为依据,虽然有的时候会出现错误,但是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应该是少之又少。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史为论据,不要片面的去理解和批判,理清我们需要的线索,不要断章取义。

2.唯物的历史观,辩证的思维方式首先以史实为依据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更加应该掌握史实,尊重史实,这些才是我们解答历史学科问题、提高自己作答的能力前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养成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去出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思考、分析和评价历史的问题思维习惯。

此外,历史也是一门内容比较丰富的社会学科,涉及我们人类的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活动和科技、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中西的结合比较,以及注意它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比较,看待任何事件都不能脱离具体历史背景和世界历史大背景的前提下去思考问题。

小编推荐: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3、加强训练,注重总结历史学习注重理解和记忆,更注重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通过适当的练习强化对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的掌握,提高概括、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们的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对重点知识、重点内容、重要结论、重要线索、典型题目、解题规律方法以及小专题的总结和掌握,以及注意对知识的理解和概括,进而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