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3552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83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4)《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1993年8月10日)

(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年)

(6)《环境卫生技术语标准》(CJJ65-95)

(7)《广东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2000午5月1日)

(8)《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2002年1月1日)

(9)《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年5月1日)

(10)《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定》(2001年)

(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2)《广东省地方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1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1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5)《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版)

(18)《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19)《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20)《工业建筑防腐规范》(GBJ46-82)

(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2)《建筑结构荷载规定》(广东省标准DBJ15-2-90)

(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

(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6)《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2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5-93)

(2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修订版)

(30)《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GBJ10-83)

(31)《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

(3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1.4编制目的、编制内容

1.4.1编制目的

建设新塘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环监【2007】44号文件,切实治理新塘陈家林片区环境污染的必经之路,对改善陈家林片区环境状况,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保护东江水资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符合增城市新塘镇可持续发展战略。

1.4.2编制内容

根据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建设特点,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为:

(1)工程项目所在地城市概况和现状资料调查分析;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

(3)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渗滤液产生量);

(4)渗滤液处理工艺方案论证与比选;

(5)建设进度的设想;

(6)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及节能节水措施;

(7)防火设计、风险分析和项目投资估算;

(8)效益分析;

(9)结论和建议。

1.5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

1.5.1实施本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环监[2007]44号文件的必经之路

目前,新塘镇每日产生生活垃圾达500吨,均送往该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产生的垃圾渗滤液通过垃圾填埋场东南面200米处的氧化塘(1.5亩)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附近小沟渠,经夏埔涌进入东江北干流,给周边环境,特别是下游的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威胁。

2007年9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下达了《关于查处广州市增城市陈家林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监察通知》(环监[2007]44号)。

2007年7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华南环保督查中心、广东省环保局、广东省环境监测站对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不符合填埋规范,现有的渗滤液处理设施简陋,处理效率不高,要求增城市对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以消除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威胁。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落实贯彻国家环保总局环监【2007】44号文件的必经之路。

1.5.2实施本项目是改善陈家林地区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

2007年6月25日,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翡翠绿洲”、“凤凰城”等居住小区业主向国家环保总局潘岳副局长投诉了陈家林地区的环境问题。

其中就包括新塘镇垃圾填埋场污染,

鉴于陈家林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增城市环保局除及时对被投诉企业进行调查处理,对区内污染企业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外,还特别制定了方案(增环函【2007】241号),协助新塘镇政府对垃圾填埋场污染情况作进一步处理,以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逐步解决陈家林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该地区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1.5.3实施本项目是保护东江饮用水源的需要

2008年8月16日,增城市环境监测站对陈家林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1.5-1。

表1.5-1陈家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废水监测结果

单位:

mg/L(除pH及注明除外)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特别排放限值

超标倍数

pH值

8.03

——

SS

926

30

30.87

CODcr

6030

60

100.50

BOD5

443

20

22.15

氨氮

476

8

59.50

色度

3000

100.00

监测结果显示,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等污染物均严重超标,化学需氧量超标最严重,超出《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特别排放限值100.5倍。

本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广州东部水源地——新塘水厂吸水口仅13公里。

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废水再不及时有效处理,将有可能渗溢到周围地表水中,并顺着沟渠或溪流进入东江水系,污染东江水源,进而威胁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从保护饮用水水源,保障居民饮水安全角度出发,本项目的实施是保证东江饮用水水质不受垃圾渗滤液污染的重要途径,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1.6本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是广州“东进”战略、新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珠三角城镇群及基础设施网络化格局趋于完善,珠三角区域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基础与条件,“泛珠三角合作框架协议”极大地拓展了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空间腹地,推动产业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梯度转移,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广州实施经济发展“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战略性转移,对增城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增城加快融入广州的整体发展,成为广州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区域。

新塘镇作为增城市南部中心镇、重镇,是广州东部版块的黄金走廊。

从2000年开始,新塘陈家林地区就陆续建设了“凤凰城”、“紫云山庄”、“翡翠绿洲”等楼盘。

原来规划为危险品仓库区的陈家林地区现在也步入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腾飞阶段,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陈家林地区也越来越成为居住、旅游、商贸和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宜居地区。

因此,环境的改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将是该地区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未来广州“东进”战略,新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城市概况及环境现状

2.1城市概况

2.1.1地理位置

增城市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流域下游北岸,珠江三角洲东北部。

东交博罗,北接龙门,西连从化,西南临广州市白云、黄埔两区,南隔东江与东莞市相望。

行政中心荔城街道办事处西距广州60公里,东距惠州城区90公里,南距深圳120公里,水路距香港70海里,区位优势明显。

新塘镇是增城市南部工业、商业重镇,广东省中心镇,在区境西南部。

2.1.2历史沿革、人口现状

新塘镇因驻地在宋代为东江一大河湾,后渐成河滩,明代在河滩上垒石围塘,石堤渐为圩集,故名新塘圩。

民国27年(1938)增城县治设于此。

1950年称新塘镇,1955年改区。

1958年成立新塘公社,1979年改镇,1983年又改为区,1984年再建镇。

2004年增城市实行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新塘镇管辖原新塘、永和、仙村、沙埔、宁西5镇的行政区域范围;

2005年,永岗、禾丰、贤江、新庄4村划入广州市萝岗区。

新塘镇现管辖16个居委会和71个村委会,总面积251.51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其中户籍人口21万,外来人口19万)。

2.2社会发展

2.2.1经济发展水平

2006年新塘完成工业总产值414.66亿元,增长24.02%。

4月份,五羊本田新工厂建成投产,至年底实现产值31.67亿元;

黄川摩托荣获“广州市著名商标”称号,摩托车产业成为全国乡镇一级最大集群基地。

9月19日,广本增城工厂建成投产,至年底实现产值35亿元。

新塘环保、宁西、沙埔银沙、东凌、民营制衣等工业基地的入园项目相继动工建设。

豪进摩托车新工厂、广英服装新工厂的建设如期推进。

15万吨再生有色合金项目落户,促进产业组团发隅,牛仔服装、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产值250.2亿元,增长13.9%,占工业总产值的60.33%。

2006年,第三产业实现产值64.43亿元,增长14.16%。

碧桂园凤凰城、锦绣香江等大型房产社区做强做大、顺欣、富好城、现代城等先后开盘,金地·

荔湖城等品牌房产项目动工建设。

新都·

盛世名门成为首个“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

锦绣香江翡翠绿绿洲别墅小区荣获2006“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称号。

广园东·

东方名都在2006年中国地产经济主流峰会“金筑奖”上连获“人居地标建筑”、“最佳居住文化营造贡献名盘”荣誉。

盈毅地产在“2006年中国地产金鼎奖”上获得“最具竞争力品牌”称号。

新塘候机点启用,成为国内首个镇级异地候机点。

太阳城大酒店成为增城市唯一荣获“广东省百佳餐饮企业”称号的企业。

2006年农业总收入78935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5450万元,林业收入698万元,畜牧业收入10620万元,渔业收入4644万元,第二产业收入620400万元,第三产业收入74496万元,其他收入31200万元。

早晚造粮食种植面积44029亩,其中水稻面积27879亩,玉米面积9800宙,番薯面积4600宙。

蔬菜播种面积68900面,总产12.6万吨,平均亩产1580公斤,总产值达2.06亿元,成为种植业中较大的收入项目,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9.8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868元。

2.2.2工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新塘镇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产业集聚的四大可持续发展优势,规划并推进了宁西、新塘环保、豪进、沙埔银沙、东凌等五大工业基地建设,引进了广州本田二厂、五羊本田摩托车两大生产力骨干项目,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制造业工业项目,牛仔休闲服装和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产业聚集和组团发展。

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工业、大商贸、大房产”的富民强镇之路。

一些重点项目纷纷抢滩落户新塘投资置业,现有广州本田汽车、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提爱思汽车内饰、豪进摩托、康威集团、创兴牛仔、广英牛仔等一大批龙头企业。

时至今日,新塘、沙埔、仙村已经形成颇具特色的工业产业带。

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制造业、牛仔休闲服装等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新塘镇经济产业已形成以经营牛仔休闲纺织服装、摩托车及其零配件、汽车及其零配件、建材、家具、造纸、食品、塑料、家电、制品业等19个行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

2.2.3民营工业发展情况

民营工业是新塘的特色产业,也是新塘的支柱产业,约占全镇工业的90%。

特别是牛仔服装已成为新塘民营经济的特色,并成为新塘一张通往世界的名片,拉近了同世界产业接轨的距离。

目前新塘有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2600多家,占新塘工业企业的60%。

有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各类服装纺织制衣设备6万多台套,拥有国际最先进的棉纱染色设备、牛仔面料织机以及制衣、水洗、漂染、防缩等最先进的后整理设备,形成了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印花、制衣等完善的生产系统。

在新塘,每天可加工生产250万件牛仔服装,年产牛仔服装超2亿件(条)。

现拥有注册牛仔品牌1000多个,涌现出增致、凯蒂猫、米高、小魔鱼、康威等一批国内外较为知名的品牌,牢牢掌握牛仔服装产品潮流趋势,成为中国牛仔服装的风向标。

2002年新塘镇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成为广州市东部板块一颗璀璨的明珠。

2.2.4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新塘投资环境的改善,使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建起了以占地13万平方米的新塘牛仔商贸城和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沙埔牛仔面辅料商贸城为产业龙头的大商业格局。

目前有天和、新客隆、嘉荣、真美、家家乐、人人乐等大型百货进驻,发展了新兴步行街、群星步行街等商业区,形成了钢材、家电、摩托车、小商品等大型批发市场,促进了商业和物流业的发展。

还有集旅游、饮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上档次的太阳城、新好景、凯旋门等酒店,使第三产业成为新塘的一大经济亮点。

碧桂园、锦锈香江等大型房地产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中心等一批上档次的大型商业中心正在建设。

第三产业已逐步由小商品、小批发向大商业过渡,有力拉动了新塘第三产业的升级。

新塘镇作为广州东部现代化的新城区,已经步入珠江三角洲重点文明城镇的行列,是名副其实的广州东部版块的“黄金走廊”。

2.3自然条件

2.3.1气候

增城市新塘镇,地处南亚热带,北回归线经过北部派潭镇附近,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河网区的东北隅。

受海洋调节和季风交替的影响,夏季不热,冬季不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21.6℃,平均最低候温为12.1℃,平均最高候温为28.5℃。

春季,由于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天气多变,阴雨多,阳光少,空气潮湿,气温在12.7℃~21.7℃之间。

夏季,热带海洋风增强,天气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闷热,极端高温为38.2℃,平均为27℃。

4~6月多季风雨、占全年降雨量46.7%。

7~9月多台风雨,占全年降雨量36.27%。

秋季,受北方干冷空气影响,候温下降,最低为12.l℃。

12~1月,常有寒潮侵袭,偶有霜天,极端低温-1.9℃。

按照气候学低于10℃为冬季的划分标准,增城没有冬季,但人们仍将天气较凉的11~1月称为冬天。

全年主导风向为NE,频率为23.0%;

次主导风向为E,频率为15.0%;

静风频率为10.0%。

年平均风速为2.2m/s,SSW平均风速最大,达2.5m/s。

降雨量集中在4~9月的雨季,其中以6月分最多。

雷暴终年可见,其中8月份雷暴活动最频繁。

热带风暴、龙卷风、暴雨、洪水、风暴潮及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2.3.2地形地貌

增城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依次大致分为中低地谷地、丘陵河谷平原、冲击平原三种类型,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新塘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增城市南部,本地区地貌上处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北部,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和第三系红层。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4):

以淤泥、冲积砂层和粘性土层为主,总厚度约25~30m,属软弱或中软土层,其中的砂层不排除可液化性。

第三系红层(N):

以泥岩、页岩、砂岩及砾岩为主,上部有厚约3~6m的风化残积土层,属中硬土层。

场地地下水属潜水型孔隙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

2.3.3矿产资源

项目所在地区域处于华夏系构造带与岭南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接处,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与喜马拉雅等4个构造发育阶段,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迄今已探明的矿产,按工业分类法分类:

(l)黑色金属矿有铁、钛铁、锰等。

(2)有色金属矿有锡、钨、铜、辉铋、方铅等。

(3)贵金属矿有金、银等。

(4)稀有金属矿有铌、钮、错英石等。

(5)稀土矿有独居石、稀土等。

(6)冶金工业矿有铝土等。

(7)化学工业原料矿有黄铁矿等。

(8)技术原料矿有水晶、石英等。

(9)陶瓷原料矿有钾长石,及其次生矿瓷土等。

(10)建筑材料矿有石灰石、花岗岩和河砂等。

其中花岗岩质地优良,耐酸耐碱;

河砂含矽量84.4%,可开发量约7000万立方米。

(11)能源矿有煤,还有可制作化肥用的泥炭土。

2.3.4水资源

流经新塘镇的水系众多,但主要为东江北干流水系。

东江是珠江三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钵,向西南流经龙川、河源、惠州、惠阳、博罗等市、县至东莞市石龙镇分为北干流和南支流,注入狮子洋,经虎门出海。

干流全长520km。

东江北干流起自东莞市石龙镇王屋洲尾,流经东莞市石龙、石碣、高埗、中堂、麻涌镇,沿岸有沙河、增江和西福河,最后汇入珠江黄埔航道,全长约41.30km,平均江宽546米,平均水深5.6米,相应集水面积1007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646米3/秒,90%保证率流量为115米3/秒。

东江北干流属一天两涨两退的感潮河段,新塘河段上游受东江博罗、增江麒麟嘴迳流影响大,下游受狮子洋潮水影响较大,水流和泥沙运动较为复杂,在东江口右岸可见到淤积区。

东江北干流新塘段河床较浅,河宽深比为7.62。

洪水期,上游迳流量大,北干流的潮流界在新塘附近;

枯水期由于迳流减少,涨潮时间增长,潮汐界上移到下南至石龙之间,在增江的潮汐界可达石滩附近。

枯水期,狮子洋的咸潮沿口门上溯,可达东江三角洲顶部。

历年实测资料分析表明,东江口断面受咸潮影响较大,个别年份咸水可上溯至东莞城和紫泥、东江北干流的新塘附近。

3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

3.1建设内容

增城市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工程建设,垃圾渗滤液收集管网工程建设以及配套的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等辅助工程建设。

3.2技改前工程概况

3.2.1技改前工程概况

增城新塘镇陈家林(古郎山)垃圾填埋场由增城市新塘镇人民政府建于1995年,占地面积约44亩,距离广州东部水源地——新塘水厂吸水口约13公里,主要用于处理新塘镇居民的生活垃圾。

平均日处理垃圾量350~400吨,年处理量约14万吨。

受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该填埋场非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经填埋场周边沟渠自然收集后流入垃圾填埋场东南面约200米处的氧化塘(约1.5亩),由于处理设施简陋,处理效率不高,从氧化塘出来的尾水污染物浓度仍然很高,尾水经附近小沟渠排入夏埔涌,最后汇入东江北干流,给周围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2007年9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根据陈家林片区群众的投诉,现场调查后下达了《关于查处广州市增城市陈家林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监察通知》(环监[2007]44号),并要求增城市对新塘镇陈家林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以消除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威胁。

3.2.2技改前氧化塘处理工艺

原渗滤液处理工艺主要为简单的好氧塘工艺,见图3.2-1。

渗滤液沉淀池水生植物塘排入附近小沟渠夏埔涌

东江北干流

图3.2-1技改前渗滤液氧化塘处理工艺

2008年8月16日,增城市环境监测站对陈家林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出水水质进行了监测(见表3.2-1)。

表3.2-1陈家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出水水质监测结果

高浓度的渗滤液尾水若再不进行深度处理,将有可能渗溢到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并顺着沟渠或溪流进入东江水系,污染东江水源,进而威胁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3.3建设规模

3.3.1垃圾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

(1)降水的渗入:

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

(2)外部地表水的流入:

这包括地表径流和地表灌溉;

(3)地下水的渗入:

当填埋场内渗滤液水位低于场外地下水水位,并没有设置防渗系统时,地下水就有可能渗入填埋场内;

(4)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

这包括垃圾本身携带的水分以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量;

(5)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水分:

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在填埋场内分解时会产生水分。

这些含有高浓度污染物质的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处理中最主要的污染源,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则会污染地表水或地下水。

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因素有填埋场构造、蒸发量、垃圾的性质、地下层的结构、表层覆土等,其中填埋场的构造对渗滤液的产生量有很大关系,一个设计合理的填埋场可以避免地下水和大部分地表径流进入填埋场。

3.3.2设计渗滤液处理量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透液产生量与填埋作业方式,集雨面积,降雨量、填埋物性质、社会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垃圾渗滤液的各种来源中,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其他因素对渗滤液水量影响很小。

所以,目前渗滤液产生量一般用经验公式计算,即忽略各次要因素,只考虑大气降水,且渗滤液水量是指渗滤液平均日处理规模,因此宜按多年平均降雨量的标准进行计算。

依据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市兴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