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3407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相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蜀相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蜀相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蜀相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蜀相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蜀相教案Word格式.docx

《蜀相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相教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蜀相教案Word格式.docx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里象征着坚强、忠贞,正好可以烘托诸葛亮的形象,如果用“树”就无法表达出这种效果。

柏森森,对上句的回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作者来此是刻意而来,表达了对武侯的仰慕之情,祠堂周围是翠柏森森,让整个祠堂显得安谧、肃穆。

此情此景,此联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语气读出来?

(二)颔联内容是“祠堂景色”。

1.关于这联的景色描写,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写祠庙之荒凉”也有人说:

“写祠庙春景之美好”,你怎么认为?

2.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自”,徒自,“空”,白白地。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倾听。

(在士大夫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

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鸣,可诗人想到和这生机勃勃的一切相衬的诸葛武侯类人物却不复存在,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

)乐景衬哀情。

此联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感伤之情,此联应如何诵读?

(三)颈联内容是“丞相功绩”。

颈联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迹?

1.上句是“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

同时也是反映刘备和诸葛亮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

下句是“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指辅佐刘禅继位。

这表达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

2.“天下计”说明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东连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刘璋,南抚夷越)。

“老臣心”说明诸葛亮忠心耿耿,无私报国。

在本联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雄才大略,忠心耿耿的蜀相形象。

其实诸葛亮一生可赞美之处有很多,比如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诸葛亮: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诗人为什么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呢?

请同学们结合诗题和诗人的生平理想多思考。

其一,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贤相,杜甫有诗写道: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可惜理想落空,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

其二,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让杜甫担忧。

因此,他瞻仰诸葛祠,着力强调的正是诸葛亮的“贤相”风范。

此联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倾慕,敬重之情,应该如何诵读?

(四)尾联内容是“感事抒怀”。

感事,出师未捷,诸葛亮第六次出兵伐魏,诸葛亮因操劳过度,病死在五丈原的军营中,死时才54岁。

抒怀,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一字一顿,字字千钧)

尾联中的“英雄”你觉得指的是什么人?

1.杜甫。

(《唐诗钞》中就有这样的批注:

“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

仅仅指“杜甫”吗?

哪个词可以看出不仅仅指“杜甫”?

“长使”二字,就大大扩充了感染的范围,不仅把普天之下的,而且把千百年后所有的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都包括在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震动与共鸣,而不能不为之同声一哭。

(王叔文、宗泽)

就让我们在对蜀相的景仰和追慕中,共同去体味作者心中那份失意和悲痛吧!

我们再来有感情的齐读本诗。

一首《蜀相》唱出了千古以来多少有志之士的悲痛之情,读来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泪下衣襟,同时也感动于杜甫那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此时,想必你对杜甫,对“蜀相”都有了更深的了解,请用你的笔写下这些感触。

完成“学案”第四部分。

本诗题为《蜀相》,诗歌内容是忆古人,抒己怀。

所以我们能得知本诗从题材上说是——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主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有“怀古”“咏史”两类。

怀古诗:

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诗:

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特见解——长于议论。

怀古咏史诗主要分为三类:

咏古迹、怀古人、忆古事

表达的思想内容:

1.感慨盛衰无常、国运衰微、昔盛今衰(《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感慨壮志难酬,抒发爱国情怀。

(《蜀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或劝谏君王励精图治,以史为鉴。

(《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表达技巧: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乐写哀、借哀写乐),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咏史言志,用典抒情,对比。

 

1.字音、断句、2.语速、语气。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渗透“学案”中的

(二)(三)两部分的内容。

明节奏而悟其韵,明重音而悟其意,明语气而悟其情。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因织锦业发达,汉朝曾设有锦官来管理,所以后来又把成都称为“锦官城”,有时为了适应诗句的需要,也简称为“锦城”如《蜀道难》中就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可不可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本联写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什么?

刘封、刘禅

封禅(fēngshà

n),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

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收二川:

辅佐刘备收取东川(汉中)、西川(益州)。

排八阵:

陆逊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诸葛亮为救刘备在入川路上布设八阵图。

六出七擒:

六出祈山,七擒猛获。

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布七星灯阵向北斗续命,自三顾茅庐忠心扶汉,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取西蜀:

辅佐刘备占领西川,成就蜀汉霸业。

定南蛮:

亲征南中,南蛮首领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最后终于臣服蜀汉,不再造反。

东和北拒:

东和吴国孙权,北抗魏国曹操。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借东风,火烧赤壁。

唐顺宗时的王叔文,王叔文是当时出现的有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参加的进步的政治集团的首领,他力图改革弊政,但因遭到宦臣俱文珍等人的反对而终归失败。

《旧唐书王叔文传》是这样记载的:

“叔文但吟杜甫诸葛祠堂诗末句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因欷歔泣下。

”所谓“欷歔泣下”,也就是“泪满襟”。

这是公元805年,也就是杜甫写作这首诗之后不过35年的事情。

北宋末年的爱国将领宗泽,他也曾深受感动。

当时宋王朝的两个皇帝徽宗和钦宗父子二人双双被金人俘虏,宋高宗逃跑了,为了抵抗金兵的南侵,已经70岁高龄的宗泽,亲自带兵镇守尚未沦陷的当时的国都开封,但终因忧愤而成疾,临死时,他也无限感慨地吟诵了这两句诗,并三呼“过河”(渡过黄河,抗击金兵)。

这是公元1128年,也就是杜甫写作《蜀相》这首诗后的368年的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句诗的巨大而深远的感染力量。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本是歌妓出身,她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据说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

当时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同住望仙阁,整日只作饮酒赋诗之事。

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首诗被认为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

板书设计

寻访祠堂景仰

祠堂景色感伤壮志未酬

丞相功绩追慕忆古人——————抒己怀(胸怀天下,忧国忧民)

感事抒怀惋惜功业未就

教学反思:

“相信学生”,这是我上完这节课,最大的感触。

每次上公开课,感觉都没有这次忐忑,因为我不知道在这个班讲课,会不会出现很多不能预知的状况,这个课堂我是否能驾驭,这是我一直担心的问题,但是讲完课后,我心中的重担彻底放下了,课堂上没有意外发生,学生与我配合得很好,下课时,我的心情很复杂,除了对学生的感谢之外,还有没有对他们表达出来的歉意,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没有相信他们,这是我心灵上不明亮的地方,我为之愧疚,面对这样的我,我的学生还能敬我、爱我,确是我的幸运。

《蜀相》这首诗我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准备的,看到同组老师的课有的上的精巧,有的上的丰富,心里着实着急了一番,所以用了很多时间来准备这堂课。

准备时,竭心尽力,讲完后,遗憾满怀。

我在想,怎样才能把这堂课上的不那么满,不那么赶呢?

怎样才能做到“四两拨千斤”之巧,“举重若轻”之妙呢?

另外,对题目的理解,感觉还是放在颈联这比较好,放在开头,很突兀,学生也很难理解到位。

《蜀相》学案

自学目标

1.参阅资料,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及诗歌创作背景。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探究诗歌主旨。

3.合作探讨,把握作者情感进而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感受诗歌意蕴。

4.熟读成诵。

一、资料库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住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为杜少陵。

又因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杜工部。

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

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概括为沉郁顿挫。

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

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

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二)题目解析

诗的题目叫《蜀相》,“蜀相”就是诸葛亮。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三)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唐肃宗上元元年的春天,就是公元760年杜甫初到成都时访诸葛亮庙时所作。

这时的情况,从杜甫的个人处境来看,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完全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

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持续五年还没有平定下来,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唐王朝仍在风雨飘摇之中;

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的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

所以当他来到诸葛亮庙时,缅怀诸葛亮的为人,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二人之间那种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心潮翻滚,以至泪流满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二、自主学习

(一)你能读准这些字音吗?

祠堂()柏森森()空好音()频烦()两朝()

(二)读准诗歌节奏(参考课后第一题的诵读提示)

(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用你所判定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三、自主探究

本单元欣赏诗歌的主要方法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王国维先生说:

“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以意逆志,可以理解为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和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所谓“逆”,即为迎受、接纳、考证、探究。

知人论世,即在我们欣赏、吟咏古人的作品时,应该深入研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1.此诗既然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可不可以将诗题《蜀相》改为《诸葛祠》?

2.结合课下注释,逐联理解诗歌内容。

并在下面的空白处整理出来。

3.诗人在颈联中刻画了诸葛亮一个怎样的形象?

4.你认为诗中的“英雄”应该指的是什么人?

四、摘抄品评,滋养诗情

下面是特级教师茹清平老师在读完《蜀相》后所写的诗歌,你在走近杜甫,走进《蜀相》后又有怎样的心得呢?

请用精彩的语言写下来吧。

倾听杜甫

茹清平

杜甫,你是寻找宝藏的孩子

携着诗歌的巨臂在唐朝的风烟里寻找、迷失

记下了每一个黄昏、雨夜和徘徊的足音

当我找不到哪间茅屋可以盛放你高洁的灵魂时

我渴望,渴望能倾听你的心声

我想听

你这位读书破万卷的名门之后

何时走出书斋,裘马轻狂

何时登临绝顶,睥睨众山

又是在何处与李白同醉,与高适和唱

一个高洁的灵魂怎堪朝扣富门、暮随马尘

老妇的告白,征人的陈述

路边的饿殍,朱门的歌舞

又是如何搅乱你伤痕累累的心湖

你如何宽慰新安吏抓来的壮丁

如何慰藉新婚别夫的妇人

烽火连三月如何传递可抵万金的家书

风雨飘摇中迈着怎样的步履走进羌村

何处的翠柳边有两个黄鹂

何处的小舟上有独立的危樯

知时的好雨何时敲打游子的无眠

放歌纵酒后的你可曾穿过巫峡回到洛阳

西郊草堂的床头屋漏是否修葺

千万间广厦为何只庇天下寒士

锦官城的蜀相为何让英雄洒泪如雨

安史之乱中你与妻儿有怎样的分合离聚

我还想听

贫穷何以成就伟大

困窘怎样坚守内心

国家不幸为何诗家幸

满目疮痍的时代为何有你这样仁厚深沉的诗人

……

我想听,我想听你的心声

然后跟着你往洛阳走,往西南走、往大唐的土地走

体会沉郁顿挫,体会忧国伤时

或者泡在你的泪水里

寻找有厚度的人性,有张力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