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形势述评形势与政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3213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形势述评形势与政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际经济形势述评形势与政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际经济形势述评形势与政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际经济形势述评形势与政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际经济形势述评形势与政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形势述评形势与政策Word文档格式.docx

《国际经济形势述评形势与政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形势述评形势与政策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形势述评形势与政策Word文档格式.docx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2001年,美国发生了IT泡沫破灭和“911”爆炸案两件大事,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美联储为了防止经济衰退,(见图1)采取了大幅降息政策,使1%的联邦基金利率维持了一年多,从2001年9月到2004年5月短期利率一直在3%以下。

在银行借贷容易、贷款成本很低的情况下,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住房价格的上涨引发了建筑业投资大幅增长。

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0.7%,其中有0.5个百分点是由房地产业创造的,其他方面只占0.2个百分点。

在金融创新大潮的催动下,次级房贷也被人为包装,实现证券化,成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商品。

人们还可以凭这种次级房贷证券作抵押再向银行借到更多的贷款。

在贷款成本很低、房价节节上升的环境下,次级房贷证券的买卖成了人们发财的一种好手段,受到广泛追捧。

图12001年9月至2004年5月美国利率水平

在美国,金融企业的利润占到全部上市公司利润的份额从20年前的5%上升至2007年的大约40%。

金融扩张的幅度明显大于其所服务的实体经济,而且随着监管的绊脚石被移走,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衍生品的盛宴当中,从而使隐患一步步扩大。

这种放松管制的爆发性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链条便从根本上断裂了。

据2007年11月《华尔街日报》报导,美国次贷余额达1.5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道为1.2万亿美元),经过多次证券化之后,总规模已达10万亿美元以上,而且有2/3在国际上销售。

但是好景不长。

(见图2)美联储为了控制流动性过剩,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连续17次加息,使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5.25%,翻了两番半。

加上房源供给过剩,从2006年第2季度以后,美国房地产价格连续下跌,抵押品价值下降,还贷压力大幅度上升,次级贷款的购房者开始放弃房产,止损出局。

接着引起了次贷债券价格下跌和抛售风潮,次贷危机的发生就不可避免了。

图2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国利率水平

1.2次贷危机的发展

美国次级贷款的泛滥导致了这次金融危机:

各金融机构拥有的与次贷有关的资产必然要贬值,股市的价格必然要下跌,有些公司必然要倒闭。

但是,人们的恐惧心理将这一调整过程推向极端:

一时间,似乎所有的房地产贷款都会违约,所有与房贷有关的金融资产都会贬得一钱不值。

银行因此而不愿意贷款,居民因为得不到贷款而削减消费需求,企业因此缩小生产、裁员,失业的增加导致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和房贷违约的攀升,从而加大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进一步加深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金融危机首先导致资金流动性不足。

由于银行纷纷宣布破产,将直接切断生产企业的资金流,生产企业资金周转不灵,许多企业是靠银行贷款维持生产与运转的,使生产企业购买生产资料受阻,而且生产企业本身的资产价格缩水,使企业持续生产的能力减弱。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加上企业和个人的资产减少后,投资热情减弱。

 

金融危机导致百姓财富缩水,失业率上升,工资下降,购买力减弱,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和生活资料需求疲软;

信用制度受到破坏,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进出口商、生产厂商的资金链在某一环节断裂,将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生产下降、工厂停产。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到去年爆发,至今已经经历了4次大的冲击波。

第一波冲击始于2007年8月份。

当时危机开始集中显现,大批与次级住房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被迫进入“降息周期”。

第二波冲击始于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全球著名金融机构因次级贷款出现巨额亏损,市场流动性压力骤增,美联储和一些西方国家银行被迫联手干预。

第三波冲击发生于2008年3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美联储紧急向其注资,并大幅降息75个基本点。

第四波冲击发生于2008年7月。

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FannieMae)和美国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FreddieMac)陷入困境。

美联储拟注资250亿美元。

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lobalFinancialStabilityReport)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重估美国贷款损失为4250亿美元,按市值计价的抵押贷款、消费者和企业债务的损失为9800亿美元,两项合计1.405万亿美元,高于去年4月份估计的9450亿美元。

实际会损失多少尚不得而知,可能会少得多。

然而,如果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这个数字可能会大很多。

不过,照上述估计,这也“仅”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

1.3次贷危机拖累世界经济

以往经济危机的特征之一是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本次危机将可能会显现不同的特征,而是重要商品供应不足,无处购买。

因目前世界粮食危机,欧佩克要求减产石油生产,一些国家也会采取储备战略物资(资源)的措施,造成市场供应短缺,从而导致生产下降,失业增加,进而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

更加严峻的现实或许还在后头。

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分析称,当次贷危机演变为信贷危机之后,金融体系的瓦解必然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冲击。

企业的资金压力将更加紧张,最终会引发股市的进一步下挫。

当楼市和股市双双跳水之后,居民的财富会大大缩水,消费不得不缩减。

当消费出现了下降,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就会熄火。

在这个相互依存的时代,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或缓慢增长之后,欧洲、日本会步其后尘,东亚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

2世界经济形势:

或将演化成经济衰退

2.1股市崩盘

2008年9月29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大跌777.68点或6.98%至10,365.45点。

10月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政府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实际救助总金额高达8500亿美元,法案在几十分钟后经布什总统签字生效,可谓最高“急诊”。

谁料,全球股市依旧暴跌。

2008年10月3日众议院通过该计划的当天,道指自2004年9月以来首次跌破万点大关,欧洲三大股指全部跌逾7%,其中巴黎CAC40股指下跌9%。

仅这一天,全球股市就蒸发了2.5万亿美元。

接着又来了个“黑色星期一”(10月6日),“黑色星期四”(10月9日)。

全球几大央行联手降息也未能力挽狂澜。

10月9日,道琼斯指数跌破8600点,为8579.19,当日跌幅7.3%,创出5年来的新低;

欧洲三大股市也继续全线下泻,英国金融时报、法国巴黎和德国法兰克福股票指数分别下跌1.21%、2.53%和1.55%。

受美欧股市暴跌波及,10月10日,日经指数大跌9.62%,收于8276.43点,为自2003年5月以来的最低收盘点位,盘中一度跌幅高达11.38%。

此前的10月8日,东京日经指数跌破万点大关,为9203.32点,跌幅9.4%,日本首相为之惊骇。

摩根斯坦利发表的报告称,全球股市自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告破产以来的3周内已经蒸发了4.6万亿美元,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年来则共蒸发了12.4万亿美元。

截止到2008年10月13日,全球股市资产损失了25万亿美元(大体上相当于2年的美国、5年的日本、7年的德国或者中国大陆的国民收入)。

2.2实体经济下滑

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国际经济形式发生的变化表明,世界经济进入本轮经济增长长周期的调整阶段,而美国次贷危机、油价高涨、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影响,加快了这种调整,这主要表现在几大经济体的增速下调。

美国经济增势大幅下滑。

2007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根据数据取用和比较的国际习惯,这里的经济增长率为实际GDP季环比经年度化折算后的年率)最终数据为0.6%,较三季度的4.9%大幅下滑,次贷风波对实体经济的滞后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由于个人消费开支和出口增速低于预期,将2008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由此前的3.3%修正至2.8%;

第二季度欧元区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均出现负增长,是欧元区诞生以来首次出现整体负增长;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第二季度出现负增长。

美联储报告,美国2008年9月份工业产量下跌2.8%,跌幅是将近34年以来的新高。

日本经济增速剧降。

IMF报告预测,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2008年的增长率为0.7%,2009年为0.5%,将连续两年低于1%。

IMF指出,尽管“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金融市场相对不是很紧张”,但受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日本的出口下降、消费低迷,经济下滑周期可能延长。

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EconomicOutlook)中,IMF的观点至多也就可以看作是忧虑的,而非灾难性的:

预计发达经济体2009年经济增长率为0.5%,其中,美国为0.1%,欧元区为0.2%;

新兴经济体明年预期增长6.1%,而亚洲发展中国家为7.7%。

总体上,预计以市场汇率计算的全球产出在2009年增长1.9%,较2008年的2.7%和2007年的3.7%所有下降。

各种预测机构同时较大幅度的调低了其他国家(包括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3商品价格下降

大宗商品价格于2008年10月8日跌至逾一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全球经济正面临滑坡。

目前油价仍较7月3日创下的每桶147美元的峰值跌44%。

2008年10月13日原油价格跌至每桶77.7美元,为2007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作为贱金属价格走势的代表,铜价跌至每吨5250美元,创下自2006年3月以来的新低;

包括锌、镍、铝在内的其它贱金属也跌至3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

石油价格的下跌,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中引发了减产讨论。

阿尔及利亚国家新闻通讯社表示,该组织可能会在下个月召集一次紧急会议,比原定于12月下旬的会议有所提前,旨在讨论油价的下跌。

玉米和小麦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也跌至一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受到了欧洲央行(ECB)、美联储(Fed)以及其它央行的欢迎。

全球主要央行在宣布将基准利率降低0.5个百分点时表示,部分国家的通胀压力已经开始趋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能源和其它大宗商品价格的明显下滑”。

2.4“双失灵效应”持续恶化

次贷危机大事记一览表

2007年

4月4日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Century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7月10日

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

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

8月14日

沃尔玛和家得宝等数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级债危机蒙受巨大损失

美、欧、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

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股价暴跌,亚太股市遭遇911以来最严重下跌

8月17日

美联储降低贴现利率0.5个百分点

8月21日

日本央行2天内向银行系统注资1.8万亿日元

8月22日

欧洲央行再向金融系统注资追加400亿欧元

8月30日

美联储8天内向金融系统注资355亿美元

8月31日

伯南克、布什承诺政府将采取一揽子计划挽救次级房贷危机

9月18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

11月1日

美联储再度降息0.25个百分点

12月12日

英、美央行先后降息0.25个百分点

2008年

1月22日

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75基点至3.50%

1月31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3.0%

3月12日

美联储宣布,向一级证券交易商出借最多2000亿美元的国债

9月7日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将出面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

9月14日

美国银行协议收购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

9月15日

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美国历史上最大破产保护,债务逾6130亿美元

9月17日

美国FOMC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2%不变,美政府正式接管AIG

9月26日

华盛顿互惠银行大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

10月3日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政府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

10月9日

道琼斯指数跌8579.19,当日跌幅7.3%,创出5年来的新低

10月10日

日经指数大跌9.62%,收于8276.43点,为自2003年5月以来的最低

10月13日

美国财政部从紧急经济救助法案中拿出2500亿美元注资到9家主要银行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

各国政府救市举措一波接一波,并且进行联手合作,但全球救市的努力在一天蒸发数千亿美元的股市面前如同泥牛入海。

特别是就如到2008年10月以来,美欧和亚太股市连续多日大幅度下跌,呈现一泻千里的态势;

南美、东欧的股市也卷入其中,危机深不见底,市场救不胜救。

然后冲击到保险业,波及能源和汽车业。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个别国家已经或处于濒临“国家破产”。

冰岛32万人口从人均收入3.6万美元(2007年)到今天的人均负债20万美元;

如果将它看成是一个公司,理论上早就破产了。

2008年10月11日,西方七大工业国集团(G7)财政部长在华盛顿发表共同声明,提出五点携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

该声明表示,他们将采取果断行动,并使用一切手段,恢复信贷流动,稳定金融市场。

七国集团行动计划承诺保证,将尽力保护那些关系到金融安全的关键性的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让它们在这场风波中倒闭,并提供方便让他们能够从公共和私营领域筹集资金。

计划还承诺解冻因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冻结的信贷和货币市场,确保各成员国的储蓄保险和担保计划不致落空,让广大的储户对自己的银行存款抱有信心。

但七国集团未能提出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金融危机的良药,五点行动计划也很空洞,并没有包括任何具体的步骤。

2008年10月12日,二十国集团也发表共同声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前景可能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该集团呼吁采取广泛的国际行动防止危机恶化,尤其是各国寄希望于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成为全世界的“救世主”。

3对世界经济形势的评价

3.1美国的经济地位

次贷危机对美国的打击远远超过了在某一战场的失败,即使当初美国深陷越南战场,也没有最终拖垮其经济。

美国经济的两大基础是创新动力与世界金融霸权地位,次贷危机对于美国金融的打击带有毁灭性,尽管美国还有可能重塑其金融基础,在金融基本面上留下的创伤也是深刻而不易弥合的,从而动摇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

美国的铸币税正是基于美国经济的这种地位,金融危机本身不会对此造成太大冲击,但是,此次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日益衰退的经济仍起了落井下石的作用。

如果美国还有能力重新振作的话,这有赖于她的目前仍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创新能力和民主政治体制。

在一个国家逐渐衰落的漫长过程中,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也在逐渐演变。

与1947年相比,如今美国的经济地位正受到挑战,它在世界贸易和生产中所占的份额比冷战结束前大大减少,同欧盟和亚洲经济群体相比,美国的经济实力正在相对弱化。

英国斯特灵大学国际关系学者瓦西利斯•福斯卡斯博士认为,这种美国经济相对衰落的趋势在越南战争时期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时就开始了。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迫使欧佩克以美元作为石油的定价和交易货币,使“石油美元”成为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又一体现。

这些年来,美国一直在挣扎着利用“石油美元”所带来的各国对美元的依赖维护其在世界经济体系当中的霸权地位。

但是,随着东亚和西欧经济的不断崛起和复苏,石油美元”霸权体系已经破碎了,因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欧洲已经建立起新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

现在全世界都把欧元当作一种可替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大量用欧元来进行交易、积累资产和资源。

对美国经济来说,欧元简直可以被看作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欧元打破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地位,短短几年之间,欧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已占到四分之一。

欧元区扩大后,60%的欧佩克石油出口到欧盟国家,因此一些欧佩克成员不断呼吁使用欧元为石油交易定价。

2000年11月伊拉克就曾提出这样的要求,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家也有这样的愿望,2006年,伊朗启用了以欧元为结算货币的国际石油交易所。

这使美国利用“石油美元”获取利益和控制国际重要能源的能力受到重创。

因此,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并非偶然。

美国目前所面临的一些经济问题“是全球经济体系内部动态变化的结果”。

在这个体系里,“美国政治和经济精英面对的是美国实力的衰落和维持世界经济霸权能力的下降”。

3.2金砖四国的机会

2001年11月30日,美国著名投行高盛的高级分析师吉姆•奥尼尔在当日发布的一份“全球经济报告”中首次用“金砖四国”(英文为BRIC)这个词圈定出世界最具潜力的四个发展中大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对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来说,发达经济体的危机一方面恶化了其外部环境,但另一方面也为其引领下一轮经济增长提供了机遇。

美国消费占GDP的比例比中国高一倍,储蓄很少,并没有创造很多实际收入,这不是持久性的。

在房地产和信贷泡沫破灭后,消费还会进一步减弱。

全球经济要应对美国消费支出减少的局面,其他地区的消费就必须增长,目前“金砖四国”的消费势头有望弥补这种局面。

国家统计局9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全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39亿元,同比增长21.9%。

与投资、出口相比,今年以来中国消费增幅呈显著扩大趋势。

一些中资银行人士认为,此次金融风暴必然导致美元进一步衰弱,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发生变化,人民币则可以在新一轮调整中把握机会。

3.3到底严重的程度

从去年爆发的美国次贷风暴到目前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以及人们最担忧的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这场深不见底的危机似乎正在朝不断恶化的方向演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10日在七国集团财长会上正式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做出几年来最为悲观的经济预估,称世界经济正进入“严重低迷”时期,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将对经济造成沉重拖累,美欧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已经或接近于衰退”,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也难以摆脱大国经济衰退的牵连。

在这份半年一度的展望报告中,IMF将其对2009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估从7月时的3.9%调降至3%,并警告称复苏过程将会异常缓慢。

而3%的增长率将会是7年来最低的经济增速。

IMF表示,2008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为3.9%,略低于7月时预估的4.1%。

IMF在此前曾表示,全球经济增速低于3%则“等同于全球经济陷入了衰退”,即将其作为界定全球经济增长还是衰退的分界线。

不过,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相信,在各国采取政策措施解决市场困境的情况下,全球重演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大萧条的可能性微乎甚微,“因为我们吸取了那痛苦的10年所带来的经验教训。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必须维持消费者需求,这样经济活动不会在公司倒闭以及急剧上升的失业风潮中出现螺旋式的快速下滑。

IMF认为,世界经济正越来越依赖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表现。

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指出,美国经济之所以到目前还未陷入严重衰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界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仍保持增长,为美国扩大出口提供了可能,正是出口强劲增长将美国经济从衰退中拯救了出来。

日本财务省2008年8月份发布的贸易统计报告显示,7月份,中国内地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日本对华出口额当月同比增长16.8%,而对美国出口额却下降了11.5%。

4对中国的启示

4.1市场原教旨主义理想的颠覆

其实,美国次贷危机并非一次新型危机,而是传统危机,它不过是1980年代的美国储蓄和贷款危机在今天的翻版。

当时,受监管较少的美国储蓄贷款机构盲目扩张房地产信贷,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繁荣,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美国政府不得不耗费巨资对其进行救助。

只是这次闯祸的,不是储贷机构之类的小虾米,而是投资银行这些巨无霸。

它们为缺乏信用和偿付能力的房地产投资者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并且通过金融创新,推出许许多多派生产品,吹大了房地产泡沫。

随着近年来美国房地产市场转入低迷,市场资金链断裂,次贷危机爆发,并跨市场不断蔓延。

美国大型金融机构纷纷陷入困境,引起市场信贷紧缩,加剧经济下滑风险。

房地产泡沫不断膨胀的时期,正是美国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对金融创新监管最少的时期。

因为惧怕风险而对金融创新一味限制,会制约市场转嫁和规避风险的能力,这固然不足取,但对于金融创新放任自由、任由商业机构自己控制风险的做法也值得商榷。

实际上,正如经济学的边际分析理论所揭示的,边际成本上升,边际收益递减,对金融创新过度放任,创新带来的风险不断积聚,最终使其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以致得不偿失。

过去十多年来,美国在房地产金融方面无节制的创新,不但没有转移风险,反而放大了风险。

由于金融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复杂,以致成熟的市场交易者都难以对风险充分认知和管理,使得风险更容易失控和扩散。

据说,股神巴菲特弄不懂与次贷有关的CDS、CDO等衍生产品为何物,没有投资,因而避免了因持有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及其衍生产品而造成损失。

1992年,刚刚经历了东欧剧变,中国又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于是,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同年出版的第十四版《经济学》中说:

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一年,这是市场经济胜利的一年。

那么,如今这场由过度自由化而导致的世界性危机可以说是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