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导学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3170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6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导学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导学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历史导学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导学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导学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档格式.docx

新政的具体措施,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难点:

罗斯福推行新政成功的原因,及对“新”的理解。

【问题导读单】

一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

⒈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1)原因:

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奠定了经济繁荣的物质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了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战后,美国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国内市场;

20世纪初期的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繁荣表现:

一战后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商品丰富、物资充足。

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已悄然来临!

经济危机的概念

(1)经济危机:

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

(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2)经济危机一般表现:

①购买力下降,供给大于需求;

②企业纷纷倒闭,业增加;

③公众恐慌,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2.经济危机爆发原因

⑴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⑵具体原因: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更加突出(供求矛盾尖锐)①贫富差距悬殊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②分期付款、银行贷款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供求矛盾更加紧张③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也是经济危机的重大隐患。

⑶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股价暴跌

⑷各国长期推行自由放任政策,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

3.爆发: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接着,全面的经济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

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锐减;

并且经济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最终演变为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4.这场危机的特点:

⑴范围特别广:

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

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⑵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

⑶破坏性特别大:

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这次经济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倒退了20年,人们习惯于用“大萧条”“大恐慌”来形容它破坏的严重性。

可以说,这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其深度和广度都是空前的。

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迅速“红遍”广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

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主要原因⑵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大国,美元在世界市场上的主导作用

5.经济危机影响:

①经济:

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经济萧条;

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②政治:

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③国际关系: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争夺国际市场,不仅加深了危机,而且使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大战迫在眉睫。

6.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1)措施:

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2)结果:

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从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措施中得到的启示:

⑴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居安思危,防止泡沫经济等;

⑵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

1.背景:

①危机爆发后,以胡佛为首的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②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击败胡佛,并于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

①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②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③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管制证券业。

作用: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稳定了民心,为采取其它措施和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2)复兴工业(这是新政的中心措施):

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①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公平经营章程,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②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在农业方面:

①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②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

(4)社会福利方面:

①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

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③推行“以工代赈”,兴办许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5)社会立法方面:

①罗斯福政府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并且还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地位。

②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

③1935年美国议会又通过“财产税法”。

3.实质分析:

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

4.影响:

①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②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③新政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是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而且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及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注意:

罗斯福新政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的先进文明成果,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起来,防患于未然。

(2)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

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危机的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背景:

7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传统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无法解决。

措施:

英美国家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2)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是国家干预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有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指一种调节私利与公益关系的力量,是一种市场力量。

“看得见的手”指的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到充分发挥。

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

实践表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光靠其中“一只手”发挥作用或片面强调其中“一只手”的作用,都是不行的,必须“两手抓”。

2.“福利国家”的发展:

(1)“福利国家”的含义:

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福利国家”制度的含义:

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2)概况:

a起点:

现代福利制度从罗斯福新政开始;

b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峰;

c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依然向前发展。

d20世纪80年代后,美、英、法等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3)实质: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主动寻找自我调节和调整结果。

(4)评价:

从利的方面考虑,是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弊的方面考,一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二是带来社会道德危机,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第三产业的发展

(1)含义:

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

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

(2)兴起原因:

a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b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连接第三次科技革命,通过航天飞机发射,神6等图片加深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c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3)作用:

a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b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

c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4.新经济的出现:

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2)出现:

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美国。

(3)表现:

a10年的高速增长;

b良性运行:

化解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消失,失业率降到最低,市场繁荣。

(4)特点:

a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度发展。

b打破凯恩斯主义理论:

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c经济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连动的关系。

“新经济”包括了三个要素:

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

“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他领域的创新。

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

四重点难点解析

1、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

16世纪末以后,在英、法两国出现了不少宣扬重商主义思想的著作。

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通过出超才能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

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自由主义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兴起的经济理论,代表人物有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等,其主张有:

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把它看作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主张对内自由放任,对外自由贸易。

它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日益强大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废除封建束缚,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凯恩斯主义1929年爆发空前规模的世界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状态,失业问题严重。

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借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充分就业的传统说教彻底破产,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套“医治”失业和危机,以加强垄断资本统治的新理论和政策措施。

正是适应这个需要,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

《通论》的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震动,把它说成是经济学经历了一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抨击“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萨伊定律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观点,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总量分析,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

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主要由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收益预期、流动偏好和货币供应量决定的。

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存在失业和萧条,就是由于这些因素交相作用而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

据此,他提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财政金融政策,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凯恩斯这一理论为根据而形成的凯恩斯主义,不仅成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一个流派,而且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重大的影响。

新经济自由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国家干预经济不断引起一系列的新问题,特别是70年代以来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滞胀”局面,使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陷于困境,受到各式新经济自由主义流派的挑战。

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包括众多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体系。

狭义新自由主义主要是指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

广义新自由主义,除了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外,还包括以德曼代表的货币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和以拉弗、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伦敦学派、现代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在经济理论方面:

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并走向极端,大力宣扬“三化”。

一是“自由化”。

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若要让社会裹足不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给所有的人都强加一个标准”。

二是私有化。

在他们看来,私有制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

三是市场化。

认为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罗斯福推行新政成功的原因,及对“新”的理解:

△实质及特点:

罗斯福新政实质上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成功原因:

根本原因:

罗斯福新政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原因:

①美国以独立战争和民主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旧思想、旧势力的消除比较彻底,这是罗期福新政能够成功的历史条件。

②美国是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这时新政能够成功的有利国际条件。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这是新政能够成功的经济基础。

④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主制度较健全和民主势力较强大是其成功的政治基础。

⑤民众参政意识较强是其成功的思想基础。

△“新”①新的理论:

出现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②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③新的起点: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的起点。

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

第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由资本主义过渡过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近使私人垄断资本家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第二,“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个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

第四、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和对各部门的有效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4、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中得出的启示有哪些?

①繁荣和危机往往相互关联,在繁荣的形势下要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

②要随时注意内部机制和政策的调整;

③在危机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也不利己,应该同舟共济;

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从而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阶段。

5、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

都面临严峻的经济困难局面。

②手段相同:

都动用国家机器,干预和指导经济。

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

③结果相同:

都缓解了危机,巩固了统治。

不同点:

①根本目的不同:

苏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美国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②性质不同:

前者是社会主义改革;

后者是资本主义改革。

③方式不同:

前者是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以市场调节为主;

后者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④侧重点不同:

前者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后者是以工业为核心,实行工业复兴法。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的内涵:

(1)新理论。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理论;

罗斯福新政利用凯恩斯主义。

(2)新特点。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

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发展资本主义。

6、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3)面对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4)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

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7、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①近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②社会史观: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③生态史观:

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④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附过关检测部分

过关检测20第168—178页

§

课外知识阅读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1)利用和依靠国家采购、订货,保证垄断资本能得到大量资金、商品市场和高额利润。

(2)利用和依靠国家预算拨款,在国民经济重要部门中建立新的国营企业,以增强国家垄断资本的力量。

(3)利用和依靠优惠的国家贷款、补贴和减免税收等,促进资本的集中和积累,加强垄断资本的竞争力。

(4)实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关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强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

2.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随着战后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股份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随着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被称为“经营者革命”。

“经营者革命”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3.“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

20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后,各国政府纷纷寻找医治这一新疾病的药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