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文档格式.docx
《教学评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评价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本
(中)
部分
(差)
A
教
学
设
计
(1)
教学目标
(11)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2.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合理,分类准确,描述语句具有可测量性。
3.密切结合学科特点,注意情感目标的建立。
B
教学内容
(12)
1.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
2.按照科学的分类,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地分析。
重点、难点的确定符合学生的当前水平,解决措施有力、切实可行。
3.根据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确定知识点;
各知识点布局合理,衔接自然。
4.根据学科特点,注意到思想教育的内容。
C
教学媒体
(13)
1.教学媒体的选择符合优化原则,注意到多媒体组合应用。
2.所选媒体适合表现各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能起到深化作用。
3.教学媒体的使用目标(在教学中的作用)明确,使用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4.板书设计规范、合理,能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有一定的艺术性。
D
教学策略
(14)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2.遵照认知规律选择教学方法,注意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3.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结构类型与所选择的教学方法配套;
整
节课的教学过程结构自然流畅、组织合理。
E
形成性检
测(15)
1.形成性练习题覆盖了本节课各知识点的所有学习目标层次。
2.形成性练习题数量简洁、文字精练,表达准确、便于检测。
F
过
程
(2)
目标实施
(21)
1.整节课围绕目标进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能及时进行检测。
G
内容处理
(22)
1.在课堂教学中,对各个环节、各知识点占用的时间分配合理,总体掌握准确。
2.分清主次,重点突出;
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H
结构流程
(23)
1.按照设计好的流程方案进行教学,做到照办而不呆板、机械,灵活而不打乱安排。
2.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I
媒体运用
(24)
1.演示实验、应用媒体时,操作熟练、规范正确,视听效果好。
2.媒体出示时机合适,使用方法得当,取得预期的效果。
3.板书整齐,字迹清晰,书写规范,无错别字。
J
能力培养
(25)
1.注意对学生的智力、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K
课堂调腔
(26)
1.注意师生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2.组织能力强、课堂教学秩序好。
3.时间掌握准确,教学效率高;
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L
教师素养
(27)
1.仪表整洁、大方,教态端庄、自然、亲切。
2.讲普通话。
口齿清楚、发音正确,表达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
3.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4.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M
效
果
(3)
课堂反应
(31)
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得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
2.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默契。
N
达标程度
(32)
1.形成性测试中,大部分同学反应积极,回答问题勇跃。
2.回答问题正确率高达90%以上。
3.课外作业完成顺利,单元测验合格率在95%以上。
备注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需要设置课堂教学评价表中的各项指标的权重值,进行量化处理,如表2所示。
其中:
(1)表中给出的权重值为通用值。
在具体运用时,各单位可根据学科不同自行拟定权重值的标准,但必须满足:
;
(2)计算每项指标实际得分(综合加权得分):
式中:
为该项指标总权重,在二级指标体系中,
为评委人数;
为各等级分值;
为各等级实际得票数;
常数20为从五级分制到百分制的换算系数。
(3)计算总分参赛教师所得总分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为平均加分,即:
,在
位评委中,有的提议加分,有的可能不提议加分。
在计算平均加分时,分子应为实际提议的加分之和;
分母则为全部评委人数,而不仅仅是提议加分的人数。
表2课堂教学评价量化统计表
教师姓名:
参加评议人数:
编号
权重值
各等级实际得票数(
)
综合加
权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中
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策略
形成性检测
教学过程
目标实施
内容处理
结构流程
媒体运用
能力培养
课堂调控
教师素养
教学效果
课堂反应
达标程度
参考加分
平均加分
总分
负责人:
复核:
统计:
2.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总结性测试结果,计算学生整体达标程度、绘出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及成绩分布曲线,并通过学生与问题关系(S—P)表,分析学生整体学习特征及其稳定程度,填写教学效果分析评价表(见表3)。
对超过警告线的学生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以利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和教学效果分析评价表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请参照《教学过程设计》一书相关章节。
表3:
教学效果分析评价表
一、整体达标程度分析
测验
内容
学习目
标层次
(bq)
本层次
试题号
(Pj)
试题
分值
(aq)
理论满
分值
(aq·
n)
实际
得分
(∑Xiq)
得分率
(Gq)
总体目
标系数
(K)
(H)
达标度
(T)
达标
程度
分析
二、整体学习水平与成绩分布状态分析
1.学生得分
2.分组人数
组别
中值
人数
所占比例
97.5以上
100
92.5~97.4
95
87.5~92.4
90
82.5~87.4
85
77.5~82.4
80
72.5~77.4
75
67.5~72.4
70
62.5~67.4
65
57.5~62.4
60
57.4以下
55
三、整体学习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
1.从S—P表中可以看出,全班总得分率
G0=,表明全班整体学习效果_______。
2.不稳定学生(学生警告系数CSi≥0.75)
共______人,学习不稳定率为_____________。
3.不确切问题(问题警告系数CPj≥0.75)
共______个,问题不确切率为_____________。
学生(Student)与问题(Problem)关系表
Pj
Xij
Si
p
S
3.学习效果评价
对自主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
在评价方法上多采用案例、量规和文件夹(档案袋)等形式。
(1)案例评价
由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给出解决该类问题的典型范例。
这些范例可以是由教师或其他人完成的,也可以是以前的学生完成的作品。
学生可以参照这些范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对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进行互评。
(2)量规评价
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学习的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一套评价用的指标体系,供学生对照检查。
指标体系应简单、明确,便于操作。
这种供评价用的指标体系通常称为量规。
学生通过使用量规,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
表4列出了“酸雨”学习评价量规,供参考。
表4:
《酸雨》学习评价量规
等级
(5分)
(4分)
(3分)
(2分)
调查与收集信息
收集了大量的信息,都与主题有关
收集了一些基本信息,大部分与主题有关
收集的信息非常少,只有一些和主题有关
没有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完成小组角色职责情况
完成了角色的所有职责
差不多完成了所有的职责
尽责很少
对分配的角色未尽职责
任务分担情况
不要别人提醒,总是做布置的工作
经常做布置的工作
几乎不能独立完成工作
工作总是依靠别人
与组员的合作
经常合作
有时合作
几乎不合作
从不合作
介绍
引言非常简明,显示了作者具有读者意识
有充分的信息使读者了解这是什么报告
关于报告中将写些什么提供了一些信息
关于报告中将写些什么没有提供任何信息
角色
回答了WebQuest布置给角色的所有问题,还包括许多有趣的事实
回答了多数WebQuest布置给角色的问题
回答了几个WebQuest布置给角色的问题
未回答WebQuest布置给角色的问题
任务完成情况
对酸雨造成的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并提供了许多建议
对酸雨造成的问题,有许多做了详细的说明,提供了几个建议
对酸雨造成的问题,有几个做了详细说明,但没有建议
对酸雨造成的问题,没有详细说明,没有提出任何建议
结论
对研究做了精辟的阐述,提供了许多可能的解决办法
对研究的阐述有逻辑性,提供了几个可能的解决办法
对研究的阐述含糊不清
对研究未做阐述
行文流利程度
很少有语法和措辞错误,写得很清楚
语法和措辞错误不影响对报告的理解
语法和措辞有错,理解报告有困难
语法和措辞经常有错,无法看懂报告
(3)文件夹(档案袋)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有关学习的材料都放入一个文件夹(档案袋)中。
这个文件夹(档案袋)包含了学习笔记、作业、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自己的电子作品、学习成果,以及电子邮件、参加在线讨论和博客(Blog)学习的记录等。
通过该文件夹(档案袋),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有利于做出公正的评价。
(4)学习日志
学习日志分为两个部分:
左侧记录学习中的内容和问题,右侧记录学生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步骤,如表5所示。
表5:
学习日志模板
学习中的内容、要点、问题
学习者的思路、观点、步骤
学习日志的左侧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或自主学习中所作的听课笔记或学习笔记;
而右侧为课后复习或自主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评注。
通过填写学习日志,可使学生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习日志可以发布到网上,教师通过学习日志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指导学习进程。
(5)分类表格
学会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分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利用分类表格可以考查学生对事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