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2411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宝安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2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演播室)13

3.3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广播室)14

3.4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16

3.5计算机网络室17

3.6软件制作室19

第四章实验室建设标准21

4.1物理实验室21

4.2化学实验室23

4.3生物实验室27

4.4小学科学实验室30

第五章功能场室建设标准33

5.1历史室33

5.2地理室34

5.3数学(活动)室35

5.4音乐室36

5.5舞蹈室37

5.6美术室38

5.7语言实验室40

5.8综合电教室42

5.9劳动技术室43

5.10科学技术室44

5.11地理园45

5.12生物园46

5.13气象站47

第六章图书馆(室)建设标准49

6.1图书阅览室49

6.2电子阅览室51

第一章功能场室项目指标一览表

1.1高(完)中功能场室项目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每间使用面积(㎡)

间数

24个班(含)以下

25-36个班

37-48个班

1

网络管理中心机房

40

2

演播室

3

广播室

4

计算机网络室

120

5

软件制作室

6

物理(探究)实验室

7

物理仪器室

80

8

物理准备室

9

化学(探究)实验室

10

化学仪器室

11

化学准备室

12

生物(探究)实验室

13

生物仪器室

14

生物准备室

15

生物标本室

16

历史室

17

地理室

18

数学(活动)室

19

音乐室

20

舞蹈室

160

21

美术室(含书法室)

22

语言实验室

23

综合电教室

200

24

科学技术室

25

地理园

300

26

生物园

27

音乐器材室

28

美术器材室

29

体育器材室

30

电教器材室

31

综合活动实践器材室

32

综合档案室

33

心理辅导室

34

卫生室

35

团队室

36

展览室

37

书库

38

教师阅览室

39

学生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

1.2初中功能场室项目指标一览表

网络管理中心

劳动技术室

地理园(含气象站)

藏书室

41

1.3小学功能场室项目指标一览表

96

科学(探究)实验室

科学仪器准备室

64

数学活动室

144

地理园(小气象站)

少先队部室

备注:

一、每间使用面积(㎡)确定依据:

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2.中学楼宇横梁跨度按4m×

5m计算。

小学楼宇横梁跨度按4m×

4m计算。

二、间数确定依据:

1.每间实验室、功能室按每天上5节课计算,每周满负荷可上25节课。

2.学校规模与每班每周使用的次数。

三、每个教室、实验室、功能室都配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

四、每个教师人手配备一台计算机。

第二章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配备指标一览表

高(完)中

初中

小学

实验室

工作人员数

≥5

≥3

≥1

其中专职人员

≥2

工作人员兼课数

≤4节/周

≤6节/周

学历或职称

与现岗位相对应的本科或中级以上

与现岗位相对应的专科或中级以上

与现岗位相对应的专科或小学中级以上

网络中心

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或中级以上

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或中级以上

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或小学中级以上

计算机室

图书馆

(专职)负责人

负责人学历

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大专以上学历

图书馆专业知识的中专以上学历

工作人员学历

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大专以上学历

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中专以上学历

配备依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教基[1999]11号

2.《广东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程》(粤教装备[2000]11号)

第三章信息技术装备建设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提倡尽可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

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展学生视野。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各学科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各学科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各种形式的教学交流能有效促进课程资源信息的沟通,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交流课程资源。

本标准中,信息技术装备主要指校园计算机局域网络、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计算机网络教室和软件制作室等。

3.1校园计算机局域网络(机房)

校园计算机局域网络(以下简称校园网)是学校用来创设网络应用环境,更好地实施教学、管理、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的基础设施。

校园网是指将校园内部分散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相互通信、软硬件资源共享的综合系统。

校园网主要应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远程教学,覆盖学校的课堂教学、教师备课、学生自学、办公管理等场所。

校园网建设包括结构化布线、机房建设、交换机配置、服务器配置、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防雷电系统七个部分。

校园网建设应贯彻“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

3.1.1机房环境要求

网络管理中心机房是安放网络关键设备的场所,是各类信息的中枢。

机房建设工程必须保证交换机、服务器等重要设备能长期、可靠地运行,同时还为网络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舒适而良好的工作环境。

1.使用面积不小于32㎡。

2.采用日光灯照明系统,平均照度不小于300Lux。

3.窗户宜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照射机房设备。

4.采用排气扇强制排风。

5.安装空调,温度保持在18—24℃,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

6.交流供电电压220V,50Hz,电流不小于20A。

地线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7.至少有1个闭路电视信息点,1个广播点。

8.安装防火灾设备及灭火器材。

凡设置二氧化碳或卤代烷固定灭火系统及火灾探测器的机房,其吊顶的上、下及活动地板下,均应设置探测器和喷嘴。

有卤代烷灭火装置的,应配置专用的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9.有良好的防静电措施,安装机房专用防静电活动地板。

10.严禁放置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

11.不宜设置在楼宇的地下室、一层或顶层。

3.1.2设计要求

校园网主干宜采用千兆以太网,100M交换到桌面的二级结构,支持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校园网综合布线应覆盖整个校园,所有教学场室均应设计数据信息点。

每个教学场室信息点数量一般为2个;

办公室信息点数量不少于办公人数;

计算机网络教室等集中配置批量计算机的场室,信息点数量一般为4个,室内为第三级节点。

条件好的学校可从中心机房敷设光缆至计算机网络教室等集中配置批量计算机的场室,室内设计二级节点配线间,交换机配千兆模块。

与广域网的连接,主要采用电信的ADSL专线、教育城域网专线等方式。

综合布线必须符合国际、国内相关的建设和验收标准规范。

网络管理中心机房设计应考虑包括空调、电力、照明、防静电、防雷击、室内装璜等方面的内容:

1.机房室内装修应舒适宜人、简洁明快,严防渗水、漏水。

装修材料应选用易清洁、防静电、防电磁干扰、防火性能好的耐用材料,应避免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

2.门窗安装防盗安全门和金属防护装置。

有条件的学校安装闭路电视监控摄像头、防盗报警设备。

3.机房设有外窗时,宜采用双层金属密闭窗,并避免阳光的直射。

当采用铝合金窗时,可采用单层密闭窗,但玻璃应为中空玻璃。

4.当机房内设有用水设备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止给排水漫溢和渗漏的措施。

5.安装可靠的防雷电设备、设施,保护网络设备。

6.机房网络设备、电力设备、安全设备应全部采用符合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的优质产品,产品技术性能和安装工艺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7.机房一般可划分为两大区域:

设备区和人员工作区。

两个区域宜用玻璃幕墙分隔,设备区预留适当空间,为今后增加设备留有所需的空间。

8.机柜侧面(或不用面)距墙不应小于500㎜,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1200㎜;

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0㎜。

有两个或以上机柜时,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00㎜。

9.UPS不间断电源的功率范围2-5KVA,配备后备电池,楼宇电力供应中断后,应能向机房网络设备继续提供2-4小时的不间断供电。

主要设备配置要求:

1.中心交换机应采用千兆三层以太网交换机,有条件的学校可逐步配备支持IPV6的万兆以太网交换机。

中心交换机千兆端口数:

高完中不少于16个,初中不少于12个,小学不少于8个。

2.二级节点交换机应为可堆叠、可网管,每组堆叠交换机均应千兆上行中心交换机。

3.服务器软硬件的配置应根据学校规模及教学应用情况确定。

4.网络存储设备的配备应随着学校教育教学应用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增加。

5.网络安全设备应选用国际先进产品。

有完善的入侵检测、病毒防范、不良信息过滤、垃圾邮件过滤等功能。

3.1.3设计依据

1.《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2.《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6650—86)

3.《民用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4.《电气装置安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32—82)

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8.《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6—920)

10.《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1.《建筑物电气装置》(国际电工IEC要求)

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61312)

13.《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

3.2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演播室)

中小学校的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具有教育、教学、管理、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宣传的功能,是进行校内舆论宣传的基本阵地,是反映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主要窗口,是活跃师生员工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各学科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

闭路电视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

线缆敷设、演播室(电视台)建设。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立专门的监控室,安装电视监控、防盗报警设备。

3.2.1演播室环境要求

演播室是安放闭路电视系统关键设备的场所。

同时还为演播人员提供一个舒适而良好的工作环境。

2.采用组合灯光照明系统,平均照度不小于1000Lux。

5.安装空调,演播时温度不宜超过28℃。

6.交流供电电压220V,50Hz,电流不小于30A。

7.至少有1个校园网信息点,1个广播点。

9.地面铺防潮瓷砖。

3.2.2设计要求

闭路电视网应覆盖整个校园,所有教学场室均应设计有线电视信息点,每室各设1个。

信号放大器数量要与网络规模相适应。

线缆敷设必须符合国际、国内相关的建设和验收标准规范。

演播室设计应考虑包括空调、电力、照明、防雷击、室内装璜等方面的内容:

1.室内装修应舒适宜人、简洁明快。

装修材料应选用易清洁、防静电、防电磁干扰、防火性能好、吸音效果良好的耐用材料。

应避免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

3.安装可靠的防雷电设备、设施,保护设备。

4.演播设备、照明设备、电力设备、安全设备应全部采用符合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的优质产品,产品技术性能和安装工艺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5.演播背景图案应更换方便。

6.演播台能容纳至少2人同时播音,造型美观、独特。

7.主播摄像机清晰度应在700电视线以上,三角架宜采用液压传动型。

8.灯光组合根据演播室空间设计,要求演播台面照度大于3000Lux。

9.安放主要设备的机柜,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除放置现有设备外,应留有一定的设备扩容空间。

3.2.3设计依据

1.《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GYJ45-92)。

2.《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Y5070-2003)。

3.《民用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4.《电气装置安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32—82)。

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6.《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

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8.《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3.3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广播室)

校园广播是进行校内舆论宣传的基本阵地,是反映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主要窗口,是活跃师生员工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德育、语文、英语、音乐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

校园广播在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全校集会、考试时的听力测试、校园节目等广播任务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广播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调频调幅广播、话筒接收放送、录音磁带及CD片音频放送。

广播系统建设主要包括:

线缆敷设、广播室建设。

3.3.1广播室环境要求

广播室是安放广播系统关键设备的场所。

同时还为广播人员提供一个舒适而良好的工作环境。

1.广播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6㎡。

2.采用日光灯照明系统,平均照度不小于500Lux。

3.窗户宜面向操场布置,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照射机房设备。

4.采用自然通风。

有条件的学校安装空调,播音时温度不宜超过30℃,采用排气扇强制排风。

5.交流供电电压220V,50Hz,电流不小于10A。

6.至少有1个校园网信息点,1个闭路电视信息点。

7.安装防火灾设备及灭火器材。

8.地面铺防潮瓷砖。

9.严禁放置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

3.3.2设计要求

广播网应覆盖整个校园,所有行政办公用房、教学用房、走廊、操场等均应设计广播点。

室内每室各设音箱1个,走廊、操场等室外环境应安装室外防水音箱或音柱,要求外形美观大方,具有观赏性,安装位置和配备数量应根据校园环境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

广播室设计应考虑包括电力、照明、防雷击、室内装璜等方面的内容:

4.广播设备、电力设备、安全设备应全部采用符合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的优质产品,产品技术性能和安装工艺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5.宜采用数字智能广播系统,能实现分区广播与监听,自动定时播放。

播放主机具有12个以上的分区能力,多组可编程序,定时自动开机关机,实现无人值守。

可集中控制各收听点音箱的开与关和各收听点的节目源信号。

6.宜选用定压式、机架式的功率放大器,配备有线和无线话筒。

7.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