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2215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文档格式.docx

水动:

急猛。

8、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

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

主旨:

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柳先生传

1、造饮辄尽造:

一来辄:

就,于是

2、箪瓢屡空,宴如也如:

3、兹若人之俦乎俦:

4、不戚戚于贫贱戚戚:

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

地方

6、每有会意会:

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旧:

朋友们

8.会意:

领会书中的意思

9.萧然:

空荡,空寂

10.晏如:

高兴的样子

12.戚戚:

忧愁的样子

13.汲汲:

形容心情急切样子(汲:

取水于井)

14.俦:

朋友、伴侣

15.觞:

酒杯

1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17.杂然相许(赞同)

18.高可二黍许(左右、上下)

19.曾不吝情去留(离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

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4.哪些语句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隐者风范(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志趣):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书中求乐(志趣):

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志趣):

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生活):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策:

驾驭道:

方法

2、执策而临策:

鞭子临:

对着

3、其真无马邪其:

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其:

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

餐石: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

喂材:

才能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

这样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

尚且等:

一样

9、才美不外见见:

通“现”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虽:

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怎么千里:

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

2、援疑质理援:

提出质:

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慕:

仰慕

4、俟其欣悦俟:

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

热水覆:

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

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

跑逾约:

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通“肢”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通“报”穿着

即:

就嗜:

喜欢,爱好无从:

没有办法

致:

得到每:

常常于:

向笔:

名词做状语

逾:

超过因:

于是得:

能够既:

已经

执:

拿,握叩问和假借色:

脸色,表情

或:

有时卒:

终于寓:

居住日:

再:

两次则:

却略无:

毫无以:

因为

盖:

句首语气词,大概

嗜学(shì

)逾约(yú

)硕师(shuò

)叱咄(chì

duō)

俟(sì

)负箧曳屣(qiè

xǐ)皲裂(jūn)媵人(yì

ng)

衾(qīn)容臭(xiù

)烨然(yè

)缊袍(yù

n)廪稍(lǐnshāo)

裘葛之遗(qiú

i)冻馁(něi)谒(yè

撰(zhuà

n)贽(zhì

)叩(kò

u)

古今异义

余古义:

我。

今义:

剩下。

如:

余幼时即嗜学

走古义:

跑。

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走送之

假古义:

借。

不真实的,虚伪的;

假期如。

以是人多以书余?

逆古义:

迎。

向着相反的方向。

寓逆旅

穷古义:

末。

贫穷,穷尽。

穷冬烈风

遗古义:

(wè

i)给予,赠送。

遗失,留下。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诸古义:

兼词,“之于”。

众,许多。

假诸人而后见也

汤古义:

热水。

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媵人持汤沃灌

同义连用

“假”、“借”都是借的意思,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叩”、“问”都是发问、询问的意思,如: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廪”、“稍”都指官家供给的粮食,如: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沃”、“灌”都有浇的意思,如:

媵人持汤沃灌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笔:

用笔。

手自笔录

日:

每天。

主人日再食

朱缨、宝:

用朱缨、宝。

戴朱缨宝饰之帽

2.名词作动词

缊袍敝衣:

穿着缊袍敝衣。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

例句: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介宾短语“于藏书之家”作“假借”的状语。

正常语序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2.宾语前置

弗之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弗怠之”。

3.省略句

(1)省略介词“于”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余”即“假于余”,“于”是“给”的意思。

例句: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处”后省略介词“于”,应为“处于其间”。

(2)省略主语

文中省略主语的句子很多,如第一段从第二句起均省略主语“余”。

(3)省略宾语

撰长书以为贽。

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代指长信,应为“以为”。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

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

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

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

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

1.水尤清冽尤:

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

道路。

见:

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坻:

水中高地。

屿:

小岛。

嵁:

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大约。

5.佁然不动佁然:

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

凄清。

居:

停留。

7.隶而从者隶:

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向西。

9.下见小潭下:

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

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像北斗星一样。

蛇:

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

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

使-----凄凉。

寒:

使-----寒冷。

16.记之而去去:

离开。

二、句子翻译。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

25.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6.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27.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

悲哀深沉。

28.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29.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

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越明年越:

到了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

于是。

制:

规模。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

在;

其:

它的。

5)属予作文以记之予:

我;

以:

来。

6)予观夫巴陵胜状夫:

那。

胜状:

胜景。

7)衔远山,吞长江衔:

衔接。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

边。

晖:

日光。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

雄伟景象

10)前人之述备矣述:

描述。

备:

详尽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极:

尽。

12)迁客骚人迁客:

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

诗人。

13)霪雨霏霏霪雨:

连绵的雨。

霏霏: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连月不开开:

放晴。

国:

京城。

15)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薄:

迫近。

去:

16)春和景明;

沙鸥翔集景:

集:

栖止。

17)岸芷汀兰;

此乐何极芷:

小草;

汀:

小洲。

穷尽。

18)宠辱偕忘宠:

荣耀。

偕:

一起

19)把酒临风。

把:

持。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探求。

古仁人: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或异两者之为或:

或许。

为:

指两种心情。

22)庙堂:

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

不在朝廷上做官。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

在……之前。

后:

在……之后

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微:

没有;

斯:

这。

归:

归依。

25)若夫:

像那。

至若:

至于。

嗟乎:

唉。

26)不以物喜以:

因为。

心旷神怡怡:

愉快。

2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8)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3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

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

悲和喜;

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居庙堂之高;

“退”指:

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退亦忧”指: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

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八年级下册: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

环而攻之环:

环绕。

环:

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

茂盛的样子。

秀:

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

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

靠近。

5.名之者谁名:

给……命名。

6.饮少辄醉辄:

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

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归:

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

回家。

从:

11.吾谁与归归:

12.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芳:

香花。

繁荣滋长。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14.休于树于:

在。

15.山肴野蔌肴:

野味。

蔌:

菜蔬。

16.宴酣之乐酣:

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丝:

弦乐器。

竹:

管乐器。

18.弈者胜弈:

下棋。

19.觥筹交错觥:

酒杯。

筹:

酒筹。

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醉醺醺的样子。

乎:

于。

21.树林阴翳翳:

遮盖。

22.鸣声上下上:

树的上部。

下:

树的下部。

23.太守谓谁谓:

是。

二、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给它命名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

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

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全文的主旨是:

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