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06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06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06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现阶段的人造血液可以用各种动物血红蛋白为原料大量制造,且能够以不同形式保存,充分满足医疗救助。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成分输血是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采用只含有全血中一种或几种成分的血液来治疗疾病的输血方式。
B.由于制造过程中加入了病毒去除或灭活工艺,因而输入人造血液可以避免因血液污染而导致的疾病传播。
C.目前许多国家已能够合成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所以人造血液的关键难题迎刃而解了。
D.输入人造血液可以不必再考虑不同血型的匹配问题,人体不会对它产生排斥作用,可以真正做到“一血通用”。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床治疗采用人造血液,可以较为有效地避免目前时有发生的因输血而引起传染性疾病的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救治安全性。
B.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强调的是成分输血,随着人造血液技术的提高,今后在临床上将完全不必要再采用全血输血。
C.人造血液可以很好地缩短紧急救助时间,为挽救高危病人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进而提高医疗救助效率。
D.因为人造血液可以大量地制造,不远的将来,人造血液也许会成为普通患者都可以输得起的放心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
祖愍祖,宋广州刺史。
父景仁,中散大夫。
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
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人问其故,季直曰:
“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
”愍祖益奇之。
五岁丧母,哀若成人。
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①;
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及长好学,淡于荣利。
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曰“聘君”。
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
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
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
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
俄而秉等伏诛。
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
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
“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
”俭从之。
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
迁太尉记室参军。
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
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
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
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
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
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
高祖曰:
“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
”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
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注:
①染衣:
染服,僧衣,代指出家。
(选自《梁书·
陶季直传》)
4.对下列句子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服阕忧:
忧虑B.与季直素善素:
平素、一向
C.领左卫司马领:
兼任D.又屏居十余载屏居:
隐居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
①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朗、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陶季直“早慧”,他的祖父陶愍祖“异之”,是“异”其“智”;
此后,陶季直面对祖父的金钱物质赏赐竟能首先考虑到辈分有序,陶愍祖“益奇之”,则是“奇”其“品”。
B.陶季直认为刘秉、袁粲二人都是儒生,他们推翻齐高帝的图谋必败,因此坚决不参与他们的谋反,而日后刘、袁二人伏罪处死的结局也充分验证了陶季直预见的正确性。
C.武帝去世,齐明帝即位,铲除异己,陶季直很不满意,齐明帝也嫉妒他,于是把他调出京城担任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二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
平素行政廉洁,死后家徒四壁,子孙都没有安葬他的钱,众人无不伤心落泪。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5分)
译文:
(2)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8—9题。
秋发庾岭
汤显祖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作者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
8.请简要分析诗歌前两联的写景角度和意境特点?
(6分)
答:
9.结合全诗,简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鱼,我所欲也》)
②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也。
(《赤壁赋》)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
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⑤,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⑥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
三、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有些人
张晓风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
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对全班同学说:
“我真高兴。
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
我立刻快乐得如肋下生翅一般——我平生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
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
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突然间长大了。
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能。
”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啊!
”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骇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时,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
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
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洌的冰水。
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
虽然满街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是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我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地离去。
以后很长时间,他的痛苦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他那陌生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
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
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
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
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7月,我们赶到联考考场时,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捡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
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
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利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
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并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
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
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语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但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的“雨季”有很深刻的象征意义,可以理解为人生处在苦闷、困惑、低潮或社会风气不正时期,这样下文所述人物的品行就象晴空中的丽日,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
B.文章最后部分写代数老师考试前蹲在泥地上给自己讲题,事隔十多年后,自己才明白过来,在大自然中听课比在教室中听课美妙得多。
C.对于在酷暑中亟待求助的贫困中年人,“我”虽然在事后无比痛苦自责,遗憾惋惜,但当时却也漠然地走开,说明我和其它穿着美丽皮鞋的行人没什么两样。
D.文中第三个人物形象没有什么鲜明的正面性格特征,有点游离作品的主旨,作者将他和其它三人放在同一序列,只是他们同样可以引起作者及读者的反省反思。
E.文章以“有些人”为题,既暗示“我”已经遗忘了或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更突出了人的名字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道德品质,思想精神。
(2)文中说“我”遗忘了“这些人”,又说“清晰”地记得它,是否矛盾,为什么?
这个句子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
(3)请简要分析文中“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是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一句在本段中的意义作用。
(4)文章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三言两语,但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请你任选两个人物,简要分析描写人物的手法及人物的主要特点。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次选举,本来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深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B.回顾协同软件过去的一年,有两点大快人心:
一是协同软件整体逆市飘红,势头不减反增;
二是协同软件厂商本土化优势凸显。
C.谷歌事件,实际上就是美国利用其在互联网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冠冕堂皇地向别国进行政治、文化、商业推销,来谋取利益。
D.中国央行1月29日发布报告,对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作出预测称,2012年宏调局势更为复杂,保持物价稳定等任务任重道远。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计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B.此次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海啸规模巨大是因为震源浅且地震规模大造成的,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也放大了海啸能量。
C.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D.在朱清时看来,体制的落后是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把学校推向市场,才能提高大学的办学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诗,是中国文学极具特色的一朵奇葩。
唐诗绚烂、宋诗清新,
,
,
。
,真实反映古代社会的人情风貌,易为人们所接受,流传十分广泛。
①所选诗歌题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
②它们既表现了中国文字的艺术魅力
③又代表了中华文化的雍容典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④从感时怀伤到离别赠友、从凭古吊今到故园之思、从写景状物到羁旅之愁
⑤《千家诗》选取唐、宋各朝名家名诗,每一首都朗朗上口,浅显易懂;
咏物拟人,富有情趣
A.①④②③⑤
B.②③⑤①④
C.③①②④⑤
D.①④②③⑤
15.调整下面一段话的句子结构,使前后格式一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苏轼不断被贬流离,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
苏堤无言,湖水铭记着苏轼的功绩;
赤壁有字,东坡的诗篇被惊涛拍击着。
总之,这个不太幸运的人幸运地活进了历史的千年中去了,活得让人瞻仰,让人叹佩。
16.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枭逢鸠。
鸠曰:
“子将安之?
”
枭曰:
“我将东徙。
“何故?
“乡人皆恶我鸣。
以故东徙。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2)不矛盾(2分),从意义上看,我或许真的忘记了他们的名字,但我“清晰”地记住了他们的品行和他们带给我的人生启迪(2分);
从结构上看,为下文设置了悬念,引出下文作者对他们人性品质的刻画(2分)。
(大意对即可)
(3)“美丽的皮鞋、美丽的人行道”与“衣衫槛褛者”又形成鲜明对比(3分)。
整句话突出现实生活中物质条件富裕者对贫困落难者的无视和冷漠,进而表达出作者对富裕者的批评与对贫困者的同情(3分)。
(如果找出用“皮鞋”指代经济富裕者的借代手法,也给2分,大意对即可)
(4)①小学女教师:
通过语言描写充分表现出女教师真挚谦逊和毫不吝惜地称赞学生、善于理解抓住时机教育学生的优秀品质。
②米店老板:
侧重神态与语言描写,突显出她对诚信和良知敬畏的品性,唤起作者的敬佩之情。
③街边中暑的男人:
侧重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他困苦无助的处境,反衬出路人的冷漠并引发出作者深深的自责与愧疚。
④代数老师:
抓住典型细节(或动作描写)刻画出代数老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真心为学生好的“君子谋道”精神。
(8分,每个人物4分,大意对即可)
12.C(A望文生义,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B褒贬误用,大快人心:
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D语义重复,“任务”与“任重道远”重复)
13.D(A搭配不当,“加大与质量”;
B句式杂糅,“是因为和造成的”杂糅到了一起;
C成分残缺,缺少了“具有”的搭配中心词,应在“方便”之后加“的功能”之类的词语”)
文言文译文:
陶季直,是丹阳秣陵人。
他的祖父陶愍祖,任(南朝)宋代广州刺史。
父亲陶景仁。
任中散大夫,陶季直年少时聪明出众,陶愍祖很喜欢他并对他感到惊奇。
陶愍祖曾经拿出四匣子银子摆放在自己面前,让孙子们各人去取,陶季直当时刚刚四岁,只有他一人不去取银子。
有人问他不取银子的原因,陶季直回答说:
“如果祖父有赏赐,应当先给父辈,不应当考虑直接给孙辈,因此我不去取银子,”陶愍祖更加对他感到惊奇。
陶季直五岁时母亲去世,他像成人一样哀痛。
起初,他母亲未生病的时候。
让他出家为僧;
他母亲死后,他家人才把他赎回来,陶季直抱着母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听到的人没有谁不感到悲痛。
等到长大以后,陶季直爱好学习,对荣华名利看得很淡。
他初出仕就被任命为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但他并没有上任,当时的人称他为“聘君”,他因父亲去世而守丧,守丧期满,尚书令刘秉兼任丹阳郡守,请他担任后军主簿,治理郡里的工作部门。
陶季直出京担任望蔡令,不久因病免职。
当时刘秉、袁粲因为齐高帝权势一天天盛大,想要图谋推翻他,刘秉一向敬重陶季直,想同他一起商定对付齐高帝的策略。
陶季直认为袁、刘二人都是儒生,他们的图谋必定导致衰亡,因此坚决拒绝不肯赴约。
不久秉等人伏罪被处死。
齐代初年,陶季直任尚书比部郎,当时褚渊任尚书令,跟陶季直一向友好.接连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