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1807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三代诗人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他们试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种精神不是英雄悲剧的崇高、理性自我的庄严、人道主义的感伤,而是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中的个体的感性生命体验。

代表作品有:

韩东的《山民》《有关大雁塔》、于坚的《感谢父亲》《尚义街六号》等。

审美特征:

1、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是第三代诗歌的思想倾向。

2、具有反意象、反修辞、口语化和情节化的语言特征。

七、寻根文学

出现于1984年,至1985年达到创作高潮。

代表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阿城的《棋王》《孩子王》,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贾平凹的《古堡》《远山野情》,王安忆的《小鲍庄》,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等。

寻根小说的主要特点:

1、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企图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2、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

3、在表现手法上既有中国文学传统的手法,又运用了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八、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出现在80年代中期,以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为源头,随着马原、洪峰、苏童、余华、格非等作家的崛起,一种激进的叙事实践受到评论界的普遍关注。

先锋小说创造了新的小说观念、叙述方法和语言经验。

先锋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重形式,重视“怎样写”而不是“写什么”作品有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洪峰的《极地之侧》,格非的《迷舟》等

九、“新写实”小说

80年代后期凸起的新写实小说以其强劲的势头冲击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传统。

把笔触伸向平民百姓的世俗人生,去写他们的生存困境和琐屑欲望,成为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文学世俗化思潮的代表。

不论从思想或审美取向上说,它都堪称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新形态。

代表作品: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方方的《风景》《桃花灿烂》刘恒的《苍河白日梦》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等。

十、女性文学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曾出现过女性文学四次创作高潮。

(一)、20世纪初“五四”新文学革命时期

作家有谢冰莹、石评梅、冰心、庐隐、凌叔华、冯沅君等,她们的写作是“人”的觉醒的一种体现,是“五四”启蒙话语宏大叙事的一部份,女性写作的独特经验显现不足。

(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丁玲、张爱玲、萧红、梅娘等的创作,出现了较为显明的女性意识。

其中,萧红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女性写作者,写了女性自身的性、生殖,如《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三)、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时期的女性作家数量很多,有张洁、谌容、戴厚英、张辛欣、刘索拉、王安忆、铁凝、张抗抗、残雪、舒婷、陆星儿,稍后的方方、池莉、蒋子丹、

(四)二十世纪90年代。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女作家有意识、地坚持性别立场,自觉地表现和挖掘女性经验、大胆地表达女性意识。

十一、“后先锋小说”(新生代小说)

也被称为“新状态作家”、“晚生代作家”或“60年代出生作家”,代表作家有毕飞宇、鲁羊、韩东、朱文、陈染、林白、徐坤、何顿、张旻等。

他们风格各异,主要呈现三种形态:

其一是哲学型。

其二是私语型。

其三是写实型

十二、新民歌

十三、复出小说家群

十四、潜在写作

简答

简述50-60年代文艺思潮与文艺批判

建国初期的文艺思想斗争

1)、1951年关于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1954年关于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红学”研究史上一场重要的争论。

毛泽东《关于〈红楼梦〉问题的通信》起了重要作用。

);

3)、1955年关于对胡风文艺思想和“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毛泽东为《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等写了编者按)。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反右斗争扩大化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双百方针”的推动下,有了以下突破:

1、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出现了一批有创见、现实针对性强、有益于文艺健康发展的理论文章。

2、文学创作方面,出现了可喜的创作形势

(二)文艺界的反右派斗争

党的文艺政策的调整与“左”倾思潮的泛滥

(一)党对文艺政策的调整

两篇文章:

1、1961年第三期《文艺报》发表的《题材问题》专论,提倡题材多样化,破除题材问题上的清规戒律。

2、1962年5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社论。

三次会议:

1、新侨会议。

2、广州会议。

3、大连会议。

“左”倾思潮的泛滥

(1)毛泽东在1962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向全党全民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

(2)毛泽东在1963年12月12日和1964年6月27日在两份文艺报告上作的批示,表达了其对文艺界的极大不满。

(3)从1963年至1965年,开展了一系列大批判运动,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65年11月对吴晗的《海瑞罢官》的批判。

郭小川的诗诗歌的思想特色

1、郭小川被称为“战士诗人”,在郭小川的身上,作为战士的身份和作为知识分子的诗人气质是二重组合在一起的。

一方面他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名刚直无畏的战士,另一方面又是情感丰富的知识分子。

前者是他融入无产阶级队伍的“大我”之中,后者又常常体现出“小我”的身份惆怅和反省。

这两种思想常造成他的诗歌的一种内在矛盾。

2、抒情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事郭小川诗歌的又一显著特色。

在诗歌表现手法方面的革新

重视诗歌形式的创造和革新,是郭小川创作的重要特色。

为了表现热烈而丰富的思想感情,诗人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新辞赋体”诗。

新辞赋体:

诗句多为长句,中间用逗号隔开,两句或四句一联。

这种诗体继承了中国辞赋中的铺陈、排比、重叠、对偶等表现手法,在抒情方式上,则采用铺陈渲染,反复咏叹的方法,表达出雄浑、热烈、色彩鲜明的效果。

行行入韵,一韵到底,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和整体感。

选讲《团泊洼的秋天》

诗歌是作者——战士诗人的真实写照,诗歌解析:

全诗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6节)诗人状写了团泊洼宁静恬美的秋日风光,暗示了团泊洼看似平静实则涌动着激流的不寻常的社会动向。

以静写动、拟人手法、抒情笔调。

第二部分(7-14节)实写团泊洼社会环境的不平静,衬托中国社会激烈的政治斗争,充满对“四人帮”的强烈愤恨和蔑视之情。

态度坚定自信,笔致铿锵有力,富有豪情。

第三部分(15-21节)抒发革命战士的崇高理想和无私情怀,树立了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的形象。

饱含深情、直抒胸臆。

第四部分(末尾两节)表现作者对严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必胜信念。

前后照应,静与动的对立统一。

艺术特色:

1、艺术辩证法的巧妙运用—静与动、冷与热、柔与刚、秀美与铿锵的转化。

2、排比、烘托、拟人、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3、新辞赋体的成功运用

闻捷的诗

“生活的赞歌”—《天山牧歌》

诗集《天山牧歌》出版于1956年,由《天山牧歌》《博斯腾湖滨》《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四组组诗及九首散诗和一首叙事诗组成。

思想内容:

1、歌颂少数民族的新生活。

2、歌唱少数民族少男少女甜美的爱情。

3、歌唱劳动。

创作特色:

1、歌颂爱情与歌颂生活相结合,有场景,有情节,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新疆民族风情。

2、山川风物的描绘与爱情生活的描写相得益彰,具有浓厚的牧歌色彩。

3、细腻柔美、欢快动情、富有音乐节奏的笔调,描画出质朴率真、幽默生动、诗情激荡的生活图景。

杨朔的散文《雪浪花》艺术特色:

1、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开篇用优美的笔致描绘出一派海天相接、潮涨云飞的动人景象,随后聚焦于浪花冲击礁石的近景。

由此引出老泰山“浪花咬礁石”的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以老泰山壮志犹存的精神风貌,透视普通劳动者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无数劳动者正是以“浪花咬礁石”的精神在改变着昔日的旧貌。

点题,前后照应,给人留下遐想回味的余地。

卒章显其志。

2、情景交融,创造出深远而富有诗意的意境。

起笔描绘海边潮涨潮落、浪花击石的壮观景象,引出一群姑娘关于礁石的议论。

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画面感,富于诗情画意;

继而引出老泰山登场,意味深长地说礁石的样子“是叫浪花咬的”,对雪浪花作了富有哲理的叙述。

接着通过对老泰山经历的介绍,看似信笔挥洒,实则有力地突出了解放前后劳动人民地位的变化及老泰山为社会发挥余热的精神境界,与雪浪花“有耐性”、“改变江山”的特性暗暗契合。

结尾处当老泰山离去之际,“我”望着那火红的霞光,远去的身影,心中忽有所悟:

“我觉得,老泰山恰似一点浪花,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

”至此,文章把自然的浪花与作为劳动人民的代表的老泰山的性格统一了起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思想得到升华,诗情与哲理相统一,形成了诗的意境。

3、语言精当准确、凝练含蓄,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潮涨潮落、云起云飞”,状写了秋天大海的宏伟气象。

“雪浪花”的“雪”字准确捕捉到“卷起千重浪”的气势和壮美。

“浪花咬礁石”的“咬”字,凸显了顽强、执着的精神。

文章结束时,以落日余晖映衬老泰山的形象,暗喻老人壮志不已的晚年,也为作品增添了诗情画意。

《茶馆》主题及结构特征:

发表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精品,也是中国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全剧共分三幕:

第一幕戊戌变法失败后第二幕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第三幕抗战结束后

艺术构思:

(一)反描法选择近现代三个富有时代特征的历史横截面,通过对一系列悲惨、丑恶、混乱的社会现象的揭示,描绘了一幅幅坏人当道、好人难活的黑暗没落、充满衰败之气的旧时代图景。

作者把各种丑恶现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从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和反动中,看到这三个时代的不可救药。

(二)侧面透露法老舍说:

“在老北京,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作者选取茶馆这样一个能够容纳三教九流各色人物并使他们得以充分表演的活动场所,使茶馆成为一个社会、时代的缩影。

围绕茶馆的变迁反映时代的变迁。

(三)对人物的巧妙设置

剧作人物众多,身份复杂,作者在安排人物时,将它们分为三类,以不同的分量加以艺术描绘。

第一类是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

这三个人物贯穿全剧始终,通过他们命运的变化,集中体现出时代变迁的趋势;

第二类是(小)刘麻子、(小)宋恩子、(小)吴祥子、(小)唐铁嘴、(小)二德子等,都是反面角色,作者把这类人物安排成子承父业,通过对他们言行的描写显示出三个时代的延续性和相似性。

第三类是社会中的各色人物。

作者一律采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方法,把一个个人物的剪影和生活片断,组接成一幅丰富生动的社会画卷。

艺术特色

第一、《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打破了话剧传统的手法,为话剧创作闯出了一条新路。

剧本没有采用“一人一事”为主线的传统结构方式,不追求引人入胜的悬念和完整故事情节的安排,也没有高度集中的戏剧冲突,而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以人物带动故事,形成“人像展览式”(图卷式)的艺术结构。

第二,《茶馆》的语言生动传神、幽默风趣,含蓄凝练,高度个性化,做到了“开口就响”。

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

第三,浓烈的地方色彩。

无论是场景的选取、北京地区所特有的礼俗文化的表现、北京地方口语的运用还是幕与幕间“数来宝”的穿插,都充溢着老北京独特的风韵。

《红旗谱》主题

创作思想:

《红旗谱》最初的创作思想,是表现中国农民“伟大的,深厚的人道主义”。

后经反复思考,最终确定了阶级斗争的主题。

小说讲述了两个故事:

”家族复仇”和“阶级斗争”,“家族复仇”是传统社会的叙事母题,“阶级斗争”则是超越了家族复仇的现代性叙事。

小说是以家族叙事复仇的叙事模式开始书写的,这个模式逐渐被阶级斗争的模式替换。

作品将一个中国农民的现代性的本质的生长过程包裹在一个子报父仇的通俗小说故事中,以“成长小说”这种现代艺术形式描述了这一抽象的生长过程。

《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魄的作品。

作者努力寻求阶级斗争这一时代主题与民族心理、乡村风俗和传统文化的联结。

(一)在内容方面:

1、从主题上来看,作品把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历史传统与阶级斗争的时代性结合起来;

2、从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来看,着重在吸收丰厚民族心理积淀的基础上,去挖掘人物性格的内涵特质,并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长处。

3、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

一个楔子:

“朱老巩大闹柳树林”;

一个插曲:

“脯红鸟事件”;

两个高潮:

“反割头税运动”“保定二师学潮”。

4、礼仪风习、风光景物的描写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二)形式方面:

1、擅用白描手法。

主要通过行动和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工笔细描与粗线条勾勒相结合。

2、结构上扬弃了章回体,但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可分可合,疏密相间,似断实联的表现形式。

3、语言来自农民群众,又进行必要的加工提炼,尽可能通俗易懂,具有个性化、生活化和口语化的特点,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

柳青的《创业史》

创作思想

对于作品的创作意图,柳青说:

“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

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为、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

这个主题和这个题材范围的统一,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具体内容。

”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柳青是一个更为自觉的社会主义革命文学叙事者,他完全将自己的艺术活动控制在革命理性的范畴之内,从而对自己所要写作和所要追求的都有着充分的理性自觉。

《创业史》第一部写梁生宝互助组的活动,只写了“换稻种”“新法育秧”“进山割竹”三件大事,全部与发展生产有关。

它告诉人们,只有千方百计地显示集体化道路能多打粮食,才能吸引农民自觉自愿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1、梁生宝人物形象分析

梁生宝是小说中刻意塑造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

他有着既积极工作,克己奉公,又朴实憨厚的优秀品质。

作家有意刻画出一个成长中的实干家典型。

过去对这一人物有相当高的评价,对此,当时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的严家炎有不同看法,他指出梁生宝这一人物在塑造上的“三多三不足”—写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足;

外围活动多,放在冲突中表现不足;

抒情议论多,客观描绘不足。

在争论中,严家炎还进一步指出梁生宝形象存在过分理想化的问题。

2、梁三老汉人物形象分析

这一人物被认为是《创业史》中塑造的最有生活真实感、最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

作者以其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写出了这个具有浓厚传统观念的老贫农,在社会变革中痛苦而曲折的心路历程,并通过他思想的最终转变,显示了社会主义集体力量的强大影响力和推动力。

出人头地,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的生活理想是梁三老汉毕生的追求。

作品围绕着他的这个不能实现的愿望展示了他的复杂性格。

梁三在旧社会奋斗几十年,尽管性格倔强,勤劳能干,却因天灾人祸,没能创出一份家业,解放给了梁三土地,重新唤起了他的创业热情。

可儿子梁生宝积极走合作化道路的热情又与他的小农梦想相左。

他不赞成互助组,又为儿子的“闹腾”深深担忧。

他有着传统农民的保守、倔强,又常显露出天真、幽默的性格。

在描写他思想感情转变的过程中,柳青也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现实生活的逻辑和人物性格变化的分寸感:

他主要不是因为儿子的开导,而是因为儿子“平世事”产生的好名声给他带来了自豪感,才开始了转变的。

作者把一个农民不得不告别私有制时思想性格的转变、心灵上的巨大痛苦和斗争,揭示得如此细腻、入木三分和震撼人心,确是无与伦比的。

杨沫《青春之歌》主题及林道静人物分析

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小说。

林道静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革命者的心路历程。

人物:

林道静(父亲是地主、母亲秀妮为佃农之女)

成长经历中的三位男性:

——余永泽救命之恩。

闭门读书、比较自我的小资产阶级男性

——卢嘉川热情、朝气、帅气的精神引导者。

牺牲。

——江华社会解放的实践者

情节:

反抗包办婚姻出走——不满足于小资产阶级女性单调的依附生活——接触革命青年、革命理论——参加革命,成为共产党员

特点:

(1)从个人解放到走向社会解放。

与《伤逝》不同。

(2)爱情、婚姻道路与革命道路的结合。

与其他革命小说比,有小资产阶级的罗曼蒂克气息(3)寓言式文本: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追求、痛苦和改造,投身于党、献身于人民,才有自己真正的生存与出路,获得真正的解放。

(4)线性结构,一女三男模式。

短篇小说《百合花》

(一)选材的特点:

避开重大题材,重视对普通人心灵和情感世界的揭示。

含蓄地表现严酷的战争环境中亲切的、日常化的生活片断。

小通讯员对陌生女性的拘谨和故作严肃,新媳妇的笑和故作气恼,都颇有分寸地传达出人物间的情感交流,其中既有“军民鱼水情”的一面,也有青年男女交往中羞涩和欢悦的一面。

被称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二)叙事特点:

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切入,一方面,增强作品的亲历性体验和感情色彩,另一方面,既能作为人物身在剧中,通过与小通讯员的直接交往,逐步揭示其性格,体验到自己情感的微妙变化。

又能作为叙述人置身局外,展开对新媳妇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观察,从而细致地描画出她的情感起落。

(三)构思特点:

情感的体验重于事件的描述。

以人物情感的变化为线索,情感由淡到浓,由远而近。

情节被弱化处理。

(四)细节描写丰富而细腻,通过语言、行动来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情感。

(五)结构严谨,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全文共分四部分,每部分的安排详略得当,各有侧重;

情感的抒发由淡到浓,至结尾达到高潮。

(六)语言朴素、含蓄,清新。

艺术风格柔美温婉、俊逸典雅。

北岛的诗歌

诗歌中的理性批判精神:

1、突出地表达了一种怀疑和否定精神,表达了受蒙蔽和欺骗的一代人的共同感受,对犹豫的选择、虚幻的期待以及缺乏人性内容的苟且生活的坚决拒绝。

2、在悲剧性抗争道路上,不接受安慰、怜悯和布施,表现出“反抗绝望”的态度,展现出当代中国历史转折期觉醒者的内心冲突和理想精神。

表现出一代人浓重而苍凉的失落感和孤独感。

3、对正义的坚守、对苦难的承受、对理想人格的歌颂。

“诗人应该通过诗歌建立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

艺术特征

深沉、冷峻,富有理性精神,同时在艺术上具有现代主义特征,颇具先锋性。

1、思想与形象结合紧密,思想借助形象产生感染与震撼作用。

诗歌充满质感、力度。

2、多用隐喻、象征、暗示、变形、电影蒙太奇等手法表达瞬间感受,注重语言的视觉效果。

《古寺》:

“消失的钟声/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扩散成一圈圈年轮。

”《迷途》以鸽哨、蒲公英、蓝灰色湖泊暗示其寻觅与迷失。

3、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意象符号体系。

鸽子、五色花、星星、山谷、天空、浪花等暗示人性的、理想的生活。

夜、乌鸦、栅栏、网、深渊等作为破坏、阻碍生活的象征。

这些价值取向对立的意象并置,对比、冲撞,表现出复杂的精神内容和心理冲突。

舒婷诗歌

(一)、舒婷诗歌的特点:

1、主题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认同、对祖国的挚爱、渴望重建一个充满人道和人性的美好理想的家园。

2、诗歌充满浓郁的温情和浪漫主义色彩。

在单纯外观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层次,善于在温婉典雅的倾诉和独白中传达忧伤而美丽的诗情。

3、将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与现代主义的象征手法融会结合,注重情感的意象性和暗示性,使诗意朦胧含蓄,充满思想与情感的张力,呈现为多义性或复调特征。

4、风格细腻柔婉、含蓄蕴藉,意境深远优美。

(二)、作品《致橡树》简析

是一首爱情诗,但也可看做是诗人对人格独立、平等、尊严的思考,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美好情谊的呼唤。

主题意蕴:

1、现代爱情观的表达。

2、女性意识的觉醒。

3、对人的独立地位和价值的思考,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追寻。

海子诗歌艺术特征:

1、强烈的浪漫、梦幻的抒情色彩。

2、新鲜、独特极富创造性的抒情意象。

3、抒情语言出类拔萃、简约、流畅,音韵铿锵,极富表现力,很多诗歌能够直抵生命的元素与内在本质,丰富了汉语的表现方式。

4、对大自然的皈依与对生命的沉思冥想,理想的境界与现实的“废墟”,冲撞而又交错的意境,使海子的诗歌具有一种神秘的美感。

《活动变人形》倪吾诚形象分析

倪吾诚:

聪明、活泼、机敏、热情的生命,“变成一个仅存人形而最后几乎掏空一切美好东西的躯壳。

”少年时期:

母亲匪夷所思的培养,鸦片、娶媳妇。

希望不要像其爷爷离经叛道。

爷爷曾“公车上书”。

成年时期:

留学欧洲,文明的熏陶。

性格缺憾:

敏感、脆弱、狂躁,羡慕欧洲文明,厌恶国人不端行为,但自己也行为荒唐;

神经质,生不逢时,不容于周遭,但又缺乏行动能力,无所事事,失败告终。

倪吾诚的“两层痛苦”:

1、个人意识被西方文化唤醒,一旦“醒来”,很难在原来土地上生活下去。

生活上,与妻子静宜是包办婚姻。

静宜依托强大而悠久的传统社会基础,倪吾诚依托虚拟的西方文化,鸡蛋碰石头。

2、倪吾诚对社会历史“五四”式的批判,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失效。

艺术特点:

1、散点透视方式。

倪吾诚的人生及情绪活动为主要线索,倪吾诚与母亲、静宜、妻姐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