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富贵险中求京东商城成功管理经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1734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强东富贵险中求京东商城成功管理经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刘强东富贵险中求京东商城成功管理经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刘强东富贵险中求京东商城成功管理经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刘强东富贵险中求京东商城成功管理经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刘强东富贵险中求京东商城成功管理经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强东富贵险中求京东商城成功管理经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刘强东富贵险中求京东商城成功管理经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强东富贵险中求京东商城成功管理经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强东富贵险中求京东商城成功管理经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现在刘强东向在大家电行业耕耘二十余年、年销售额1900亿元的苏宁发起了冲击。

刘强东办公室约200平米,铺着浅黄地毯,摆着棕红屏风。

零售业供应商最看重排场,它意味着实力。

长约3米的老板桌上摆着8张儿子的照片,以及“WenXinTiShi:

EnglishOnly”的告示。

刘正在学英语,2012年春节期间在哈佛商学院上了40多天课。

“三年前就知道一定会跟苏宁打,只是什么时候打,不知道。

”刘强东说。

他中气十足,略带鼻音。

……

秦始皇出巡时,项羽在路边看到说:

彼可取而代也。

小时候,刘强东就喜欢把事情往大里想,跟这位古代老乡有些相似。

从苏宁大本营南京出发,往北200多公里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里——宿迁。

1974年刘强东生于离宿迁城区东北20公里的来龙镇光明村,村庄被绿油油的稻田包围,通往村庄的水泥路两旁是笔直的白杨。

刘家是一幢两层高的、带院子的砖楼,院门门楣上贴着“家兴财源旺”。

据邻居周老太说,这是16年前刘强东父亲所建的。

刘家离京杭大运河不过十来公里。

1983年,刘父花2000元买了一艘排水量9吨的船跑运输,把煤炭从徐州运到扬州,又把瓷器从扬州运到徐州。

随着生意渐渐兴旺,船从9吨变成20吨、80吨,直到100吨。

刘强东上小学时,每年寒暑假会跟着父母跑船。

他想,父母从小船换成大船,永远只有一条船,为什么不买更多的船,办一个船行呢?

他希望自己未来有上千条船,开进大海。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他们觉得这个孩子疯了,一笑了之。

1999年,即刘强东创业的第二年,刘父卖掉了船,再也不干了。

“我的梦想一直没有变,拥有自己的大公司。

父母是有点钱,但靠别人给的钱创业,不是我想要的。

我想在一清二白的基础上,做出一个伟大的企业。

在京东商城重要的投资方、今日资本总裁徐新的眼中,造就一家10亿美元的公司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刘强东压缩到短短几年。

这对他的意志力、管理能力、心胸是很大的考验,“老刘的头发都白了。

2003年“非典”,刘强东关闭了12个连锁店,短短21天亏损800多万。

为寻找出路,员工建议在网上卖光盘,第一笔网上订单金额为98元。

2005年中,刘强东关闭所有线下连锁店,专注于电商。

同年,国美新增280家连锁店,总店数430家。

苏宁新增180家,总店数280家。

电子商务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便宜、方便、正品。

创办于2003年的淘宝网将前两个问题解决到极致,却未解决第三个问题。

京东希望让用户快速获得低价的正品。

“低价、快速”是刘强东十几年的打法。

1998年他做光磁产品批发,明码标价,拒绝讲价。

客户不满意,出门转一圈又回来,还是他的价格实在。

刘强东说,“我们从创业第一天到今天,从没有暴利的概念,细水长流、薄利多销、规模为首”。

选择IT产品做电商切入口的京东,拥有很大优势。

投资者以股价一路飙升的亚马逊为榜样,寻找中国的亚马逊。

徐新和刘强东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聊到凌晨两点,她觉得刘“诚信、让人放心”,“有抱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2007年,拿到今日资本1000万美元的京东开始走上扩大品类、高速发展之路。

那两年,资本密集投资电商,例如凡客诚品、梦芭莎、钻石小鸟、北斗手机网和红孩子等都在这段时间融资成功。

2008年金融危机时,今日资本又投了800万美元给京东。

这一轮融资,京东共获2100万美元。

徐新认为刘强东的不安全感很强烈,为了融资,两天睡不着觉。

那之后,京东以每年200%以上的增速发展,赶上了中国电商的好年景。

但2011年下半年,因赴美上市的电商企业表现不佳,投资者对这种以亏损换规模的企业抱有疑虑,兼之欧债危机、资本市场疲软、VC向电商关闭,2012年6月涌入电商的新用户增速放缓。

当有利因素消失时,为争夺生存空间,电商竞争必然加剧。

在IPO前,京东必须维持高成长性,这是投资者最看重的因素。

2012年,京东的销售目标是450亿元(不含京东平台),这个数字的压力比较大,它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IT与数码通讯是其主业,占40%的销售额,已经到了极致;

图书本身市场规模较小;

百货客单价低;

平台业务虽在发力,但得和天猫竞争,并且只有扣点计入营收。

单价高的大家电成为它必然的选择,2011年大家电销售额仅占京东整体销售额的8%。

家电渠道商巨头苏宁、国美必成它的拦路石。

战争的逻辑就此成立。

2009年,京东排列竞争对手,第一是亚马逊中国,耐力好,能跑10年;

第二是淘宝;

第三就是苏宁、国美。

刘强东并不否认8·

15价格战是一场进攻性防守。

苏宁、国美通过线下大家电销售的利润补贴他们线上IT、数码通讯产品的亏损,以低于京东的价格销售,这至少已经持续半年以上,京东在IT发烧友中的口碑已经受损。

从1999年到2001年,刘强东做光磁产品批发大概赚了1000万元。

他从中吸取的经验是:

第一要专注;

第二要形成规模,有一定行业控制力才行。

如果你的销售只占全国市场2%,那你永远没有话语权。

原先京东采销部员工需要上门拜访供应商,或把供应商请到公司参观,打开PPT讲京东是做什么的,未来会做到多大,讲得口干舌燥。

2011年,员工只需坐在办公室里打电话或者网络沟通,直接谈价格和数量即可。

刘强东表示他还是强调规模效益,没有规模,什么都没有。

不愿意合作,不着急,量翻两倍再谈。

如果还是不行,没关系,再翻两倍。

“当我的量占到10%的时候,你不想谈也得谈”。

现“杀价帮”创始人、前清华同方消费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彭林说,2006年京东找同方合作,大概一个月仅出一两百台的量,他想:

这还用得着合作吗?

到2010年他离职创业时,同方已经组建8个人的团队专门支持京东。

京东与供应商的关系,跟国美、苏宁与供应商的关系差不多。

彭林说:

“京东一开始说得很好,‘帮你卖东西,你不用受国美苏宁两个老大欺负了。

慢慢地,东西都卖出去了,我能亏你钱吗?

我们每月销量翻番,关系这么好,就支持一下兄弟呗。

’”于是账期从15天变成30天、45天。

再后来,这个月京东预计卖1000台,供应商得备1200台的货。

如果能卖1200台,供应商必须马上供得上。

如只卖1000台,200台库存损失由供应商承担。

不过三四年时间,地位便发生逆转。

如果厂商给当当的货卖2800元,给京东的货卖2850元,京东就把厂商销售员叫过去批一顿。

为了应付强势的渠道商们,厂商采取细分型号的策略。

比如手机,给京东带读卡器的、给当当带蓝牙的、给苏宁易购不带读卡器的......产品标准化,小细节差异化,不影响厂商成本。

用户、渠道商都没法比较价格。

在价格战中,遇到热销产品就做不同型号细分,挂低价,一天只卖两台,谁能知道呢?

对于8·

15价格战期间的比价,彭林说:

“你没法看到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比价报告。

”刘强东则在微博中说:

“一天的战争是不可能分出胜负的,三年之后胜负自分。

从另一个老乡刘邦身上,刘强东看上去也继承了些杀伐决断和慷慨豪迈的气质。

传说中的刘邦故里徐州紧邻宿迁。

2010年,京东商城销售额达到102亿元,刘强东回到了老家。

一是租了上千亩地种有机大米,一是建京东商城宿迁科技园。

京东在宿迁投资45亿元修建的科技园,一期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于2012年3月16日动工。

9月份我去看的时候,两幢五层高的圆柱形建筑已经封顶,正在进行玻璃幕墙的安装,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2009年下半年,因订单上涨过快,京东呼叫中心接通率只有25%,行业标准是75%以上。

刘强东干脆把上海北京广州的呼叫中心一并搬至宿迁。

目前因为场地紧张,只有400多名员工在位于宿豫区经济开发区大楼的呼叫中心本部工作。

其余1500多名员工,租用了开发区雁荡山路一家玩具公司的厂房办公。

电商竞争最重要的是信息流、物流背后的后台系统。

在京东历史上,刘强东有两次最重大的决策:

2007年决定从3C转为全品类,以及2008年自建物流。

从3C转为全品类战略,是他遇到阻力最大的战略决策。

所有投资人都反对。

不但如此,管理层投票,共11票,6人赞成,5人反对。

刘强东只以微弱多数取胜。

京东先IT产品,后数码通讯,再小家电、大家电、百货、图书,在品类扩张上的节奏把握比较好。

刘强东小批量上百货,高管们反对:

3C还没做好呢,你看只做3C的新蛋网不是很好吗?

刘强东安排自己的助理、现B2C男装品牌NOP创始人刘爽去韩国考察,刘爽回来写了一份报告:

百货是比3C更大的市场。

刘强东将报告发给所有高管和投资者,2009年6月京东大规模上百货。

这一年百货卖了1亿元,2010年则是7亿元,2011年是30亿元,增长速度超过400%,高于京东整体增长速度。

刘强东认为,在战略和用户体验上,要绝对独裁。

你要确保公司所有的人按照既定战略目标的路径走,确保所有的人不能糊弄用户体验,这是红线不能碰。

在经营层面,遇到分歧时,就由高管内部投票表决,“这肯定是少数服从多数,我的一票也只是一票而已”。

2011年,刘强东想种大米放到京东卖,再扩充到黄豆、绿豆等。

但大多数高管认为这种做法成功率很低,投票表决,刘强东的提议被否了。

2011年3月11日下午两点,刘强东穿着全套红色配送工作服准时走进办公室,对我说:

“不好意思,我刚送货回来。

”当时京东配送员用两轮摩托车,后座放一个包裹,左右两边再各挂一个。

刘强东送货上楼,需背着一个,左手拎一个,右手拎一个,负重四五十斤。

他每年都要做一天配送员。

“我当配送员,一是为体验配送流程、装备质量的好坏,二是希望能了解配送员工作,不要忘记一线员工的辛苦。

京东配送部北京东区经理高行献记得,2008年起刘强东就下站点和配送员一块吃饭。

2008年,公司没有配备棉鞋、雨靴、头盔,现在全由公司发放。

刘强东每周在京东上下订单。

京东推出“211限时送达”之后,他经常在上午10点58分下订单以检验效果。

一次,他周末在家收货,站在阳台上清楚地看到配送员抱着一个包裹上楼,另外两个留在车上,回头他就安排京东配送一律配备带锁的箱子。

此前,北京市京东配送每年被盗5-8起,配锁后,这一数字降低为3起。

2009年12月31日,张立民加入京东商城任负责配送的副总裁。

当时京东快递覆盖20个城市,共897名员工。

现在京东在318个城市共设置近850个站点,近13000名员工。

京东总公司的配送部门共75名员工,管理着这13000人,日均发货50多万单(不含大件的实物订单),京东自有发货占京东发货量的80%。

2008年,刘强东亲自带队,负责物流和客服的副总陪同,邀请了20名核心用户参观位于丰台区的仓库。

刘强东问,如何花大价钱改善京东用户体验?

有用户说,没必要这么奢侈,花这么多钱在服务器上,后台架构没搭好,解决这个问题就能省钱。

刘强东立即安排技术部门联系。

创新工场投资经理曹飞当时目睹刘强东在仓库拍板:

“今天来的用户买笔记本,8折。

”用户们当场下单。

一台卖4000元的笔记本打8折,京东就要损失800元。

他深感刘强东是一个在公司内部说一不二的老板。

徐新觉得现在刘强东的时间是瓶颈,可能有一万件事等着他做。

徐新告诉他,其他事都可以放权,但他对用户的感觉一定要保持住,你看,马化腾花了很多时间在用户体验上。

2010年10月,在图书业务上线之前,相关的运营、配送、仓储、IT、财务等部门的横向支持存在一些问题。

京东负责图书的副总裁石涛找到刘强东,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一个上线前的决策会。

全国各分部都参加了这次视频会议,共几百人。

刘强东一两分钟解决一个问题,在两小时内解决了三四十个问题。

在京东,刘强东参与第一线的经营管理,跑各大分公司仓库,对细节和流程密切关注,熟悉公司架构和系统。

“他抓战略决策与细节这两头,中间归管理层以及员工。

”石涛说。

刘强东决策极快,过程授权,只问结果。

张立民跟刘强东汇报,不谈成绩,不回避问题。

基本上刘强东在10分钟内做出决策解决问题,超过10分钟的很少。

“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战略的敏感,这应该是天生的,”张立民说,“虽然存在萝卜快了不洗泥答问题,但在一个全新的陌生的快速发展的领域,谁也不能说百分百没错。

我们允许犯错,不实践怎么知道对还是错呢?

在特定情况下,快速决策比决策的正确与否更重要。

历史潮流不允许我们犹豫,事实也证明,我们绝大部分决策是对的。

对于存在问题的决策,刘强东也会公开承认错误。

2009年刘强东不喜欢广告联盟,不想市场部在这方面花钱。

刘爽觉得这是意气用事,想说服他。

刘强东是一个很难被说服的人,坦白自己就是不喜欢,说:

你不要再和我争了。

刘爽继续力争,最后刘强东说,你做一个数据分析吧。

市场部暂停了一个月的广告联盟,竞争对手涨了一大块。

徐雷和刘爽再找到刘强东,刘强东认可了这份报告。

“很多人觉得老刘不听意见,不完全是这样。

你得让他瞧得起你,还必须说得有道理。

”刘爽说。

刘强东对高管要求严格,管理层压力很大。

京东高级副总裁李大学说:

“2008年的刘强东,还是容易生气的人,在会上严厉批评人,发火的时候还会摔杯子。

现在,他学会控制情绪,会给人改进的机会。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说,“刘强东的优点是对人真诚,值得信任,执行力很强。

但他太强势了,京东企业文化相对封闭,只有一个出口。

我问刘强东,你觉得下属对你是什么感觉啊?

他说:

“我觉得是因为尊重而产生的害怕。

在战略和铁腕管理方面,刘强东像很多中国企业家一样,有着浓重的毛式风格。

1999年,刘强东租用北大资源集团22平米的办公室,招了6名员工。

2012年,他已经拥有2.7万名员工(截至2012年9月),其中仓储6000人,配送13000人。

京东越滚越大,这几年的膨胀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公司的销售额也从2007年的3.2亿元,变成2011年的260亿元(不算京东平台)。

2003年京东线下连锁店销售额是六七千万元,试水电商。

这一年麦德龙分析15年后全球零售状况,结论是电商将冲击零售业,当时麦德龙在全球销售额折合人民币约6000亿元。

这触动了1996年就加入麦德龙、时任中国北方区总经理的张守川。

2009年12月,在京东办公室,张守川见刘强东,两人达成一致。

京东办公室里“只争第一、不做第二”和“战斗!

战斗!

”的标语,给张守川留下深刻印象:

“刘强东有雄心,他的期望值很高。

”这一年,京东已成中国自主经营B2C老大,销售额38亿元。

而此时年销售额已为7000亿元(折合人民币)的麦德龙,在张守川眼里是“一个等着被超越的公司”。

我采访张守川时,他还在流鼻血。

他每天7点多钟到公司,睡眠极少。

“我们的8小时和别人的8小时不一样。

2009年3月到2011年3月,他是刘强东助理,每次到吸烟室抽烟,都和同事谈工作。

京东商城前副总裁、现优购网上鞋城CMO徐雷在京东的时候,每天早晨7点50分到,晚上10点离开。

刘强东创业14年,只要他在北京,每天8点半的晨会,他必定出席。

前几年刘强东常请基层员工吃饭喝酒,每次不管喝到多晚、喝了多少——他往往是喝得最多的人,第二天早晨必然准时出现在公司开晨会,已到公司的前10名员工必然有他。

这是无形的压力,一位老员工说:

“我喝多了难受、想赖床,一想到老板比我喝得还多,我就会坚持不迟到。

这种性格也是不断磨砺出来的。

1992年,刘强东怀揣500元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读书,决定不再向父母要一分钱。

当时国家每月发97元生活费,他做家教,推销图书,卖电脑,一个月能赚几百元,食堂的伙食一顿大概是1.5元。

1996年春节期间,从腊月二十八到大年初一,他身上只剩1.4元。

大年初一那天,他冒着大雪去朋友处解决肚子问题,从人民大学步行七八公里到北京体育大学,吃了两顿饭后又步行回去。

“我可以向父母要钱,但我没有。

已经决定的事不可以改变。

随随便便屈服,就会不断给自己找理由”。

京东最早的IT系统是由刘强东自己开发的,到2008年已经顶不住了。

京东高级副总裁李大学带着十几个年轻人连打3个月的地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重做系统。

这套系统设计容量是日均10万单,当时京东日均订单不过5000单。

10万单在他们眼里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

2008年11月1日,新系统上线,日均订单量马上冲到1万单。

2011年的峰值是50万单,超出了这套系统的设计量。

李大学再次做架构调整,按既定计划将在2012年春节完成。

但是,2011年11月1日图书限时3小时促销,很多用户事先将要买的书放进购物车,一到活动时间就提交订单。

如开闸泄洪,瞬间流量冲高,达到一秒10万单,系统分辨不出图书库存情况,下不了订单的用户不断刷库存,系统瘫痪了。

刘强东在办公桌上摆了两把刀、两杯茶,请负责IT前端的李大学、负责IT后端的副总裁姜海东喝茶。

负主要责任的李大学在外出差,躲过一劫。

回到北京后,他到刘强东处领罪。

2012年6月,姜海东离职。

“我们对业务有快速发展的欲望,但技术是瓶颈,”李大学说,“我相当于在给一辆高速奔驰的赛车换轮胎,这是我最大的挑战。

”2012年4月底,新系统上线,设计容量是1000万单,李大学估计3年内没有问题。

2008年他去京东时,IT部门只有20多人,现在已有1800多人,到年底将扩张至2800人。

2012年京东在IT研发、服务器等上的费用是10亿元。

截至目前,2012年京东日均PV(页面浏览量)1.5亿,订单峰值150万单。

18店庆及8·

15价格战,UV(独立访客数)超2000万,PV破2亿。

2009年12月,在京东办升级系统,日均订单设计量公室,张守川见刘强东,两为10万单。

促销活动导致人达成一致。

京东办公室里订单爆仓,关闭下订单功能。

2011年初,京东挑起图书价格战。

当当图书一天订货量是12万至14万单,京东不过3000至5000单。

当当CEO李国庆是性情中人,公司内部很多声音说要和京东打个你死我活。

淘宝商城(天猫的前身)首任总经理、时任当当COO的黄若不同意正面冲突,他让当当员工挑选京东销售最好的50款3C产品,无条件比对方便宜100元。

“两军对垒,你派小分队到我主力后方烧一把火。

我就让火这么烧着,派小分队到你主力后方烧一把火。

看谁烧得过谁。

一本书20元,你便宜5%,不过1元钱。

一台笔记本电脑我便宜100元,看谁赔得起?

京东三天就撤了。

”黄若认为价格战的原则就是,“不要拿自己的主力部队与对方小分队作战,图书不是京东主业,打价格战对方不痛不痒,要打就要打他命根子,直刺心窝。

京东和苏宁、国美的大战如出一辙。

京东目标直指苏宁、国美的线下大家电业务,苏宁、国美则强调线上价格比京东便宜,并且把价格战的范围扩大到IT、数码通讯业务。

大家电业务占苏宁电器的60%,却只占京东的百分之十几;

相反,IT业务占京东的40%。

2011年6月,黄若离开当当。

当时,当当股价19美元,毛利率20%,费用率17.5%,净利率2.5%。

之后当当不顾一切做规模,与京东打价格战,毛利率降为14%,费用率升至24.2%,股价跌至5美元。

黄若说:

“我很佩服刘强东,他就是一个勇敢的战士,敢冲敢打。

如果没有“非典”,刘强东一直设想的模式是线下开连锁店,计划到2010年开上三四百家连锁店,像今天的宏图三胞。

“是偶然才有了京东商城。

要不就是京东和宏图三胞打,而不是京东和当当打。

”他说这话是2011年3月。

一年半后,他的高管石涛说:

“现在,再跟当当打没有意义了。

图书业务在完成公司毛利指标的情况下保持价格最优就可以了。

维珍集团董事长理查德·

布兰森有句名言:

你必须豁出去,利用你自己,把自己当傻子去出丑,否则就无法生存。

玩另类,搏出位,也是刘强东的长项。

15价格战搅得电商江湖腥风血雨。

在性格方,他和老乡刘邦也有几分像,说话气壮如牛,三分说成十分,但真正面对现实,玩起狡诈无赖,绝不硬扛吃眼前亏。

我与刘强东三次接触,觉得他性格温和朴实。

我去宿迁探访,他的邻居周老太说,刘强东父亲会挣钱,也会处事,在村里从不和人发生矛盾。

她几乎没见过少年刘强东和伙伴吵过架。

这与他嚣张的形象有鲜明反差。

是不是京东一路疯狂增长,让他有一点自我膨胀,而恶劣的生存环境也让他变得偏执、急躁起来?

15价格战备受瞩目,却草草收场。

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告诉我:

“这是名不副实的价格战。

价格战是永恒的战争,不该当儿戏。

”苏宁易购团队平均年龄23岁,被京东挑起怒火,恨不得拎着板砖上,“我们已经很克制了”。

2005年苏宁与国美在南京进行价格战,单店单日销售额6000万元。

战时更长、覆盖人口更多的8·

15价格战,苏宁易购当天销售额不过3亿元。

派代网总裁邢孔育说:

“淘宝是电商体量最大的,占70%-80%份额。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京东是敌人呢?

这是个问题,这也许跟刘强东的个性、跟京东的团队有关。

这对京东没有什么好处。

2007年,京东采销部一天的工作流程是,早晨8点开始,打电话谈货源;

中午小代理商把货拉到位于北京苏州街的银丰大厦楼底(京东原办公场所),采销部员工负责收货;

晚上处理回复客户评论等杂事,一直工作至10点。

比他们工作到更晚的刘强东经常请这些员工吃饭。

在饭桌上,刘强东很少说话,总是在听。

往往事后员工们发现自己抱怨的问题很快解决了。

员工如此理解京东的酒文化:

首先是敢不敢的问题,哪怕只有一杯啤酒的量也得敢端起白酒。

京东的人得有血性,不顾忌后果地做事,先实现目的,再处理后续问题。

其次,在工作中有摩擦,喝酒的时候你打我两下,我捶你两下就过去了。

酒文化的精髓在于沟通。

刘强东和基层员工喝酒,从不让高管跟着。

“他体恤基层心情,基层干活也卖力。

支撑公司的是基层,基层不乱,上面几个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