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样本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1570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样本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样本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样本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样本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样本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样本Word格式.docx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样本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样本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样本Word格式.docx

6.5概率分析办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评价成果

7.场地地震动参数拟定或地震动社区划

7.1场地条件

7.2场地地震反映分析模型及其参数拟定

7.3输入地震动参数拟定

7.4场地地震反映计算与场地地震有关反映谱

7.5场地地震动参数拟定或地震动社区划

8.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或地震地质灾害社区划

8.1与场地地震地质灾害关于工程地震条件勘察

8.2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8.3地震地质灾害社区划

9.结论和建议

9.1地震环境评价

9.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9.3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9.4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9.5地震社区划

9.6使用建议

1.1为配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实行,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编写规范化,并且更加符合评审及工程使用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合用于对工作规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中规定4个级别工程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涉及区域性地震区划)最后报告编写。

1.3在编写最后报告时,其内容和格式必要符合本规定,不应增长或减少陈述内容,但对于本规定没有涉及而实际工作大纲规定进行关于工作,可以增长相应陈述内容。

1.4本规定章节条款顺序,是对最后报告建议模式。

实际报告章节安评。

应在本规定基本上,依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实际工作大纲规定和编写者论证思路来编排。

2报告文字规定

2.1报告文字安排

2.1.1论述应条理清晰,行文流畅,章节安排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论证思路。

2.1.2阐述理论与办法时,如本次工作采用理论或办法系引用其她研究者已有成果,则阐述应从简但必要给出有关引用参照文献;

如采用理论或办法系本次工作提出新成果,则应在正文中(或以附件形式)详细给出理论阐述或对办法原理及工作环节阐述,也许状况下应与现行办法进行比较并给出比较结论。

2.1.3对本次工作所采用数据或资料进行阐述时,如系引用既有数据或资料,本次工作未有任何新改动和补充,则应直接给出引用内容及其出处;

如数据或资料系本次工作新研究成果,则应加以详述;

如数据或资料系对既有数据进行了某些改动而得到,则也应对改动状况和改动因素加以详述。

2.1.4报告各某些内容应先后衔接,上下文互相引用时(特别是图件、表格等)须保证查有出处。

2.1.5报告中所用专有名称、地名、人名等,必要保证上下文一致性。

2.2文字印刷质量以清晰为原则,报告全文排版风格应一致。

2.3报告中不应浮现错字。

3报告图件规定

3.1报告中图件只对文字表述起补充和提示作用,不可代替文字阐明;

凡文字阐明不可取代图件表达地方,必要给出有关图件。

3.2图件必要插放在报告文字引用处下方或紧接一页,但幅面不不大于报告文本页面数倍大型图件,可以附件形式进行引用(不编排图件引用编号),并可将图件按附件形式置于报告尾部或独立于报告本体。

【阐明】这里所谓“图件”系指图件本体而非代表图件符号、文字或框线。

3.3图件要素基本规定

3.3.1有图形要素、文字和数字注记应清晰可辨。

3.3.2所用图式应符合关于规定或惯例;

采用符号和标记应有图例可查。

3.3.3图件必要有唯一引用标号,在文字中有相应引用位置。

3.3.4图件必要有表白图件性质或内容图名或者图题。

图名应标于图件下方,文字必要用中文。

【阐明】图名是指图件中标示主体内容图件名称,图名是图面内容一某些,图题是指对图件阐明性或解释性文字。

3.3.5改制(放大、缩小、旋转等)图件应忠实于原图,以减小图件变形。

3.3.6图件应突出体现主题内容,背景内容以不影响主题内容表达为取舍原则。

3.3.7图件图幅大小拟定,应以满足图面内容清晰表达为基本原则,内容不可过于拥挤。

3.4地理图件

3.4.1地理图件是指以地理坐标系表达地面事物或数据指标图件。

3.4.2地理图件应依照最新出版具备权威性原则地理底图整顿、清绘。

3.4.3地理图件必要包括主题要素及其文字标注。

附加内容见相应条文规定。

必要以明显符号标出场址位置,并应尽量保证场址位置位于图幅中央。

【阐明】主题要素是指图面上用来表达主题内容图形要素,如,等震线图中表达等震线线条,震中分布图中表达震中符号等。

附加内容指为特定表达目而对主题内容加以补充相应内容,如布格重力异常图中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等。

3.4.4地理图件必要包括数学要素:

经纬网(或刻度线)及其数字标注、线比例尺及其数字标注、北向箭头及其文字标注。

3.4.5地理图件自然要素:

地貌和水系是重要自然要素,应依照图件表达需要,选取恰当自然要素加以图示。

3.4.6地理图件社会经济要素:

都市、重要建筑、道路网、文化标志、社会政治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图面表达,应视编图需要加以选取。

3.4.7地理图件比例尺拟定,必要符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关于规定;

详细比例尺以可以清晰、明确表达主题内容为原则。

【阐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中规定比例尺大小是一种最低限度规定或一种可选限定范畴,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拟定详细比例尺数值。

3.4.8地理图件图幅大小应根据工作区域大小和图件比例尺大小来拟定。

可依照实际需要,在不影响内容清晰表达前提下进行改制(缩小、放大、旋转等),改制应不影响图件内容清晰表达。

3.5数学图件

3.5.1数学图件是指在二维或三维函数坐标系中以点线面等图形要素表达数据图件。

3.5.2图件各坐标轴必要有名称文字标注,应尽量标注中文。

3.5.3图件各坐标轴所用计量单位名称应有文字标注,坐标轴应以一定规则表达单位标度线和相应数字标示,间隔不适当太大。

3.5.4图面内容应清晰,不同内容之间应易于辨别,当内容不易区别时,应用相应线段或带箭头线段引出文字注记加以标记。

3.6其他图件应符合相应图件规范或惯例。

4报告表格规定

4.1表格为文字补充或所需表达诸因素集中表达,所有表格都须在文字中有所阐明。

4.2表格必要插放在报告文字引处下方或紧接一页,但大型表格可放在报告尾部。

【阐明】这里“表格”是指表格本体而非代表表格符号、文字或框线。

4.3表格要素基本规定:

4.3.1表格必要具备唯一引用编号,文中有相应引用位置。

4.3.2表格必要具备明确表题,表题及引用编号均应置于表格上方。

4.3.3表头内容应简要精确,物理量应标明单位。

4.3.4表格中各表格单元划分应可以容纳单元内所容,内容不应覆盖表格线或跨越表格线。

4.3.5表格单元内文字或数字符号字号应大小适中,不适当过于拥挤或细小难辨。

4.3.6表格纵横表格线应清晰且光滑平直。

4.3.7表格中所有专有名词、术语、符号等,都应与文相应某些严格一致。

5符号及单位使用

5.1报告中使用物理量符号,应符合国际原则用法和专业习惯用法,不得随意变化和创造。

5.2报告中使用变量符号,除符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规定或符合习惯用法无需文字阐明外,其他所有变量均须有相应文字阐明,以免误解。

变量上下标、上帽和下底等符号,必要清晰。

5.3报告中物理量单位,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某些仅在本专业内使用惯用单位可按专业习惯使用。

5.4所有物理量、变量符号和单位,必要保持在报告中先后一致性。

6公式使用

6.1报告中所有公式应保证引用和推导对的性。

6.2引用公式应标明出处。

6.3推导公式应给出核心推导过程。

6.4公式中所有变量和参数,均须给出阐明。

7术语使用

7.1使用专业术语,必要符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

作规范(DB001—94)》规定术语以及关于专业规范或习惯。

7.2使用术语,应保持在报告中先后一致性。

7.3在已有有关术语状况下,不得任意杜撰术语名词。

7.4报告中使用新术语或概念,必要在脚注或文字中予以明确阐明。

8参照文献、资料、图件等引用

8.1凡报告中属于引用内容,必要标注参照文献和资料引用

标记,并在报告适当位置(脚注或尾注)给出相应标记所代表参照文献和资料名称。

8.2引用非正式出版物,须用脚注方式给出,正式出版物以章节尾注或报告尾注方式给出。

8.3引用图件、表格等,须在阐明文字中给出出处和原作者。

8.4所有引用参照文献或资料须至少列出作者、文献或资料名称、文献出版或(非正式出版物)印刷日期、参照文献或资料出版单位。

8.5报告内容属于对参照文献或资料原文引用,必要予以明显标记或用“”包括起来。

报告编写内容与格式规定

【阐明】下文中【文字】为报告中必要陈述重点内容;

【图件】为必要提交基本图件,不涉及那些辅助阐述和阐明需要增长图件;

【表格】为报告中必要提供列表或表格,不涉及那些辅助阐述和阐明需要增长列表或表格。

A.封面

A.1封面须标有明确报告名称。

A.2封面须署明提交报告所有责任单位全称,不得采用简写或缩写。

A.3封面须署明报告完毕日期。

B.扉页

B.1扉页可以有多页。

B.2扉页中必要提供内容有: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责任单位《国家地震局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允许证》复印件、责任单位学术委员会或地震烈度评估委员会评审意见。

B.3扉页中可以提供报告编写者但愿标示其他内容,如单位论著编号等。

C.目录

C.1目录必要为报告扉页后首页。

C.2目录须详细列出节以上(涉及节)各层次文字标题,并与正文某些相应标题严格一致,且标注与正文精准相应页码。

C.3只有独立成本报告才干具备并且也仅能具备一份目录,其不同某些不能再增长分目录。

D.前言

【文字】

前言须交待如下基本内容:

(1)项目背景状况:

项目名称;

项目工程性质简介;

工作区域地理范畴、场址地理位置经纬度;

场址附近区域内已有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以及关于研究工作简要回顾;

本次工作重要合同工作内容和规定。

(2)项目执行状况:

任务委托与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及重要参加人员状况;

项目工作进程;

任务完毕状况;

本次工作实际工作量。

(3)本次工作重要成果。

(4)其他内容:

报告撰写状况(章节重要撰写人)、报告其他阐明、鸣谢等。

1.技术思路

阐述本次工作必要解决重要技术问题,分析重要技术难点,阐述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拟采用办法,提出本次工作总体技术思路和重点环节。

2.地震活动性

规范条文:

3.1.1

重点阐述:

本次工作收集资料工作范畴;

区域地震资料来源;

区域地震资料基本状况。

【阐明】本次工作收集资料范畴,应依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一94)》中“区域”概念规定并结合区域地震活动性特性分析需要拟定;

所有资料应有可查明确资料来源;

区域地震资料基本状况,是指资料时间和空间分布、简要记录成果等状况普通性详述或阐明。

【表格】

3.2.1

汇编区域历史地震目录。

汇编区域地震台网目录。

目录应至少涉及如下内容:

发震时刻(也许状况下应精准到秒,如,台网目录)、震中位置、震级、震中烈度,台网记录地震还应涉及震源深度和记录精度级别。

【阐明】当目录内容较多,不适当以表格形式给出时,可不在报告中列出,但应给出相应文字阐明以及某些描述性登记表格或图件(如震级分布、深度分布等)。

【图件】

3.2.2

编制区域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

图中应将对工程场址有重大影响大地震发震日期和震级用文字和数字加以标注。

编制区域台网记录地震震中分布图。

2.2.1区域地震资料状况分析

3.2.3.1

区域历史地震和仪器记录地震记载状况;

历史地震资料和仪器记录地震资料完整性和可靠性分析。

2.2.2区域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性

【文字】

规范条文:

3.2.3.2

重点阐述:

地震震中空间分布图像分析;

描述地震空问活动性指标空间分布特性。

阐述空间分布特性与构造背景有关性。

简述区域地震区带划分。

【阐明】区域重要地震区带划分,在此仅就地震空间分布分区别带特点,简述区域重要地震带划分状况。

2.2.3区域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性

3.2.3.3

区域内地震在时间轴上强弱起伏分布;

地震活动性指标(如年发生率等)随时间变化分析;

区域内地震活动趋势评估。

3.2.4、4.2.3

依照震源机制解成果及其他(地貌、地质、原地应力测量等)方面论据论证区域当代构造应力场状况,在资料条件容许时,应对近场区局部构造应力场状况加以阐述。

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一览表。

表中至少涉及:

发震时间、震中经纬度、震级、节面产状、各应力轴产状。

编制区域震源机制解分布图。

图件附加内容:

区域当代构造应力场平均主应力方向箭头、某些辅助线(如:

分区界线等)。

规范条例:

3.2.5、4.2.1

需指出对场址地震安全性评价有较大影响历史地震资料可靠性状况,并拟定本次工作需调查内容。

依照区域历史地震特别是近场区所有已知破坏性历史地震对场址影响资料和本次考察成果,阐述场址上最大地震影响烈度以及各级影响烈度频次特性。

在资料充分状况下,可对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发生概率进行记录分析。

【阐明】对场址导致Ⅵ度以上影响烈度,必要是以宏观资料拟定。

场址历史地震影响烈度一览表。

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震中烈度、场址影响烈度。

2.5近场小震活动

4.4.1、4.2.2

类工程,一方面要阐述小震强化观测和小震重新定位状况。

近场区小震记录;

近场区域小震空间分布和时间

分布特点及其也许成因,特别是与活动构造之间有关性。

编制近场区近期小震目录。

内容至少涉及:

发震时刻(精准

到秒)、震中位置、震级、记录精度级别。

应注明目录起止时间。

编制近场区小震分布图。

图中需注明台站位置,或另附区域台网分布图。

3.地震地质背景

3.1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3.1.1区域大地构造环境

在对所收集既有资料理解与分析基本上,简要论述区域

大地构造背景,涉及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发育简史等。

阐述内容应切合所编制图件。

3.3.4.1

编制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图。

3.1.2区域地球物理场与地壳构造

简述区域航磁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地壳构造等方面各自特性,并着重分析它们所反映区域深部构造状况及其与地震活动有关性。

3.3.4.2、3.3.4.3、3.3.4.4

①编制布格重力异常图。

还可依照需要编制重力异常上延图

或均衡重力异常图。

②编制航磁异常图。

当需要表达更深部地质体磁性特性

时,可编制航磁上延异常等值线图。

③编制地壳构造图。

上述图件均为地理图件,除应符合普通规定外,附加内容涉及:

破坏性地震震中及某些必要辅助线(如异常分区界线等)。

且上述图件图幅范畴应尽量保持一致。

3.1.3区域新构造运动

3.3.1

区域新构造运动简史;

区域重要新构造体现形式及其特点,区域新构造运动特性;

区域新构造运动分区;

区域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关系。

编制区域新构造图。

图中重要内容:

区域新构造重要体现形式及其特性;

破坏性

地震震中;

新构造分区。

【阐明】可依照工作需要和本地新构造状况,选取适当

内容加以图示。

当新构造图图面内容过于复杂时,应考虑分别不同内容编制相应新构造专项图件,如新构造时期断裂分布图、新构造分区图、夷平面分布图、第四系等厚线图等。

3.1.4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

【阐明】本条仅合用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

(DB001—94)》中规定

类工程。

3.3.3

在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基本上,分析阐述区域地球动力学

环境,并建立本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

最后还应从该模型出发,简要阐述地震活动特性与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基本联系。

【阐明】阐述区域地球动力学模型时,宜采用当前比较公认

地学学说,如板块构造学说,其他学说宜慎用。

3.1.5区域重要活动断裂

3.3.1.1、3.3.2

区域活动断裂分布及特性综述;

区域重要活动断

层分述,应至少涉及活动断层性质、产状、最新活动时代、分段性、断层上古地震;

区域重要活动断裂与当代地震活动。

重要地质剖面图。

3.1.6区域地震构造

3.5.1

分析区域内重要破坏性地震地震构造环境特性,并总结区域6、7、8级破坏性地震地震构造条件,拟定区域内重要地震构造。

编制区域地震构造图。

【阐明】本图为必要提供图件,《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

价工作规范(DB001—97)》所规定编图内容原则上不应缺少,因资料或工作性质等因素导致缺少内容,应在文中适本地方有所交待。

3.4.1、3.4.2

论述工作区域地震区、带划分原则以及划提成果,并就区域

内包括每一地震区、带地震构造及地震活动等方面基本状况进行分别描述。

【阐明】划分地震区、带是为了反映地震活动在空间上不均匀性。

地震带是在地震区基本上划分,它是地震活动性参数记录单元。

地震区带划分,普通宜沿用较为成熟、或具

有较广泛影响、或具备一定权威性划分方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编图组提供地震区带划分方案),且不应随意改动所引用各地震区、带划分边界。

对于本次工作需要划分地震亚区或亚带,须详细阐述亚区亚带划分原则、根据和划提成果。

编制地震区、带区划图。

【阐明】该图中工作区所跨越所有地震区、带均应表达完整,不受工作区范畴限制。

3.3近场区和场区活动构造

3.3.1近场区和场区活动断裂

4.3.1、4.3.2

详细阐述近场和场区也许对工程场址导致不利影响重要活动断层。

内容应至少涉及:

断层名称;

断层几何特点、断层运动和力学特性;

断层分段;

断层活动时代;

断层与地震活动关系。

阐述中应对本次所进行考察鉴定工作重点加以简介,但须环绕对断层特性论证进行阐述。

列表给出所有断层重要特性。

表格内容至少涉及:

断层名称、性质、活动时代、产状、长度、与断层关于地震、距场址近来距离。

编制断层鉴定工作实际资料图。

图中应涉及:

断层线、断层名称、野外观测点位置、采样点位置、各种探测手段测线分布。

必要断层地质剖面图。

【阐明】断层鉴定工作实际资料图原则上应对每条断层分别编制,当断层空间展布位置比较接近时,可以在一张图上加以表达,该图应重要针对本次进行过相应工作断层。

3.3.2近场及场区当代构造活动特点

4.3.3、4.3.4

近场区域第四系地层分布特点及分层状况、第四纪岩浆活动、第四纪构造活动状况:

依照地壳形变测量以及地质特性、地貌特性、海平面变化、考古等方面资料得到近场区域当代地壳运动状况。

【阐明】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状况重要针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中规定I类工程,其他工程可依照实际需要拟定阐述内容和阐述详略限度,应以可以阐明近场当代构造活动特点为原则。

3.3.3场区能动断层

4.3.5

场区范畴内所鉴定断层根据;

鉴定内容;

鉴定结论及其论据。

【阐明】本条仅合用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DB001—94)》中规定

阐述时应与关于专业规范协调,如《安全导则:

核电厂厂址选取中地震问题[HAF0101

(1)]》。

编制能动断层一览表。

重要表达各能动断层鉴定成果。

编制能动断层分布图。

图件应以1:

2.5万地质图为底图,重要附加内容有:

场区范畴界线,测线、测点、采样点、探槽位置。

3.3.4近场及场区地震构造综合评价

4.4.1、4.4.2

依照近场及场区地质构造条件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成果,综合阐述近场区及场区地震构造条件及地震构造。

【图件】

编制近场区域地震构造图。

图件应涉及文字阐述中所涉及重要内容。

4.地震烈度及地震动衰减关系

【阐明】由于地震安全性评价拟定性办法和概率性办法都涉及地震烈度和地震动衰减关系问题,使本规定阐述条理清晰、避免重复,特将衰减关系独立成章。

在编写实际最后工作报告时,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

价工作规范(DB001—94)》中

类工程,该某些内容应独立成章,而对其他类工程,可视详细状况将该某些内容融入相应章中。

4.1.1概述

6.1.1

区域地震烈度资料基本状况及地震烈度衰减赛系研究现状。

4.1.2区域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6.2.1、6.2.2、6.2.3、6.2.4

阐述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选取或拟合拟定原则、办法和过程,当重新拟合新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时,应重点交待对资料选取、模型拟定(涉及对近场烈度饱和等问题考虑)等某些问题解决。

给出区域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表达式。

【阐明】当采用椭圆衰减关系时,必要同步给出长轴和短辅衰减关系。

4.1.3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校验

6.2.5

重点阐述本次选用或重新拟定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与工作区域实际地震烈度资料对比或与本区已有其他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成果比较状况;

指出该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在本区合用性;

指出本次所给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所合用震级范畴和距离范畴;

提出对这一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使用规定和建议。

4.2地震动衰减关系

4.2.1概述

6.1.2

区域强震记录状况和区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现状。

4.2.2地震动衰减关系拟定

6.3.1、6.5.1、6.5.2、6.5.3

依照工作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