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参数结构设计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PKPM参数结构设计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PM参数结构设计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温防水及保护层kN/m2
消防车活载(梁/基础、柱、板)16(28)/20(35)kN/m2
一般车道及园林绿化kN/m2
(4)屋顶花园
小计+xkN/m2
活载kN/m2
(5)商场公用卫生间
恒载板底抹灰20厚=kN/m2
垫层300厚kN/m2
面砖kN/m2
设备吊顶kN/m2
小计kN/m2
(6)商场
恒载板底抹灰20厚=kN/m2
面砖kN/m2
活载kN/m2
(7)办公室、值班室、管理用房
设备吊顶kN/m2
小计kN/m2
(8)楼梯间、住宅入户大堂及候梯厅
找平层20厚=kN/m2
小计kN/m2
活载kN/m2
二、住宅及公寓部分(楼地面做法需与建筑专业保持密切沟通,即使更新)
(1)住宅卧室、餐厅、客厅、厨房
(2)楼梯平台
(3)楼梯梯段
恒载梯板厚h≤120kN/m2
120<梯板厚h≤140kN/m2
140<梯板厚h≤170kN/m2
170<梯板厚h≤200kN/m2
(4)阳台
小计kN/m2
活载kN/m2
(5)飘窗
(6)住宅蹲厕
恒载板底抹灰20厚=kN/m2
垫层500厚=kN/m2
面砖kN/m2
吊顶kN/m2
小计kN/m2
活载(新规)kN/m2
(7)住宅坐厕
垫层350厚=kN/m2
活载(有浴缸/无浴缸)(新规)kN/m2
(8)上人屋面(不上人屋面)
恒载板底抹灰20厚=kN/m2
板面找平20厚=kN/m2
水泥基防水层及保温板kN/m2
2%板面水泥珍珠岩找坡(最薄20mm厚)+kN/m2
40厚C20细石混凝土=kN/m2
板面压光抹灰20厚=kN/m2
小计+kN/m2
活载()kN/m2
墙体荷载:
根据建筑设计要求,正负以上所有外及分户墙厚200,采用规格240x180x90烧结页岩多孔砖(容重17kN/m3)砌筑;
外墙玻璃幕墙用(1kN/m2),内墙或分隔墙厚120,采用规格240x115x90烧结页岩多孔砖(容重17kN/m3)砌筑,外墙采用石材(kN/m2),一般内墙卫生间贴瓷砖(kN/m2)。
(1)180厚页岩多孔砖+双面批灰:
kN/m2
(2)120厚页岩多孔砖+双面批灰:
2、材料选用
楼板钢筋采用HRB400(Ⅲ级钢),C25混凝土100厚板板底最小配筋为C6@140,板面最小配筋为C8@200,配筋除直接承受消防车、汽车等动力荷载、室外地下室顶板、电梯机房、屋面等区域采用弹性方法计算配筋外其余采用塑性方法、按裂缝控制计算。
梁的纵筋采用HRB400(Ⅲ级)钢,箍筋采用HRB400(Ⅲ级)钢,同时应注意满足抗规第6.3.3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柱、墙的纵筋采用HRB400(Ⅲ级)钢,箍筋采用HRB400(Ⅲ级)钢。
混凝土强度按计算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柱墙不宜超过C45,一般不宜小于C25;
地下室顶梁板不宜超过C30,转换层梁板采用C40,一般楼层的楼板取C25。
3、结构分析计算
本工程设计规范全部采用新规范(2010版),计算软件采用PKPM系列新版本(2012年6月份最新版本)。
合理取用计算参数,结构刚度适宜,应避免安全隐患和不必要的浪费。
总信息..............................................
结构材料信息:
钢砼结构
混凝土容重(kN/m3):
Gc=
钢材容重(kN/m3):
Gs=
水平力的夹角(Degree)ARF=(抗5.1.1)
地下室层数:
MBASE=2(根据单体调整)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工3加荷计算
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
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
“规定水平力”计算方法:
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
结构类别:
框架-筒体结构
裙房层数:
MANNEX=0
转换层所在层号:
MCHANGE=0
嵌固端所在层号:
MQIANGU=3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DMAX=
弹性板与梁变形是否协调否
墙元网格:
侧向出口结点
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否(计算位移时勾选)
地下室是否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否(计算位移时勾选)
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的从节点否(计算配筋时勾选)
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是
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
结构所在地区全国
风荷载信息..........................................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
WO=(新荷续表)
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风压(kN/m2):
WOC=(高3.7.6)
地面粗糙程度:
B类(新荷8.2.1及注解)
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
Tx=(根据计算结果回填)
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
Ty=(根据计算结果回填)
是否考虑顺风向风振:
是(新荷8.4.1)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WDAMP=
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阻尼比(%):
WDAMPC=
是否计算横风向风振:
否(新荷8.5.1及注解)
是否计算扭转风振:
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WENL=(多层取高层根据高规4.2.2填写)
体形变化分段数:
MPART=1
各段最高层号:
NSTi=30(根据单体调整)
各段体形系数:
USi=(新荷表8.3.1、高附录B)
地震信息............................................
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
SRSS非耦联)CQC(抗、高)
计算振型数:
NMODE=12(高及注解)
地震烈度:
NAF=(抗附录A)
场地类别:
KD=II(抗4.1.6及地勘确定)
设计地震分组:
一组
特征周期TG=(抗5.1.4)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1=(抗5.1.4)
用于12层以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2=(高5.2.2抗5.1.4)
框架的抗震等级:
NF=4(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确定设防类别后按抗表6.1.2)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3(各单体自行设计)
钢框架的抗震等级:
NS=4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NGZDJ=不改变(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3.0.3确定)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活载组合值系数:
RMC=(抗表5.1.3、高需注意非的项)
周期折减系数:
TC=(高)
结构的阻尼比(%):
DAMP=(抗5.1.5第1款、高4.3.8第1款混合结构与钢结构需按相应规范查询)
中震(或大震)设计:
MID=不考虑(抗5.1.6,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是(高4.3.3)
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是(抗5.1.1)
按主振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
否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0(抗5.1.1)
活荷载信息..........................................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从第1到30层(高5.1.8)
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新荷5.1.2第2款)
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
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新荷表3.2.5)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折减系数(建筑用途有变化时应分段处理)
1
2---3
4---5
6---8
9---20
>
20
调整信息........................................
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否按2010规范取值:
是(砼,托墙梁刚度增大系数:
BK_TQL=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高5.2.3第1款)
梁活荷载内力增大系数:
BM=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BLZ=(高5.2.1)
梁扭矩折减系数:
TB=(高5.2.4)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RSF=
调整分段数:
VSEG=0
调整上限:
KQ_L=(高8.1.4必须保证足够的倍数以满足
框支柱调整上限:
KZZ_L=(高)
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
NTL=0
顶塔楼内力放大:
RTL=
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
是
实配钢筋超配系数CPCOEF91=
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IAUTO525=1
弱轴方向的动位移比例因子XI1=
强轴方向的动位移比例因子XI2=
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IREGU_KZZB=0
薄弱层判断方式:
按高规和抗规从严判断
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NWEAK=0
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WEAKCOEF=
强制指定的加强层个数NSTREN=0
配筋信息........................................
梁箍筋强度(N/mm2):
JB=360
柱箍筋强度(N/mm2):
JC=360
墙水平分布筋强度(N/mm2):
FYH=360
墙竖向分布筋强度(N/mm2):
FYW=360
边缘构件箍筋强度(N/mm2):
JWB=360
梁箍筋最大间距(mm):
SB=
柱箍筋最大间距(mm):
SC=
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mm):
SWH=
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RWV=
结构底部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
NSW=0
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配筋率:
RWV1=
梁抗剪配筋采用交叉斜筋时
箍筋与对角斜筋的配筋强度比:
RGX=
设计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
RWO=
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有侧移
梁端在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作为刚域
柱端在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是否考虑P-Delt效应:
否(高根据计算结果控制)
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单偏压计算(注意点角柱)
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
是(根据单体调整)
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RN=
梁保护层厚度(mm):
BCB=(砼表8.2.1)
柱保护层厚度(mm):
ACA=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4:
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是
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否(抗6.1.3第1款)
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荷载组合信息........................................
恒载分项系数:
CDEAD=
活载分项系数:
CLIVE=
风荷载分项系数:
CWIND=
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H=
竖向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V=
温度荷载分项系数:
CTEMP=
吊车荷载分项系数:
CCRAN=
特殊风荷载分项系数:
CSPW=
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CD_L=
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CD_W=
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活荷组合值系数:
CEA_L=
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吊车荷载组合值系数:
CEA_C=
吊车荷载组合值系数:
CD_C=
温度作用的组合值系数:
仅考虑恒载、活载参与组合:
CD_TDL=
考虑风荷载参与组合:
CD_TW=
考虑地震作用参与组合:
CD_TE=
砼构件温度效应折减系数:
CC_T=
地下信息..........................................
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
MI=-2(嵌固层为第3层时,非嵌固时,按桩规M值计算)
扣除地面以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
MMSOIL=0
回填土容重(kN/m3):
Gsol=
回填土侧压力系数:
Rsol=
外墙分布筋保护厚度(mm):
WCW=(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1.7第3款)
室外地平标高(m):
Hout=
地下水位标高(m):
Hwat=
室外地面附加荷载(kN/m2):
Qgrd=
4、结构方案
构件布置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尽量使室内空间“无梁、无柱”,提高空间利用率。
如无特殊用途结构板厚度h近似按板的计算跨度l/40取值。
主次梁传力要明显,次梁高度不宜小于300,可取为跨度l/18~1/15;
主梁高度不宜小于400,可取为跨度l/10~1/15。
竖向构件的布置应结合建筑平面,以形成双向抗侧的原则合理布置。
竖向构件截面尺寸可按受荷面积,按15kN/m2来估算。
5、基础
应根据上部结构体系、荷重,结合项目工程地质情况,多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其做法由专业负责人统一确定。
6、上部结构
本项目设计人员之间应密切配合,相同单元的梁、柱位置,截面形式,楼板布置及截面应统一,相同的节点做法及配筋也应相同。
图纸表示及图层管理应一致。
除大跨度板及需特别加强处板外,厚度统一取为100;
以梁为支座的现浇板,边支座可设为简支,此支座处按构造配筋,可不受最小配筋率控制;
卫生间等可按正常布筋,不按双层双向配筋(局部小板格L≤2000㎜,板顶钢筋可以通长布置),结构标高低于建筑面层30㎜,卫生间、阳台相对结构楼层面下降30mm。
所有楼板应预留设备洞或预埋套管,严禁事后楼板上凿、开洞。
建筑外周框架梁梁高与建筑统一,室内框架梁(下部无墙处)净空2400mm的要求,如有不满足之处,必须取得甲方同意。
板跨应尽量增加,不应遇隔墙就设梁,局部短墙不必要在墙下设板附加钢筋。
梁受集中力处,优先采用附加箍筋,不足之处再加吊筋,不应处处加吊筋,更不应盲目加大吊筋。
框架梁顶三、四级抗震情况下梁上部通长筋采用2Ф12钢筋与受力钢筋搭接,一、二级抗震需满足抗规6.3.4的规定,特殊情况可由设计人员灵活处理;
次梁根据跨度采用Ф8~Ф12架立钢筋(具体按砼规GB50010-2010第9.2.6条的要求)以节省用钢量。
梁钢筋的布置还应满足砼规
特别说明:
框架梁与楼面梁、次梁与楼面梁相交端部节点均设铰接。
为减少梁配箍率,梁宽一般尽量取200~300。
但当梁混凝土强度为C30以上,为减少构造配箍率,一般梁宽取250以下,必要时方可取300以上。
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梁端上部钢筋在柱墙支座内的锚固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各种构件的截面设计和构造措施应同时满足高规第6~8章与第9章中的有关规定。
构造措施需特别注意一下几点:
6.9.1楼板构造:
6.9.2、第,6款,、结构专业应与其它专业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消除漏项、漏构件等“错、漏、碰、缺”现象,保证施工图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8、柱、梁、板应控制用钢量,梁配筋可不按裂缝控制设计,但大跨度梁应注意控制梁挠度和裂缝。
精心搜集整理,请按实际需求再行修改编辑,因文档各种差异排版需调整字体属性及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