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1363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填空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C.正常的学生)

2.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

(C.平衡、有序、和谐)

3.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A.禀赋)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5.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

(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

6.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

健康是指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C.健全状态)。

7.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

(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8.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A.副目标)。

9.情绪辅导,又称(B.情感教育)。

10.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11.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

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D.未来发展的潜力)。

12.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将精神教育之理想归纳为三个字(B.真、善、美)。

1.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A.调查呼吁阶段

B.尝试推行阶段C.尝试起步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是(A.心理咨询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

(A.以学生为主的策略D.中立性策略)。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是(A.预防心理疾病,B.提高心理素质,C.消除心理疾患,)。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方法有:

(B.观察法D.问卷法E.测验法)。

6.根据在校学生活动的范围,可将学生的活动分为以下四个方面(A.学习活动B.人际交往活动

C.家庭活动D.社会适应)。

四、判断题

1.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看,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因素,所以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错。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关注活动过程的价值和意义,重视活动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重。

(对)

3.心理健康的终极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错)

4.心理疾病是指像精神分裂症那样的重度心理障碍。

5.学习困难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从而阻碍学生的顺利学习。

6.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某个人某一时刻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心理素质的高低。

(错)

7.人的心理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所以我们应当以整体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对)

五、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使自己保持内部环境稳定,并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和谐状态。

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三个标志:

一是平衡,二是有序,三是和谐。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3.情绪辅导:

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控制、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4.研究性家校联系模式:

研究性家校联系模式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亲子关系状况以及教养方式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逐步创建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素质。

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和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及时、有效地互通信息,适时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有针对性地与家长共同研究有效的教育方式。

5.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理性情绪治疗理论是指通过改变来访者不合逻辑的思考或不合理的观念,消除来访者恶劣的情绪,达到帮助来访者确立更加理性的思维,实现更加有效率地生活的一种咨询理论和方法。

它是目前心理咨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认知理论之一。

简述

简述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影响三方面。

其中,生理因素是基础,心理因素是依据,环境影响是条件。

要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必须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开展广泛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1.简述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

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在于:

(1)三者都认为学习者可通过学习来改变其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所以三者都强调咨访双方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2)三者之间在目的、手段、对象等方面各有差异:

心理辅导主要面对心理状况相对较好的学生;

心理咨询以遇到心理困惑或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正常学生为对象;

心理治疗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心理上有障碍的疾患学生为对象。

心理辅导的重点是预防,心理咨询干预的重点是发展,心理治疗干预的重点是矫治。

2.简述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答:

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充分的理由:

第一,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有利于促

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第三、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第四、符合国际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观念、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

2、理论研究之后;

3、实践中教学规范的缺失;

4、师资问题仍然突出;

5、缺乏系统化运作。

5.简要说明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1)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

首先,“全面渗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所

决定的。

其次,“全面渗透”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

再次,“全面渗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依据: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缺乏凸现了“全面渗透”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运作情况也决定了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论述

2.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考核知识点:

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页码:

p129-130

从影响受教育者的因素来看,校园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是综合发生作用的。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构成了共时态、共空间的校园整体文化情境,形成了文化形态的校园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因此,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物质情境和精神情境的整体文化的综合心理效应,力求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1.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

考查知识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学基础,页码:

p65-66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

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他各育创造了先决条件。

一个保持健康良好心理状态的人,才能顺利地接受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

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有以下三点:

(1)从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维持心理平衡,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

2)从内容上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会影响他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他对事物的取舍以及他的行为方式。

(3)从方法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通过感情沟通,以咨询、测试、行为矫正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能,来观察、诊断、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智育的发展。

首先,它虽然无法改变人已有的遗传素质,但却能在开发人的智力潜能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摆脱困境,重建信心,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挖掘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密不可分。

两者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体育的心理保健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身体机能的影响作用两个方面。

其一,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是“磨炼意志和形成良好的品德”。

恰当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对个体心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使人反应迅速,思维敏捷;

使人保持乐观的情绪等等。

其二,心理健康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体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美的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基础和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智、体、美各育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身体心理素质既是中小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其中心理素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由此可见,个体心理结构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

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

2、结合实例说明当前中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

当前中小学生的烦恼相对集中于人际关系,学习困难,自我意识和行为问题等方面。

(1)学习困难是指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无法顺利地完成学习活动。

第一种表现是阅读、表达、计算、写作、会话能力的缺陷。

比如口吃。

第二种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可能因品尝过失败的滋味或未曾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出现该表现。

学习困难的第三种表现是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时间安排不当,不能够及时补缺补漏。

最后一种表现是学习态度不端正。

比如受家长或社会的影响,忽视甚至漠视学习的重要性。

(2)人际关系障碍。

人际关系障碍既包括与成人的人际冲突,也包括与同龄人的人际关系问题。

可能是家庭内部的冲突,也可能是学校中的人际问题。

无论哪一种关系处理得不好都会引起冲突。

比如亲子关系不和谐易造成学生情绪不稳定,师生关系紧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自我意识偏颇。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

对自己的过低评价,学生会表现出无理由的自卑,孤独;

过高评价则表现得自负,自我中心。

(4)行为障碍。

①不良动作习惯。

比如有的学生从小养成不好的习惯,咬指甲,吐舌头。

或表现出不合年龄的行为。

②退缩性行为。

指厌学、退学、欺骗、倦怠等。

比如因为学习上的失败而导致厌学乃至辍学。

③攻击性行为。

比如因交友不当或家庭教养不当,有的学生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④特殊行为问题。

如因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有的学生崇拜明星,盲目追求虚荣。

3.详细阐述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

考核知识点:

教师心理健康,页码:

p273-276

一、答: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问题。

目前,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者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的认识,由于理论本身的缺陷,还存在着许多混乱,尤其是教师心理健康标准问题,至今仍是个有待研究探讨的问题。

二、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对象问题。

由于各地调查研究中被试取样容量不同,再加上调查进行的时间也不相同,由于教师在不同时间段面对的应激源不同,所以心理健康的状况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因而导致调查结果的不一致性甚至大相径庭。

三、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问题1.在实证研究方面,总体研究结果甚少。

多为水平测查,缺科学性、客观性。

2.研究对象范围狭小,研究方法有待改进,研究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研究缺乏科学性、客观性,整体研究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

3、研究缺少特色,多从社会意义角度出发,忽视个体意义。

4、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本体价值及其在心理学应用中的相对独立性有待确立。

5、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基本理论的研究亟待加强。

6、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过分宏观化。

7、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及其欠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主题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

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宜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

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

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年级差异。

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

5.活动性原则。

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心理教育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

(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误区的剖析

误区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误区二: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

误区三: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心理课

(三)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初步构想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

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

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