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村庄与农房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和对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6116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村庄与农房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成都市村庄与农房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成都市村庄与农房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和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成都市村庄与农房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和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村庄与农房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和对策.docx

《成都市村庄与农房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村庄与农房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和对策.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村庄与农房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和对策.docx

成都市村庄与农房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和对策

成都市村庄与农房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和对策

f;一【]第l9卷第4期成都市村庄与农房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和对策陈维清_,-——’_一成都市实施大城市带动小城镇,城镇带动农村的发展战略,使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农村住房建设热潮持续不衰,农民住房状况极大改观.但是村庄建设则相对发展迟缓.现将成都市村庄与农房建设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和对策,作一探讨.一,我市村庄及农房建设现状

(一)基本现状我市行政区域内有农业人口670.7万人,约190万户,分布于2O个区(市)县(含高新区)城镇建成区之外的4582个行政村居住生活.——住房情况.农村改革以来,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解决了”吃饱”的问题,首先考虑的是”住好”的问题,自发改造建设农村住房的积极性持续高涨,每年新建改建农房保持4~5万户的数量.1997年农村私人建房投资额达16.75亿元,新建住宅54L.685万平方米.全市农房面积共约18180万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271平方米农房建筑质量也极大改观,据统计测算,砖瓦房,小楼房占91.5%,分别为砖术结构52培%,砖混结构38.7%茅草屋,土墙痔已很难见到,成为稀有之物r.——住房分布情况农房建设都是农户自发的,适应家庭联产承包制小规模分散生李胁7/产式,以单户零式分散修建为主.除村委会所在地较集中外,基本上分布于田阔地头.这种零星分散的分布形式所占比重,全市均在8o%以上.如邛崃市为87.2%,温江县为88.8%.——村庄情况我市农村社会虽然以村,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有4582个村民委员会,划分为38277个村民小组由于受普遍性分散建房,分散居住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市象北方那种完整意义的村庄很少.一般以村委会所在地作为一个行政村的政治,文化中心(可称为”村中心”)在村中心一般集中居住十几户至几十户农户,有一些简单的社区服务设施,具有村庄的初步形态;村民小组则多以较大的自然院落为活动中心,无具体形态.如果把村委会所在地的村中心作为”村庄”,那么可以说找市农村有4582个村庄.这些村庄集中居住的人VI少,规模小,且多为自然形成,未进行规划,建设随意,粗糙.社区生活的设施不齐,功能不全近年来,按照”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思路,f导农村规划建殴中心村和新型农村居民点,但受村集体经济实力的限制,推进的难度很大.到目前为止.有100多个中IS”村开始规划建设,所占比嘲不足村庄数的5%.也就是说全市的材庄基本上仍处于自然形成的初步形态,农村社会13效成逮成都建筑第l9卷第4期仍然是以分散居住生活为主.

(二)村庄及农房现状的弊端当前,我市农村自发零星分散建房,分散居住生活,村庄建设滞后的现状,存在三大弊端.1.宅基地占用过大,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我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特别是耕地严重紧缺.人均耕地勉强够1亩.而我市农房却因分散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据国土局调查,我市农村居住生活用地人均147.6平方米,其中宅基地人均66平方米.且占用的多属条件较好的可耕地.按规定的用地标准,当前村庄及农房的用地现状至少浪费了上万公顷耕地.分散建房,分散居住占用土地多,浪费土地资源,这是最大的弊端.2.生活居住所需的基础设施无法配套建设,限制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是从农村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的角度考察,城乡差距还在拉大.因为即使是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也需要聚居到一定规模,以社区为单位才能配套建设,无论是农户个人,集体或国家都无力配置到零星分散的单家独户.目前即使一些村中心具有一部分设施,也残缺不齐,十分简单,覆盖不到大多数农户.如全市有自来水设施的村庄仅347个,受益村达到1400多个,但受益人口不足100万,仍有8O%以上的农户未用上自来水;近40%的村庄不通电话,农户家庭电话非常微少;输供电设施简陋,等等.农村生活水平纵向比较确实有很大提高,但由于城镇建设发展快,城乡生活质量的反差却增大.分散居住的第二大弊端,就14是基础设施无法配套建设,社会化服务功能缺乏,生活居住条件简陋,物质文化生活仍然不方便,生活质量上距离”小康”水平还很远,并且难以提高.3.阻碍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我市农业生产发展到现阶段,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一靠科技,二靠投入,三靠生产方式的转变.即依靠生物,机械等科学技术,增大投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进行土地综台整理,优化资源配置和要素组合,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但是分散居住阻碍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妨碍土地的综台整理.如现有水利设施大多已年久失修,简单粗糙,有的甚至还遭破坏,灌溉和防灾能力差;分散的,小型的农村家庭加工业,村办企业,排污治污能力微弱,造成环境污染;田地分割成小块,田坎多,阡陌小路纵横,既占用土地,也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农村社会化服务,公益性服务设施缺乏,简陋,等等.不仅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也不利于农村社会进步.二,我市村庄和农房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村庄及农房建设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市村庄及农房建设现状,不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予以改进.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农业生产与农村社会发展趋势,及我市农村实际,村庄及农房建设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农房相对集中建设,按照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应采取三种方式:

成都建筑第l9卷第4期1.在我市规划的外环路以外的平原,浅丘农村,以现有行政村为基点,规划建设中心村和现代农村居民点.中心村不同于现在村委会所在地的村中心,而是严格按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具有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本村的公共活动和管理服务中心,井对周围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幅射带动功能的村庄.中心村根据乡(镇)域规划选址布点,编制本中心村的建设规划,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配套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几百户农户居住生活,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村庄.按我市农村实际,全市应建成400~l2oo个.在中心村周围分布的是规模较中心村小的一般村庄(即农村居民点),它只是本村的公共活动和生活服务中心.不具幅射带动作用,其他功能则与中i5村相同作为村民集中居住生活的农村居民点,是本村公共活动和管理服务中心,与中心村配合,构成我市村庄建设主要形式.这种农村居民点应建成1oo0--2000个.2.在我市规划的外环路以内的农村.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乡域规划,规划建设城乡结合的近郊农村居民点.这个区域内的农村居民点是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配套建设各项设施,集中一定规模的农户居住生活,但是必须兼顾城市发展和农村经济转化的需要,一些基础设施,农房的建筑标准和风格要与城市发展相衔接.应更趋于城市化,现代化.是一种城乡结台的城郊居住杜区.这个区域内的农村经济条件较好.应结合环境条件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农庄型,居住小区型,住宅楼等多种模式规划建设.3.在山区和边远,偏僻之地,则根据乡(镇)域规划,建设相对集中居住的农村居民点.这种农村居民点不同于外环路以内的居民点,而是纯粹的农村居民社区,是按规划所建设的小型村庄;也不同于平原,浅丘的居民点,虽然同样具有较齐全的各项生活暇务设施,有利于农户集中居住生活.但是规模较小,只是一定范围的生活服务中心聚居规模应根据边远山区人少分散的实际情况,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为准这三种形式,都是结合农村实际,规划建设不同规模的农村居住社区,使农户相对集中生活.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村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就是我市村庄及农户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的意义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能有效克服当前村庄和农房建设现状的弊端,适应井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1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能有效的增加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既有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意义,也有挖掘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的现实意义.通过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将分散居住的农户相对集中到中心村或居民点,在中心村和居民点中,严格按规定的用地标准执行,当前农村宅基地超标准占用部分逐步退宅还耕.可节约出十分可观的土地资源.如崇州市隆兴镇黎坝村七组,有农户l6户,原占地12亩,集中建房居住,15堂都建筑第19卷第4期并配备辅助用房等共占地7亩多,还耕土地4亩多,节约33%.全村按中心村规划建成,土地节约率将达到4O~5O%.再如洞子口乡古柏村现486户占地约400亩,按规划集中到中心村后,只用地200亩,节约土地5O%.根据我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中心村用地情况计算,即使将今后人口增长因素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都充分预测进来,仍比现有宅基地占用量平均节约30%.如以3O%为基数,那么全市农村全部按规划建设成中心村或居民点后,共可腾出上万公顷宅基地.2.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才能有效地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才能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分散建房居住,不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村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无法配套建设.这一阻碍农村社会进步的弊端,只有通过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工作.3.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有利于土地及村庄的综合整理,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适应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是根据地理环境,土质条件和村庄建设的综合关系,对耕地,林园,道路,沟渠,宅基地等各类用地进行综合整理,按生产生活的整体需要,合理调整布局,达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保持环境,适宜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各业综合发展的目的.这是配合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16三,加快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步伐的对策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能有效革除目前村庄和农房建设的弊端,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在推进和实施中难度还较大,至今进展迟缓.为了加快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建设步伐,结合我市实际,应采取“一个加强”,”三个引导”的对策.

(一)加强对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的领导,加大工作的推进力度.市建委两年来大力引导和促进,使1013多个中心村开始规划建设,并与此配套,投资近百万元组织设计印制了25套农村小康住宅通用图.但是单靠一个部门,推动的力度有限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涉及农村的综合发展,带有农村社会综合改革的性质,应该由各级政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以此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各部门问的配台.

(二)以规划引导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的建设.规划是龙头,首先必须抓好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的规划编制,以规划引导村庄和农房建设,用规划控制农村分散建房.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建设需要资金,时间,有一个逐步建设,逐步形成的过程,但规划必须先行,并以规划指导农村建房.否则,不仅不能解决当前农村分散建房的各种弊端,还可能给农民造成巨大浪费和损失.应该在2010年前编制完成全市所有的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规划(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居住点规划还应提前),才能及刚有效地指导建设.成都建筑第l9卷第4期到2030年基本完成全市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的建设任务.(三)用政策引导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经调查,当前规划建设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的难点,一是很多村的集体经济实力薄弱,虽有规划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