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编程手册54页word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0816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0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脑编程手册54页word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大脑编程手册54页word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大脑编程手册54页word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大脑编程手册54页word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大脑编程手册54页word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脑编程手册54页word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脑编程手册54页word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脑编程手册54页word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脑编程手册54页word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在介绍具体的编程技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编程的语言和逻辑法则,这些内容可能显得枯燥乏味或者晦涩难懂,但事实上都是非常有趣的东西,只不过需要一个人静下心来去感悟和体验罢了。

暂时无法静心的读者可以跳过这一部分。

本书有大段引用的内容会标示出来,不进行改动是因为这些语言力量感十足,没有必要进行破坏。

当然,为了理解的需要会增添必要的注解。

谨以此书献给全天下所有准备升级大脑的人。

大脑?

进化!

推荐阅读:

《大脑的故事——打开我们情感、记忆、观念和欲望的内在世界》,(英)苏珊·

格林菲尔德著。

没有人敢夸口说已经完全解读了大脑,本书更加不敢妄开海口,但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我们的天赋,所以,使用一些将来有可能会被证实是错误的观点作为推演的假设前提的做法应该得到通行证。

这些假设前提为“软格教育”的各种理论和技术提供实证支持,也就是说,它们可以随着脑科学的发展而得到修正,进而对“软格教育”的各种理论和技术提出修正的要求。

关于“大脑”我们应该熟知以下内容:

大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化的产物,遵守进化法则。

1.脑是动物的生命中枢,大脑是活动着的动物必需的感应器官。

海鞘幼虫期游动时需要大脑,成熟后寄居一处靠过滤海水中细小食物为生便不再需要大脑。

2.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从单纯的适者生存意义上来讲;

动物(尤其是人)的进化可能是大脑与基因相互选择的结果,这是从基因选择性表达以及(人的)大脑的超级复杂性来讲。

海蛞蝓的大脑只有17000个神经细胞,科学家已经展开研究,希望通过对海蛞蝓大脑的研究发现大脑形成记忆的方式及其规律。

3.进化的法则不该仅仅是适应,对于大脑发达的人类而言进化应是人类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詹姆斯·

冈恩(代表作《长生不老》)说过一句话:

“人类最初的梦想有三个:

控制自己的生存环境,控制其他人,长生不老。

”我们无法彻底地控制环境,但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

4.基因频率因为生物种群成员适应环境能力的不同而变化,人类的大脑因为人类创造的知识和技术而变化。

此处参照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与本人的“五个层次”理论理解。

三个世界是说现实世界由三部分组成,世界1是物质的自然的以及无法脱离自然而存在的各种存在构成的世界,世界2是人的感官的受自然约束并受行为主体控制的存在构成的世界,世界3是人类创造的已经不属于个人甚至不仅仅属于人类的各种存在中包含的文明智慧构成的世界。

五个层次是说三个世界之间存在相互反应和相互反映的五种工具性的存在,分别是反映物体客观运动规律的由物体间相互反应的运动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反映客观世界繁衍增生之力(自组织系统)的由分子层次化学反应表现的基因系统、反映基因遗传信息并根据外界信息刺激发生各种生化反应的大脑神经系统、反映人类大脑感知和认知世界的程序的能够引发人的感官乃至更深层神经反应的语言文字系统、反映人类大脑对客观世界客观规律的把握的与前四个层次之间不断发生交互反应的人类社会独有的各种现象。

因为涉及内容与形式、表象与本质、反应与反映这样的需要人沉思的概念,这两种理论并不容易理解,但是,这两种理论对于我们高效运作我们的大脑非常重要,应该努力理解并把握,当然,假如一时无法理解也不要紧,只要做出努力就会有收获。

5.人类创造的知识也存在进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人类整体的脑力水平。

知识源自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新的知识通过特定的人类组织进行传播,是人类可以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6.个人脑力水平取决于个人对知识进化规律的把握而非个人掌握的知识。

素质教育应有这样的含义——培养学生研究新事物的能力。

7.基因无法控制人类的大脑神经系统,但能够决定大脑神经系统的编程语言和编程规则。

联系要点4进行理解,联系NLP理论进行理解。

由于NLP理论内容非常多,不在这里进行说明,见NLP的专题。

8.人的感知系统是进化产物,而非推进人类文明的工具,人类文明的边界由生命本源之力不断拓展。

感知系统包括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记忆系统这六个主要系统。

生命本源之力是指促使核酸与蛋白质大分子进行协作进而构成生命系统的那种力量,可初步理解为促使超复杂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自组织力,因为涉及混沌、分形、耗散结构、自组织、协同等科学前沿概念不必强求立刻理解而应保持开放态度。

9.与生命本源之力对应的心理学概念主要有自我、生命能量、自我意象、自尊、自信、自卑、自我挫败、自我实现等,这是基本概念,其他如动机、需要、创造、情绪、个性、气质、人格、性格等,都由基本概念衍生出来,可称为次生概念,诸如学习、记忆、联想、想象、认知、智力、能力、行为等,都由次生概念驱动或决定,可以称为界面概念,意指这些概念处于人与自然互动的界面上。

三种概念由内而外分布,构成人的心智结构。

10.大脑的生理神经结构由基因决定,但与人个性有关的心理特征则在生命本源之力与环境对抗的过程中形成,我们要讲的大脑编程技术主要是关于这个过程的规律的描述和应用。

基因决定的结构主要是大脑功能的区域分工,如左右脑由胼胝体联接交互控制对侧躯体,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其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其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如布罗卡区通过邻近的运动中枢控制说话时舌头和颚的活动,威尔尼克区是言语听觉中枢,与理解口头语有关,额叶皮质控制思考活动,后顶叶控制视觉系统的活动,等等。

11.简要而言,给大脑编程是指激发人的生命本源力量使人养成或重塑我们预期的习惯的一种技术。

关于“预期的习惯”存在争议空间,有人主张棍棒之下出孝子、才子,有人主张民主自由的环境培养独立自主的人,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教育非常失败,一方面人们并没有明确的物质成就以外的教育目标,整个教育界乱象纷呈。

“软格教育”系列将从人类进化的角度作出分析,并在另一本书中详细论述。

12.为大脑编程的动力支持来自生命本源之力适应环境的努力,我们将这种努力称为“身份(角色)适应”,或者“自我意象的调适”。

为所欲为只能带来毁灭,生命的存在本就是妥协的产物,为大脑编程不是说让人成为超人,而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对自己的期许需要一步一步地实现,假如这种期许给我们的压力过大,我们有可能会出现自我挫败的行为,一向优秀的人不知不觉中开始落后,堕落,很大可能便是感觉理想的追求自己无力实现,用逃避行为来掩饰这种恐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不断地苛责自己愤恨自己,因而,“心想事成”是一门非常值得研究的技术,大脑编程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具。

我们可以将给大脑编程称作个人的大脑进化过程。

自我?

神圣!

凯伦·

韦布所著《九型人格》的序言,个体心理学创始人A·

阿德勒的代表著作《超越自卑》,以及埃里克森的心智成长八阶段论。

按照凯伦·

韦布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九种可能的过滤器中的一种,这种过滤器不是随机产生的,“它是要保护我们的本质(也就是高我,或称内在神圣性)的某个特殊层面,因为这个部分在我们婴幼儿时期特别脆弱”。

阿德勒的理论强调自卑感,认为这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一种正常的感觉状态,是所有人努力奋斗的源头,是创造的泉源,特别是在幼年时期,在自卑感的驱动之下人们的发展才能够持续地往更高层次迈进(Schultz&Schultz,l994)。

在六岁左右,人生的目标就已形成,这些目标是行为的推动力,而这些目标为的是追求安全感及克服自卑感。

埃里克森八阶段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完成特定的角色认知和体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就会出现障碍或危机。

关于“自我”我们应该熟知以下内容:

自我对于个人来说是神圣的存在,具有不可侵犯性,但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因为基因与环境刺激的互动因人而异。

1.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极早,因为自我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

托马斯·

刘易斯在《水母与蜗牛》一文中调侃了社会上突然兴起的“自我热”,指出哪怕是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纤毛虫也似乎具有自我意识,其行为总是与众不同个性十足,那么,低等生物是否真的具有自我意识呢?

显然没有证据可以说明这一点。

纤毛虫之所以显得“似乎具有自我意识”是因为存在一个可以调控行为的信息处理系统,不同的纤毛虫会因为这种信息系统存在的差异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游动规律。

凡是具有这样一种系统的生物都可认为存在“自我”,但它们显然没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不是与众不同,而是意识到与众不同,并且因此产生两种不同的愿望,一种是希望自己被人羡慕、崇拜、尊重、尊敬,一种是希望自己被人认同、接纳、喜爱、爱护,前者由个人的自我衍生,后者是自我对环境的一种妥协。

妥协在这里是中性词,只描述一种力量均衡的状态。

2.当一个人从蒙昧无知的婴儿状态觉醒自我的时候,这个人一定会感到自卑,因为它会发现自己不再是万能的,不再是世界的核心,它必须去学习,必须去适应。

当一个人的心理疆域有限而封闭的时候最容易获得满足,当一个人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地去探索世界的时候最有可能变得强大。

承认个人能力的有限,对于一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说至关重要,几乎所有悲观、消极、自我挫败的人都不肯郑重地承认这一事实。

只有正视这种“有所不能”的状态,才有可能克服自卑的心理。

一个人生来不是为了自卑,不是为了认识到自己做不到许多事情,而是要体验交往的快乐,体验力所能及的事情带来的满足。

PositiveMentalAttitude不是靠简单的催眠暗示可以实现的,一个人必须首先完整地接纳自己,然后才有可能变得乐观、积极、主动。

除此之外,通过努力实现看似不大可能实现的目标能够最大程度地使人获得克服自卑的力量,相信许多事情只要努力和用心就一定能够实现就是人们常说的自信。

未曾受过挫折,没有体验过克服困难的挣扎心情,因而认为自己只要想做什么事就一定能做到,这就是自负。

一个人很自负,结果遭遇失败,但是这个人真的很自负,不认为自己会失败,最终果然成功,我们会认为这个人坚强勇敢有主见,但是,如果最终还是失败呢?

许多人因为未来的不确定而犹疑,然后感到后悔,最后终于自卑。

坚信一定能够做到某事并不是理性行为,但不行为是最可怕的对生命的亵渎,那么,该怎么做?

3.尽可能长久地保存自身或尽可能多地复制自身是基因的本能,因而也是自我的本能,但是,对于人来说,自我意识以及普遍的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问题变得无比复杂了。

可以读一读这段节选的文字:

人类精神是生存和繁衍的服务机构,理智不过是它形形色色的技巧之一……宗教信念不过是促进人类生存的机制,和其他人类组织一样,宗教的发展加强了成员的坚定性和影响。

各种形式的世俗宗教除了许诺给人们物质福利和对人性后果的合法逃避之外,就什么也没有。

它们的精神力量同样来自集体主义式的自我扩张的目标。

……意识形态确实服从于它的隐蔽的主人——基因,各种最高的冲动都可还原为生物学行为。

……我们的伦理前提,人类道德就从这些根源如同本能一样进化而来。

……(哲学家)那隐秘的神谕存在于大胸深处的情感中枢,很可能就在边缘系统之中。

(《论人的天性》E.O.威尔逊著)这是一种相当乐观的态度,认为一切人类行为都可得到基因层次的理解,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理论,人,难道只是被基因奴役的机器吗?

事实上,有一位数学家因为无法否定这一结论而自杀,他用这种极端行为来捍卫自己作为独立人格的人的地位。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否被当做工具来用并不重要,当幼年时期形成特定的反应模式之后,我们已经习惯将自我意识隐藏。

于是,基因的竞争就主要表现为各种社会理论、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的竞争。

正是这三者决定了人的反应模式的形成,从而间接地实现了基因的竞争。

4.人类历史可以用“基因战争”的理论进行解释,一切人类组织都是基因提供的生命本源之力的代理人。

显然,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题目,论述起来百万字不能详尽,我们只做一般理解即可。

从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一定是生存压力促使原始猿类直立行走并且频繁使用前爪进行灵巧的操作,也一定是生存压力促使原始猿类努力进行协作并因此发展出简单的语音表意系统,然后进入猿人阶段,仍然是生存压力促使猿人有意识地使用工具并且制造工具,从而最终进入原始人的行列。

大脑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演变?

应该主要是新皮质层开始形成。

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遗传的,这样的话,出生时基因突变带来的优势将会被放大,那些大脑发达的原始人在竞争中淘汰了其他原始人。

但是,大脑的进化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隐喻的说法是亚当、夏娃受不了诱惑吞吃了智慧果,产生了羞愧的意识,实际的可能是因为自我意识的出现导致人类无法接受与自然相对立存在的事实,原始的禁忌和迷信来自对自然报复的惧怕,原始的崇拜的则来自皈依自然寻求安全的需要。

当文字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人类将自己推进到了一个更加危险的处境,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会创造文字的神话,使用表音文字的民族会创造吟唱的神话,人类借助这种方式来获得安全感。

宗教的出现建立在完整世界观的基础上,人类感到孤独无助,需要向至高至上的存在需求庇护,只有在宗教创造的世界里才有这种至高至上的存在,而且宗教创造的世界能够自圆其说地解释几乎所有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现象,这便是宗教产生并延续的原因。

除宗教之外的其他人类组织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这一任务没有完成的那一天,这些组织会一直存在下去。

无论人类采取暴力行动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根本上讲都是基因的竞争,获胜者生存繁衍,失败者消失。

人类社会从少数人专制的组织形式发展到如今多数人专制的组织形式正是基因利益诉求的结果。

和平发展是大趋势,但是,在未曾面临灭绝危机的时候人类不可能完全团结起来。

5.我们幼年时期萌发的自我意识促使我们根据外界反馈信息采取不同的行为策略并形成特定的BVR,进而形成自我意象,即理解层次理论中的“身份(角色)”,三者的共同表现即为理解层次理论中的“精神”。

BVR是指信念、价值观、规则,是对一个人行为背后的动机的综合描述。

理解层次(LogicalLevels)早期被称为NeuroLogicalLevels,原本是GregoryBateson发展出来,后经RobertDilts整理于1991年推出。

这是一套模式和概念,也是一套技巧,可以帮助用者明白从困惑中突破的关键,并且与自己的潜意识的深层力量联系,使得人生策划方面更有效果。

具体内容在NLP一节介绍。

自我意象是源自《心理控制术》一书的概念,可以通俗地解释为一个人给自己的定位。

6.自尊是自我用来捍卫自身利益的工具,但是,自我的根本利益是生存、繁衍,所以,一个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尊取决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极少与生命能量(潜意识领域)发生联系。

人在这样蒙昧无知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人格,以及不同人格的具体偏向性,步入社会后常会遇到各种困扰,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九型人格理论沟通生命能量(潜意识领域)来获得个性的解放。

海伦·

帕尔默:

“你要寻找本体的某个方面,正是因为这个方面的缺失让你感到痛苦。

比如,如果你长期处于恐惧状态,很可能是因为你的本体中失去了孩童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信任;

因此,寻找勇气就成为你生活中的一个动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这里同样适用,生理需要的过分满足会使人的智力下降,出现肥胖症或者厌食症,安全需要未被满足会使人用疑惧的眼光看待世界,采取冷漠封闭的方式或者进取攻击的方式确保自己的安全,归属需要未被满足会使人喜欢神秘的东西倾向于宗教,会使人喜欢与人交往并牺牲个人的时间精力利益,尊重的需要未被满足会促使人上进自强但也会使人怀疑且具有攻击性,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前四种需要的综合,远大理想若不能满足前四种需要则无从谈起。

假如一个人的自尊被严重损害,自尊并不会因此消失,而是会以更曲折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的人一般而言会显得卑微而心理阴暗,虽然本质不坏却不为人所喜。

自尊就像一个过滤器,同样的信息可以被过滤出积极进取,也能被过滤出消极保守,因为最初的不同体验造成了过滤器的不同。

人的行为总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但成长过程中对反馈信息的片面理解造成人的非理性行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假如我们认识到这一事实,我们便获得了改变的力量。

7.自我意识是我们获得个性解放的必要工具,我们需要借助它来贯通理解层次,重新明确自我意象,确定新的定位和人生目标,也需要它来及时发现我们自身的情绪状态并进行适当调整。

“意识”是奇怪的存在。

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但是,它并不因此而独立于物质世界,我们没有任何证据和必要的理由这样认为。

意识是信号(message)、信息(information)一类的存在,因而我们可以借助对通讯机器的研究来理解它的存在。

1943年,维纳(NorbertWiener)与罗森勃吕斯(A·

Rosenblueth)、毕格罗(J·

Bigelow)合作发表论文《行为·

目的和目的论》,解决了从古至今一直悬而未决的哲学难题:

因果性与目的性的关系问题。

论文指出,在生物界,生物的结构、活动和功能是有目的性的;

在物理界,技术系统的结构、活动和功能没有目的性而服从因果决定性;

无论动物还是机器,都是由操纵机构(加工、处理信息,并对受控对象发出指令)、受控对象(接受指令,执行某种特定任务)、直感通道和反馈通道(搜集和传递外界环境和自身完成任务的信息)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有组织的系统。

这篇论文集中了控制论的重要理论,影响深远。

有了控制论思想的帮助,尽管我们仍然无法发现意识的本质,但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类比的方法说明白意识的性质、作用:

意识是直感通道和反馈通道里搜集和传递的外界环境、自身完成任务的信息,能够帮助意识主体调节自身状态以适应环境或完成有目的的活动。

理解层次理论(节录)

这套理论认为,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六个层次,它们分别是:

1.精神(Spirituality)

我与世界所包括的所有人和事物的关系,当一个人谈及他的人生的意义,或者一家公司谈到它对社会的贡献,便是涉及到“精神”。

2.身份(Identity)

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怎样看自己(我是谁?

),把自己定位,或者描述出自己的定位便是涉及到身份的意义了。

承接上面(精神)的意思,便是“自己准备以怎样的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

3.信念、价值(BeliefsandValues)

为了配合上述的身份,我需要一套怎样的信念和价值?

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里,必然都有一个不自觉的身份,并且有一套相关的信念与价值,它们决定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态度,但并不会在意识领域涌现。

只有在反省整个人生或者学习NLP的时候,才会问到身份和信念|价值的问题。

一个人处理事情时多数会出现的信念|价值层次问题是:

——为什么做(或不做)?

——有什么重要|意义?

——应该是怎样的?

——对我有什么好处?

4.能力(Capability)

这个层次涉及到一个人怎样认识自己能有的选择,有没有别的选择,或“我必须这样做”。

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份能力。

情绪代表能力,列入这个层次。

5.行为(Behavior)

这个层次所指的是“做什么”、“有没有做”,即使能力的挑选和实际发挥出来,也就是在环境中我的实际运作。

6.环境(Environment)

包括所有身体意外的条件。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金钱等都在此列。

——以上摘自李中莹先生的《重塑心灵》。

理解层次的六个层次从环境到精神呈金字塔形式。

由环境到能力的低三层我们每天都意识地接触到,所以是由意识主导的;

由信念、价值到精神的高三层我们日常很少刻意去思想且往往忽略,由潜意识控制着,不容易说明白但却是人生成败苦乐的决定因素。

个人的最高(或最深)境界是身份,所以一般情况里只用理解层次里较低的五层,层次越低的问题越容易解决。

低层次的问题在高层次里更容易找到解决办法。

一个人若能将六个层次一致连贯便能身心一致全力以赴地去做事情,既开心又有效果。

反之,事情不成功,有压力或情绪,定是六层之中存在不协调。

进一步讨论六层之间的关系。

我们根据“精神”得到一个理想的身份,这个身份对应一个或多个角色;

在现实当中我们对身份的确定来自外界的信息反馈,而我们处理信息反馈的方式受信念、价值的影响;

信念、价值的形成来自于我们对能力的认知和评价;

我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和评价受到其他人观点的影响,这些人的观点来自对我们行为的观察和评价;

我们的行为模式最初是靠模仿学习得到。

于是,我们得到了非常有趣的模型,六个层面之间存在反应关系的理解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