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必考的常见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0519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必考的常见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常见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常见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常见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常见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必考的常见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历史必考的常见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必考的常见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必考的常见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国别

名称

时间地点

签订双方

内容

意义、影响或作用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2年、南京

中英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瑗珲条约》

1858年

中俄

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公里领土。

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共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

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

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在内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19世纪80年代

割占了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马关条约》

1895年

中日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增辟通商口岸等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赔款最多的条约)

1901年、北京

中同英法俄美德日意奥等国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双十协定

1945年、重庆

国共两党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朝鲜停战协定

1953年7月朝鲜板门店

朝鲜和美国

美国的签字代表是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

他说: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官。

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朝中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上海

美中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凡尔赛和约》

1919年6月

巴黎近郊凡尔赛宫

协约国与德国

领土方面: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方面: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方面: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方面: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总称巴黎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对奥、匈、土、保和约

1919—1920年

协约国与四国

《九国公约》

1922年、华盛顿

美英法日意比荷葡中

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慕尼黑协定》

1938年9

德国慕尼黑

德意英法与捷克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元旦、华盛顿

美英苏中等26国

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第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建立。

《北大西洋公约》

1949年5月

美加拿大西欧10国

《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

“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标志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起来。

《华沙条约》

1955年

苏联及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三)、列强对中国进行的经济侵略

1.近代前期

(1)甲午战争前:

以商品输出为主,增开商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

(2)甲午战争后:

商品输出的同时,以资本输出为主。

主要形式有:

①开设银行②政治贷款③投资铁路④开矿设厂

2.近代后期

(1)日本在全面侵华期间,"

以战养战"

,利用中国的人力和物力野蛮地进行经济掠夺。

(2)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独占中国商品市场。

(四)、列强对中国进行的政治侵略

1.通过强迫签订不平等的条约攫取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特权,损坏中国的主权完整。

2.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成为"

国中之国"

不仅损坏了中国的主权,而且成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3.干涉中国内政。

(1)控制中央政府或实力派人物,实行"

以华治华"

,加强侵略。

①扶植晚清政府

②扶植北洋军阀

③扶植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

④扶植溥仪建立伪"

满洲国"

⑤扶植汪精卫伪南京国民政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以维护列强在华的利益。

①绞杀太平天国运动

②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破坏辛亥革命

④镇压二七大罢工

⑤阻挠"

北伐"

⑥帮助蒋介石打内战

(五)、列强对中国进行的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配合政治、经济和军事侵略,隐蔽性强,影响深远。

主要目的是淡化民族意识,精神上麻痹中国人民,消灭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思想,巩固和扩大在华利益。

 

专题二: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探索史(近代化)

1、中国人民的抗争

①、林则徐禁烟

②、抗英将领[关天培(虎门)→葛云飞(定海)→陈化成(吴淞)]

③、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④、太平军反抗侵略

⑤、左宗棠收复新疆

⑥、中法战争时,老将冯子材在镇南关抗击法军,刘铭传率军民抗击法军。

⑦、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及英勇抗敌的爱国将领

⑧、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军事活动

⑨、抗日战争等

A.人民群众的斗争

(1)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和宁波黑水党自发组织抗英斗争。

(2)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3)1899年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4)1931年"

九·

一八"

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

B.爱国官兵英勇斗争

(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2)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爱国将领壮烈捐躯。

(3)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4)1937年"

七·

七"

事变卢沟桥守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5)全国抗战开始后,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爱国将士同日军顽强战斗,打破了日军速灭中国的神话。

C.学生运动

1919年"

五四~运动"

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人民的探索

(1)地主阶级,

①鸦片战争中抵抗派

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

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

②洋务派 

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作用: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大,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农民阶级。

①洪秀全;

创立"

拜上帝教"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用"

上帝"

和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来拯救中国社会。

②义和团:

"

扶清灭洋"

口号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其结果只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3)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张:

学习西方兴民制,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4)资产阶级革命派

代表人物:

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纲领:

民族"

、"

民权"

民生"

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5)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进行新文化运动。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6)无产阶级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革命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消灭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意义: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时期过渡。

(7)从学习的国家看,可分为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

严复主张“走英国人的路”

第二阶段:

康有为、梁启超主张“走日本人的路”

第三阶段:

孙中山主张“走美国人的路”

第四阶段:

中共成立时期主张“走俄国人的路”、后来“走自己的路”

3、政变、事变、事件和起义专题

时间、地点

人物

意义(或影响)

金田起义

1951年金田

洪秀全

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戊戌政变

1898年北京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光绪帝被囚,“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失败。

武昌起义

1911年武昌

孙中山

胜利。

1912年元旦,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南京

蒋介石

大肆屠杀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国民革命失败。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武汉

汪精卫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南昌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失败。

朱德、陈陈毅率领部分队伍,转战到湘南。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在湘赣边界

毛泽东

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

后转向农村,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虽失败,但为中国找到了一些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道路。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沈阳

日本侵略军

占领了沈阳。

东北三省沦于敌手,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陕西西安

张学良、杨虎城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九一三事件

1971年9月蒙古温都尔汗

林彪

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林彪反革命被粉碎。

英宫廷政变

1688年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拿破仑政变

1799年

拿破仑

夺取政权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萨拉热窝

塞尔维亚族青年

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

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

列宁

取得胜利。

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方式:

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

有影响的企业:

陈启沅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影响:

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及两面性。

(2)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以后。

原因:

资本输出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分解;

清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概况:

商办企业数量增加;

私人投资总额增加。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3)短暂发展

1912~1919年(一战期间)。

①客观:

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②主观:

民族资产阶级受辛亥革命鼓舞以实业救国。

特点:

短暂,主要发展的是轻纺工业。

资产阶级掀起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条件,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最重要的条件。

(4)断续发展及日渐萎缩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①外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

②内因:

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断续发展,日渐萎缩。

(5)奄奄待毙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进行资源的掠夺。

②内因;

官僚资本的排挤和剥夺。

民营工业纷纷倒闭。

(6)纷纷破产

解放战争时期

美国加紧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国民党发动内战,肆意掠夺,苛捐杂税层出不穷。

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工厂、商店纷纷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工人参加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成为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7)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1年。

严峻的经济形势需要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很大。

结果:

1951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黄金时代"

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打好基础。

(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年

采取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方式。

1956年,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专题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中国革命和建设史

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1.党的创建时期

(1)党的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土地革命时期

遵义会议(1935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抗日战争时期

(1)党的"

七大"

(1945年,延安),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新中国成立后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此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党的"

十二大"

(1982年,北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党的"

十三大"

(1987年,北京),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党的"

十四大"

(1992年,北京),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党的"

十五大"

(1997年,北京)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为我们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二、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武装斗争

1.重要革命战争

(1)北伐战争:

1926年5月至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政治合作的战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抗日战争:

1937年至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

(3)解放战争:

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0月至1953年夏,中国人民发扬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军队建设

(1)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2)1927年"

八一"

南昌起义,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1927年"

八七"

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著名论断"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4)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6)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7)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

(8)新中国成立后,对军队进行整编,成立多兵种合成部队。

(9)195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

(10)进入新时期后,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加强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

3.军事路线和方针

解放战争时期:

①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②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西北人民解放军采取了"

蘑菇"

战术。

③1947年,人民解放军以主力打到外线去,以中原为突破口开始全面反攻;

④1948年解放军实行战略决战,且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扛以北。

⑤1949年渡江战役后,继续追歼残敌,解放全国。

4.重大战事

(1)五次反"

围剿"

1930年至1934年,前四次反"

取得胜利,第五次反"

失利。

(2)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3)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4)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5)孟良崮战役:

1947年春,全歼国民党军队74师3万余人,粉碎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6)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

1947年6月底,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7)辽沈战役:

1948年9月至11月,歼敌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8)淮海战役:

1948年1:

1月至1949年1月,歼敌55万多人,是近代以来歼敌数量最多的,解放了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

(9)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歼敌52万多人,解放了华北全境。

(10)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创造了条件。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问题。

四、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1.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

文化大革命"

使探索误人歧途。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十三大提出了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五、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1.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

2.1950---1952年,开展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1953--1956年,引导农民实行生产合作化,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水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危害。

5.改革开放后,取?

肖人民公社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六、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主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及纠正

(1)1927年大革命失败。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开始发动三次武装起义。

(2)1927年三次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

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

左"

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

(4)1958年党中央发起的"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

运动。

这场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960年党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5)1966--1976年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抛弃"

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

倾错误。

七、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

1.革命统一战线

①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国革命的敌人过于强大凶残,仅靠无产阶级的孤军奋战,不可能使革命成功,只有建立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

孙中山的伟大转变使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成为可能。

②决策

中国共产党召开"

三大"

,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③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④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⑤意义:

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开展起来。

⑥破裂:

1927年蒋介石发动"

四·

一二"

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

一五"

反革命政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理论依据:

根据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从1931年日本发动"

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至1935年华北事变,已上升为主导地位。

②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过程。

党外合作。

④合作的基础:

国共合作宣言(或共同抗日)。

⑤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①建立:

解放战争时期建立。

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后,反内战争民主运动的不断高涨人民民主运动的不断高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