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册第七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0400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90 大小:11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册第七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0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册第七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0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册第七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0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册第七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0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册第七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册第七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册第七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册第七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套教案全册第七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孩子们不要伤心,虽然我很快就离开你们了,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如果你们将来考上了大学,一定到我的坟前和我说一声,如果你有什么烦心事,你来我的坟前与我聊一聊,我死后,我的骨灰就埋在窗户外的那个山岗上,我会陪伴你们一起成长……”孩子们听后,教室里哭声一片,悲切而持久。

几天后,女老师永远地离开他们了,她的骨灰真的埋在那个山岗上。

2、整体把握课文

“孩子们,你们现在来轻声地读读《老师,您好!

》这篇文章,看看教师的事业怎么样?

孩子们读得轻声而充满感情。

我在黑板上板书——老师的事业。

生1:

“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2:

“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3、初步整体朗读、感知课文。

4、深入学习第一小节。

(1)各自朗读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

生:

老师工作很辛苦。

师:

你从哪里知道的?

我从“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都是的辛劳!

”看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看看这两句中哪些词更能说明?

学生齐读。

心血

辛劳

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哪个人的成长都有老师的心血、辛劳。

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读读。

生齐读。

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发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重读了一个词,知道是哪个词吗?

那我们再来试试,

生再读。

是“哪个人”、“哪一项”。

不错。

“哪个人”指谁?

每个人。

“哪一项”呢?

生齐说:

每一项。

噢,那我们试着把这句话改一改,用上“每个人”、“每一项”。

每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学生全笑)

应该把“不”改成“都”

说得好,那我们再来试试。

学生再读。

你们觉得这样一改,有什么不同?

沉默

我们把两种句子对比读一读,好不好?

女生读改了的句子,男生读原文。

学生对比读。

我发现了,课文中的原句感情强烈些……

更能突出教师的……

生齐接:

辛劳。

是啊,原文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教师的事业是多么……

生接:

崇高。

好,我们再读这两句,好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同学们读得真好,看看第一节,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教师事业的崇高?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因为教师的事业连接了过去和未来。

老师要为你们鼓掌,说得太好了,是啊,这里的“大道”、“金桥”都指教师的事业。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师指课题)

生齐读:

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

知道为什么吗?

生沉默。

我们齐读这一段,好好体会,想想老师为什么会感动?

生齐读第一段。

我体会到了,这里面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尊敬

热爱

说得好,谢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的老师吧!

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5、深入学习第二小节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平时都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畅所欲言

有位诗人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

“笔尖飞舞”指老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春蚕”指教师

“笑语盈盈”指老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倾注感情、耐心细致、和蔼可亲

指导朗读

其它内容教学同第一小节

三、指导朗读、练习朗诵

四、拓展,升华感情

1、朗读小诗《老师,我想对您说》

2、写话

老师,我想对您说: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

2007/9/4浏览人数:

44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一、引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

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

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

(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

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

(出示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

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

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

(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

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

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

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

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

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

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

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

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

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

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

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

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诗两首(望洞庭)

2007/9/6浏览人数:

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诗句,体会意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谈活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师生共同介绍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句

3、观察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4、引出课题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教师范读课文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

ng、潭tá

n、螺luó

、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1)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湖光:

湖水的光。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两相和:

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诗意: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教学“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指导朗读: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3)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

把(君山)比作(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4)指导朗读

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5)写话

秋天的一个夜晚,假如你来到洞庭湖边,你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课题:

秋天

苏教版 

所属学科:

第七册 

陈蕾蕾 

授课时间:

2007/9/11 

浏览人数:

3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二、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

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

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

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

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

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

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

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

(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

注意:

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

这个问题是:

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

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

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

(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

不信,你们听:

(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

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

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

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

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

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

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

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

细细地读。

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3、能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

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

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

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

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

他们在那儿干什么?

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

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

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

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

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

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

这就是拟人的作用。

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四)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

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

这句话也暗含着:

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

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

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

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7、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

(配乐《秋日的私语》)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教学调整☆

习作1

邵桦 

2007/9 

2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

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两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

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